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2800000009

第9章 “身在向阳湖,心系周总理”(2)

咸宁干校的学员一定都不会忘记,当年文化部系统的干部,除了少数造反派留京“闹革命”外,“一锅端”下放到中国的著名“火炉城”武汉市附近的咸宁农村,建立“五七”干校,进行所谓的劳动锻炼。他们举家迁往鄂南以后,得到周总理亲自过问。他高瞻远瞩,指示只转干部的粮油关系,不转户口,为他们日后调回北京提供了极大便利。而总理对周巍峙一家的关照,更为突出。周老激动地介绍说:“‘文革’中,总理至少三次问到我和王昆。第一次是在北京文化部系统开会,有革委会领导参加,总理问:‘怎么看不见周巍峙了?他到哪里去了?’下面的人汇报我在向阳湖。总理又说:‘王昆有多大问题?顶多人骄傲一点,群众关系差一点,本质是好的嘛!’过后我在四连的会上听到传达了,内心感到无比宽慰。第二次是1970年冬,干校放映了电影《打击侵略者》,其中的插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我写的。周总理访朝时,朝鲜方面拍了纪录片《兄弟中国的人民使者》,也有朝鲜朋友唱这首歌时周总理用手打拍子的镜头。我不知上面有什么传达,但肯定是周总理讲了话才放的。连里的干部几次偷偷问我这首歌什么时候写的,并告诉我周总理对我和王昆很关心。第三次是1973年我回北京后,在6月间周总理看了朝鲜艺术团演出后,召集人谈‘十大’问题,他点了当时的文化部长于会泳,很生气地说:‘为什么朝鲜还在唱《志愿军战歌》,我们中国反而不唱?周巍峙有多大问题?王昆就更没有什么问题了,她从小参加革命,在革命队伍长大,她在延安时演出了《白毛女》,对文艺事业是有贡献的嘛!’被问者支支吾吾,言不由衷地说我们也唱。事后为了应付一下,于会泳找总政歌舞团合唱团练了《志愿军战歌》,似乎仅播映了一次就不再唱了。”

边听边记边看,我忽然看见周老家组合沙发转角处上方,端正地摆放着一个印有周总理彩照的瓷盘,深切地感受到周总理在文艺工作者记忆深处珍藏着的怀念。周老又饱含深情地说:“我在向阳湖那段艰苦的岁月,曾两次梦见了总理。头一回梦见他时,见他很忙,而且更瘦了,我便上前去诉苦,总理安慰说,‘事情都过去了……’第二次做梦,是总理找我去分配工作。因为‘文革’前我是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党组成员,工作上和他常有联系,总理有时电话直接打到我家,布置任务。我虽在干校,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却几次问到我,实际上是保护我,而且态度很坚决,总理这么关心我、了解我,叫我如何不想他!我是身在向阳湖,心系周总理啊!”

一席话使我感慨不已,我油然产生一串联想,当年周总理春风般的关怀,受惠者又何止周巍峙、王昆呢!

周老告诉我,由于总理三次过问,并说他没有多大问题,中央专案组紧张起来,赶忙为他作个结论,但要留点“历史问题”的尾巴。周老对专案组的盛气凌人很是不满,不同意他们的结论,拒不签字,他说:“我不是法国特务,历史更没有问题,如果要我签,我要写上我的全部意见。专案组对此很恼火,几次到医院里找我逼我签字,并威胁我说,‘你不签字,一切后果由你负责。’我对他们说,为了对自己政治问题负责,我不能签字,我已等了好几年了,不妨再等等,后果当然由我自己负责。一直到1975年6月30日,原文化部留守处才宣布审查结论,说我历史上没有问题,我才舒了一口气:‘明天可以过党的生日了!’”

接着,周老面带微笑对我说:“我在咸宁干校,也有文化活动,一是教干校学员唱《大刀进行曲》等革命历史歌曲,一是刻竹筒。当时,有意刻了毛泽东主席的诗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是照着毛泽东诗词手迹刻的,意思很清楚,我不怕‘四人帮’的一切迫害,真理在我们人民手里,我的历史我自己掌握,经得住考验。我蔑视他们。‘四人帮’长不了,正义总会战胜邪恶的,最终会消灭‘四人帮’这伙害人虫。”真想不到,“文革”时期,有许多受害者期盼的是早点有个结论,得到解脱,而周老对不清不白的“结论”,则拒不接受,其洁身自好,守身如玉的品质令人肃然起敬。他如此藐视恶势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周老又说:“故事并没有结束,毛主席对电影《创业》作批示后,‘四人帮’又开始笼络人,有个别人立场不坚定,一下子和于会泳贴上了,热心跟着抓批‘走资派’的创作,很让人失望。”周老和过去受到审查的人,则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和抵制“四人帮”。他生动地谈道:“一次,于会泳派办公厅主任找我,要我回艺术局工作,我说不去,愿去人民音乐出版社,那里工作更合适。于又派了个副部长跟我谈,让我去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党委书记,并说这个工作责任很重,要我服从‘组织’。我说责任越重,我垮得越快。他们自然听出话中有刺,反问是什么意思,我回答说,身体不好,责任重,工作忙当然垮得快。实际上我是一语双关。在那个岗位上是很厌烦的,我怎么能跟着他们批林批孔批周公、批走资派、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完全是倒行逆施、专制反动,我当然坚决不干,这在‘四人帮’疯狂统治时期,我要抵制,否则也就彻底垮了!”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我们不能不折服周老的政治远见和敏锐的洞察力!可是,“四人帮”为了实现篡党窃国的阴谋,加紧迫害邓小平同志和大批老干部。1976年4月批邓期间,王昆第二次被抓走,关在中央歌舞团。因为她这10年来被抓过多次,1975年她又给邓小平同志写过两封信,肯定会出事,对此早有准备,泰然处之。当时周老被周月从出版社叫回家里,他对王昆仅仅说了八个字:“注意身体,好好学习”,王昆告诉他一句话:“大衣在柜子里。”周老知道这是暗示大衣口袋里有她写给邓小平同志的信的存稿,内容是说江青诬蔑王昆反党反社会主义,是不实之词,王昆长期被“专政”,请邓小平同志给予解脱。周老将信稿交给王昆的侄子带回家乡唐县,装入罐中埋入地下,准备将来与“四人帮”算总账时,再拿出来对质。并告知如果被发现,一定会被看作“翻天账”,罪加一等,要绝对保密。他们夫妻的对话完全像秘密接头,王昆说,哪天让他把“药单”(即信稿)拿出来,才算到了出头之日。她出狱时,宁折不弯的周老再三嘱咐道:“不要自己回家,谁抓的就让谁送你才回家!”

作者和周巍峙、王昆我像是在听天方夜谭,又像在听党的地下工作的惊险故事。但无形中,对向阳湖生活过3年的文化人的经历和品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又听周老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两度重返向阳湖。第一次还见到他住房门口墙上保留着“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的标语;第二次去时,终于被抹去了。一笑之后,我趁空问王昆同志是否到过咸宁,她回答说:“当年没有法制,东方歌舞团被‘砸烂’,我也被江青打成‘特务’、‘反革命’,是文艺界的‘大黑帮’,失去了人身自由,直接通信都不允许,更谈不上到向阳湖看望亲人了。我患病需要动手术时,也不让周巍峙到张家口看我,只让我孩子周月来住了几天。丈夫和儿子都在咸宁,那几年间,向阳湖可以说是我日夜魂梦萦绕的地方,日子越长,越是增添了惦记……”

这位全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歌唱家,说着说着,也动情地忆念起周总理。自延安时期至今,在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中,周总理慈父般的微笑和教导,一直温暖着她的心房,总理鼓励她为人民更好地服务,在业务上不断地进步,使她增添了无穷力量。粉碎“四人帮”后,王昆声情并茂地演唱了丈夫作曲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传诵一时。她还撰文《周总理鼓励我为人民歌唱》,真挚地抒发了对恩人的哀思和缅怀。今天,想起周总理,她禁不住又流下热泪,并掏出手帕擦了起来。

我瞥了一眼客厅挂着的一幅名家书法,录的是茅盾先生1977年为王昆、郭兰英重登舞台而写的诗:“早年歌喉动八方,延安儿女不寻常,新人旧鬼白毛女,陕北江南大垦荒……”置身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周家,我自然不会放过享受艺术熏陶的机会。10多年前,周老在《文艺报》上发表过谈轻音乐的文章,提出了“通俗活泼,优美健康,民族特色,形式多样”的要求,现在再请他评论时下流行歌曲,正好相得益彰。他对我的“题外”之请欣然作答,认真地说:“通俗音乐是一朵花,关键在如何引导。我们讲艺术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美,要琢磨怎样使题材更广泛。群众那么喜欢流行歌曲,如果我们因为它有缺点就予以否定,不是明智之举,只会适得其反。就是美声唱法,它也有缺点,许多人不懂,谈不上大众化,唱得再好,群众不欣赏也没办法。从来高雅和通俗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有的民歌也存在庸俗和不健康的成分,但又不能因此而拒绝它。‘文革’时,有人找我调查李劫夫,说他坏透了,床上堆满了色情的民歌,我说音乐家不可能不接触民歌,渣子和精华同在。比如甘蔗本身很甜,但有渣子,通俗歌曲作为群众欢迎的一种形式,更要正确对待。通俗不等于庸俗,娱乐性也不等于低级趣味。有些通俗歌曲确实唱得不错,包括毛阿敏、韦唯、刘欢等人,并没有靠庸俗的东西歌唱,而是靠很正常的表演,他们唱的歌抒情成分较浓,容易被多数人接受。人民和实践检验真理,不健康的流行歌曲,终究会被历史淘汰。”王昆在一旁补充说:“歌曲应注重反映社会生活,我希望多一些清新的、情调高尚的、爱国主义的歌曲。不过,我并不反对唱流行歌,只是觉得歌曲要有实际内容,鼓励人们健康向上,而不是说教,更不是像‘文革’中有些歌曲光喊口号。至于歌曲题材,十分广泛,也少不了反映爱情,这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应该写这样的作品,完全没有的话,又会回到‘四人帮’时期。”

我一边笔记,一边提到1995年8月周老在抗战文艺回顾座谈会上的发言,他谈了继续发扬文艺革命传统和民族文化传统的问题,我便又问他对前些时文化部组织的“重走长征路”系列文化活动作何评价,周老答道:“这一活动的组织,有声势、有效果。但深入生活的问题,不是走一次长征路便可以完全解决的,关键要有真正的投入。要像周总理一样,和作家、艺术家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欢乐与痛苦,积极创造创作的外部条件,这才是真正的栽花。同时,还要把艺术家的愿望和领导意志统一起来,不能为拍一个戏,老是赶任务。如果没有观众,戏演完了,作品也就跟着完成使命。我认为,艺术靠长期不断的积累,不光靠气氛。文化也靠积累,你们挖掘向阳湖文化资源,也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这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积累,首先应吸取‘文革’深刻教训,其次才是谈文化,谈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从而获得一种精神力量。要把大多数文化人对这个问题的心态反映出来,真正提倡巴金所说的‘讲真话’,而不是只敷衍一下,那样不会有多大价值。‘文革’中有的人不择手段往上爬,使劲踩倒别人,这种现象再也不能回潮了!”王昆听了又插话道,“是啊,就像洗相片最后显影,不正派的人总会原形毕露。我们重温‘文革’史,感到讲真话确实不容易。你们年轻人今后不仅要多读书,更重要的还得学会读人!”

王昆同志从东方歌舞团团长岗位退下来后,受聘担任东方华夏艺术中心总监、理事长,她仍然忙于教学,组织排练,有时还亲自登台演出。她计划出一个唱盘,主要录制过去唱过的歌曲,有人正为她拍一个专题艺术片,大约近年内可以完工。此外,目前正准备出版一本大型摄影画册,这里有她一生工作、生活的历史纪录,还有和文艺界人士,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的珍贵照片,是有一定史料价值的。

周巍峙题词之二到了晚餐时间,两位老人热情留我吃便饭。席间我又得悉,周老现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正在主持编辑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十部民族文艺集成志书”,工作十分繁忙。告别之前,周老不仅为我题写了“求实、认真”四个庄重的大字,还饱蘸浓墨,挥毫写下本文开头的题词,然后在旁边加上“与咸宁同志回忆往事有感”的字样。我感激之余,心里对周老、王昆夫妇说,1996年是周总理的20周年祭,可以告慰一代伟人在天之灵的是,昔日他关心过的向阳湖,正在向“鱼米之乡”迈进,试看今日江南岸,已是春风遍绿,层林尽染了!

同类推荐
  •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总统之一,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有着显著地位。《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通过对尼克松的研究,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半个世纪美国政界对国际政治和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并从中追寻到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尼克松的中国观的演进过程。
  •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企业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能够继往开来、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奥秘所在。
  •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组织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方法、途径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 历练党性的熔炉

    历练党性的熔炉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发展历程的史实类著作,反映了该校创立、探索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一代代党校人奋斗拼搏的足迹。该书共分六章,即创建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和“文革”前期、恢复时期、正规化和改革时期、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时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训时期。
  • 记忆变迁

    记忆变迁

    本书内容以典型的事件、具体的人和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普通群众在改革开放30年的切身感受,忠实地记录了改革年代的社会变迁、成就和人们的感悟。在内容编排上,“改革足迹”和“百姓生活”是以新疆为背景反映时代发展和生活变迁的纪实,“旧闻新看”是对各个不同时期国家和新疆本土发生的新闻进行选择性的回放,“流行语”汇集了特定时期和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文化符号。“大事记”是国家以及新疆本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简明回顾。
热门推荐
  • 花心相公无敌妻

    花心相公无敌妻

    她本是一名冷血的杀手,双手沾满鲜血,从小就被交代,不能有爱,否则,她的周围将被鲜血染红,一次任务中受伤,沦落的久远的古代,谁知居然遇到了一个,脸皮厚过城墙的男人,绑着受伤的她,拜堂成亲不说。居然还是一个花心到家的男人,带着别的女人回来温存,一点都不顾及她的存在。更可恨的居然爱上了他,好吧!她是他娶来的妻,再也不能忍受如此花心的相公。打定了主意,她要好好的修理下这位花心的相公,把他打造二十四孝优质的老公。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总裁大人求对决

    总裁大人求对决

    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而我们在这混沌不清的世界上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学会放弃一些东西。这是夏依燃,也是唐朵朵的妈妈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林莫浩,我到底要不要放弃你...
  • 地狱之心世界

    地狱之心世界

    天道不公,视万物为草芥,吾镇压天道,以轮回之力重创天地,地狱为秩序,灵魂入地狱经轮回可在生,所有生灵生生不息,创建新世界!为红颜,为苍生,为兄弟,斗仙,斗天地。只为还天地一个公道,一个少年的坎坷修真之路从这里开始……
  • 那个没有你的夏天

    那个没有你的夏天

    我是许芊雅,我们相遇在十二年前的夏天;那个时候我们五岁,我们离别在三年前的夏天,那个时候我们十七岁。那个没有你的夏天,我笑了一次,哭了十七次,离家出走一次,弹钢琴无数次,思念你无数次。江贤你告诉我是谁害死了你。小片段:手机铃声响起“雅雅,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在江贤说完这句话时,芊雅听到了爆炸声。三个月后江家墓园,芊雅对着江贤的墓碑撕心裂肺的哭到:“江贤,究竟是谁害死了你
  • 优化之无价之宝

    优化之无价之宝

    王建:小芳,把这半幅唐伯虎的仕女图给修复完整了。小芳:不行啊主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物质都不能凭空产生,此次修复,需要以同期同批的纸和墨为原料。王建:好吧,我们到卖古纸古墨的铺子去碰碰运气。王建:小芳,这个美女得绝症了,很可惜,你把她的身体给优化健康了。小芳:不行啊主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疾病都不能无缘无故的消失,此次优化,需要以牛黄三克,苍耳子六克……王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敢叫什么“超级优化系统”?等等,这些需要用到的原料,难道就是治疗此癌症的中药药方?小芳,走,咱们收购一家药厂去。
  • 废材逆袭:逗比五小姐

    废材逆袭:逗比五小姐

    一朝穿越,21世纪的最强特工成了玄武大陆第一废材花痴草包女,呵呵,我就不相信废柴不会逆袭,看她修炼灵气,炼制丹药,炼制圣器,契约灵兽。谁说她是废柴来着?脑袋通通落地。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未婚夫搞在一起,哼姐不稀罕,不过绝对不能让这一对狗男女好过。某王爷委屈说道:“娘子,求抱抱!”
  • 天策风云录

    天策风云录

    1那一天。他来了。于是这个世界,因为他而改变了。2你永远不会懂,我守护的是什么。或许有一天,当你无聊或者难过的时候,一个人走在夕阳西下的山间小路上。我相信,当你看见了那风中摇曳的一朵小小的野花时,便会知道。那,便是我穷其一生,也要去守护的。。。
  • 化鲲之修

    化鲲之修

    “东方那是什么地方?”楚河曾揪着阿爸的拐杖问道。“东方、、、,传说哪里有人生的三头六臂,有人抟土造人,更有人持一方神铁捣碎苍穹。”年迈的阿爸,抬起枯黄的手指指了指东方。“有人持神铁捣碎苍穹,,,”年幼的楚河心中震惊,他清楚地记得阿爸眼中的火热。“传说那是东方的仙人,他们能腾云驾雾,长生不老。”阿爸仿佛在讲一段传奇故事一般,继续说道。“东方的仙人,能腾云驾雾,长生不老,那我的父母也在东方,他们是不是也可以长生不老,等我长大了去东方找到他们。”这一刻的楚河异想天开,似乎快要高兴的跳了起来。“是啊!是啊!长生、、、”年迈的阿爸回答道,眼中却露出了一丝悲伤,一抹落日的余晖洒在阿爸枯黄的脸上。
  • 黎明永逝

    黎明永逝

    圣历一百年七月的艾尔哈拉城,迎来了跋涉万里赶来保卫城市的蛮族勇士。在这一群棕发棕须的蛮族中,有一个黑发黄肤的少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个少年将经历他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并最终和这座城一道,迎来一个再也没有黎明的时代。
  • 最爱小军妻

    最爱小军妻

    她,是富家小姐,是部队的精英“血月”,是他的最爱。他,虽是军人后代,但身份特殊,是她的最爱。她说“不管你什么身份,我都要定你了”他说“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我的人”你若不离,我便不弃,不管多少波折,相爱的人,终会白首不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