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3200000006

第6章 辨 “惑”

在中国, 有这样一句名言: “四十而不惑”。

说句广告中的玩笑话, 地球人应该都知道这句名言, 而且大多数人还能说出这五个字的来历: 这是孔夫子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所说的, 在《论语》中有明确的记载。

三十几岁的年轻人, 常常把“奔四” 放在嘴边上, 动不动就讲自己已经将近“不惑之年”。年过四十的男男女女, 更是喜欢把“不惑” 作为本人年龄的标志。

毫不夸张地说, “四十而不惑” 的使用率, 在我们中国境内, 应该是蛮高的。

那么, 什么是“惑” 和“不惑” 呢?

依靠师长的讲解和字典的帮助, 刚刚能读懂《论语》的时候, 在我心目中的“不惑”, 意义十分明确: 到了四十岁, 掌握了各种知识, 本事大了, 遇事自然不会再迷惑。所以, 年幼的时候, 我特别盼望自己早日长大, 快些到四十岁, 多多地学会各种各样的知识, 达到“不惑” 的境界, 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抱着这种美好的憧憬, 从学校走向了社会。时光流转如梭, 三十岁、四十岁悄然过去, 五十岁无声无息地溜走, 不知不觉地迈进六十岁的关口。认真回顾自己已经走过的生活道路, 实事求是地讲, 通过不间断地学习与实践, 掌握的知识确实多了不少, 阅历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然而, 有了知识, 或者说知识多了就能达到“不惑” 的境界吗?

显然不是这样。

知识的积累, 仿佛和进入“不惑” 境地没有太多的关系。知识是没有止境的, 在知识爆炸的现在, 没有任何人能占有那么多知识。如果以占有知识作为进入“不惑” 之境的前提, 那么, 世上的人恐怕没有哪一个能有这等幸运。

如此看来, 是我们在“惑” 与“不惑” 的认识上出了问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追根溯源, 只能从孔老夫子的教导中寻找答案。

对于“惑”, 《论语》里有两段论述。

其一, “子曰: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

孔老夫子说的再清楚不过了。喜欢一个人, 希望他永远活着; 讨厌他的时候呢, 又盼着对方赶快去死。一会儿让他生, 一会儿又让人家去死, 反复无常, 左右为难, 不知如何是好, 这就是“惑”!

由此看来, “惑” 首先是源自“选择”, 举棋不定, 自己将陷入步履艰难的地步。

现实生活中, 我们时常会遇到类似的尴尬。本来在苦心经营一家化工企业,干得好好的, 十分顺畅, 突然听说搞房地产特别赚钱, 接着又有人介绍炒股票获利更多, 还有消息说期货交易所的生意异常火爆, 动辄一夜之间即可升级为千万富翁!

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 予人以意想不到的铺天盖地的众多信息, 给人们提供何止千万条的激动人心的选择, 使本来心绪平静的芸芸众生, 突然间迸发出难以名状的“雄心壮志”!

不客气地说, 当今社会的人们, 有几个能抵挡住如此炫目的诱惑?

诚然, 选择和变化是推动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方式, 寄希望于更多的选择和变化, 并不为过。问题只是在于, 空怀满腔热望, 站在十字街头瞻前顾后, 看看这边形势很好, 再看看那边的发展也很不错, 思来想去, 就是不知道向哪一方向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如此行事, 肯定会进入“惑” 的境界, 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悲哀!

选择, 其实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选择需要智慧。智慧绝不等于知识, 有很多知识的人, 不一定拥有太多的智慧。知识是向他人学来的, 而智慧主要是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悟出来的。所以,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将智慧与学位、学历等同看待。现代企业中的决策人物, 往往不是博士、硕士, 但他们凭借自己在智慧上的优势, 可以将“人人心中所有, 而人人笔下所无” 的感觉, 巧妙地表现出来, 常常使众多高学历的助手们自叹弗如。曾经担任过冯玉祥秘书的著名外交家赖亚力先生说过, 与他同时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工作的秘书、副官, 其中不少人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学者、专家, 讨论起天下大事来, 个个英姿勃发、满腹经纶。有时候, 面对某些棘手的问题, 大家一下子能拿出十几个方案。但到底哪个方案最有价值、最适于实施呢? 几个人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就是拿不定主意。矛盾上交到冯玉祥将军那里, 老人家略作思索, 问题马上解决, 一句话: “就用这个!” 冯玉祥将军选中的, 肯定是最佳方案, 屡试不爽! 在只读过一年零三个月私塾的冯将军面前, 一大群学贯中西的秘书、副官, 只能低下骄傲的头。

同时, 选择还需要勇气。面对未来, 应该要有冷静的思考、缜密的观察, 但在更多时候, 勇气真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想想看, 当初共产党成立的时候, 只有几十个人, 和国民党的实力根本不能相比。但共产党人无所畏惧地迈出了第一步, 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再比如, 六十年前, 在是否进军江南解放全中国的关键时刻, 也是靠着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的大智大勇, 英明决断, 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我相信, 如果依靠现在的办事程序, 用专家评议的方法做出决断, 中国共产党可能不会成立,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全中国的雄伟目标也难以实现。

不惑, 是要我们在选择的时候, 不犹豫、不彷徨, 坚定而自信。应该说, 这是夺取人生阶段性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

《论语》里还记载着孔夫子对“惑” 的另外一种解释: “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亲, 非惑与?”

说句实在话, 每当读到孔老先生说的这一段文字, 我总禁不住暗暗称奇。谁能想得到呢? 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 孔夫子描绘的“惑” 的形象, 仍然活灵活现地闪动在我们身边。

就说那个北京青年杨佳吧, 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 人生经历不可谓不坎坷。

我们可以相信, 在上海的派出所里, 杨佳确实遭遇了某些不公正, 受到了屈辱,但是, 这怎么能成为他铤而走险、滥杀无辜的理由呢? 就为了“一朝之忿”, 杨佳毁掉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毁掉了与他毫无干戈的六位警察, 同时也毁掉了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白发娘亲!

再说哈尔滨那六位冒冒失失的警官, 本来是要和朋友团聚, 共度一个愉快的夜晚。谁知, 就为被人指责开车不检点, 非要回过身来和对方理论理论, 结果闹得矛盾直线上升, 情绪极端失控, 也是“一朝之忿”, 拳脚相加, 糊里糊涂地弄出了一场人命官司。众目睽睽之下, 七个好端端的家庭, 顷刻间土崩瓦解!

活生生的事实: 一朝之忿, 忘其身, 以及其亲!

孔夫子的学生有子, 曾经用五个字赞扬自己的师长: 温、良、恭、俭、让,而且将重音放在了“让” 字上。让与不让, 应该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动物是不懂得相互谦让的, 只有人类才有可能实施这种高尚的行为。

我想, 是不是还可以把“让” 说的更具体一些。

首先是“礼让”, 按照规矩和礼仪, 必须要让。比如, 坐公交车见到老人和孕妇, 不能不让。其次是“谦让”, 出于礼貌, 在本可不让的时候, 主动让一让。

再次是“忍让”, 牢牢记住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 绝不计较小的摩擦和矛盾。

第四是“避让”, 遇到喝醉酒的家伙, 有必要和他认真较劲吗? 避开和这种人的正面冲突, 也许对双方都有极大好处, 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一点, 要懂得“退让”, 没有必要一意孤行, 在适当的时候后退几步, 很可能会为双方争取到共赢的空间。

杨佳以及哈尔滨的六位警官(当然还有那几位身强力壮的体育学院的学生),如果有一方懂得让上一让, 血淋淋的悲剧怎么会在繁华的街头上演呢?

冒失、冲动, 一朝之忿之“惑”, 真是罪莫大焉! 我们可要牢牢记住啊!

孔子自三十而立, 历经十年的苦苦思索和磨炼, 才达到“不惑” 的境界。我们能不能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里, 学成孔子的模样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以,我们千万要记住, 不要把四十岁当成“不惑” 的标志。如果能在四十岁的时候懂得什么是“惑”, 并能努力朝着“不惑” 的方向奋进, 我们的人生轨迹, 一定能闪烁出夺目的光彩!

同类推荐
  • 穿越:文坛行走30年

    穿越:文坛行走30年

    穿越文坛,在文坛行走三十年,亲见的人物不少、亲历的事件也颇丰繁。早些年,我就产生过这样的念头:我要把行走文坛三十年的见闻书写出来。我们山西文坛的耆宿元老,我们的老师西戎和马烽,身处文坛半个世纪乃至六十春秋,他们的经历该是多么丰富、多么宝贵!然而,西老最后突然中风失语;马老像平素一样去住院,却再也没有像往日一样痊愈归来。发生在眼前的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简直惊心动魄!也许,老师们并不愿意将他们的回忆形诸文字;但是,假如他们曾经有过那样的念头呢?天不假年,死神使出了霹雳手段。
  • 任超夜话

    任超夜话

    本书是《任超夜话》的记事文本,是按照录音带整理成的,分为论事、问病、议政、说戏、品文和听众评《任超夜话》六大部分,值得一读。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生命依赖希望,希望抚育生命。这是一位智者的话,精辟形象地阐明了希望对人的生命,犹如阳光、水分一样重要。几十年来我自信生命一直充满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就是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希望。这个希望除了做一个好教师外,就是将遨游于生活沧海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写成文学作品,在报刊上露脸,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个希望与所学中文专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它犹如吸烟、喝酒、钓鱼让人成瘾。这样实现起希望来就不会有驱使身为心役的感觉,而是乐此不疲地去做。多少个茶余饭后、周末岁首时间,蜗牛般爬行在文学写作的路上,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散见于报刊的散文、随笔之类文章。加上连自己也恨得咬牙切齿的古怪性格——不会养花,不会下棋,垂钓于河边、湖畔,又嫌鱼儿上钩太慢,没有耐心等下去,见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凡事都有两重性,这样促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移情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加快实现希望的步伐。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亲情是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一种情感,也是人世间最无私、最崇高的情感,更是人们渴求无偿付出的一种高尚品质。本书精选了包括许地山、郁达夫、庐隐、柔石、梁遇春以及托尔斯泰、萧伯纳、罗素、尼采、泰戈尔等二十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所选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情实感,并将他们的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章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内容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
  •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本书是一本反映农民的生存状况、行为方式、语言特点、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的散文集。
热门推荐
  • 复仇时遇见爱情

    复仇时遇见爱情

    三个女孩因为复仇走上了白黑道,并成为世尊,在复仇的过程中,她们遇到了爱情,杀手是不能拥有爱情,她们会怎么做呢?圣灵是三大王子会选择放弃她们吗?
  • 快穿之我是大反派

    快穿之我是大反派

    作为一个被女娲娘娘嫌弃的产物。郁安夙可怜兮兮地被赐予一个系统手镯,派遣下界开始了无尽的任务模式。第一穿:炮灰公主死后还被女主套上千古罪名?没事看她怎么由死转生。女主抢了我男人?哼!那我就抢了她男人……
  • 不完全恋爱女孩

    不完全恋爱女孩

    在夏浅沐眼中,暴力冰山李和紫是个不折不扣的腐女,腹黑男斋藤和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妖孽,这两个人的爱情注定要一路红灯。自己身为旁观者清的局外人,自然要推波助澜一把,只是,看起来温柔体贴的谭浩北却不断从中作梗,让恋爱计划危机四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木兰将军

    木兰将军

    木兰从小到大到死的人生传奇。
  • 学生坏坏:老师有点甜

    学生坏坏:老师有点甜

    一个温柔的实习老师,在一相遇后,被四位学生扑倒的故事。
  • 倘若我还爱打死不离开

    倘若我还爱打死不离开

    她说:谢祢知晓硪所有不堪,看过我最狼狈的一面,忍过我所有的无理取闹,还依然宠我,爱我久伴身边..他说:我爱祢,不论结局如何,我只要祢快乐.......不论祢身边最后的人是不是我,但祢要记得,倘若我还爱,便不会离开
  • 男配逆袭:坑的就是你

    男配逆袭:坑的就是你

    此文已经重发到竹妖另一个笔名(七号黑曜石)上,小说更名为(男配逆袭:拿好你的封印),竹子将在那里继续更新,此文大坑,亲们慎入。穿越就算了,还不是男主,颜子靖表示:作为一个无敌炮灰男配,世界充满了杯具,所以,哥要逆袭,哥要拿起杯具刷牙,把它变成洗具————二货系统你别闹,不要说风凉话,来帮忙!(第一界面:夜色,逗比之争,逗比穿越)(第二界面:阳光依旧,校园青春,颜子靖化身高冷男神)(第三界面:奈何伊人在等候,皇权VS江湖,看我变身霸气大反派)(第四界面:……)
  • 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

    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

    所谓刚刚好,是剪断了多余的贪念和欲望,回归到了一种简单的生活,不多不少;是前进的脚步上不徐不疾,不慌不忙,不早不晚;是在生活的追求上不繁不简,恰到好处。心境上,不藏不显,不刻意追求,也不勉强接受。因为剪除了不必要的欲望和贪念,放缓了脚步,因而,灵魂跟得上身体,更能感受到到细微的美好,体会到少即多、简单即丰盈的生活态度,生命更加丰盛满盈。正如书中所言:“我的世界很小,但都是我们重要、在乎的人;我的世界很小,所以懂得对细微的事情微笑;我的世界很小,但足够我面对生命中的困顿与艰难;我的世界很小,但能够牵手你的手到老。”
  • 石猴陆长生

    石猴陆长生

    不一样的西游后传,题材新颖、构思独特。盘古时期,神秘域外强者来到三界,于两块灵石中分别留下灵魂种子,转眼间,无尽岁月过去......!孙悟空,我是你的前世,你是我的今生。你来自五彩石,而我,来自三生石!书友群;147956788,欢迎加入。
  • 秋叶尽

    秋叶尽

    烽火起,剑亦起,剑随意动;劫已渡,人亦非,唯剑左右。待到暮秋残叶尽,大道之上身亦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