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把这个故事放到这本书里,是因为这个人最后这句话给人太多的震撼。是的,作为一个男人,或者作为一个有着生活追求的人,就不该满足于平淡的生活。虽然造物主没有给我们一双能够飞翔的翅膀,但是我们一样有飞上天空的愿望。风筝、热气球、飞机、火箭、航天器等等,无一不是带着人类飞翔的愿望被发明的。所有的一切告诉人们,即便没有翅膀,我们也一样能找到机会飞上天空。
生在这个时代,平淡不能成为一种避世的理由,很多事情,也不是你想要逃避就能够避开的。现代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你要么努力地奋斗,去争取改变现状;要么被淘汰,成为那种也许你一直都不希望成为的人。
2008年2月26日夜,《赢在中国》第二赛季三十六强进十二强的比赛已经进入了最牵动人心的时刻。评委俞敏洪此时开始对今天的一位参赛选手进行点评,当时,他也许还并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的这段点评将会激起多少人内心的狂澜:“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都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片刻的寂静后,响起近乎狂热的掌声。
一直以教师自居的俞敏洪,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位江湖豪士,他有一个理论叫蜗牛与雄鹰。俞敏洪说,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上到高峰去看风景,就是说,人生就是为了活得更精彩,不管你是雄鹰,快快地飞翔在蓝天;还是蜗牛,慢慢地在大地爬行,都是为了活的更精彩,只不过二者经过的是不同的途径。
不错,人生就是为了活得更精彩,而不是甘于平平庸庸过一生。实现自我的需要,才是人们内心能够坚持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的真正理由。
当然,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平平淡淡”也没有错。但是作为我们大多数一事无成的普通人来说,想要平平淡淡太容易了,只要你自甘平庸,什么都不做就行了。还有一种,如果你曾经有过精彩的人生,是那种绚烂过后的平淡。如果一个人,本身就生活平淡如水,没有取得任何成就,没去见过世界,只是坐在家里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样的平淡只会让人嘲笑,让人觉得自欺欺人。
平淡是真,应该是绚烂过后的平静。生如夏花之绚烂,才可以淡如秋叶之静美。或者说,平平淡淡必须有个前提,平淡不是指平庸,不是指不思进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因为他能够写出这样流传百世的词篇。一无所有者,没有资格说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这样的话来,毫言壮语固然容易出口,但之后生活的煎熬有几个人能够承受?
不烦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世界上不工作的人很少很少,但是不懂得工作的乐趣,总认为自己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的人很多。
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他们的工作,太累、工资太低、老板和同事不好相处、工作环境差、没有前途……这个时候,我总会问他们,既然这份工作有这样多的不适合你,你所处的环境这样不能让你满意,你为什么不离开它呢?
喜欢一件事才能做好它,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你的潜力。我们不是说所有的工作都一定是快乐的,是让人享受的,但是就算是辛苦的工作,如果你喜欢,你也能从中找到快乐的感受。
生活在极寒之地南极大陆的企鹅,到了日本北海道旭川市旭山动物园后,会感觉到那里的气候不太适合,虽然北海道气温也低,但是相对于来自南极的企鹅来说,就显得有些炎热了。到了夏天,动物园里在企鹅园里放了冰块,当给这些可爱的企鹅喂食小鱼的时候,聪明的企鹅会先叼起小鱼,在冰上刷一遍,然后再享受这美味,就像人们涮火锅一样。
就算环境不能改变,你也可以从中间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变得快乐。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如果你能够看到中间的机会,找到其中的乐趣,都能让你的生活别有一番情致。
所有人都认为工作应该是辛苦的,于是当我们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更多的接受到的是工作是一种辛苦,而不是享受的教育。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闻鸡起舞”,从“勤勤恳恳”到“废寝忘食”,直到最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从课本上和大多数的教育中所得到关于工作的印象都给我们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工作必须是辛苦的。
既然工作是辛苦的,那上学呢,读书呢?在大人眼里,相对于劳作来说,读书是很好的享受了。但是小孩子想起来却不然,因为在他们眼中,读书就是一种任务,是一种工作。既然读书是工作,是任务,那么它也一定是枯燥无味的。
于是,就像大人不喜欢工作一样,孩子们也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却非得去读,为什么呢?因为读书能学到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将来不一定有用,但是大人们会告诉他们,读了书,有了知识,将来就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
但是事实上是这样吗?真的能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想做飞行员、想做科学家、想做外交官、想做画家、做诗人、做解放军……凭着一个孩子的想象,我们能做一切我们想做的事情。但是慢慢长大了,我们所受的限制越来越多。开始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再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到了最后,就成了我们只能做什么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离现实越近,我们选择的机会越少。
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要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们会用一种很怪异的眼神看着你,仿佛你是天外来客一样。他们的眼神很明确地告诉你,他们之所以做他们现在的工作,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事实上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就算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工作,他们也一样会觉得工作不是一件开心的事。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事,与自己想要做的事是两码事。一些人拼命地换工作,希望能够在这些不断调整的工作中,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无论他们怎样换,做哪种类型的工作,他们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虽然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满意,但是他们尽量表现得很开心。有些人说,那些成功人士就是因为能够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才走向成功的。一些人说,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够成功。于是人们出于对成功的渴望,会尽量地勉励自己去开开心心地工作。
和工作只是为了生存者不同,勉励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内心很不想做的事的人,他们多数会对工作怀有更大的期望。在他们的想法中,努力开心地工作,是一种成功的方法,自己只要按这种方法去做,也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对工作有着过多的期待,所以,一旦工作不能给他们所想要的,或者是他们明白他们的努力带来的收获和旁人没有什么区别时,他们的怨恨就会爆发出来。
那些鼓励人们努力工作者总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总之,按他们的说法,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受很大的苦。但是事实上,工作和生活中的磨难只会让人消磨锐气,让理想和豪气被现实的生活所粉碎。
事实上,大家都是普通人,所做的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如果一定要给工作装上一个伟大的意义,那样似乎显得很遥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做事,记者去采访他们,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我在赚钱养家糊口;第二个说:我在建房子;第三个说:我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这个故事的作者最后告诉读者说,第一个人最后平平庸庸地度过了一生,第二个人做了包工头,而第三个,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作者写这个故事是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成就。但是有理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成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