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等微生物到底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细菌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在当时,这就像一个谜一样摆在人类面前,许多科学家都研究、探索这一问题。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微生物世界的秘密开始被人们认识,第一个完整揭开细菌秘密的是巴斯德。
巴斯德是法国人,1822年诞生在法国的多耳。巴斯德上小学时在学校表现很平常,一点也不出众,但是他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学习。21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法国当时著名的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他在大学里专攻化学,但是他更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实验过程。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巴斯德的兴趣转移到研究微生物上来。1855年,他正研究分子的不对称性,发现所用于实验的酒石酸盐溶液常常会长霉。本来这是很平常的事,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变坏的制剂就应该扔掉,但巴斯德不这样,他仔细研究了不同构形的酒石酸盐对霉苗的易染性,结果他发现霉苗只利用d型酒石酸盐。由此,他发明了一种利用生物法分离酒石酸异构体的简单而巧妙的方法。同时在这过程中,奇妙的微生物世界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在里尔大学任教期间,为了解决酒变质等问题,正式开始与微生物打交道,并从此与微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1865年,法国一个城市里所有酒厂制造的芳香美味的啤酒都变得特别酸,使啤酒无法喝而堆在厂里卖不出去。老板们都很着急。他们不明白,好好的啤酒怎么会变酸呢?就在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时,他们给当时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巴斯德写信,请巴斯德解决啤酒发酸的问题。
巴斯德把发酸的啤酒和不发酸的啤酒分别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经过无数次的核对,他终于弄清了:啤酒发酸的原因是由于一种叫做乳酸杆菌的细菌在作怪,是它们将啤酒中的酒精变酸,使啤酒无法下咽。
巴斯德把各酒厂的老板都叫来,然后告诉他们,是乳酸杆菌使啤酒变酸的。这些老板们根本不相信,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东西怎么能使啤酒变酸呢?巴斯德告诉他们不要小看这些小细菌,他能够用眼睛来辨别啤酒是不是发酸了。老板们更不相信了,因为辨别酒的好坏,历来都是评酒师们用嘴品尝的,没有人能用眼睛来发现酒是否发酸。老板们拿来许多种酒,有不发酸的好酒,也有发酸的啤酒,还有的老板将好酒和发酸的酒掺起来请巴斯德检查,然后请一个有名的评酒师来鉴定。巴斯德把每瓶酒逐个滴在玻璃片上,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根据乳酸杆菌的有无、多少来判定酒是否发酸和发酸的程度。每一种酒都被巴斯德说对了,老板们这才信服了。
巴斯德告诉老板们,要想使酒不发酸,只需将酒加热到60℃,保持30分钟左右,把乳酸杆菌杀死,啤酒就不会发酸了。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消毒法”,直到今天,这种方法仍被人们使用着。
1866年,巴斯德洲正流行的蚕病——微粒子病。在显微镜下,他发现了这种病的病原微生物。巴斯德认为,防止该病的方法只有抛弃所有被感染的蚕及污染的桑叶,然后从头开始。这种措施拯救了当时濒临崩溃的丝绸工业。
巴斯德在对蚕的微粒子病的深入研究的同时,还研究了鸡霍乱,牛、羊炭疽病,人的狂犬病,发现这些传染病都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后来他发现,鸡霍乱的病原菌放置一段时间后,毒力会大大的减弱,而将减毒的鸡霍乱的病原菌注射到健康的动物体内后,不但不引起发病,反而可以抵抗强力致病的鸡霍乱菌的侵害,由此,他发明了接种减毒菌苗的方法。借助这一原理,在1885年,巴斯德第一次用他制成的狂犬病减毒疫苗挽救了一个被疯狗严重咬伤的男孩。而在此之前,人被疯狗咬伤只能等死。现在,我们预防狂犬病同样得益于这一方法。
此外,巴斯德还以简单而巧妙的实验否定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认为微生物是由食品、溶液中的无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而不是已经存在于空气、土壤中,并能引起受其污染的物品变质),为人们对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来源的认识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巴斯德一生致力于微生物的研究,为人类认识微生物及清除微生物带来的危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公认的工业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奠基人,历史上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巴斯德的一生几乎全都献给了研究细菌的事业。他发现细菌不仅可以使啤酒变酸,而且能使蚕害病,同时他还发现人类的某些传染病也是由细菌引起的。是他第一个指出了细菌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以及细菌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开创了细菌研究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