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名言车载斗量:抱诚守真、闲邪存诚、一言九鼎、金口玉言、一诺千金、修辞立诚……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广为传颂。然而,历史发展至今,五花八门的“信用危机”正侵蚀着我们的信仰:华尔街多年的投资大亨麦道夫因重大经济诈骗罪入狱;华南虎事件广博眼球,最终证实乃一闹剧……当今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似乎都处于一种相互之间的缺乏信任和信用的危险局面。
人们惊呼:“信用危机来临了!”然而有谁知道,解药在哪里?
一位禅师为挑选自己的衣钵传人,发给众多的门徒每人一包花籽,宣布谁种出的花儿最美丽,就传位给谁。
比花的时候到了,众人各自捧着盛开鲜花的花盆,来接受禅师的挑选。只有一位弟子捧着空花盆,神情坦然地站在一旁。
谁也没有料到,禅师最后选定的衣钵传人竟然就是这位弟子,原因是他的花盆装满了诚实之花。
原来禅师发给大家的花籽全部都煮过,根本就不可能发芽。古语云,万恶淫为首。而现在看来,这句话可以改为万恶“骗”为首了。佛学讲“信、愿、行”,也是将诚信放在第一位。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
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们对诚信的看法吧: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一切宣称中,坦白和诚实都是一个神圣而又绝对庄严的法令,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无可选择,他必须说真话。”玛格丽特·桑斯特:“有一个古老的谚语说,一个人讲了一个谎言,就不得不讲更多的谎言。就像一个变质的苹果一样,总是先有一个小小的斑点,然后慢慢扩大,最后整个苹果都烂掉了,因此年轻人应该告诫自己,不要讲谎话,一次也不要讲,不然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你的心灵就会被谎言吞没,就像苹果一样烂掉。”冰心:“诚实就像雨洗过的青山,是绿油油的,没有一点灰尘。”……
有时候,一时的失信,往往还会造成身死国亡的惨剧。西周时期,周幽王有个宠妃,名叫褒姒,平时冷若冰霜。为博取美人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本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西夷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狼来了”的把戏最终使得周幽王被逼自刎,褒姒也沦为俘虏。
与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相反,“商鞅变法”很多人都听过,但变法前的一个前奏——立木取信,却鲜为人知。变法之前,秦国正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商鞅见状,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金。这一举动,使商鞅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曾有一篇文章介绍道,在西方你骂一个人是流氓不会惹官司,但要是骂他骗子可能就有大麻烦了。不止是西方,在很多国家,一个人的诚信档案,关系到他在社会的全部生存环境。
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盘子要用水洗7遍,洗盘子计件付酬。有个打工的学生为提高效率,少洗了两遍。在抽查中,老板用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洁度不达标准,责问这个学生。她却振振有辞:“洗5遍不也挺干净吗?”老板淡淡地说:“你不诚实,请你离开。”这个学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馆应聘,老板打量她半天,说:“你就是那个只洗5遍盘子的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她屡屡碰壁。不仅如此,她的房东也要她退房。万般无奈,她只得搬离这个城市。
一个人无论贫穷或富裕,地位低微或是高贵,都应以诚为本,以信为天。
“圆满箴言”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人无信则不立。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