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9200000112

第112章 父母的大智慧——给孩子幸福的人生

现实例子

笔者的一个朋友,从小就有画画的天分,别人都说她将来一定能当个画家。小姑娘非常高兴,憧憬着将来真的做个画家。可上学后,父母认为画画是不务正业,不许她画,甚至多次将她偷偷画的画当面全部撕掉,边撕边大骂不止……

长大后,她参观了一个的画展。回到家,她试着拿起笔,想给自己3岁的儿子画一幅卡通图挂在卧室的墙上,可是她什么也画不出来。拿着笔,看着颤抖的手,她哭了。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拿起画笔,画下令她陶醉的美景,哪怕是和小时候一样画出她喜欢的图案装饰家里的墙壁。当她向笔者叙述这一切时,忍不住落下的泪水表达了一辈子的遗憾!

现实例子

2005年8月20日,26岁的衡阳籍在读博士生孟某从研究所教学楼7层纵身跳下身亡。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孟某在遗书中直陈自己选择跳楼来结束生命的原因是“厌世,精神抑郁”。

在为孟某的死悲伤、惋惜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刻反省: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富有智慧的人,还要培养情感健康的人,不仅要满足孩子适应自身发展的认知需要,还要满足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然而,如今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仍着重认知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情感的体验和发展,对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缺少关注,忽视了情感的陶冶、意志的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教育是否成功绝不是凭借学历的高低,而是受教育者能否健康、快乐地生活。让孩子自主、自信地生活,比培养他考多高分、上多好的大学重要得多。教育首先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培养,缺少对精神的尊重和对心灵的关注,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反省

忽视孩子的个性特点,既违背了教育规律,也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以牺牲灵魂为代价的教育,其代价实在太大了。片面的教育就是在冒险,太多的事实证明了片面教育的危害。

作为父母,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问题,我们的书从开始到现在也在讨论这些问题,讨论教育什么,如何教育,反思了许多,也总结了许多。然而,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值得所有人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教育,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目的事关教育过程和方向。教育目的偏了,整个教育的方向也就偏了,以此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方式、手段等也就一同错了。因此,就算我们懂得了一些先进观念,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学到了一些有效技巧,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教育。

正如一个人赶路,一开始方向就偏了,不论在这条路上多么努力和高效也是徒劳。同理,家庭教育目的的偏差产生了种种弊端,甚至出现教育异化和反教育现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几种人们普遍认为的教育目的。

纠误:教育为了考试

这个问题与为什么学习息息相关。考试是一个检验学习的手段,可要把成绩看得过重,就会失去学习本身的意义。

在西方国家,学校里是学什么考什么,而在中国却是考什么学什么。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一味应试的弊端:“考试所要的必须教,考试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

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原本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却因为太多学习本身之外的因素滋生了太多压力,变成了沉重的包袱,叫人头疼,令人厌恶。事实上,学习也不只是为获得书本知识,许多人对学习的理解过于狭隘。而教育也绝不等同于学习书本知识,应付考试。教育不该把人培养成储存知识的机器,这样的机器既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也违背了生命的意义。

纠误:教育为了父母

孩子为了父母而放弃自己的兴趣,为了父母而学习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为了父母而放弃自己志向……一切为了父母,从来没有自己。教育变成了为父母而教育,为家庭而教育,为光宗耀祖而教育,却没有什么是真正为了孩子的。

这就真的奇怪了,难道,教育不是为了开发孩子本人,造就孩子本身,而是为了毁掉孩子。说到此,自然有人要质疑:“我们花心思教育培养孩子,怎么会毁掉孩子?”

教育必然有目标、有计划、有规则,但这一切必须基于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天赋才能,如若不然必将事与愿违。教育不应该把孩子变成父母想象中的人,而应把孩子培养成更好的自己。教育的目标也不该是把孩子变为第二个别人,而应将孩子塑造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他们的独特性、自主性,他们的情感、意愿、志向和独立人格都应受到起码的尊重。教育必须基于这一切,而不是剥夺这一切。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为了父母的机械训练中失掉了个性、自主、志向、兴趣,那么他们就完全丢掉了自我,这不是毁掉又是什么?试想,毫无好奇与兴志可言的、强制和无奈的学习会有什么成就,毫无自我与乐趣的、屈从和压抑的人生又有什么幸福。何况,正如我们前文讨论过的那样,孩子并非父母的私有物,孩子属于他们自己,属于社会,我们教育孩子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自私的亲子观和教育观是要不得的。

纠误:教育为了功名

谈到幸福,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就是功名利禄。两千多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沿袭至今,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于是乎,便有了这样的公式:幸福=功名利禄。这种思想时至今日仍有很深的影响力。拥有好工作,获得高收入看似不错,但只有这些,离人生真正的幸福还很远。

太过功利的教育目的,对考试和升学之外的东西必然不够重视,于是诸如道德、能力、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婚姻观等这些事关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都被忽视了。因此,不知多少收入不错的人,由于人生观的错误、人际关系的失败、恋爱挫败,以及婚姻混乱等原因,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非但不高,反倒很低。还有很多人痛舍自己的爱好和志向,被迫从事他们根本不喜欢的专业和工作,这样的生活又能有多少幸福。

金钱并非人生的全部,人可以因金钱而获得物质享受,却无法因金钱而获得幸福。更何况,为了功名而进行的教育,到头来不但使孩子们丢掉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而且就连预想的目标也十有八九达不到。

应试教育的结果,如同千军万马同过独木桥。当然,一定会有人有幸没有掉下去,到达了对岸,又有幸没有在大学毕业时失业,获得了好工作和高收入。然而,这样的幸运儿又有多少呢?

即便我们的孩子能够成为这样的幸运儿。可惜,人生并不会就此一劳永逸。一纸文凭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将来社会的竞争更是终身的。教育真正应该做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暂时的取胜。

应试教育和只为升学而进行的竞争,即便取胜了也只是个美丽的假象。更不要说如何去面对未来的全球化竞争,如何面对后来者的竞争。

真正的竞争,绝不只是一代人之间的事,也不只存在于同龄人之间。学校里的竞争从来都是同龄人之间的事。可是,一旦孩子们走上社会,他们面对的竞争对象既有资历和经验比他们深得多的前辈们,又将有更有活力的后来者。社会竞争从来都不分年龄、不分地域,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竞争的全球化也是必然。

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懂得学校里的那一套,只会读死书,应付考试,没有实际能力,没有创新精神,他们要如何面对社会中的竞争。

纠误:教育为了竞争

教育关乎生存与竞争,但教育不该只为生存和竞争服务。教育为的是让受教育者获得真正的幸福。正如真正的成功不在于金钱与地位,以竞争为目的的人生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有人不解了:“那你说,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虽然,对幸福的认识没有程式定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真正的幸福在于人格的完善,自我的实现,社会的接纳。

一味地竞争,为竞争而竞争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毁灭。竞争的目的如果不是激发上进心,不是共谋发展,而是你死我活,那么其结果是输者的毁灭,也是赢者的沉沦——沉沦为竞争机器。因为一旦竞争成了教育目的,其后果必然是不择手段以求胜出,而将知识本身抛诸脑后,更不要说爱好和潜能。这显然是危险的,也是反教育的。

教育不是用来竞争和比赛的,而是力求生命的成长。正如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教授指出的,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教育是道路,不是划有界限、划定目标的赛道。

竞争应作为教育手段之一而存在。教育需要合理竞争,但竞争不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教育本身也应该只是社会竞争众多参考因素中的一个而非全部。

提高认识:教育是为了孩子一生真正的幸福

教育应致力于实现真正的幸福,即完善人格,实现自我,造福社会。只有前两者的达成才能造福社会;反之,能够造福社会才能被社会接纳与认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

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教育即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表明教育正是为了受教者的发展,即受教者的自我实现和融入社会。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一样的。

教育为是的让孩子更好地生活,为的是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又会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教育的社会意义。

为了考试而考试,或为父母、为功名进行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沉重的包袱,是精神的枷锁。因为片面、偏激的教育目的,我们的孩子,被迫学习大量而又高深的、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东西,损耗了太多的生命成本。

激发内在需求的学习是自觉而又快乐的,外在强逼的学习被动而又痛苦。孩子们被逼学习大量枯燥的东西,没有兴趣也没有乐趣。这样的学习,以心灵和精神的摧残为代价,就为换取一些死板的书本知识,真是一笔亏大了的买卖。

这样的学习,不会让孩子真正热爱学习,只能令他们厌恶,难怪许多孩子厌学。事实上,孩子厌学并非生性顽劣,而是厌恶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死板的教学模式。

任何身心正常的孩子,都有好奇心和兴趣爱好,这两者正是学习的基本动机和需求。所以说,所有正常的孩子都有渴望学习的天性和潜质。孩子们之所以厌学,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者非但没有尊重、开发、利用他们的好奇与爱好,反而用强制、刻板和责骂扼杀了学习的内在需求,致使孩子们丧失了学习的渴望和信心。

在长期的学业负担和精神专制下,生活没有了任何乐趣,人生也因压力、苦恼和焦虑变得可怕。难怪那么多孩子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滋生了厌世情绪。

不要说孩子了,我们这些成年人又何尝不曾有所感叹,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教育目的偏差的产物,一生深受影响。当我们发出“为了生活而忙碌,为了物质而工作,为了生存而苟且”的感叹时,为什么还要让我们的孩子深受其害?

教育不应该泯灭孩子的天性,不应该折磨孩子的心灵,不应该消磨孩子的生命。教育应该开发生命的潜力,激发生命的活力,成为生命的动力。

改变观念:父母的使命——尊重生命、成就生命

家庭教育一方面要尊重生命,一方面要促使生命更好地成长,这是为人父母的使命所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有多种类型,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为人父母的一项重要使命便是:了解、尊重生命的多样性,懂得欣赏孩子。

不论我们教孩子什么,用什么方法教,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命而不是一台机器,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动物!面对有情感、有意志、多姿多彩的生命,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生命的自然性和多样性。

父母应建立欣赏孩子的心态和眼光。欣赏孩子并非任意表扬和无度夸奖,而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潜在能力,并理解、支持其志向。欣赏孩子与否的标准不依世俗,不可偏见。不要以我们自己的喜好为凭,而要以是非道德与孩子自身特点为依据。

试想如果贝多芬被要求从事写作,恐怕此人一生默默无闻;如果毕加索按部就班地接受学校教育,如今谁也不会知道世上曾有这么个人;如果温文尔雅、听话乖巧是成才的标准,那么军事天才巴顿恐怕就只能成为混混了。

为人父母的另一项重要使命就在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独特性,并加以开发,成就孩子的生命!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并非供孩子衣食、上学,而是懂得欣赏孩子,发现孩子,并鼓励他们在有潜力、感兴趣的领域不断地探索下去。

给予孩子生命是远远不够的,尊重生命、成就生命、赋予生命以灵魂才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所在。请让孩子拥有多彩的童年、美丽的少年、花样的青春,给他们更多的生机、活力,让他们充满自信。千万不要用世俗泯灭孩子的童真,不要用功利污染孩子的心灵,不要用自私剥夺孩子的自我。

牢记我们的使命——赋予孩子生命,更要尊重生命、成就生命。让孩子们拥有快乐、幸福、积极、充实的人生,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同类推荐
  • 日本妈妈这样教负责

    日本妈妈这样教负责

    对日本妈妈来说:孩子可以爱,但不能宠坏!与其给他一切,不如教他方法!当一个华人妈妈看到一个日本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冲击与省思?同样身为东方人,日本的街道为什么比较整洁,日本的孩子为什么比较有礼貌,日本人为什么比较遵守社会规范?此书以生活化的例子,清楚呈现中日教育观念的差异,并且提出既简单又实用的教养建议。
  •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主要内容:男孩天生具有竞争和冒险精神,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全世界的男孩正表现得日渐柔弱。《培养男子汉》的目的是培养男孩子明显的阳刚气质、强烈的好奇心、勇敢、礼貌、坚忍克己、尝试各种挑战、永不服输等完美男性品质。
  • 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

    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

    本书作者是儿童心理与家庭教育相关研究者。作者怀着对儿童的爱心,用一年时间,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了一户美国典型中产阶级家庭以及家庭周围人群的早教经历与经验,结合美国最前沿的育儿理论与经验,记录下了那些让人思考的瞬间。
  • 怎样生个健康漂亮宝宝

    怎样生个健康漂亮宝宝

    年轻的父母们都希望生育一个健康漂亮的小宝宝,现代科学证明,采取科学的优生优育方法,是能够造就健康漂亮儿童的。我们要培养一个健康漂亮的孩子,就必须保证没有遗传疾病和先天疾病,为后天教育培养铸造良好的身心基础。孩子健康漂亮与否,与父母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当然,造就一个健康漂亮的孩子,如果不能从胎儿期、新生儿期、幼儿期和儿童期进行很好的培养,那么,孩子本身的先天优越条件就会丧失无遗,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先天遗传基因的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后天培养。我们只有把握好结婚、怀孕、生育等每一个环节,即便父母的身体素质不好,也能孕育、生养一个健康漂亮的超过父母的孩子,为今后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创造先天优越条件。
  • 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好父母要有好习惯》内容简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在有意或无意问发现一些确实行之有效的教子技巧,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把这些偶然发现的教子技巧强化成自己的教子习惯,那么父母们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也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热门推荐
  • 一吻定情:墨帝的全民女神

    一吻定情:墨帝的全民女神

    “老公,我要最时尚的礼服,最精美的鞋子,最耀眼的首饰”,“好”男子薄唇轻启不假思索,“哎呀,老公你真好!”沐暮抱着他的手臂撒娇道“但你怎么不问问我要来干什么?”男子微微挑眉示意她说下去,“因为我要在典礼上完胜她们!”凌墨侧脸盯着巧笑倩兮的人儿,妖治的脸庞勾起一个魅惑的笑容“咱们在颜值上足以碾压任何人了......”
  • 宇宙游民

    宇宙游民

    仰望星空,回望故乡,那无穷远处的一刻湛蓝色的星球,你还记得我吗?我早已忘记流浪了多久,星河变换,沧海桑田,我早已不在是当年的人!异乡的艰难使我忘记了太多东西,我只记得为了我的故乡,我选择了自我流放!但我还记得我的故乡——地球,那个被我钟爱的地方,你还好吗?我想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静的生活,可命运选择了让我孤单!地球啊!你还记得我吗?
  • 数令决

    数令决

    玄意百,即如令。意抑决,心如开。梦便始,花落聆。彼岸视。我们的遇见是一千年一次吗,不是的,就算千年知遇,千年惆怅,千年如幻,遇见是缘分,可是我们的三情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的渺小,遇见了却要离去,花落梦离,如幻,如影随。我们曾经说过要一直在一起呀,那么我们的千年一遇诺呢?不用海誓山盟,不用成为那些过去,我只想愿得一人心,虽然白首终分离。可以白头到老,但是,死亡将我们分离了!我们只是暂时离开了世界,终究会回来,只是我们的爱还在吗?会不会代替了呀?!爱如梦,心似幻,终一情,可完否?吾不悦,犹心分,虽二意,可失不?心亦诚情自现,身亦虚爱自来。
  • 道之幻世

    道之幻世

    辛瑞这个前身世界经济的最大掌权者,被亲子杀害后侥幸来到异界.无意间获得青云派鼎盛时期的功法.以及仙界天帝的金印!看他如何带领这个没落的门派回到昔日的辉煌!又是经过多少磨难掌握天帝权柄,掌管天.地.人三界!
  • 追行记

    追行记

    喂!朋友。如果你感兴趣就看下去,我的玄幻修炼是体制,剧情是灵魂。天地循环,自然自律,五定阴阳,八卦伏羲。这就是我的玄幻。一部千人关系大作即将呈现在你眼前,我将会用我所有来颠覆整个大陆,世界在改观,人类会灭绝?这世界谁是改革者——我或是你。醉酒红颜佳人入,恩怨情仇江湖路。那句最美的话是——保护你,我最爱的人。
  • 两个人的薰衣草田

    两个人的薰衣草田

    她本是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傻女孩,而他便是那个宠他爱他的王子。但因为一年前他的背叛,她失去了最爱的妈妈。从此便有了爱与恨的交缠。一年后,他们再遇,再相爱……半路杀出一个恶魔帅男,原本顽劣,却对她体贴入微。又有一群恶势力百般阻扰,阴谋,陷阱,绑架……谁是王子?谁是骑士?到底谁才能同她共赏梦中的一片薰衣草田?
  • 戒祭

    戒祭

    这里没有魔法,不是穿越,更无斗气,这是一片新的世界。盘古大陆,一块亘古以来就存在的大陆,没有人知道它的历史。这片大陆上有着神奇的修炼方式,分为天罚,地冈,海咒,炼体。经脉被封印的少年,手戴一枚狰狞兽首戒指,一枚紫金之戒,被挎独特武器,在几位导师的指引下,踏上征程。
  • 井观琐言

    井观琐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浮生若似梦

    浮生若似梦

    前世今生,谁是谁前生的过客,谁是谁今生的轮转?四季交替中,花开花落时。生死轮回前,星转斗移外。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不变的轮回。回眸一瞬,沧海桑田。红尘滚滚,天涯路远。拥美人,指江山。伴兄弟,笑世间。--------------------------------------------------------------------------------------------------------------------------
  • 金针不医仙

    金针不医仙

    ——顾文卿摸不透她,一名医者为何懂术修法阵?为何见杀戮眼睛不眨?墨寻看不懂她,似对所有事浑不在意,可又凡事都能牵动她。——无论是人是妖是鬼是仙,终究逃不过一个贪字,或贪金,或贪权,或贪情。他贪了那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许久,把它当作信念,当信念破碎的那一刻,他并不觉痛苦,反倒解脱了。——天渐渐变冷了,入秋的第一场雨此时纷纷而落。他站在小道边静静的听着,隔着青砖泥墙,隔着早桃数枝,隔着那不分明的爱或怨,他听到婉婉转转的吟唱:“……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