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这是汉文帝十二年,民间流传的一首歌谣。
歌谣中的兄弟,是汉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两人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
歌谣的起因,据《史记》淮南王传的说法,是淮南王骄纵不法,致被废除王位,发配至边远地区。结果性格刚烈的淮南王,在流放的途中,不食而死。
人间最亲近的,莫过于骨肉亲情。但是在《史记》的这个故事里,我们却看到了远离亲情的残酷。
“斗粟尺布”后来成了一个成语。直到今天,它唯一的比喻义,还是兄弟不和。
《史记》的《韩长孺列传》里,内史韩安国在劝说梁孝王交出两个汉景帝追捕的臣子时,甚至引用了这样的俗语:
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
兄弟不相容,父兄似虎狼。这样的说法,其实还原到当时的真实场景中,都和特定的政治事件有关,而和通常我们理解的感情无关。直到今天,也仍有兄弟、父子反目成仇的,但那多半是因为经济问题了。
媒体上见到的新闻,诸如父亲娶后妻而赶前妻所生女出门,兄弟姊妹为争父辈住房大打出手,大都不离一“钱”字。
马克思把经济学归结为政治经济学,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人一涉及政治经济,亲情就只好靠边站了。
原文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9/3080)
今译
一尺布,还可以缝起来。一斗粟米,还可以舂一下。兄弟两个人,却不能互相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