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人认为自己的挑剔是对老公的爱,以为挑剔就可以改变老公的缺点、帮助他进步成长。陶乐丝·狄克斯认为:“一个男性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和他太太的脾气性格息息相关。如果她脾气急躁又唠叨,还没完没了地挑剔,那么即便她拥有普天下的其他美德也都等于零。”
志松从大一的时候,就和欣欣谈起了恋爱,大学毕业后,他们就喜结连理。按说,他们结束了恋爱马拉松,走进婚姻,应该是幸福的一对。可是,自打结婚以后,欣欣的手中就像拿着一把无形的尺子,只要见到志松就必须要量一量。志松洗衣服时,她会说:“你看看,这领子,这袖口,你连衣服都洗不干净,还能干什么?”志松做饭,她会说:“哎呀,做饭怎么不是咸就是淡,一点谱都没有,让人怎么吃呀?”志松做家务,她会说:“怎么这么笨,地也擦不干净。”志松办事情,她更是牢骚满腹:“看你,连话都不会说,让人怎么信任你呢?”诸如此类,挑剔之声不绝于耳。
刚开始的时候,志松常常是黑着脸不吱声。时间久了,他就开始和欣欣顶嘴。志松说:“嫌我洗衣服不干净,你自己洗。”然后把衣服一扔,摔门而走,或是说:“我做饭没谱,以后你做,我还懒得做呢。”有时候,他也会大发雷霆,和她大吵一通,然后好几天两人谁也不理谁。
即便是几天过后,两人和好如初了,欣欣仍我行我素,仍然会在志松做事的时候挑剔个没完。日子就在这样的吵吵闹闹、磕磕绊绊中过了几年,终于在一个周末爆发了“星球大战”。
那是周五的晚上,志松很晚回到家,欣欣没好气地说:“还回来干啥啊?睡在公司明天接着干,多省事啊。”志松讨好地搂着欣欣说:“老婆,明天你就是我唯一的工作,你在家歇着,让本先生好好露一手。”“就你那水平,还哄我开心?”欣欣不屑地回了志松一句。但志松还是告诉她,明天早晨安心躺在床上睡懒觉,由他操刀主厨。
第二天早晨,志松早早起床到市场上买了一条大草鱼,他知道欣欣最爱吃水煮鱼,每次到饭店去都必点这道菜。他上周刚刚学会了烹制这道菜的秘诀,早就想亲自为她做。采买完毕回家,欣欣果然还在沉睡,他殷勤备至地为欣欣准备好洗脸水、挤好牙膏,然后轻唤欣欣起床。“哇!老公,你怎么知道我爱吃鸡蛋灌饼啊?”欣欣瞧着美味的早点,亲了志松一下。“哈哈,知妻莫若夫啊。还有更让你嘴馋的呢。”志松得意地卖起了关子。欣欣跑进厨房一看,果然兴奋地跳了起来,然后随口问他多少钱一斤。“6块啊。”志松不经意地说。“什么啊,我平时买才5块呢。瞧你这傻冒,人家不宰你宰谁啊。”欣欣又开始挑理了。志松打了一个哈哈没理会她。“早知道你要去买,还不如我去呢。”欣欣又说。“哎呀,不就多出几块钱嘛!你到一边坐着吧,我来做鱼。”在家忙惯了的欣欣闲不住了,跑进厨房来看志松做鱼。“你怎么放这么多油啊?”欣欣问。“放多少都是咱吃,有什么不对吗?”志松有点不高兴了。“做鱼哪有直接把鱼片入锅的啊?”欣欣说着就要剁料腌鱼。志松赶忙制止她,并说是他做鱼,让欣欣在一边坐享其成。可欣欣说,鱼是做给她吃的,看志松这样做,她就没有胃口了。志松实在忍不住了说:“你真是难伺候啊。”说着把锅铲一扔,走出了厨房。欣欣不依了,追出去与志松吵得天翻地覆。
男人没有时间打理家务,没有工夫陪伴老婆的时候,她们多半会抱怨老公不顾家、不解风情,而男人如果有一天待在家里,老老实实地做家务陪在老婆身旁时,她们又会不停地挑剔老公这儿没做好,那儿做得太差。实际上,这是女人的两种心理在作怪:一是吹毛求疵。她总希望老公把家务做得尽善尽美,甚至希望他做得如出自己之手,否则就会百般挑剔。志松不过多放了一些油,欣欣就挑剔个没完。其实,做菜的油应该放多少,是根本没有固定标准的,正如志松所言,“放多少都是咱吃”啊。二是不信任。欣欣虽然是随口问的志松鱼“多少钱一斤”,可在她潜意识里,她就怀疑志松一定会买贵,当得到肯定回答后,便拉开挑剔、抱怨的序幕,从鱼的价格一直抱怨到他做鱼的水平,最终把先前两个人好端端的心情全部破坏。
尽管欣欣挑剔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她希望志松会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不再被宰,希望志松把水煮鱼做得更美味、地道,但任何美好愿望的表达都得讲究方法,讲究一个“度”,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比如,欣欣知道志松买鱼时挨了宰,说一两句提醒他就是了,何必非要不停地挑剔、抱怨?当然,欣欣后来对志松做鱼方法的“指导”更是弄巧成拙之举。既然志松把伺候她当做唯一的“工作”,那她就应该放手让志松表现一回,即便是他做得很糟。她不仅应该欣然接受志松的“伺候”,而且应该给予一番鼓励和赞扬。毕竟这是志松向她表达深情厚意的具体行为——做的水平高低在这里已没有多少意义,重要的是享受其中的情和意。
婚姻是件瓷器,打碎容易,收拾好满地的碎片,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对待婚姻就应该像对待瓷器一样,轻拿轻放,小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