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勇气。求真务实就是要求有真抓实干的精神,不空泛说教,要立足现实,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实际出发,干实事,讲实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等。敢于创新,就是要敢于冲破旧的观念,敢于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创造、革新。要创新就要有进取心。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与创新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校长要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勇于进取。不仅自己如此,对下属、对教师也要这样要求,只有从上到下都有进取心,才能开创新局面。
文化知识素质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本身的极速发展,学校管理工作逐渐从教学工作中分离出来,校长已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类别,具有了职业本身所具有的社会独立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经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也成为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指标,校长职业也不例外。如何促使校长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是当前校长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校长对知识的要求来说,校长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
(1)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这在“校长的应有素质”一节里已论述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2)要有比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知识。校长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管理者,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水平。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教学等形式来培养所需要的人。教育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校长要实施有效管理,就要懂得办学规律,懂得教学规律,因而就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学法、教育哲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管理学、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基于教学而又更广泛的教育行为的深入思考,是很有意义的,它能帮助校长将自己办学的具体活动与更广阔的背景联系起来,使校长有可能形成自己更明确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管理的行家。
(3)具有一定政策法规知识。学校管理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教育方针服务的。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规程、法规建设标准等等,是办好学校的政策依据,认真执行有关的政策法规,是校长的重要职责。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有关的政策法规知识,学校管理工作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宣传贯彻落实教师法、教育法等法规制度,才能更好地培养师生的法制意识,形成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
此外,校长还应具备一些逻辑学知识、哲学知识、史学知识等。校长的博学广闻,无疑有益于拓宽校长的思路,有益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益于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和切磋。较宽的知识面可为校长拓宽教育视野提供直接的基础。
身心素质
校长肩负着学校繁重的工作,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作后盾,才能应付下来。健康的身体是校长做好领导工作的物质基础,只有在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其他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体魄,也是校长自我管理的任务之一。
心理素质是身心素质的另一方面,主要是指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校长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是校长必须具备的条件。心理品质蕴藏较深,不易表露于外,需要自我修养和磨炼。塑造良好心理品质,我们应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对事业充满激情而又沉静、善思、专注,急而不躁。校长对学校,对自己的事业要怀有激情,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同时,又必须是理智的,是情、理的高度统一,深谋远虑,沉着冷静,富有策略思想,不莽撞行事,更不意气用事。师生均可从校长的理智情感中受到感染,从校长的理智中看到智慧,从校长的情感和理智中看到未来。
(2)培养遇事顽强、冷静、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学校虽是一个更富于理性的场所,却也汇集着矛盾和冲突,尤其是现今我国社会处在发展和变革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改革、发展中的学校被突显出来,校长岗位更容易同时面对多个问题、多种冲压。一个人在同时受到两三种心理冲压时,不产生波动是不容易的,校长若无刚强的心理品质在现代社会是难以应对学校工作的。能够经得起沉重工作负担的并不少,能够经得起沉重心理压力的人则不是很多。以下的情形是不难设想的:假定办学条件不好,而改变此状况的途径不顺畅,教学投入减少,设备充实与更新难以实现,教师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这些就可能使校长心理不安;除了物质条件外,政府行政部门对学校过多干扰、干预也是使校长心理受压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还有校长经常容易碰到的内部矛盾与摩擦,诸如复杂的人事关系、管理层内耗不断等,也是令人十分难受的;若还有因校长自身或学校部门工作失误或工作不周全导致事故,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这更是令校长焦急不安的,等等,这都需要校长有顽强不屈的性格。若面对来自他人的攻击、诽谤,则更需要顽强不屈。与此同时,校长又必须厚道,能忍让、能谅解、能宽容,与人为善,胸怀宽阔,把厚道与刚强统一起来。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保持平和心态。校长决不可因“一校之长”之地位而在心理上产生病态,误以为凡己之言均系金科玉律,误以为原则都在自己手中,误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这样,势必多了自以为是,多了官僚习气,少了平民意识,长此以往,就会从根本上失去自我。严肃是一种责任心的外在表现,尊重也应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尊重师生,尊重不同流派和风格,尊重不同经历、不同资历的人,尊重不同地位、不同层次的人,尊重不同性格和爱好的人,尊重有过过失的人,校长的这种心态为和谐的校园所必需。
上述几方面的素质只是校长自我提高的一部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校长作为领导广大教职工负责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领导者,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
9.校长的威信建立
顾名思义,威信就是既有威望又有信誉。校长的威信,对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对于培养良好的校风,有着巨大的作用。校长的威信很重要,这是不难理解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和巩固威信。建立威信,没有捷径可走,要靠自己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没有成绩就不可能有威信。校长要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就要清楚以下几点:
(1)威信不是上级授予的。不错,校长这个职务,是由上级授予的,但校长的威信却不是上级授予的。正确地运用权力,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职责,“权”与“威”就能联系在一起,否则,就不可能有威信。
(2)威信不是自封的。校长的威信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不是当了校长,就会自然而然地有威信,因而可以独断专行,盛气凌人,指挥一切,这只是摆校长的威风,不是树校长的威信。
(3)威信不是靠出卖原则而四面讨好,或八面玲珑取得的。有的人以为,要有威信,就要人缘好,不得罪人,做“老好人”,于是放弃原则,封官许愿,小恩小惠,甚至做群众的尾巴,迎合落后情绪。这种现象是玩弄权术,不是树立威信。依靠这种方法获得的“威信”,是不可能持久的。
(4)校长自己的威信与领导集体的威信密不可分。干好一件事,需要很多人支持;干砸一件事,一个人足矣。学校领导工作做得好,不只是校长一个人的作用,也有领导班子成员等的作用。校长建立和巩固自己威信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领导集体威信的建立与巩固。
(5)建立威信如登山,丧失威信如山倒。校长要在师生中建立威信,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一步一步像登山一样始能达到目标。可以说,校长的威信是奉献、辛劳、汗水换来的,是经过自己勤奋努力得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但如果把威信当本钱,骄傲自满,飘飘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利用职权享受种种特权,那辛苦建立起来的威信会像山一样轰然倒塌。所以,校长有了威信后,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威信。
10.政教副校长工作制度
(1)在校长的领导下,分管全校的政教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及各项政策法规,组织实施依法治校工作。
(2)组织实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3)草拟学校教育工作计划、总结,提交校务会讨论,并负责学校大型材料的把关工作。
(4)审定处室制定的教育工作计划和团支部、少先队、学生会的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
(5)经常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与评定,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6)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及其他临时性工作。
11.行政后勤副校长职责
(1)在校长领导下,负责行政后勤工作领导和管理,并对校长负责。
(2)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勤俭办校的原则,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3)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领导并组织好总务处的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关心群众生活福利,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4)负责向校长提出年度和季度财务预算、结算及基建、修建计划。
(5)负责向校长提出设备、用具的购置计划。
(6)深入群众,深入教学,研究行政后勤工作规律,总结工作经验。
(7)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12.教学副校长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在校长领导下负责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并对校长负责。
(2)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全校教学、科研工作规划。
(3)负责组织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
(4)负责向校长提出教学设备和教学实验装备计划。
(5)负责向校长提出教师队伍的充实调整、培养提高计划或建议。
(6)协助校长抓好教师职称的评定工作。
(7)深入群众,深入教学,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
(8)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13.校长负责制的涵义
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这就为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校长负责制的定义有很多,如:“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校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功能的学校领导关系的结构体系。”“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全面负责、学校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完整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含多个要素的综合结构概念。”等等。这些表述基本上揭示了校长负责制的涵义。我们认为:校长负责制的涵义,应充分体现校长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是: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而党支部、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是与校长负责制有关的另外两个问题。
我国中小学的领导体制可归结为三种类型:即合议制、一长制和党委领导制。合议制有利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但权力分散,责任不明,行动迟缓,工作效率较低。一长制主要强调责任和内行领导,权力集中、责任明确、行动迅速、工作效率较高,但由于个人智慧、才能、经验等的局限,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如果负责人选择不当,还很有可能出现欺上瞒下、滥用职权、贻误工作等现象。党委领导制是集体领导,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要求,重大问题要经会议讨论,决定问题是少数服从多数,这种体制用在涉及方针政策、长远规划性的、立法性的、顾问性的、咨询性的、协调性的、学术性的、需要深入探讨的一类事务的管理方面是非常适用和有效的领导体制。但中小学一方面主要有行政性、事务性、执行性、技术性、纪律性的工作,需要迅速处理。另一方面中小学一般来说规模不大,有些城市学校教职员工最多也不过几百人,有一些党员,可以成立党支部或党委,但更多的中小学只有几十人,典型的农村学校只有十几人或几个人,有些学校可以成立党支部,有些学校则需要跨片或分区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有些学校甚至一个党员都没有。在中小学实行党委领导制,一方面要选派党员干部到学校工作,这不利于精兵简政;一方面对学校一些行政性的、事务性的具体问题要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对于需要快速解决的问题,书记又不得不拍板,最后导致包揽行政事务而无暇顾及党的组织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因此党委领导制不符合中小学实际。而校长负责制则克服了上述三种领导体制的弊端,是一种比较好、比较符合我国现状、管理效能较高的一种领导体制,应予坚持。
14.校长的职责和权利
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要做到职务、权力、责任三者的统一。校长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校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奠定好基础。
1991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提出了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