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强则示弱”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过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却很高,因此不妨示弱,化解对方的戒心。
每个人对自己人生之路的种种挫折或困难都无法预测。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得胜利,都要给人一个强者的姿态,但有时事情却也不是绝对的,假如一个可能比你强大的敌人,你是横冲直撞,还是暂时妥协?其实,这时你就要学会妥协,因为强大的对手有致你于死地的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有意暴露某些方面的弱点,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厚黑处世之道。
“示弱”是一种做事的策略,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把表面的风光让给别人,把沉甸甸的实惠留给自己,何乐而不为!
秦国讨伐韩国,把军队驻扎在赵国的于与。为应对此事,赵国没有派在诸侯中很有名气的廉颇,而是派出了田部吏赵奢。赵奢没有马上带兵奔赴前线于与,而是把军队带到离国都三十里的地方就驻扎下来,借以迷惑敌人。他让部队在这个地方整整呆了28天。后来,秦军耐不住性子,就派了一个间谍到赵军中试探。赵奢时间谍待若上宾,好酒好肉的款待他。秦军将领知道后非常高兴,他以为赵军非常害怕他们,不敢夺回于与这块地方了,思想上开始麻痹大意了。就在秦军洋洋自得,麻痹大意之时,赵奢带领军队急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到前线,火速占领险要地势,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败秦军。三十里就“不敢”前进,只是监守营垒,再也不前进一步。而且一呆就是28天,这种“害怕”的假象极大的麻痹了敌人。但这时候秦军还没有完全消除对他们这种示弱表现的疑虑,就派出了间谍到赵国军营试探。赵奢对间谍待若上宾,这样就让秦军彻底相信了赵军的胆怯,秦军将领就说出了“于与非赵地也”的狂妄话语。
在比你强的人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弱点,使对方放松对你的警惕,这样你才会有反击的时机。所以,“示弱”表面上是自己处于“弱势”,但其本质是“蓄势”的表现,等它的“弱势”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发出巨大的能量,那时候,原来的“弱者”也许就会变成最强大的人!
每个人都想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彼此之间的竞争就势必会引起对方的嫉妒,厚黑哲学中说,“示弱”则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他人的不满,这样在你的成功路上就少了许多的绊脚石。
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比你强的人,这时你就可以充分运用厚黑哲学中的“示弱”,在地位比你高的人面前,不妨故意向对方展示自己不高的学历,经验的不足及知识能力的缺陷,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对于经济不怎么宽裕的人,你可以向他诉苦,让对方真切感受到“你同样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成功人士,面对失败者,你不妨在他人面前多叙述一下曾经失败的记录,如今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的感觉;有一技之长的人,同样也不要因为这而向他人炫耀。
厚黑之法——遇强示弱,是做事的一种原则。不懂此原则的人,虽然有时在弱者面前可以满足了自我的虚荣心,得了弱者的尊重,但你同时也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敌人。所以,放下架子,做个弱者,也是人生在世心态平和的出发点。如今很多人都爱表现出强者的风范,往往碰得头破血流,而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会愿意接受,反而会一切顺畅。
于己于彼,人生只要能正确把握“遇强示弱,遇弱示强”的厚黑哲学,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
“示弱”是在遇到强者之时的一种策略,然若是面对“弱者”就要“示强”,做一个强者。运用“遇弱示强”是为了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知退;丛林里的生态圈似乎注定就是弱肉强食,谁都无法改变强与弱的身份地位,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的强与弱以及后天的强与弱,但因为人类有智慧,可以透过学习及经验的累积,在人性丛林里巧妙地获得生存的机会,即可以以示强或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
所以,“遇弱则示强”也即如果你碰到的是实力比你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优越感,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种心态,不甘愿一直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围寻找对手,好证明他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示弱,正好引来对方的杀机,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我们知道刘备在与曹操煮酒英雄之时,由于刘备“假痴不癫”,及听到雷声故意将筷子丢在地上的示弱行为,才使曹操彻底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使其有所作为;在黄巾起义之时,他却是屡建奇功,故意显示出自己“强者”一面,这是何种缘故呢?虽然这时的刘备仍是一个弱者,但更令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示强”原则,正是因为他勇于“示强”,才争取得了真正的强大。诸葛亮稳操胜券时喜欢“伏兵暗处”以“示弱”,但战败之时,他却也能“空城计”向对方“示强”,这也不失为一种高明之举;张昭劝主和曹时反复强调“寡不敌众”,当曹操的使臣真的来到东吴时,他软硬兼施吓得使臣胆战心惊……刘备、孔明、张昭都是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们对“示强”与“示弱”有着原则性的划分:只有对强大的人和时才能“示弱”,弱小的人、窘困的时,只能“示强”。
一个人既是强者,也是弱者,关键是角色的转变。什么时候示强,什么时侯示弱,关键是在那个情势下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强者,哪些方面是弱者,关键是知己。知彼如同知己一样,对对方强的地方,自己是弱者,但是强的地方,也隐藏着对方的弱处,面对强者,须避其锋芒,顺意示弱。彼方弱的地方也可能是他“隐”强的地方。
非洲草原上经常出没狮子和老虎,它们体格强壮,动作迅猛。对于狼来说,狮子则无疑是它们肉食竞争中的强势对手。遇到这种情况,它们会吃一些大型动物的剩余之物,当它们遇到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动物时,它们会主动发起攻击。它们深深地懂得:欺软怕硬是动物的天性,弱肉强食是自然的铁律。只有遇强示弱,遇弱示强,才能在自然丛林中更长久地生存下去。
人做事,如果能经常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出发,以弱者的面貌去把握自己,大概才更能成为长久的赢家。做弱者貌似懦弱,实质是一种做人处世的胜出策略。
[识破厚黑点睛]
1.“遇强则示弱”,是一种有益的厚黑处世之道。
2.“示弱”貌似懦弱,其实是“蓄势”,做最后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