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1600000091

第91章 开路先锋及行家里手(41)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较新的治疗方法。尽管它们彼此之间大相径庭,但为什么能取得差不多的成功率呢?

§§§第三节作为实验动物的病人:行为疗法

1951年,康奈尔大学一位面容亲切、态度谦和、一头银发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利德尔(Howard IAddell)做出一项在行外人士看来肯定有点虐待意味的研究。他在山羊、绵羊和一头名叫泰尼的猪身上制造出一系列的神经症或某些与人类神经症相类似的症状。在伊萨卡城外的农场上,利德尔或他的助手之一常常将绵羊关在羊栏里,将一根电线接到羊腿上,而后,将灯光照进羊栏,接着即送一股电流。

开始时,绵羊仅仅蹦跳几下,但在十几次电击之后,它渐渐明白了灯光信号的意义,因而,当灯光闪过时,他会在圈子里胡乱冲撞,似乎要避开电击——但徒劳无助。这样,约1000次电击之后,该羊只要被领进羊栏,就会拼命扭动并冲撞。在灯光闪来时,它便磨牙齿,出粗气,眼球乱转,浑身僵硬,双眼死盯住地板。此时,即使再把它带回草地上,它也会出现异常行为,远远地离开其他羊只,因为它已形成了应激神经症。

利德尔还想办法将这一过程逆转过来。将一只精神创伤十分严重的绵羊用电线绑在小围栏里,只给它看见灯光,但不给它电击。由于羊不很聪明,这种无刺激的灯光需要照许多次才能使其忘掉该信号的恐惧含义。当然,它最终会彻底地去除条件反射。

相比较而言,猪显然聪明许多。泰尼慢慢地害怕它的食槽,因为它多次拱开槽盖时都会遭到电击,因此,即使它看见人们往里面倒食物也不敢靠近它。为让它驱散恐惧感,一名研究生开始在猪圈外面给它喂食。猪在这里感到非常安全,并渐渐地开始相信他。接着,他将它带到实验室里,将一只汁液丰实的苹果放进它的食槽里,一边摸它的背一边跟它轻轻说话。“泰尼,出什么事了?”他说,“为什么不吃苹果呢?去吃吧。”他指着苹果不断地与它交谈,还拍打着它的后背。泰尼哼哼几声,试探性地碰了几下食槽,并将苹果吃到嘴里,没有遭到电击。这样试过几次之后,那位研究生一到身边泰尼就去打开食槽并吃食。后来,如果有人靠近它,它就去打开食槽。最后,即使没有人在身边,它也敢去打开。它的恐惧症已得到矫正。

动物神经症的诱发显然是标准的巴甫洛夫心理学——巴甫洛夫本人及美国的其他实验者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只是利德尔走得更远一些,他试图通过研究消除条件反射来治疗神经症(“休息疗法”——在实验室外度过一段时间——起不到任何效果,因为动物虽有所改善,但一回到实验室即告复发)。利德尔坚持不断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不断地报告着自己的发现。但在二十多年里,他一直没有向任何临床治疗者暗示过,这种方法也许可以应用于人类。我在1952年询问他时,他似乎不太愿意考虑这一问题,但非正式地承认说,他希望能对人类有用。

(显然,他所不知道的是,早在1924年,一位名叫玛丽·卡夫尔的心理学家已在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技术来治疗一位3岁大的男孩,他特别害怕毛茸茸的东西。这位心理学家使一只兔子和一些他特别喜欢的食物成对地出现,由远及近地接近这个孩子。)

现实的发展远远地快于他的预料。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一位名叫约瑟夫·沃尔普(Joseph Wolpe)的普通执业者于1947年和1948年在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学习心理治疗期间,曾读过巴甫洛夫的文章,印记深刻。他自己着手进行过类似利德尔的实验,但用的是猫。他将猫关在实验室的笼子里,给它喂食时电击它,使它产生恐惧型神经症。经过一段时间的电击,它们即使被饿得半死,也不肯在笼子里进食。然后,沃尔普想办法将条件反射倒过来,让它们在一间看起来完全不同的房间里进食。它们在这间屋子里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因而很快学会在这间屋子的笼子里进食。然后,沃尔普再将猫放进与实验室的房子有点相像的房间,让它在那里的笼子里进食。之后他将猫放进与实验室更加相像的屋子里,最后回至原来的实验室里。

他将这个方法叫做“交互抑制”或“脱敏”。他的理论是,如果抑制焦虑的愉悦反应(如进食)在引发焦虑的刺激面前出现,则会减弱该刺激的力量。就这些猫而言,对食物的愉悦反应与笼子,且最终与实验室里的笼子,产生联系,于是克服了在这个地方所产生的焦虑。

沃尔普开始寻找一种相似的、能够用于病人的技巧(进食在人类身上不会形成足够强烈的反应,且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在办公室里进行实际运用)。在他看来,在治疗神经症时,与心理动力疗法相比,用脱敏的办法来对人类进行重新培训,显然更加科学一筹。

这位独断专行且多少有点冷漠的小个子男人之所以对此事情有独钟,可能还存在着其他原因。多年以后,对治疗者的性格研究发现,行为主义治疗者——专指那些其主要方法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基础的治疗者——大多数是冷漠无情的人,尤其喜欢客观处事,且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动力心理治疗者则往往感情丰富,喜爱交际。沃尔普绝对地不喜欢也瞧不起心理动力疗法。他在后来说道:“弗洛伊德的神经症概念中没有科学的根据……神经症只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顽固的不适应的行为,是在后天学习中得来的。”

经过几年的实验和阅读,沃尔普终于找到一个他认为卓有成效的方法。自此之后,这一方法开始成为他的大部分医疗实践的基础。他在病人身上诱发出一种愉悦的近乎恍惚的状态,并通过联想式的培训使他的愉快感受与引发恐惧的刺激联系起来,最终再克服恐惧(这一方法仅适用于神经症型的恐惧;因真实和持续的危险,如生活在可能遭到敌人轰炸的城市里等,而引起的恐惧,它便无补于事)。

进行这样的治疗时,沃尔普首先花费几个小时来记录新的病人的病历,再向他或她灌输自己的理论,即神经症只是一种或多种由经验诱发出来的习惯,很容易为新的习惯所代替,根本不需要深挖某个人的潜意识或童年时期的创伤。

然后,他便让病人进行深度的肌肉放松,先使前额的肌肉丛“放松”,然后再放松面部肌肉,一直放松至脚趾,直到完全放松,进入某种半恍惚的状态。等病人能够熟练地放松自己时,病人和沃尔普就会一起对能够引发焦虑的刺激进行分类,按照其强度列出等级性的或层次性的清单。沃尔普会让病人在完全放松时想像对自己最微弱的刺激。只要它不再引起任何不快,他们就会着手解决下一个问题。病人会越来越多地被解除条件反射,一直解除至最后和最厉害的刺激,使它们与放松的状态联系起来,最终变得无害。

在一个典型病案的报告中,沃尔普讲到约翰内斯堡的一位52岁家庭妇女c。w夫人,她极度害怕疾病、死亡,并害怕遭到遗弃,这些感觉使其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因而前来找他看病。他和她一起,将她的每一种恐惧分析、转化为一种层次关系。身体症状分成9项,最轻的是左手疼痛(旧伤引起的),最重的是不规则的心跳。在她进行第18次脱敏时,他已去除了她的全部其他症状,只剩下单子上的3个最严重的症状。于是,他开始对这些最严重症状中的第三个,左肩疼痛,展开攻击。首先,他让她深度放松,集中精力想一些愉快的事情。然后,他按下述方法进行进攻:

如果有任何景象困扰你,你就举起左手以示意。首先,我们要让你看看自己在这些治疗中B经熟悉的东西——你左肩的疼痛(在以前的诊疗中,她说过自己在想像这一点时曾受到困扰)。你将非常清晰地想像此处的疼痛,且一点也不会受到困扰……不要再想这个疼痛了,集中楷力放松自已……再想像你的左肩上的疼痛……不要想了,集中精力放松自己……(再进行第三轮)如果你感到第三轮的景象仍在困扰你,请举起你的左手(手没有举起)。(病人后来报告说,第一次想像到疼痛时稍有困扰,第三次想到时一点困扰也没有了。)

通过这种方法,沃尔普宣称,他不仅能完全治疗恐惧症,且能治愈多种神经症—通常只需心理分析诊疗次数的二十分之一。他的许多病案比C·W夫人的更具戏剧性,从极度害怕驾车到极度恐惧撒尿(一位年轻人,曾尿过床)。即使所出现的症状听起来似乎需要动力治疗法的病症,沃尔普也能找到以简单的恐惧症为基础的解释。一位27岁的妇女前来找他治疗婚后生活中的性冷淡(沃尔普的话)和其他严重障碍,比如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沃尔普并没有追究恐惧的深层次心理原因,就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师所能做的那样,而是问她一些问题,之后得出结论说,她的焦虑感来自于此前曾看见或触摸过阴茎的情形,因为她总是感到这种情景难以承受。

接着,他和她就所恐惧的刺激情境建立起一个层次关系,对她来说最不易引起害怕心理的关系里,她可以想像自己看到公园里30英尺远的一个裸体男性雕塑。等她完全克服了想像中的这一情景的焦虑之后,他引导她一步一步地靠近这个雕塑,直到她可以想像自己用手握住石头所做的阴茎。他再转入一系列的情景之中,让她想像自己站在卧室的一侧,看见15英尺外她的丈夫的阴茎。通过脱敏,她被引导着走向更近的距离,直到自己可以想像出如何轻触这根阴茎,然后抚摸较长的时间。约第20次诊疗时,她报告说,她已品尝到与丈夫在一起的性快感,且做爱中半数可以达到性高潮。

按照沃尔普的说法,这类系统的脱敏法对百分之七十的病人来说是最佳选择。对于其余的百分之三十,他也想出了其他的办法。在50年代早期,他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宣传自己的技巧。1958年,他在《交互抑制疗法》一书中报告了全过程的治疗。此时,其他治疗师也如法炮制,开始进行脱敏和其他形式的行为治疗。最有影响的是另一位南非人,叫阿诺德·拉扎勒斯(Amold Lazarus)。他曾到过美国,且是第一位使用“行为疗法”这一术语的人。还有英国的H·J·艾森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行为疗法治疗神经症的事例较为少见,临床医生中很少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它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动力学传统相悖。再说,无论如何,在美国无法得到这方面的培训。但在1966年,已转入费城登勃大学医学院的沃尔普开始主持一个行为疗法研究及培训项目。同年,一个名叫行为疗法研究院的非赢利性门诊和培训中心在加利福尼亚的骚塞利多市开业,由沃尔普和拉扎勒斯(当时为他在登勃大学的同事)所著的一本新书《行为疗法技术》也开始问世;又过一年,沃尔普和行为疗法在《纽约时报杂志》里得到张扬,自此开始,走向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之中。

自此之后,对行为疗法的研究及有关行为疗法的出版物开始呈几何级增长。到70年代,它已成为主导性的治疗办法,直至今天依然如此,尽管它从未代替动力学的疗法。一些心理治疗师只用这种方法治疗,更多的人将它与其他认知疗法(我们马上就要谈到)并用;还有人,包括那些主要使用动力学疗法者,偶尔也用行为疗法治疗一些特殊的恐惧症,如驾车恐惧、飞行恐惧、怕猫,或怕人多的地方。这些病症通常不需使用动力疗法即可治愈。

脱敏技巧的最知名用途可能是对性功能紊乱的治疗,尤其是治疗阳痿和女性性高潮缺失。威廉·马斯特斯(William Masters)和弗吉尼亚·约翰逊(VirginiaJohnson)都是性学家,但不是心理学家。他们研究出一系列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非器官性,也就是说,这些源自于心理焦虑的毛病。这些办法成为过去二十多年来对这类患者的基本疗法,其中就包括逐步脱敏指导和实践法——其步骤开始于家里的伴侣,需要几天或几周时间——开始时,两人彼此碰触身体,逐步发展至抚摸彼此的生殖器(禁止性交,以防止焦虑感的出现),再后将阴茎插入阴道,但不进行性交动作,最终,当这一状况不再引起焦虑时,再进行全过程的性交。然而,治疗性功能障碍与治疗简单的恐惧并不一样,它需要对伴侣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和教育。

脱敏法一直是行为疗法中最常用的技巧,但在某些条件下,由沃尔普和其他人研究出来的其他办法往往更为有效。这些疗法包括:

厌恶条件反射:该技巧旨在消除不良行为,如嗜酒、吸毒或偏离性性行为。按照行为主义学说,对刺激的反应与疼痛或惩罚相联系时,该反应会受到削弱或抑制。作为一种疗法,它往往需要病人在做或想到他/她所希望戒除的行为时,引起某种不舒服感觉。

在对住院的嗜酒者进行厌恶条件反射的早期形式中,病人通常会喝一些带催吐药剂的酒液。喝完之后,病人往往感到恶心并产生呕吐的感觉。做过几次之后,病人可能在看到酒或想到酒时产生呕吐感。

此后,对刻意嗜酒者、烟瘾较重者、进食过度者、深受强迫性行为困扰者和性变态者的治疗,往往使用电击方法。比如:一位前来就诊的33岁男子总是喜欢女人的内衣,且在与女人性交时总是阳痿。他常买女人内衣,或从晾衣绳上偷,然后自己穿上,而后手淫。治疗时,他往往一直看着一条女性内裤或女内裤的照片,或想像一条女人的内裤。此时,治疗师往往给他来一次轻微但能引起痛苦的电击。经过14周41次治疗和492次电击之后,病人认为,女内裤再也无法引起他的性冲动了。除掉这道障碍之后,治疗师有的是办法来治疗他的性无能。

一些治疗师使用厌恶疗法来治疗男性同性恋。在他们看着裸体男性的照片时给他电击,而观看女性裸体照片时则不给电击。这种方法据报道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当同性恋于70年代给重新定义为性偏好而不是心理障碍之后,这种治疗方法便不再有用武之地了。

一种较轻的厌恶疗法叫想像厌恶式敏感化。病人经过培训,可在要做那些他所希望戒掉的行为时,通过想像一些恶心的事情以惩罚自己。比如,嗜酒者走到一家酒吧,在准备买酒喝时,他能够立即想像自己已产生头晕的感觉,并想像自己的手、衬衣和外衣上全是呕吐物,这些呕吐物还喷吐到吧台和侍者身上。当他转身走出酒吧时,这种感觉随之离去。然而,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很难取证。

总起来说,公众和大多数心理治疗者均觉得厌恶疗法令人难以接受,且似乎具有虐待的意味,不近人道。另外,它的好处也没有得到长效的印证,病人只是用某些变换的行为方式来代替受到禁止的行为而已。由于这些原因,拉扎勒斯和其他人认为,厌恶疗法可以作为不得已情况下的措施。

同类推荐
  •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心理养生将成为新时代一项备受关注的健康新课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最佳的状态,从心理上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实践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又是延年益寿的基础。因此,长寿靠养生,养身先养心,只有身心健康了,老年人才能尽享天寿之年,做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书为心理把脉,解读老年人心理困惑;做心理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学心理养生,帮助老年人延年益寿。
  • 人气心理学

    人气心理学

    内田雅章所著的《人气心理学(无往不 利的高效能关系术)》以人际关系为主轴,结合社交 礼仪、沟通术等方面的技巧,从个人修养、上下级关 系、商务往来、消费习惯等方面,图文并茂,详细解 析了如何把握机会,引导话题;如何有效地“推销” 自己,建立关系网;如何将人脉变成钱脉,使事业更 上一层楼…… 本书建议阅读人群:大学生、上班族、管理者、 谈判家、咨询师等。
  • 打开心理学之门

    打开心理学之门

    这是一本引领我们真正走入心理学世界的图书。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的基础领域、应用领域,以及心理学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具体应用,等等。
  •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心理疲劳的状态,心理疲劳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书以此为主线,从解析心理疲劳出发,帮助人们认清疲劳之态,找到身心疲倦的原因,分析这种状态带来的后果,并提出最实用、最贴心的“药方”,帮助人们一步步走出自己内心的疲劳状态,找回工作的激情、家庭的和睦、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
  •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

    本书以心理学相关知识作为依托,剖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心理现象,并结合实际,给出了实用性很强的方法,引导人们走出心理误区。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至尊降临之凌天

    至尊降临之凌天

    今生,我君临万界,只为你一人。天下人伤你一份,我便屠尽天下人,这天地若损你一毫,我就毁天灭地。不论孤后宫佳丽几何,皇后之位永远只属于你一人。你若不喜欢,我便毁了此界又何妨。这是一个至尊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皇者的痴情史…
  • 神奇宝贝之梦幻系统

    神奇宝贝之梦幻系统

    死宅墨夜重生神奇宝贝世界,靠着前世记忆以及金手指,抓几个王者精灵啊,拿几个冠军啊,捉几个神兽,踩踩天才,装装逼。然而身世之迷笼罩了墨夜,最接近神的男人跟圣兽阿尔修斯又有何关系......
  • 国民校草抱紧我

    国民校草抱紧我

    “辰少,我宣你!”“......”“辰少,爱拉不由!”“......”“洛亦辰!”“嗯。”“求安慰......嘤嘤嘤......我被人欺负了......”“头抬起来。”“嗯?”......“唔唔...唔唔唔...洛亦辰你混蛋!”“我只对你混蛋。”
  • 陛下躲猫猫

    陛下躲猫猫

    为了出宫,他与皇上有了一场赌博最终输的还是她看着坦荡的进了冷宫的她他却皱起了眉头到底是他戏弄了他,还是她戏弄了他?他是皇上,她是皇后他们本应该在一起的不是吗?可是,她却一直躲着他闭门不见到底这场躲猫猫游戏最终赢的人会是谁?
  • 万世真谛

    万世真谛

    当我看不见时,你是我心中的希翼;当我能看见时,你是我掌控这世间的目的。你可知,我愿舍一世癫狂,换你回眸一笑。你可懂,我愿弃不朽之命,换你长伴身旁。
  • 迷途的心

    迷途的心

    生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本就是一种悲哀,面对国仇家恨,到底该如何抉择。。。。。。
  • 超级小郎中

    超级小郎中

    这是一部职场小郎中与美女同事暧昧不断的故事。更是一部小职员如何走上人生巅峰的创业故事。华安从进公司开始,就受到部门总监韩姚的刁难,天天挨批,但是一次针灸救人,让他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斗流-氓、踩二代、步步升迁……且看华安太乙十三针,针针刺爽美女心。
  • 绝世倾城:废材七小姐

    绝世倾城:废材七小姐

    她,是现代冷酷的‘黑暗之王’有着倾世容貌,她,是古代胆小懦弱有着其丑无比的相貌,当她变成了她,会发生在什么事呢?在当她遇上了他,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暗键

    暗键

    天有日月,地分海陆,路有平弯。有的路一马平川,路标清晰,一眼到头,明亮而平坦。有的路崎岖、漫长、黑暗,看不到尽头,猜不到结局。走在这条路上,必须要耐着寂寞和孤独,无畏着黑暗与未知,坚持着初心和自信,方可到达尽头。有时转弯便是晴天,转弯便是光明,转弯便是未来,但依然有许多人倒在转弯口......黑暗是罪恶的源头,是人心的写照。未知是罪恶的帮手,是人心的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