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3200000030

第30章 难忘的歌唱难忘的歌

我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 爱好不多。有一点点听音乐的兴趣, 但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听, 不愿意去观看热闹的音乐会, 尤其是那种有所谓大明星出演的大型演唱会, 更是不愿前往。有时候, 碰到热心的朋友, 硬是塞过几张票子来, 也许, 人家拿来的票子, 都是市面上极为难得的热销的“烫手货”, 也不可能打动我的心。碰巧有喜欢此道的人在身边, 我会立即转手相送, 否则, 宁可把票子放进碎纸机, 我也不大会接受对方的邀请。

讲心里话, 我不喜欢看现在那些演员的过分华丽的服饰, 不愿意看他们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夸张动作。还有, 对台下左右晃动着身子和脑袋、手里拿着吹起来的塑料棒“嘭嘭” 敲个不停的观众们, 总觉得有些变态。我宁愿相信, 如果让他们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这种形象, 很可能, 大多数人都会因羞愧而脸红。

当然, 自己心里也明白, 这些想法, 肯定与社会时尚格格不入, 不大合乎潮流。

女儿这样评价我: “爸, 没有你这样儿的, 连歌星的名字都不知道。哼, 你真老了, 已经落伍啦!”

是“落伍” 吗? 就自己心底的感觉, 对女儿的批评, 还真难以接受。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男男女女, 是很难理解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唉, 有时候, 还真不习惯用这几个字来述说自己目前的状况) 的心境的。我们也曾经年轻过, 更曾经兴奋和激动过, 而且, 在我们心底涌动过的那些或许是很平凡的经历, 可能比他们想象的更加美妙动人, 更加精彩绝伦!

不相信吗?

说说四十二年前的一段往事, 请朋友们帮忙评判评判。

那是1967年的12月初, 西北风刮得正猛的时节, 我们北京四中的八个同学(吕斌轩、朱景济、赵振华、王林、王致公、黄孝国、陈朝以及在下), 和众多年龄相仿的男女青年一道, 在北京站登上了开往牡丹江的列车。

这是一趟专列, 开往北大荒的专列。车上上千名乘客(这是我估计的数字,年代久远, 记不清楚, 可能会有些出入), 清一色装扮: 羊剪绒的帽子, 蓝色的棉制服, 身边放着大小差不多的行包。

除了大串联的时候, 北京站好像没有这样热闹过。车上车下, 欢声笑语,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 气氛极为热烈, 用现在的语言形容, 那煽情的场面, 让人无法不动情。

和时下描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告别大城市时悲悲切切的场景绝然不同, 我们那时候不敢说是一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但绝对是精神饱满、喜气洋洋,个个笑容满面。

理由很简单: 我们都是自愿到北大荒农场去的。那时候, 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的指示还没有发表, 没有任何行政组织的强迫命令, 也没有任何媒体的宣传动员, 我们这伙年轻人, 只是听了北大荒农场的简单介绍, 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

就我本人来说吧, 之所以作这样的选择, 有两个原因。

其一, 学校的生活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经过近两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学校里来了军宣队, 宣布进入所谓“斗批改” 阶段。每天早晨, 需要到校参加“天天读”。名义上是要天天学习毛主席著作, 实际上, “天天读” 变成了“天天赌”, 全班几十个人, 四个人一伙, 分成若干组, 打扑克。我的初级扑克入门,就是在那个特殊年月里训练出来的。你想想, 接连几个月, 过这样的日子, 而且不知道还要过到何年何月, 长此下去, 该有多么的痛苦! 在这种情势之下, 不可能不考虑自己今后该选择的生活道路。

其二, 或许是因为家庭出身和情趣爱好的关系, 我一直对边疆垦荒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读过北大荒作家林予的长篇小说《雁飞塞北》, 以及林青的散文集《冰凌花》、《大豆摇铃的时节》(有意思的是, 真的到北大荒之后, 很快地, 我就结识了林予、林青两位仰慕已久的作家, 并且和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朋友) 之后, 对那里辽阔宽广的土地, 对垦荒者粗犷豪放的性格, 对北大荒的传奇和神秘, 我早已心驰神往, 几乎到了着迷的地步。

而且, 在决定奔赴北大荒之前, 我已经将自己的名字改过了。在下本名“硕儒”, 是长辈们精心琢磨出来的。从这两个字里, 谁都能悟出他们对我寄予的期望。我的长辈们学历普遍不高, 只有一位叔叔读过大学。但在我们家里, 对儒学的景仰十分虔诚。还在上小学之前, 爷爷就从家里的旧书中捡出《百家姓》、《千字文》和《论语》, 教我认字, 还让我背诵其中的名句。所以, 后来当我从《论语》中得知,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 名“耕”, 而且算得上是真正的“硕儒” 时,不由得激发出了自己改名的灵感。

得知北大荒农场来北京招收农业工人的消息, 没有和家长商量, 我就兴冲冲地赶去报了名。填报名表的时候, 需要有家长的签字, 当时也是灵机一动, 拉过好朋友陆鸿明, 请他帮我写下了父亲的名字。对陆鸿明帮的这个忙, 时至今日,我依然对他感激不尽!

当然, 现在回忆起来, 当初下定决心走这条路, 脑子里并不完全想着投身边疆建设、报效祖国, 而更多地是想走出学校, 走出家门, 在广阔天地里自由地呼吸, 创造自己感兴趣的全新的生活。

可以想象得出, 千数名走进这趟专列的同行者, 尽管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家庭背景, 甚至还有着不同的愿望和追求, 但毫无例外地, 我们都是被北大荒人的精神和他们的传奇经历所感染, 满怀激情地聚在一起, 形成了奔赴北国边陲的浩荡行列。

列车驶出北京, 穿越宽阔的华北大平原, 直奔遥远的东北边城。

这样一群年轻人, 这样一列火车, 自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格外地引人注目。

火车在飞奔, 我们的心还在激烈地跳动。毕竟是第一次自己把握着自己, 即将展开自己崭新的生活场景, 心情怎么能平静下来呢?

就在这时候, 就在车轮和铁轨的混合吟唱声中, 忽然, 车厢里响起了悦耳的歌声。

独唱, 女声独唱, 声音高亢而生动, 饱满而激昂, 一下子吸引住了大家的注意力, 数百道惊喜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歌声的源头!

看清楚了, 是她!

一位个子不高的女生, 正站在那里动情地歌唱。一身相同样式的蓝色棉制服, 穿在她身上, 肥肥大大, 显得不是很协调。仔细望过去, 这位不知名的女生, 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 圆脸上的一对大眼睛, 比一般的大眼睛还要大上许多, 又大又黑, 亮晶晶的, 灵光四射, 分外有神气。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 就是这样一位看上去像个大娃娃的女生, 从她喉咙里发送出来的声音, 竟是那么清脆、嘹亮、铿锵有力, 似乎还具有某种神奇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不知不觉地, 热烈而杂乱的聊天声消失了, 轰轰隆隆的列车行进声减弱了, 偌大的空间里, 仿佛只飘荡着她那动听而美妙的声音。

她就那样轻松而平静地站着, 除了偶尔甩动两根短小的发辫, 不时地抬起胳膊强调一下语气, 再没有另外的多余的动作。

说实话, 就是她那种单纯、朴实、平静、镇定和真诚, 深深地打动了我和我的伙伴们。我真的是第一次感觉到, 那抑扬顿挫的歌声, 竟然具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拨动我们的心弦, 可以激发我们的热情, 可以燃起我们胸中的火焰,可以调控我们的喜怒哀乐!

记得以前读过晚清著名作家刘鹗的《老残游记》, 其中描写女艺人歌唱的文字, 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我一直认为, 那只不过是刘鹗老先生精美的文字技巧制造出的特殊氛围, 人世间, 不大可能出现黑妞、白妞式的人物, 更不会有那种近乎天籁之音的绝妙歌唱。

但四十二年前, 在奔赴北大荒农场的火车上, 我仿佛被引入了刘鹗老先生描述过的境界之中!

刘鹗在《老残游记》里, 只是传神地形容了黑妞和白妞美妙绝伦的声音, 而我们之所以被同行的女生所吸引, 除了她那掷地作金石之声的歌唱, 还有她巧妙地传递给我们的歌词的内容。

时隔四十来年, 当年听过的歌词确实记不起来了。好在如今信息发达, 从电脑上, 找出了那首《铁道兵志在四方》:

背上(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 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

但见那东海呀万顷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那个)江南稻花香。

同志们哪,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背上(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 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劈高山填大海,

锦绣山河织上那铁路网,

今天汗水下地,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

同志们哪,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看过这两段歌词, 我相信, 年轻一些的朋友应该能理解, 我们为什么会被打动了吧。

我们不像一两年后来北大荒的知识青年, 没有生产建设兵团战士的光荣称号, 和“兵” 字毫不沾边。但是, 我们也是匆匆忙忙“背上(那个) 背包”, 兴致勃勃地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像铁道兵战士那样“志在四方”!

当年的北大荒开发, 不就是铁道兵将士们亲历亲为的吗?

我们要去的八五二农场, 不就是铁道兵八五零二师创建的吗?

天籁般的声音, 铿锵悦耳的旋律, 把我们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同样的意境, 同样的感受, 把我们引进了铁道兵和北大荒垦荒英雄的行列。

这首歌, 她不止唱了一遍。从北京唱到牡丹江, 然后换乘列车到完达山深处的迎春火车站, 最后唱到我们此次旅途的终点: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 彻底地完成我们从学生到农业工人的身份转换。

毫不夸张地说, 她的歌声, 伴随着我们在冰天雪地中斗志昂扬地行进了数千里路程。

那时候听歌, 不像现在, 没有近乎疯狂的喝彩、吼叫, 没有没完没了的掌声。我们更喜欢静静地聆听, 细细地感受, 默默地体味。然而, 实话实说, 她的声音在我们心底引起的涌动和冲击, 可以使我们历经四十二年而难以忘怀。我相信, 这种感觉, 还会陪伴我们走完生命的里程!

朋友, 你能想象得到, 这奇妙的力量能有多么巨大吗?

有过这番经历, 后来再听其他的歌唱, 总觉得提不起兴趣来, 无论如何找不到那种难得的美妙感觉。日久天长, 自然而然地, 就形成了我在本文开头部分说过的、被女儿指责为“落伍” 的心态。

或许, 这就是古人所述说的意境: “曾经沧海难为水” 吧。

随着歌声, 我们慢慢地知晓了这位歌唱者的底细, 对她的仰慕之情也渐渐丰盈起来。

写到这里, 朋友们可不要产生什么误会。这里说的“仰慕之情”, 绝对不是非分之想, 更不是男女间的情爱。我们那个时代的年轻人, 感情哪里有那么丰富? 况且, 我们的同行者大都分别毕业于男女分置的学校, 异性之间绝少来往。

以往在北京的时候, 碰到五一或十一的天安门广场晚会联欢, 需要和女校联合举办, 和女生手拉手跳集体舞。当时, 没有几个人觉得这是什么好事,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做出逃状, 生怕被老师“押送” 到联欢会现场。

然而,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总有特殊的现象出现。前面说过, 我们四中同学中有一位吕斌轩, 是1966届高中毕业生。很凑巧, 他和那位“歌者” 分配到了同一个生产队。“歌者” 有个女性味十足的名字: 阮丹妮。阮丹妮在北京就读的女六中, 和我们学校仅是一街之隔, 再加上阮丹妮一路上动人心魄的歌唱, 肯定为他们两个的感情交流提供了相当的方便和可能。

紧接着, 吕斌轩和阮丹妮顺理成章地结成了一对夫妻。

按说, 吕斌轩比我们大上两三岁, 算是学长。那么, 阮丹妮就应该是我们的嫂子了。可我却从来没喊过她一声“嫂子”, 甚至连“丹妮” 这样的昵称也没叫过。我们北大荒人的习惯, 总是直呼其名: 阮丹妮!

屈指算来, 和吕斌轩、阮丹妮得有三十多年未见了。

我时常想, 不知何时, 能再听一遍她唱的《铁道兵志在四方》, 寻找当年的那种感觉。

但愿这不是奢望。

同类推荐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 难忘家乡的红叶

    难忘家乡的红叶

    今天是清明节,窗外下着毛毛细雨。苏凤叶已备了两束花,和一些冥纸准备偕丈夫林春旺及儿女们前往银华峰下的幽谷去奠祭亡人:她的结拜妹妹李月琴,还有她的前夫陈甘雨。话说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和李月琴,他们尽是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三个人从小就经常喜欢在一起,自然地组合。老师、家长、同学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情谊和爱情。从少小无猜,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到爱情。他们之间形成了三角恋情。他们历经意乱情迷,孽海情天。李月琴后来揳入了他们之间的情迷,拨乱反正。
  • 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

    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

    本书为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系列中的一本,该丛书分别为50位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小小说作家作品集。本书精选著名作家王培静小小说作品80余篇。其作品语言朴实中带有机智,不温不火中带有力度,精彩、传神。这是一本小小说文集,适合于青少年阅读的励志读物。
热门推荐
  • 说再见不再见

    说再见不再见

    这到底是一场爱情,还是一场劫难,谁都逃脱不了。11年后再见,他是被娱乐媒体誉为“近十年无人可取代的国民王子”红遍全亚洲,而她即使平凡,却不可能按着他的设想生活。他们都在变,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是他告诉她,“我人生最好的两次运气,都用在了遇到你。”即便知道她就要和别人步入婚姻,也还是愿意在她身后,最终帮助她在事业上取得从未设想过的成功。而在她经历了娱乐圈诋毁,背叛,出卖,污蔑等等的伤痛后,那个说要永远爱惜她的人也已经离开,而回头时,只有他始终在身边。他说过,那样地爱一个人,如果你有过,就不需要解释;如果没有过,没办法解释。她以为上天也是眷顾他们的,可惜,等她想要伸手握住时,却再也不会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多年后,再回到这座充满回忆的城市,巨幅海报上的他笑容一如往昔,手中热巧克力的味道依旧能渲染出了从前的感觉,一切都还和他有关,一切又好像再与他无关.她终于泪流满面,回头再看,倘若这些年是场梦,醒来还会吹着当年安和的风。
  • 最强排挡

    最强排挡

    2017年初,来自外星的一颗陨石不偏不倚的打在艾尔斯巨石上,并向外传播变异病毒EX,让所有动物都拥有智慧,进化速度空前迅速,来自灵长类的五级进化猿人类统一兽群,发起对人类的战争.....一百年后,对外界毫不知情的周小雨被卷入战争,结识了挚爱张若昀还有两位战友南芳,唐言,开启了他的开挂之旅
  • 逗逗传奇

    逗逗传奇

    火红的大乌鸦赤鸦大帝爱上了冰玉凤凰桂月仙子,要把豆族圣物豆玉珠献给仙子当定情信物。豆族当然不会随便把豆玉珠给外人,年轻的大帝怒了:不给?那就抢!更年轻的三个小豆子逗逗、阿天、婉儿更火了:敢抢我们的圣物?找人群殴你!丹顶鹤来了,大雁来了,老鹰来了,连蚂蚁都来了!一齐向赤鸦大帝开战!一阵昏天暗地的激战、混战、鏖战!大乌鸦还招架得住吗???
  • 龙傲天之问道绝巅

    龙傲天之问道绝巅

    超越绝巅上的存在,一根发丝飘至世间,雪白的发丝化为金黄,系住了一个新生的冤魂,如上苍的垂怜般随他转世,冤魂望着那冰冷的残骸,恨意虽消,哀伤不散。存在说:就由你来为我代言吧。冤魂点头。斩仙斩佛斩妖魔!秒天秒地龙傲天!
  • 中老年营养菜

    中老年营养菜

    《中老年营养菜》针对中老年人的饮食需要,图文并茂,做法简单易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每种蔬菜所含的营养价值、保健知识和历史知识,中老年人健康最需要。让您做菜学知识,享受从内而外的健康。全面提供健康营养配菜方案、饮食宜忌等,丰富实用。开本适宜,随用随学,彩插丰富,方便参照。
  • 妖精公馆

    妖精公馆

    他们是五个命运截然不同的少年少女,却因一个莫名其妙的远古预言进入了天才云集的魔法学院。黑暗嗜血如她,忧伤淡漠如他,阳光自由如他,平凡乐观如她,多变傲娇如她。后来,为了阻止黑暗组织的阴谋,嗜血却不懂感情的她会放弃自己的一切么?友情,爱情和这个世界,她该如何选择?ps:简介无能,答案皆在文中。
  • 千金归来:毒爱成婚

    千金归来:毒爱成婚

    他们都带着面具。消失十二年的朱二小姐带着谜一样的过去高调回归。当亲情、友情、爱情被真相考验之后,没有信任的他们只能走向散场。然而没有人甘心退场,过客与主角只差一个谎言的距离。谎言,我说你当真。还有一种,我说你假装当真。一句话:执着解密的朱二小姐,解开了所有人的伤疤。然而好像有一个人,并不知道疼。
  • 绝世天才:王爷你走开

    绝世天才:王爷你走开

    说好的狂拽霸气吊炸天的呢?!!说好的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呢?!!某女深深扶额,看着撒娇卖萌的某男。王爷你别闹了成不成。某男微勾嘴角,低头看向地下,两手的食指似是无意识的互相戳了戳,满含委屈的说道“王妃,这怎么是我闹呢,咱啥时候找个时间把洞房办了吧。”晕倒~
  •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从“IMPOSSIBLE”到“I’MPOSSIBLE”,只须一点改变,你的人生也许就此大不相同。
  • 重生校园:美男请接招

    重生校园:美男请接招

    26岁的沈筱沫重生到了读初二的那年,她要改变一切。她只想成为超级学霸,却开创了学习方法的历史先河;她只想成为女强人,却一不小心成为超级富豪;她只想不顾一切去珍惜一个人,却引来桃花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