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都喜欢把生物进化的时钟往回拨,通过对化石的研究、DNA的分析,找出人类的祖先是何时从低等动物的大家族里分离出来,并开始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者的。但同时,生物的时钟也在一刻不停地往前走。那么,人类究竟会通向何方?百万年后我们的后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即便是著名的生物进化学家达尔文也说过,这个问题是经常最困扰他的问题之一。但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充满变数,希望得到答案的研究者们纷纷出书预测未来的我们到底会是什么“样”,并总结出了5种假想未来人。
1.容易受伤的“单一人”
相同物种应该相互分开发展才能在进化中显示出多样性,才会显示其特点和优点。正如达尔文当年在加拉帕斯哥群岛发现了13种不同的雀类一样。但是,当像人类这样分布广泛的种群变得毫无差异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呢?
事实上,人类进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多样性专家斯图亚特皮姆指出,人类非但不再分化,反而在过去数万年一直在“聚合”。他说:“在人类进化方面,我们会发现进化的原始物质正在变异。人类将会很快失去这种可变性。人类目前拥有6500种语言,而到了下一代,很有可能只剩下600种。”随着人类社会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下更加融合,文化多样性也正在消退。
难道这真是人类面临的挑战?如果我们知道怎样保持政治和经济的长期稳定性,抑制人口增长,那么“单一人”的全球文化的前景将无限美好。但这可能要求一个更加“驯化”的社会得到发展,像其他单一文化一样,“单一人”也许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比如禽流感。
2.灾后变种的“幸存人”
描述人类在经过浩劫后幸存下来的故事远的有“诺亚方舟”,近的有电影《惊变28天》。从大洪水、瘟疫、核战争,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些灾难有可能一夜之间将人类文明完全摧毁,使得劫后余生的人们只能走上他们自己的进化道路。
电影《时光机器》很好地诠释了达尔文派的观点。在这部电影里,时间机器带亚历山大教授跨越了一个冰河世纪,在那里的都是经过浩劫存活下来,生命力异常顽强的人类。其中一些变成了和平、友好、温和有礼貌的伊洛人,而另一些则演化成了生性残暴、近乎于怪兽的莫洛克人。
如果灾难真的不期而至,人类能幸存下去吗?在科幻电影中,人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最终经过艰苦顽强的斗争都能活下来。就像史蒂芬·巴斯特在他的《进化》小说里预见的那样:一支保卫环境的部队被打败之后,人类经历了环境大灾难。在之后的3000万年里,不同地方幸存下来的人类变成的不同的“怪胎”——视力极差的鼹鼠人、新种猩猩和成群的“象人”。
在百万年后,地球可能遭受全球性核战争,或者外来星球撞击的巨大灾难。即使得以幸存下来的人也会相隔很远,逐渐产生许多不同的人类分支:为了适应所处在的环境,一些人的眼睛可能变得有超强的夜视能力,而另外一些人的皮肤则具备了抗辐射的功能。
3.体格超强的“基因药人”
采用药物增强人体的智力和生理功能早已不是科幻小说中的幻想,在过去20多年中,科学家借助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在人类大脑绘图和基因工程研究中获得长足的进展,并通过此了解人类认知和感情形成的机制方面取得不菲的成果,这些知识的积累使人类在控制该机制方面更强大。
如今,随着五花八门的体育、健美运动风靡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不论男女)都喜欢把自己的肌肉变得更结实,体格变得更健壮。竞技体育比赛当中更少不了通过基因和药物的方法让自己的表现和成绩更突出。竞技场上基因和药物技术这种飞速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另一种形式的人类进化,而这种进化比生物本身的进化快得多。
生物进化用了数百万年,就是文化进化时间最少也有数百年,那么基因进化成一个新的人种又需要多长时间呢?加雷奥的答案是20年。他在新书《激进的进化》中说:从“类固醇超人”、装备有摄像机的无人机,到能让士兵几天几夜不吃不喝的药丸,高科技的力量如今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加雷奥的理论,基因和药物技术的这种进步最先是体现在田径场和战场上,然后是在校园里和办公室里,最后到我们每个普通百姓的家中。
到现在为止,最先进的基因药物也只是把疗效局限于一时和某一个人身上,至于如何把它传给下一代却仍是个难题。比如,你现在能够服用基因药物在短时间内增大肌肉,但是不代表你的下一代就能够有同样的身材。但要制造出“基因人”,科学家还需要跨越技术和伦理道德上的障碍。如果将一些不利的基因遗传给后人,将会危及人类。
4.人机合一的“机器人”
高度发达的智能机器会被彻底融合成未来人类身体的一部分?还是人类最后会被机器打败,甚至消灭?就在几年以前,这类问题只有在科幻小说或电影中才会出现。但是如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让不少专家担心人工智能总有一天会超过,甚至取代自然人天生的聪明才智。人工智能的变化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芯片的发展,而后者又离不开著名的“摩尔定律”——半导体芯片里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根据“摩尔定律”:芯片的集成晶体管数量已经比原来翻了30多番了,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人类智能在同样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上升。加雷奥的言下之意是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人类智能总有一天在人工智能面前会变成“低能”。
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事实上已经超过了人类的大脑。1997年,超级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3年后,一位计算机专家更预言:人类不久将面临智能机器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技术的挑战。
有科学家推测,真正具有智能的机器人很可能在2030年前诞生。而一旦智能机器人出现,这就将迈出机器人种族的第一步,尽管只是一小步,却可能是人类进化历史上的一大步。智能技术的存在会令我们更聪明。
在许多人看来,我们会越来越变成智能机器的一部分,最终“人机合一”,分不清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那么多智能机器融入人体的例子:智能假肢、人造心脏、人造耳蜗、人造视网膜,等等,也许未来出现一个高智能的人造大脑也不会是天方夜谭。
5.漫游星际的“宇宙人”
一旦某一物种控制了它生存的环境,进化就已停止,现在,除了病毒和细菌之外,人类控制着地球上所有其他的生物进化。但终有一天,病毒和细菌也会处于人类控制之下,除非人类有机会移民外星球,否则就无进化的可能。
如果人类的寿命足够长,那么为了生存,我们只能向其他星球扩张,从而形成新的人种。而新的繁衍地距离地球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这样才有利于人类到达以及母系物种的基因混合。
人类到底将进化成什么样?是基因增强型的新人类?还是人工智能合成的机器人?对于科学家预测的5种人类进化的方向,美国一家网站对16010名用户做了网络投票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人对专家如何划分这些“新人类”觉得好笑,有人则认为这纯粹是无聊之举。人们对科学家的假想都不是十分满意,看来每个人的脑海对未来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