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勤奋是幸运之母”。这句话形象地表述了努力和运气的关系。如果没有努力,就算有再多的机会我们也没法抓住,只会眼睁睁地看它们消失。
有个人信奉上帝,他死了以后见了上帝,上帝问他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他向上帝抱怨说:“亲爱的主啊,我一辈子是你的忠实子民,但是为什么我从十年前就开始向你祈祷让我中一次彩票大奖,你却从来没能让我如愿?”
上帝回答:“我听到了你的祈祷,可是我也没法帮你啊。因为你根本没有买过一次彩票。”
运气虽然重要,但是就算有上帝的帮忙,也得自己先进入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为什么努力却不能成功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对成功之路的不断探索中,人们总是认为成功是不懈努力的结果。
于是人们用尽气力地去挤,去拼,想要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但是经常是事与愿违,造化并没有按照人们的选择来给每个人所想要的一切,也没有按每个人的努力不同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东西。
这个时代风云激荡,奇迹总是不断地出现,在那些埋头努力者抬头歇息的刹那,也许他们就会发现,瞬间就出现了无数的成功者。
为什么同样的努力,成功的幸运却总是落在别人的头上?
努力不等于成功,那么什么等于成功?
有一句流传很久的名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一直得到人们的广为推崇,成为人们努力的动力。若干年前,我一位朋友曾经就这个话题和我进行过争论,当时我的观点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我这位朋友对我的观点不屑一顾,他说这世界上能够吃苦的人不计其数,但是看看我们周围,那些能够吃苦耐劳的人,往往是劳作一生,终其一生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
和大多数争论的结果一样,当时我们谁也没能说服谁。但是直到现在我还一直会想起这次争论,而且慢慢地我从中发现,现实真的很残酷:它并没有让那些勤劳的人得到他们应得的。
静下心来我在心里不得不承认,努力有时并不能让我们成功。
有时候因为方向根本就是错了,有时候因为目标并不明确,还有时候因为根本就是不可能。
也许有人会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社会的不公,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个人努力的最终结果都会是千差万别的。也就是说,努力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成功。
既然努力并不一定为我们带来成功,那么我们的努力是否还有意义?
在人们的想法中有个误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有预期中的结果才算得上成功,才算得上有意义。但是不管是作为人类,还是自然界的万物,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最终都达到了理想的结果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有人说,结果并不重要,未来的成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努力了,是否流汗洒泪了。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人总是注重结果的,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不会付诸东流,于是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放弃。
也许是为了激励人们去努力去坚持,一些励志类的文章总是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持之以恒。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关于李白的故事,说是李白小时候不学无术,非常贪玩。结果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就好奇地问老奶奶磨铁棒做什么用,老奶奶告诉他,是磨一根铁棒来做针用的。于是李白大受感动,从此立下恒心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大诗人。
这个故事的真伪我们无法考证,不过磨铁棒做针的做法确实不太可取。除非这位老太太是上天特地派下来点化李白的,否则没有人会为了要一根绣花针而去磨一根粗铁棒。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很多对人类有益的发明大都出自那些懒惰者。因为不喜欢走路,于是有人发明了有轮子的车;因为手工纺织太过辛苦,于是有人发明了现代的纺织机。
确实,与其总是辛苦地挤在一条路上,不如另辟蹊径来得更为容易,虽然比前一种方法要动更多的脑子,但是这样往往更容易到达山顶。在人们的意识中,总是对那些走捷径达到目标的人不屑一顾,认为他们不是凭实力取得成功。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赞扬那些埋头向前的人,即使他们因此而头破血流,而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是结果却总是很现实,它们选择的成功者,往往是那些能够动脑子走捷径,最终达到目标的人。
辛苦攀登者诚然可敬,但是那些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站在人生顶峰者,更加值得欣赏。
成功需要很多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来决定,个人的努力只是形成最终成功的若干条件之一。
不是所有的花儿最后都会成为果实,也不是所有的种子最终都会发芽,即便发芽了,也不是所有的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造化如此,世界虽大,能够让我们施展的空间也就这样大,注定只能有极少数的人最终站在山顶。
跌倒一千次,就要爬起来一千次
爱迪生为了找出适合制造灯丝的材料,做了五千多次实验都失败了。这时候他没有放弃,他告诉自己不是失败了五千多次,而是知道了有五千多种材料不合适。最后,在经过一万多次试验后,爱迪生发现,钨丝是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人们用这个故事来证明失败并不可怕,用它来告诉另一些人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但真是这样吗?
刚开始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很感动,后来慢慢长大些,我有些怀疑了,因为世界上可能并不能找出五千多种材料。后来发现,是作者写错了,因为还有书上写的是爱迪生一共做了五万多次的试验。至于到底是五千多次,还是五万多次,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结果是要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失败,如果你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看看周围的人你就能发现:有些人失败了,他们最后成功了;但是另一些人失败了,接下来他们依然是失败,直到最后他们也是失败。在奋斗的路上,有失败也有成功,并不是所有的失败者最后都成功了。是什么让一些人最终失败,让一些人获得成功呢?
失败和成功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有人说,如果跌倒一千次,那么我就要爬起来一千次,终有一次,我会成功。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多少人能够经受住一千次的跌倒,即便你的意志不被这些失败摧毁,人生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又有多少时间能够禁得住这样挥霍?
事实上,在失败者身上往往有着一种思维上的惯性。有人说,如果你能够了解失败者的想法,并且知道失败的原因,就能够尽量避免失败。但是别忘了,现实中,往往失败的原因并不止一个,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可能导致失败。第一次导致一个人摔倒的是一块西瓜皮,紧接着的下一个人仔细看着地面,小心避免踩到那块倒霉的西瓜皮。糟糕的是,紧接着他也摔倒了,这次不是因为西瓜皮,而是因为他不小心让头上的一根树枝碰到了眼睛。
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所以它们并不能导致成功。把成功当成失败的最终结果的人犯了概念上的误会。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有很多失败者,也许这些失败者会对后人有所警示,但是更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有这些失败者,成功者才能成功。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有些人是一帆风顺的成功,有些人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成功。这两种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失败不仅不能导致成功,而且往往会带来下一次失败。
有个小孩子要出门去城里,于是他的祖父告诉他路上要注意什么。他的祖父说,如果你走到一棵大树下,有一个戴着帽子的人,你千万别向这个人问路,因为他是一个骗子。这个人会告诉你一条错误的路。然后你到了城里,将遇到一个拿着鲜花的人,你千万别买他的鲜花,因为这个人是个小偷,他会偷去你身上带的钱。当你走到城市中心的那座小桥上时,请千万要小心,那座小桥中间的木板会突然断裂,你会掉进河里去……老祖父告诉了孙子很多他年轻时遇到的事情,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
带着祖父的经验,小男孩出发了。他真的在一棵大树下遇到一个戴帽子的人,在城里遇到一个卖鲜花的人,在城市中心看到一座小桥……但是那个戴帽子的人却不是骗子,卖鲜花的人也不是小偷,那小桥上的木板非常坚固,并没有突然断裂。小男孩在城里度过几天愉快的时光后,高兴地回家了。回家后老祖父问小男孩有没有照着他说的去做,小男孩感谢祖父的教导,告诉祖父因为有了他前面的失败的教训,所以自己才能够平安地回来。老祖父很高兴,因为他自己曾经遇到的倒霉事能给孙子带来好运。
人们在决定未来的行为时往往会陷入和老祖父一样的误区,他们往往把以往影响成功的原因放到现在来。须知很多时候,当正确的路只有一条的时候,那些失败的路就肯定会有若干条了,失败的经验告诉人们的往往只是哪一条路不能走,并不能告诉人们哪条路是正确的。
从排除法上来说,排除了若干的失败的经验后,最后剩下的肯定就只有成功一条路了。这正如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但是反过来想,生活不是发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承受住几千次失败。就算在这么多失败面前,个人意志不被摧毁,人生短短几十年,恐怕也载不下这么多失败。
有一条河,河水不算太深。冬天的时候,一位钓鱼者在河边钓鱼,来了两位年轻人想要过河。他们试了试冰冷的河水,退缩了,问钓鱼的人怎样才能过河。钓鱼的人告诉两位年轻人,上游十里有个渡口,有渡船;下游十里有座桥,可以走过去。两位年轻人谢过钓鱼的人,一个往上游去了,去找渡口过河;另一个往下游去了,去找桥过河。这时又来了一位老人要过河,钓鱼的人告诉他上游十里有渡,下游十里有桥。但是老人毅然地脱掉衣服,准备从冰冷的水中蹚过河去。
钓鱼的人奇怪地问老人,为什么不去找摆渡或找桥过河,而要忍受严寒蹚水过河。老人回答说,当年自己年轻时,遇到这种事情也总是会绕很远的路去找桥或找摆渡。但是现在自己老了,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绕那样远的路。
失败者的经验往往就和那些离我们很远的桥和摆渡一样,往往只是告诉我们不要直面眼前的困难。
因为在做出决定时常常会借助前面的经验,而失败者因为只有失败的经历,所以他们具有的经验往往是不可取的。他们总是消极地看事情,认为所有的机会中都存在失败的可能。
一些年轻人在创业时,如果问老年人的看法,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这件事不能做,肯定会失败”。令人惊奇的是,这类预言常常会非常准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老年人具有失败的经验,他们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很多原因导致失败。他们唯一不知道的是,怎样才能找到那条成功的路。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一个人年老时,他就只剩下经验了。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经验的人之所以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会依照那些失败的经验来做出决定。正因为没有以往的失败经验,所以他们总是积极地看事情。
有过较多人生经历的人做事总是缩手缩脚,每当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不是怎样找方法去渡过难关,而是怎样撤离。
面对工作和现实,我们也总会听到失败者哀叹社会不公平,别人没有给自己太多的机会。因为长期在这种心态下做事,每当要承担责任时,他们的口头禅往往是:“这不是我的事情。”然后尽量地找理由来推卸责任。
失败者易变,因为善于发现机会,所以他们总是很轻易地就放弃之前的努力。他们就像永远挖不出水来的掘井者一样,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土坑,也许其中的一些已经离水很近了。他们总是能找出合适的理由让自己在成功之前放弃。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只是成功的一个过程,半途而废,必然失败,坚持下去,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