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发现海洋中潜藏着巨大的人类文明信息,古巴哈瓦那巨石废墟就是其中之一。1958年,美国动物学家范伦坦博士就来到大西洋巴哈马群岛进行观测研究。范伦坦很善于深海潜,在水下考察时,他意外地在巴哈马群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些十分奇特的建筑。这些建筑呈古怪的几何状——正多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还有连绵好几海里的笔直的线条。10年之后,范伦坦博士宣布了新的惊人发现:在巴哈马群岛所属的北彼密尼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长达450米的巨大丁字形结构石墙,砌成这巨大石墙的石块每个都超过了一立方米。石墙还有两个分支,与主墙呈直角。范伦坦博士对此兴奋不已,他继续探测,并很快发现了更加复杂的建筑结构——平台、道路还有几个码头和一道栈桥。整个建筑遗址就像是一座年代久远的被淹没的港口。
“飞马”鱼雷的发明者,法国工程师兼潜水家海比考夫也来到现场,他是水下摄影的高手,他用当时最新的技术勘察了这一片海域,并拍下了几张照片。这些照片一经发表,立刻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轰动。1974年,—艘苏联考察船也来过这里,并进行了水下摄影和考察,更加证实了这些水下建筑遗址的存在。很快,巴哈马群岛一带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潜水家、新闻记者和探险者,而围绕着这些水下石墙的争论也越来越多。有些地质学家指出,这些石墙不过是比较特别的天然结构,并不是人类建造;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是人造的。对于这些建筑究竟是谁造的,科学家们的看法也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巴哈马与玛雅人的故乡尤卡坦半岛距离不远,因此这可能是史前玛雅人的古建筑,由于地壳变动而沉入水下。有人则从巴哈马海域陆地下沉的时间上推算,认为这些水下建筑应该建成于公元前七八千年间,并推算出这建筑出自南美古城蒂瓦纳科的建造者之手,但蒂瓦纳科的建造者是谁本身就是个谜。
这些外形酷似纪念碑的结构与天然形成的结构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石头平台是多层的、呈直角的石块组成了墙壁样的结构,石环环绕着六角形柱子,这些建筑都带有人工雕琢的味道。另外的一些线索更加扑朔迷离:在石结构周围有一条环绕着的道路;石头上面有或许用来插入支撑木结构的柱子而留下的孔,而且附近的海底和海边发现有构造类似的石头城堡。这些建筑似乎都在述说着这里曾经有过古代的城堡,并且还有举行重大仪式时而修建的石头平台。
另外,在冲绳岛海域共有两个主要地带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处在冲绳岛附近的名护海域,这里的构造像极了墙壁,以及被珊瑚所包裹的呈直角的石块;另外一处紧挨着日本最南的岛屿——庆良间列岛的南端,这里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五层平台,看起来非常像古代举行各种仪式用的多级平台。至今,两处海域加在一起共发现了8处反常的水下构造。
冲绳岛琉球大学的海洋地质学家木村教授已经对这8处反常的水下结构,尤其是在庆良间列岛附近的水下平台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他坚信这些水下的纪念碑是由人建造的,猜测是一个未知的古代文明所遗留下的,或许就是来自孕育过最古老文明的亚洲大陆。他的理由是,如果庆良间的那五层结构是自然风化所形成的话,那么在附近就一定会找到因风化腐蚀所形成的碎屑,可人类至今没发现任何碎屑。另外,木村教授认为,那环绕着石头城堡的道路,也证明那是人类所留下的,他判断,建造这些水下的构造需要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一定机械手段的辅助,如果不是人类所建筑的,单靠大自然的力量其实是难以完成的。
对于这水下构造的年代已经有了几种解释:这片遗址可能是上一次冰川期的末尾的展现,大陆冰盾融化时被淹没的;或者,由于日本坐落在太平洋活火山带上,频繁的火山活动使这片地带陷落并最终沉默;还有可能是某种灾难性的事件使得它完整而直立地陷入了海洋之中。东京大学的地质学专家石井教授则认为,这片遗址有部分是由人工制造的,它的年代约为公元前8000年,与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谷文明的时间大致相同。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它的年代应该在1.2万年前。
古巴哈瓦那的巨石废墟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建造,至今争议不断,但并没有阻止人类对它的不断探索,它的建筑风格鲜明,闪烁着神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