登陆注册
838100000004

第4章

第一章第3节为什么黄色衣袖让溥仪大发雷霆

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记录了一件儿时小事。

溥仪十一岁那年,宫里的太妃们组织了一次“会亲”活动,他十岁的弟弟溥杰和九岁的大妹妹也一起进了宫。虽是亲生兄弟,可是这位小哥哥做了皇帝,溥杰和大妹妹都十分拘谨,低着头,一副恭恭敬敬神色。

溥仪在深宫中一天到晚和大人打交道,没有同龄的孩子玩耍,很寂寞,本以为弟妹来了可以痛快地玩玩闹闹,看两人大气儿都不敢出,十分扫兴。后来溥仪想到一个活跃气氛的主意,他将弟妹带到了养心殿去捉迷藏。

孩子就是孩子,玩起来拘谨的态度都没了。玩捉迷藏玩累了,三个人爬到炕上去休息,又开始聊天。溥杰天真地说,一直以为皇上像戏台上演的一样,有老长老长的胡子。说着,还伸手拉开架势模仿戏台上的皇帝捋胡子的姿态。原本听得兴冲冲的溥仪突然变了脸:“溥杰!这是什么颜色,你也能使?这是明黄,不该你使的!”溥杰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袖口内的衣服里子是黄色的,伸手的时候露了出来。

溥杰吓坏了,赶紧跳下床哆哆嗦嗦地垂手而立:“这……这是杏黄,不……不是明黄。”

小皇帝哪里听得进去,一口咬定是明黄,声音越来越大,溥杰吓得头也不敢抬,一个劲儿地应着“嗻、嗻、嗻”。大妹妹更是吓得眼泪围着眼眶打转,躲到溥杰身后不敢出来。

为什么小皇帝会对一个衣服袖子的颜色大动干戈?原来,清朝规定,明黄色是帝王专用色,是皇权的象征。按照当时规定,即使是贵族也不能使用明黄,要降一级,使用深黄色,即俗称的金黄色。

穿黄色袍服不是清朝皇帝的发明。隋文帝率开黄袍之风,称其为“柘黄袍”。 据《唐六典》记载,“隋文帝着柘黄袍,巾带听朝”。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黄色衣服并没有与皇权画等号,其他人还是可以着黄色衣衫的。直到唐高祖武德年间,才开始确立了黄袍的特殊意义,“禁士弈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禁止官员和普通百姓着黄衫。

我们看清宫剧,剧中的太监一个个特别机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位主子走过去了,从后背影儿都能认出是谁。这并非导演的夸张,事实确实如此。皇上、皇后、皇太后的衣服、饰物是明黄的,嫔妃穿杏黄色,分得极为清楚,放眼瞧过去差别非常明显。这是宫里头最严格的规矩,一点儿都不能含糊。即使是前朝老太妃,也得穿杏黄色。

自从黄色成为皇家专用色彩,老百姓对黄色的使用就非常谨慎了。穿黄色衣服、把墙漆成黄色、铺黄色的瓦片,都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即使是政府官员,在黄色的使用上也不敢掉以轻心。

唐代大诗人王维做过负责管理皇家音乐的长官“太乐丞”,有机会接触到当时最高水平的舞蹈。有一次他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让属下为他表演了一次狮子舞,就失去了乌纱。因为表演狮子舞的狮子有五种颜色,王维欣赏的正是专供皇帝欣赏的黄狮子的舞蹈,是对皇权的冒犯。

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将军年羹尧,功勋卓绝,后居功自大,被雍正诛除。在年羹尧的判决书里,就有三条罪名与黄色有关:用黄色包袱、挂鹅黄色荷包、用黄土铺道。

挂个黄色荷包都能成为杀头的罪名,小皇帝为溥杰的黄色袖子一惊一乍,也就可以理解了。

随着皇权的崩解,黄色的皇室威严也逐渐消弭。不过近代以来,老百姓对黄色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人们提到黄色想到的不再是皇帝和紫禁城,而是庸俗的色情文化,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受西方文化影响。

说起来,“黄色”会成为色情的象征,与著名的英国剧作家王尔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王尔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剧作家,文笔细腻,饱含激情,对女性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出人意料的是,他并不喜欢女性,而希望与男性发生恋情。在那个时代,同性恋被认为是犯罪。1895年4月3日,王尔德因同性恋罪名被逮捕,在他被捕时,腋下夹着一本《黄杂志》。

《黄杂志》是一本杂志的名字,内容偏颓废,稍带些情色的意味,不过远称不上淫秽。然而杂志因为王尔德的关系,被公众认为是下流的、不名誉的。《黄杂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杂志社的玻璃都被石头砸碎了。

由此,黄色就与色情、下流等印象挂上了钩,并随着文化的大潮涌到中国。

同类推荐
  • 见见内心的鬼朋友:了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见见内心的鬼朋友:了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鬼,是我们内心中各种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的象征,是这个象征以幻想形式的表现。柔弱的白衣女鬼、令人心酸的骷髅鬼、憋屈的吊死鬼、苍白的吸血鬼……走进它们,了解它们,才发现,原来它们正是我们自己并不曾认真考虑过的各种消极情绪的化身。 本书适合心理学工作者、文化和神话学者以及所有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 治愈系心理学

    治愈系心理学

    本书精心为读者开设心理自助课,深入人的从欲望、内心、灵魂、人际、生活习惯等方面,帮读者疗愈心灵,拥抱幸福。?
  • 理智向左 疯狂向右

    理智向左 疯狂向右

    他们是如何成为连环杀手的?为什么他们认为杀人是在“替天行道”?他们的很多变态心理和行为同样出现在普通人身上,为什么偏偏只有他们成了凶手?正常人和变态的界限在哪里?为了应对连环杀手的威胁,FBI发展出一套心理侧写的技术。这种心理分析术为什么能够准确推测出凶手的年龄、职业、体型、习惯甚至长相?对于越来越不安全的世界,“超感警探”们给我提出了哪些建议?3000年连环谋杀史从古罗马时代到21世纪,连环谋杀在历史上从未中断,那些吸血鬼、狼人的传说很多都是连环谋杀的另类演绎。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介绍心理学常识,教授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使每名读者都能够科学调适身心,保持心理健康,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 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

    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网络成瘾者的外显和内隐认知加工机制;成瘾者对情绪信息的初级认知评估和加工机制;成瘾者对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加工特点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弑者牧人羊

    弑者牧人羊

    索命夺魂,那个带着羊面具的杀手是谁?不知道,反正不是我。
  •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以实用为原则,缩减理论阐述,力求简明扼要,对指导临床有实际意义。全书共10章,选择中医药有一定优势特色的病证88个。在病证下立法处方,以病统方,方证相对。每一种疾病均按照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警示四项编写。诊断要点一般按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三段式编写,以求精简易掌握。在处方中大多数是辨证用药,也有少数是辨病用药,力求临证用之有效。儿科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体重、疾病轻重缓急、药物多少及配伍而定,《中医儿科处方手册》除新生儿疾病外,一般中药汤剂处方用量,适用于4~7岁儿童;中成药剂量仅供参考,临床选用时以其药物说明书为准。
  • 侥幸

    侥幸

    她14岁时姐姐和一个男人好了,但那个男的有老婆,并且还有两个孩子,姐姐不顾家人反对和那个男的在一起,并且怀了他的孩子,但是那个男的对姐姐也不好,说他很爱姐姐但他不愿离婚,有时还会打姐姐,妈妈让姐姐不和那个男的再来往,并让姐姐打掉孩子从新开始,姐姐不听劝,于是妈妈一气之下把姐姐赶出家门,从此她就再没见过姐姐,对爱情一向向往的她对爱情突然没了勇气,她害怕最后她会变成和姐姐一样的下场,她不喜欢打女生的男生,因为她长得很漂亮,有很多男生都喜欢她,但她从来都是拒接,很多人都放弃了,只有他在坚持,他追了她一年多,他对她说过;他想她,他想陪他从新鲜感走到归属感,那年她16岁,是姐姐坠入爱情的年纪。
  • 梦书

    梦书

    《梦书》是一名女子用两年时间凝视自己的梦境。以梦,中景象审问自身生活及心灵遭遇,省视女性世界在真实与内在之问最游离的光束。每天的记录各自独立成篇,并以主要人物的性格、情爱见解和想象为轴心,呈现了位现代女性最机灵最敏感的种种面向,还原本真状态的心灵、性、成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逆言:六月流萤

    逆言:六月流萤

    一个孤独的故事,一种孤独的成长,一个过客,匆匆一瞥,不过是逆言重重。我们努力生长,攀岩,肆无忌惮,错过了许多,却守护了心灵净土,我们不同,但也许我们一样。夜深了,风起!
  • 正学隅见述

    正学隅见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幽灵岛屿

    幽灵岛屿

    “幽灵岛”的忽隐忽现,如何会移位,这些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人们惊叹于大自然的神秘莫测,到底是什么让“幽灵岛”鬼使神差地出现和消失的呢?这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我以为我一辈子都不会到大海上去,更不可能到海上去涉险,这到底是虚幻还是真实?
  • 望尘录

    望尘录

    他被尘封的记忆,是否能在这滚滚的红尘中唤醒。觉醒了的他又该何去何从,是再续前缘,还是彼此相忘。在这里他又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