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阳河发源于峨眉山南面的苦竹源敷阳洞,全长93公里,境内79.7公里,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德安全境,蜿蜒曲折,注入鄱阳湖。
博阳河是德安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多少春秋历经,多少流年变幻,古老的博阳河却生生不息,始终如一地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世世代代德安儿女。
如今,博阳河一如她春夏秋冬的平常,怀着她独有的那分灵性,以万古长青的生命,演绎着自己的欢乐,一点一滴,积淀着自己的文化底蕴,将那分独特的泰然,融入到亘古不变的岁月长河,成为不老的神话,永远的传说。
潜心创作,静心品文,博河临风,畅意人生,这是每个文学爱好者追求的境界。在此,我们仅从中采撷几朵花絮,以供读者品味。
左漆琳
人闲桂花落
办公楼前有几棵桂花树,其中有一株正好延伸到我窗户外,平时我是无暇顾及也不大会注意到那样普通且不起眼的树的。不知不觉中秋临近,窗前的那株桂花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出了金灿灿的小花,微风吹过便有阵阵暗香袭来,现在我天天都沐浴在桂花的香气中,那清新淡雅的气息如缕缕轻烟,若有若无,却挥之不去,仿佛我闲淡日子的闲淡印记。
很多花,虽然很是惹眼,却中看不中用。而桂花,不看树形,不看花瓣,单只品花香,便能让人体会出沁人心脾是什么滋味。喜欢桂花,是因为它那素雅清淡的香味和小巧精致的花朵,如江南的小家碧玉,温婉纤巧,让人的心也不由得分外细腻起来。
早晨上班,看那细碎的花瓣在细小的枝条上簇生着,不由怜爱顿生,小心地摘些新鲜的带着露珠的桂花,将手边的一切东西都洒上一些桂花,刹时清香满屋。本以为可以永远留住这样美丽的日子,等到清香散去,在不经意的时候,掉落几瓣枯黄的小花,不禁黯然神伤。后来,工作之余开始自制桂花奶茶喝:奶粉加些砂糖,泡个三五分钟,加入新鲜桂花,再盖上盖子泡个几分钟,就是新鲜美味的桂花奶茶了,喝毕余香满口,妙不可言。有时用茶叶来代替奶粉,绿茶,再加些桂花泡开,便是一杯清淡的桂花茶,吮一口,满口溢香,回味无穷。只是桂花酒的酿制秘方不曾掌握,他日遇见吴刚定要讨教个一二,让我等凡夫俗子也能品尝到天上的玉液琼浆。
午休时分,把椅子搬到窗子旁边,一边翻翻自己喜欢的书,与同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一边品尝着香气馥郁的桂花茶。窗外,那小小的、黄黄的花,在绿绿的叶子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香气阵阵悄悄,若隐若现,和着屋内浓浓的茶香,浸透了身上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浸透了整个灵魂,于是世间所有的纷纷扰扰都归于平静。
平日里最痛恨晚上加班,但在这有桂花的日子,加班却是我的最爱。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深切体会王维笔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绝妙意境。经过了一日劳累,看窗外月明星稀,桂影绰约;清风徐来,暗香流动。再静静地聆听桂花落下的声音,轻柔地,悠长地,不知不觉中又有了些许黛玉“冷月葬花魂”的感伤。
是啊,桂花很快就会落了,虽然空气中还会残存它的余香。但很快又会被人遗忘了。有谁会在北风肆虐的日子里想起桂花这样小小的又毫无姿色的花的醉人芳香呢?可是桂花树却从不这么想,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属于它的季节。在属于自己的时节里,优雅地散发出它的花香。这一点又恰似我们三十岁的女人,神闲气定,从容淡泊,举手投足之间彰显成熟的魅力却毫不张扬,似幽幽一缕香,飘在旧梦中。
(该文刊登于《九江日报》)
孙学忠
守望故乡
沿着林泉水库逆流而上,青山绿水之间一条狭窄的水泥公路直通我的故乡——小溪山。大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溪山因山而得名,它原本是故乡一座山的名字,在儿时的记忆中,故乡本不叫小溪山的,最初的名字应该是洞霄,“文革”中改成了团结,改革开放后又改称小溪山。
故乡的山水我是熟悉的。那个时候,故乡的小河清澈见底,各种各样的小鱼儿不时地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无论是哪一个季节,村里的孩子们都会在漫山遍野的草地或田埂上尽情地玩耍、放牛、打柴、干农活……
一位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人有时候把自己的老家称为故乡?我一时答不上来,想必那是自己远离老家在外漂泊的时候吧!其实,即使在文章里或与别人谈及故乡,永远都是叫老家的呀!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身躯的栖地,是心灵的家园,是祖先们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故乡是一份永远甩不掉的永恒记忆,是一记游子心中的悠悠往事,是一处旅人眼里的溶溶月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故乡之于一个人的重要,与故乡的历史长短、名气大小、富裕程度无关,相关的是与故乡的情感紧密度。
人情的冷暖、世事的轮回、心境的忧乐、人生的悲喜,似乎都是故乡陪伴着游子漂泊的步履,走过岁岁年年。一个人无论祖籍何方、身处何地、身居何位,灵魂永久地扎根于故乡的泥土,只有故乡才能留住旅人流浪的脚步。故乡是人生旅途的起点,又是人生未来的归宿。无论你爱之,恨之;抑或爱恨交加,“叶落归根”,唯有故乡最能沉淀为永久的记忆。
故乡是一部史书。它一点一滴地如实记载着华夏子孙对故土的深沉翘盼,对故国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深深眷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抔黄土,都深深寄托着游子对故乡的浓厚情怀。
故乡是一片港湾。它不介意你的富贵贫穷、得意失意,年复一年地按着自己的步履进行着日月的轮回与潮起潮落,随时等候游子停泊在这片温馨的港湾,为你遮风挡雨,抚慰你的失落,驱走你的惆怅,点亮你的航向,给你重新启航的勇气和力量。
故乡是一首歌。一首百唱不厌、回味无穷的老歌,它既有儿女情长的哀伤,也有田园牧歌的吟唱,更有一份对乡土情结的寄托和对故乡山水人情的牵挂。
故乡是一杯浓茶。它让人品味出故乡的味道,越喝越浓,回味一生。
守望故乡,能够给自己的心灵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多彩的生活任何时候都保持守望的姿态,永不枯寂。
(该文刊登于《九江日报》)
朱德群
雁家湖公园随想
清晨,微风从湖面拂过,荡起细细的涟漪。岸边,少女秀发般的柳丝,轻轻地摇曳着。我站在湖边一块空地上,准备做每天必须的健身功课。身后,是如茵的草地和姹紫嫣红的花丛。阵阵清香飘满了湖空。隔着汉白玉拱桥,一群人开始了集体晨练。伴随着整齐的动作,欢快的乐曲在林隙间和草尖上跳跃。天空越来越亮,在公园小径上走动的人也越来越多,有姑娘小伙,也有老人孩子。鱼儿开始跃出水面,一上一下,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演奏着扬琴。待水面平静后,发现鱼儿跳起和回落的地方,竟是一个个人家的窗口。原来,在那水岸相接的地方,矗立着一排排漂亮的楼房,它们在水中的倒影,自然成了鱼儿们的居所。忽然,我的目光停住了:那是一座正在兴建的四星级宾馆。密如蛛网的脚手架显现出它的雄姿。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随着升降机上方的旗帜一同翻飞。小学毕业那年,为了照张相片,我从乡下来到县城,事情办完,天近黄昏。那时乡下不通汽车,几十里路程,回家已是不可能了。就在我踯躅街头时,恰巧遇到了邻居大叔。他把我带到当时全城最好的也是仅有的两家旅社之一的那家旅社,安排在为他自己订好的铺位上。吃过大叔为我买来的饭菜,天已完全黑了。我来到街上打发时光,漫不经心地走过那些从记事起就看过的,多少年来都不曾改变过的低矮的房屋。路上行人稀少。两边的店铺早就关了门。原来就没有五光十色的橱窗,依然用几块旧旧的长木板,把里面和外面的世界隔开。一路走来,长不足里许的主街很快就到了尽头。没有霓虹灯,没有音乐,更没有汽车。眼前的一切,与家之所在的偏远山村没有太大的区别。此刻,我甚至庆幸自己的不名一文。无精打采地回到了旅社,我倒头便睡。这一夜,我成了旅社床板缝隙中一大群臭虫的最爱。
湖对岸,一辆崭新的洒水车正在工作。车体外观很漂亮,开道的音乐十分悦耳。已经不知道这是小城洒水车的第几次更新换代了,只记得第一次是用一辆旧货车装了一个水柜,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把水洒到路面上,效果很不理想。小城的环境卫生,历来为人所诟病。几年前,我曾问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此住过一段时间的外地人,对小城印象如何,他不假思索地答道:街道脏,小吃美。为此,我脸红了好一阵,但人家后半句总算给我留了一点面子。令人欣慰的是,几天前,小城已经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的评审。洒水车渐渐远去,我知道,它还会经过我的兄弟姐妹们居住的门前。我们进城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启动的年代。到现在,每家至少搬迁过两次,最多的已有四次了。每一次搬迁都不仅仅意味着居住条件的改善。
湖风吹拂着水面和树枝,也吹拂着头发和衣衫,让人感到十分惬意。我想,此刻,在城北的义峰山下新辟的公园里,也一定是游人如织吧!那里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园内,清一色的徽式建筑,粉墙黛瓦,曲径回廊。人们在那里可以看松涛,听鸟语,亦可邀朋携侣,作画吟诗。触目可及的城市风景是你构思新作的上佳素材,城市交响曲是你心灵之歌的最好伴奏。
一声激越悠长的汽笛,把我的思绪拉向远方。就在前几天,我脚下的这片土地,通过相机的快门,被定格在五月十二日的《江西日报》上。“江西十佳魅力新城”的标题为小城的现在作了最好的诠释。怀揣着新的期待和梦想,我沿着河堤来到郊外。在京九铁路的那一边,一座座水泥桥墩拔地而起,昌九城际铁路工地如火如荼。我想象着:有一天乘上风驰电掣的列车,去九江南昌,去武汉广州,甚至去上海北京,那将是什么样的感觉啊!我向往那些繁华似锦的大城市,但我同时发现,我也越来越热爱身边的这座小城了。她亲切温馨,新潮现代,既熟悉又陌生,让人在不满足中怦然心动。
(该文为德安国庆远园周年征文作品)
张绪佑
悠悠博阳河
一脉山坳里的清泉,历尽沧桑岁月,载着古今,载着清浊,载着欢乐,千回百转,从我的心头流过……
博阳河,母亲的河。你是一尊屹立的历史,你是一曲苦涩的渔歌。沉重的生活之犁拖累了你的脚步,艰辛无涯的岁月压弯了你的腰。你的汗水浇沃了脚下贫瘠的土地,你的乳汁繁衍了两岸儿孙多少。奔腾不息的生命是你的必然,只有必然才有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母亲就意味着牺牲一切,做母亲是你生活的最高目标。
博阳河,光荣的河。多少年清与浊的抗争,多少代生与死的拼搏,壮士的热血曾几何时染红过你,大江大河的风暴牵动你一起奔腾咆哮。于是,一种突来的庆幸,一种狂乱的欣喜,还有自由和新生带来的欢乐。神奇的足迹,任何人也无法抹掉。
博阳河,智慧的河。你是望夫山下一眼聪明的心泉,既有农民的憨厚,也有农民的诈狡。汇集了几千年的古文明,将智慧之花一路泼撒。科技昌明的现代脚步,可惜并未踏碎愚昧,对世界知之太多却又生吞活剥。你却总有你的那份自信,只要有落差,智慧能不闪烁?
博阳河,希望的河。你有千年重创的瘢迹,你有万般无怨的忍耐,能承受那背负万山的磅礴。多少年,一群群鱼鹰日夜在掏尽你的秘密,一条条满载索取的帆船争相驶过,几片破旧的舢板在浪涛中摔得粉碎,而你昂首阔步不屑一顾,带着你心中的希望,去闯荡大江大河……
悠悠博阳河,从我心中流过,如今我已是你的儿女,记住了你的清澈,也记住了大江大河的浑浊。
(该文刊登于百花洲文学创作丛书《箫声悠悠》,作者系原中共德安县委书记。)
李亚莲
妙也!马尾泉
马尾泉,位于德安县城西北三十多公里的爱民与付山乡境内的东佳山东南部。说是山,倒不如说是崖更确切;绵延几十里的高山,没有树木花草泥土,全是红黄紫交辉的奇异瑰丽的岩石。山势穹隆倚汉,高峻险要,岩峰层叠,突兀的紫岩倒像一道道紫色的屏风,错乱有致地点缀在嶙峋峭壁上。那主峰洁白如玉的岩石,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与整个红黄紫相映生辉,妙不可言。
马尾泉自山巅下方的紫岩中喷泻而出,震耳欲聋,约几十丈高,十多丈宽,银光闪闪。遥望宛若分梳的马尾,雄奇壮观。有诗云:“穿石云根泻碧天,红霞白雪钻层巅,游人争羡匡庐瀑,未识东佳一脉泉。”小憩泉边,悠然自得,如痴如醉。久旱不竭的马尾泉,冬暖夏凉,冬天泉水热腾腾、暖融融,盛夏凉彻沁骨、清甜可口,胜似琼浆玉液,令人莫不开怀痛饮。
泉水顺着山崖流向龙潭,潭中支流交错,碧波粼粼,清漪涟涟。颇为有趣的是,龙潭中央有一块一字形的陆地,上面野草翠绿茵茵,名“一字园”。不解的是,龙潭的水每逢天晴则东流,下小雨则西流,遇大雨天,却是一股浑浊的水柱自潭中喷涌而出,堪称绝谷佳境。倘若想观赏这一奇景,必要待到大雨来临,否则,是你心中永久的憾事了。
绕过马尾泉顺着古人遗下的石阶攀登而上,来到东侧,是一个奇巧的观音洞。其洞深不可及,洞中有洞,且有三重洞门。第一重洞门约七丈见方,里面另二重洞门微缩。入得三重门内,里面寒气袭人,但洞内明亮宽敞平坦,可容纳数千人。洞内的石壁上全是千姿百态的天然钟乳石,石梅石松、石凳石桌,星罗棋布。一尊巨大的钟乳石,活脱脱地似一尊观世音,故名“观音洞”。
让人叫绝的是,用手轻轻敲打洞壁,可突闻雷声,须臾小雨淅淅而下,少顷,雨停,使你眼界大开。约往里再走一袋烟工夫,可见一座明净如镜的天然湖,当你坐上简易竹排,轻点竹篙尽情地畅游,聆听由钟乳石滴下的水声,清脆悦耳。
从观音洞西面出来,是千年古刹——崖泉寺。古刹依山而建,面临深不见底的沟壑,只有一条傍山的曲折小径伸向古刹。行走在上面,如履薄冰。过后才发现手心都捏出了汗,而那些前来古刹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们,竟敢冒如此之险,可见他们的虔诚。
夕阳西斜,苍茫的暮色即将来临,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马尾泉。但她奇异独特的风光,令人回味无穷。
妙也!马尾泉。
(该文刊登于《南昌晚报》的《旅游天地》栏目)
谢万顺
我与德安这座城
每一座城市都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这些人形形色色,可能是一辈子生活在这座城市,每天经过熟识的道路、商店、人:可能他是个公务员,每天行走在家与办公室之间,或是去其他的地方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他是个普通职员,在医院、银行、学校上班;可能他只是个为了一家温饱而不得不起早贪黑,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的工人;也有可能,他仅仅是个乞丐……有可能他生于斯却长于他处,也有可能他只是个过客,匆匆在这里留下踪影。
很多人,包括我的父母,对我喜欢用双腿穿过德安这座城市感到不可思议。我从小学时候起,就每天都要从县城的南边穿到北边,经过二中、菜市场、新华书店、北门桥,对于成年人来说,这都是一段不小的距离,然而我并没有把走这一段路看成是苦差事。早上为了不迟到,自然要坐车,但是下午放学,我常常会来一次徒步的旅行。我喜欢看着街上拥挤忙碌的身影,阅读来来往往的喜怒哀乐。现在,当我放假回到德安的时候,仍然喜欢走着去上街,去一中打网球。
目前为止,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回忆都在德安这座小小的县城里。
二〇〇八年,当我再一次遇到袁隆平院士的时候,我发觉自己和德安这座城是如此的联系紧密。上一次见到他,是在德安,我还是高中生,站在道路旁欢迎一位回家的游子,而这一次,他作为校友来给我们作演讲。我欣喜地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宣布:我和袁隆平既是老乡又是校友!这让我觉得,生活在德安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我与它的联系不仅于此,我出生在德安,却生长在赣州的一个落后小村庄里,直到一九九七年,和德安已经割断的联系,再度被缝合,我开始生活在这座我出生的城市,并且见证着德安发展最快速的十年。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性格,它的性格是由这座城市里的人的性格凝聚而成的。我所看到的德安的性格是巨大的包容性。在这里,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不是土生土长的德安人,他有可能是浙江人、湖北人、安徽人甚至是新疆、西藏人,但是这些人一旦来到德安,便是德安人。所以,虽然大街上一家家的小吃店打着福建广东重庆的招牌,但是没有顾客会不把他们当作德安人来看待。这不像在重庆,只要我一开口说话就露出了外地人的面目并且常常感觉受到冷落,在重庆,我找不到家的感觉。德安人的性格是内敛的中庸的,如果他对别人不满,他会闷在心里而不是直来直去地指出,因为这会伤了别人的自尊,而我常常在重庆人的火爆脾气中无所适从。
德安的进取心以及德安人的进取心都是令人瞩目的。我的父亲十五岁开始在德安奋斗至今,我的家族一半以上的人在德安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一九九七年随父亲迁居到德安,那时候我父亲已经是彻彻底底的一个德安人,他本来在德安一无所有,但仍然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努力。一开始借钱读书,后来可以自己负担,到现在完全不用为儿子的学费而愁,这是我父亲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见证着德安这座城的成长。商业区、工业区、密集的楼盘,房地产火了,跨国公司来了。勤劳的德安人与我父亲一样,凭借着双手迎接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我每一次回到德安,总要感叹一声,又变了!没错,又变了!变得更加漂亮了!变得更加有人文气息了!德安开始更加注重环境,更加注重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更加注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我欣喜地看到了德安这座城的成长,并且期待着它越来越美好!
(该文为德安国庆六十周年征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