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文在受到地理等原因的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的敌人就有利,绕过近敌去攻取远处的敌人,就是自取灾害。这就像火焰是上窜的,水永远是向低洼处流淌一样,对于远隔的敌人,也可以同它取得暂时的联合以缓和局势,以便于各个击破。
解读“远交近攻”,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邻近的国家为敌。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时腋之变,又能使敌人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
具体运用时,是为了防范敌方结盟,而千方百计地制造和利用矛盾,分化敌人,逐个击破。先消灭近敌,之前“远交”的国家便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因此,远交并非要长久和好。远敌亦是敌人,早晚都是心腹之患。所以说,“远交”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一种暂时性的外交诱骗,有助于集中力量应付眼前的敌人,并将其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近敌一旦被消灭,远交的使命便可宣告完成。
近交的不利之处有两个:一是暂时安抚下来的近处之敌,也随时会有翻脸的可能。二是近敌在我们的外围,就像蚕茧蛇蜕之前一样,紧紧束缚着我们向外发展。远攻的不利之处有三个:一是远道袭人,风险颇大。二是舍近求远,劳民伤财。三是即便取得了胜利,占据了地盘,也反而会因为远离本土而无法保卫,成为我方沉重的包袱。
与之相对应,近攻的好处有三:一是可以拓展我方的地盘和势力范围。近攻取得的疆土与我国土紧邻,十分便于守护及利用。二是近距离作战便于集中力量,一举夺胜。三是相对来说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少,对国家财政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远交的好处有二:一是孤立近处的敌人,使其得不到援助而束手就擒。二是结交远者本身就是一种麻痹手段,让其放松警惕,以便日后突袭获胜。
施用远交近攻之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对于不同的敌人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敌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客观条件,价值观念不同,对危险的感受也会不同,因而对我们的用途也就不同。所以对不同背景的敌人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而不至于让敌人牵着鼻子走。
二、从容易攻破的地方入手,其势如破竹,可以尽快打开局面,事半功倍。获胜之后,对士气也会是一种激励,进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反过来促进更大的胜利。相反,如果从难者开始,久攻不下,士气就会大减。因此,对付众多的敌人,就更应从易者下手,有次序、有重点地予以歼灭。
而当敌人对我们施用远交近攻之计时,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防范对策加以应对呢?
一、要及时识破敌人的阴谋,甚至可借机利用敌人。一旦发现敌人已把我方作为“远敌”而结交时,可以佯装积极接受他们的好意,为我方赢得时间。在此期间,我们可以做充分的准备,避免措手不及,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另外,我们还可以借机利用敌人,既然我们可以成为敌人的“远者”,反过来敌人同样可以作为“远者”被我们“交”。随后借机先行,巧妙地利用敌人,给自己创造成功的契机。
二、及时揭露敌人的阴谋,联合对敌。如果一旦发现敌人已经把我们视为“近敌”,难逃厄运,不要消极等待,自取灭亡。要针对敌人分化瓦解的策略,广交盟友,尽可能地争取同情及援助。争取援助时要晓之以利害,公开地、彻底地揭露敌人“远交近攻”的分化阴谋,以便激起盟友的义愤,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让敌人的阴谋尽快破产。
三、关注敌情,相机而动。如果我们的力量足够强大,同时又有足够的援助,而且也做了充分的战斗准备,那么不妨来个“御敌于国门之外”;如果我们的力量较弱,而敌人已锋芒毕露,那么不妨来个“诱敌深入”;如果敌人方面有可趁之机,不妨来个“围魏救赵”。三十六计的防御措施并非孤立存在,也非一成不变,可以灵活使用,机动制敌。
智慧典例
古巴比伦的壮大
“远交近攻”,是一种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对手,实行各个击破的策略。历史上,许多人将此计运用的得心应手,因此实现了自己蚕食诸国的目标。
古巴比伦原本是一个疆域狭小,国力很弱的小国。其周边却强国林立:西北有玛里,东北有埃什努那,南边有伊新、乌鲁克,东南有拉尔萨,北面有亚述,东面有善战的伊兰人。
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继承王位,成为古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任国王。汉谟拉比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自从继任之后,他便立志要让巴比伦强盛起来。为此,他大力发展经济,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让巴比伦财茂物丰起来。
而拥有雄才大略的汉谟拉比并不满足于此,他的奋斗目标是吞并诸国,统一两河流域,让巴比伦成为一个大国。为此,他决定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
汉谟拉比将南方的近邻伊新确定为第一个吞并目标。为成功达成这一目的,他不惜委屈自己,向强大的亚述帝国俯首称臣,极尽讨好之能事。同时,他还极力维持着与拉尔萨的密切友好关系。很快,汉谟拉比便联合拉尔萨一举将伊新消灭,并顺势吞并了乌鲁克。随后,汉谟拉比联合起饱受亚述欺凌的玛里,共同对付亚述。
公元前1783年,亚述国王玛什亚达德一世去世。汉谟拉比乘机帮助原玛里国王吉摩里利姆复位,接着两国军队一起开向亚述,攻占了亚述的南部地区,亚述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为了进一步拉拢玛里,汉谟拉比出兵帮助玛里击败了西边游牧部落和东邻埃什努那的进攻,促使玛里国王吉摩里利姆主动与他结为刎颈之交。看到巴比伦北部再无强敌,汉谟拉比便开始将吞并的矛头指向昔日的盟友拉尔萨。
公元前1763年,汉谟拉比联合玛里国军队打败了拉尔萨。最后,当玛里国王吉摩里利姆发觉自己的处境也开始不妙时,汉谟拉比已将大军摆在了玛里城下,原本是“兄弟”的吉摩里利姆最终被迫向汉谟拉比屈服。
公元前1755年,汉谟拉比征服了原巴比伦国最后一个邻国埃什努那。至此,经过30年的征战,汉谟拉比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
汉谟拉比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让敌人相互矛盾、离围,进而逐个击破,将自己弱小的国家变成了强大的联合体,充分证明了“远交近攻”的确是战场上恒久不变的历史法则。
英国走出阴霾
“远交近攻”策略用得好,很容易就可将强大的敌人置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中。曾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坎宁就曾成功地运用此计,救英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且重新树立起了英国在整个欧洲的领导地位。
坎宁
拿破仑在其漫长的战争生涯中,曾一直把近邻英国当做心腹之患。因此,他不惜牺牲一些重要的利益,千方百计地拉拢远方的俄国,企图对英国进行孤立、打击,并最终将其制服。拿破仑帝国崩溃后,沙皇俄国继续联合欧洲各国结成神圣同盟,进一步排挤、孤立及打击英国。
1822年,坎宁出任英国外交大臣。为顺应英国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愿望及要求,他决心打破神圣同盟的大一统局面,重新恢复英国在欧洲事务中的主导性作用。坎宁要用的就是“交远制近”,即“远交近攻”的策略。
自18世纪以来,拉丁美洲掀起了反对宗主国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于是,坎宁决定趁此时机,果敢采取行动,远交拉丁美洲和美国,近攻欧洲大陆的神圣同盟。机会很快就来了。
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决定从法国派兵前往拉丁美洲镇压其独立运动,坎宁这时迅速站出来予以坚决反对。他声称,应承认拉丁美洲国家独立的现实,反对任何武装对其独立性进行干涉,或有将其转入法国人手上的企图。坎宁还向美国发出呼吁,希望英美两国联合发表声明,反对和制止神圣同盟干涉别国事务的行为。与此同时,坎宁让英国政府派出舰艇巡弋于大西洋,对任何不经英国同意从欧洲开往美洲的船只,进行阻挠。
在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神圣同盟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武装干涉受到了阻拦。1824年,其核心人物梅特涅建议就拉丁美洲问题召开全欧会议。坎宁马上表示,英国决不会参加这次会议,也坚决不承认此次会议上通过的任何决议。同时,坎宁还建议英国内阁尽快同拉丁美洲独立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进行贸易谈判,争取早日打入这个广阔的市场。
在坎宁的努力下,1825年,英国承认了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等拉美新国家,并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坎宁的一系列行动,沉重打击了欧洲神圣同盟在全球的声誉,不仅给欧洲大陆的自由主义势力以莫大的鼓舞,赢得了拉美新国家的好感,更重要的是因此恢复了英国昔日在欧洲的威望。而坎宁重树英国威望的过程,充分显示出了“远交近攻”谋略的巨大威力。
阿姆卡的远交之略
“远交近攻”,就是利用矛盾或制造矛盾,借用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力量,来分化瓦解敌人,从而使均势转化为自己占据优势。这一谋略在商战中的运用,可以引申为:当多个对手争夺市场时,为了使形势对自己有利,我们可以一方面不放弃与邻近强大竞争对手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远处的竞争对手进行适时的联合。美国阿姆卡公司在成功获取新型低铁矽钢片的计划时,采取的就是这种谋略。
能源问题,一直是困扰工业界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首要问题,也是企业家们关注的重要生财之路。曾经有一个时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西屋电气公司和阿姆卡公司同时看中了开发研制节能变压器铁芯的新型低铁矽钢片。这三个公司中,通用电气公司实力最强,是美国电气行业巨头,西屋电气公司的力量也不差。相对而言,阿姆卡公司的实力弱一些。
因此,阿姆卡公司负责人感到,要独立同通用公司和西屋公司竞争,获胜的几率太低,如果去同这两家公司合作,则将丧失自己独立的地位。正在他愁眉不展之际,阿姆卡公司信息情报部门获得一条信息:日本一家钢厂也准备着手研制超低铁省电矽钢片,并且还打算采用最先进的激光囊处理技术。
阿姆卡公司负责人眼前一亮,意识到与日本这家钢厂合作,不仅可以加快研制进程,而且还可以以太平洋为界分享世界大市场。至于美国的市场,那也非阿姆卡公司莫属了。于是,公司立即派人远涉重洋到日本与那家钢厂有关方面商淡,经过几轮磋商,双方达成互惠协议,很快进入了实质性的研制工作。结果,新产品比预定计划还提前半年研制成功。阿姆卡公司与日本钢厂联合,最终战胜了通用公司和西屋公司两个强劲的近邻之敌。
“远交近攻”不仅是一种战术谋略,更主要的是一种战略谋略。在商战中,它同样适应。现代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得企业家既可以走独立开发的道路,也可以走技术引进的捷径。而技术引进就是一种“远交”谋略。运用这一谋略,可以减少科研经费及技术力量的投入,争取时间尽快缩短与国外企业在技术上的距离。而国外许多企业采用这一方式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求职的小智慧
“远交近攻”运用在职场谋略中,要义为: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先在一个能留下来的单位留下来,这就是“近攻”。然后再慢慢寻找机会,跳槽到理想的单位,这就是“远交”。职场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小米大学毕业后,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进了政府机关、邮电金融或电力方面的好单位,他也想留在繁华的城市发展,可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都说最近没有招人计划。毕业三个月了,还没落实单位。他的一位老师便建议他,“不管单位好赖,先留下来再说,‘骑着马好找马’,只要用心,迟早会有好机会的。”
于是,小米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物资公司留了下来,负责打水、发报纸、接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办公室内勤。当初,许多人都说他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可是小米想,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出璀璨的光芒。
小米根本不会甘心在那个不管吃住,仅够勉强发工资的单位呆下去,但这个单位毕竟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城市立足的机会。小米是学文的,业余时间喜欢练习写作,在本地报纸上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一家军工企业正好缺一名电脑写手,小米很顺利地就被这个企业聘用了。随后,他在这个军工企业做了三年的文秘工作。
不久,好机会终于来了。小米自信满满地参加了某区委组织的招聘考试,结果名列第一名,做了政府的公务员。从此,他扶摇直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又过了几年,小米已经成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了。
小米的经历启示我们:对大多数刚毕业的学生来说,采用“远交近攻”的职场谋略,先在城市里留下来,无眼前就业、糊口之忧,然后巩固基础,积蓄力量,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远交近攻”不失为求职中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