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亘古中外的“后妈”形象似乎都不大好。格林笔下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都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个自私、残忍、恶毒的“后妈”形象,而这些形象也随着文学作品和神话故事的广泛传播而更加深入人心。直至今日,“后妈”的凶恶形象仍深深地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人们及舆论对继母存在的偏见,给那些再婚家庭中希望成为好继母的女性增添了许多障碍。
梅惠子是医院的护士长,当她准备与离异的东明结婚时,父母及兄弟姐妹一致投反对票,因为东明带着个11岁的男孩。她的父母告诫她“继母难当”,让她慎重考虑。可惠子很有信心和决心,她说:“我要把幸福带进我们这个重新组建的家庭,我对待那个孩子会像亲妈一样。”
然而,惠子当初的信心百倍、满腔热情,在经历一年实践后,已不复存在了。刚与东明结婚那会儿,她为了和这个孩子搞好关系,真是伤透了脑筋。惠子给他买各种学习用品、食品和衣服,他无动于衷;给他做可口的饭菜,他总是不屑一顾;他还常常背着他爸爸给惠子来些恶作剧。比如把他们结婚的新被子摔到地上,并故意在上边踩上几脚;当惠子走过他身边时,他有时会故意踩一下她的脚,然后却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得意地走开。他还不断地找茬儿惹事,总是想引起惠子和他爸爸的争吵和纠纷。比如他常在屋子里喊“我的果汁怎么没有了?”、“谁把我的衣服弄到地上了?”
惠子作为护士长,在医院处理过很多无理取闹的病人和家属,可面对这个继子,她感到没辙了。最初,惠子还是能谅解这孩子的,长到11岁,突然让他把一个不相识的女人当做“妈妈”,自然别扭得很。所以,惠子并不计较,仍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他,尽力做个好妈妈。可是惠子在这里拼命努力,忍辱负重,他却一点改变都没有。她与东明结婚已经快1年了,孩子从没有叫过惠子一声“妈妈”,哪怕是叫声“阿姨”也成,但这孩子每次跟她说话总是直截了当,从不用称呼。
最糟糕的是,他的亲生母亲也火上浇油,时不时说上几句挑拨离间的话,就这几句话,能让惠子几天、甚至几十天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常常在惠子百般努力下,孩子刚刚阴转晴的脸,听了亲生母亲的话后又马上阴云密布。他妈妈给他买的一件普通衬衣,他一直穿在身上,非常珍惜,脏了就自己把它洗干净,叠得整整齐齐摆放在床头,转天接着穿。而惠子给他买的高档衬衣,却被他放在抽屉里睡大觉,他连看都不看一眼。他把他亲妈给他的衣服挂在衣架上,谁也不能碰一下,如果发现衣服被移动了位置,他就会大发雷霍,哭闹不休。
惠子时常跟东明说:“我想,我所付出的能量,即使是一块冰,也该被融化了吧!可他却一点变化也没有,我给他的热量被他全部反射了,压根就没有吸收。你说我该怎么做,才能感化你的儿子啊?”
由于再婚家庭的特殊性,生活中似乎处处充满了矛盾。一些夫妻发现,他们对新家庭的幻想已完全破裂。继父母认为,在这个家庭中,他们付出得太多,而得到的又太少,他们感到灰心失望和不满。
那些在单亲家庭中生活了多年的孩子,对继父母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他们对于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继父母总感到格格不入,心存隔阂。3~5岁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时期,而那些再婚家庭中的大孩子,已经错过与继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年龄阶段,因而很难与继父母建立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总是不相信继父母能对自己好,他们往往把继父母的某些严格要求和行为认为是对自己的虐待。因此,他们对继父母总是充满了敌意。当亲生父母和继父母发生矛盾时,他们总是不论缘由地坚决站在亲生父母一边,从而使纠葛不断地扩大。有的孩子甚至不与继父母讲话,不喊继父母为“爸爸”、“妈妈”,或者“叔叔(伯伯)”、“阿姨”,这些都会使家庭矛盾更加尖锐化。
因此,继父母要想让孩子真正接纳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思想准备。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孩子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他们一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叛逆不顺行为时,你会怎么做?其实,许多孩子尽管嘴上不说,但他们心里明白,继父母的那些爱他们的行为和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比他们的亲生父母都做得好,同时他们更明白,继父母这样做的目的也非常现实,是想感化他们,但这种好不能像亲生父母那样长年累月的做下去。因此,他们想通过对抗、叛逆甚至敌视来考验继父母的耐心和爱心。
其实,后妈难当不假,但如果继父母们都能把自己视为孩子的亲生父母那样,坚持做下去、爱下去,孩子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一定会被暖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