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明代万历年间,皇宫里有一只老鼠,和猫一样大。为非作歹,无法无天。皇帝派人到民间去寻找最好的猫来治服这只老鼠,但猫一见到大鼠吓得转身就逃。这时,正好外国送来一只“狮猫”,毛白如雪。人们把它放进那大鼠横行的屋子里,关上门,躲在外面偷偷地察看。只见那狮猫蹲伏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一会儿,大鼠慢慢地从洞中钻出来,一看见狮猫,便狂怒地向猫扑过去。狮猫避开它,跳上桌子,大鼠也跟着跳上桌子;狮猫跳下地,大鼠也跳下地,这样上上下下,来来去去,不下百余次。大家都认为狮猫胆小害怕,对付不了大鼠。不久,大鼠跳跃奔跑的速度渐渐地慢下来,挺着个大肚子直喘气,伏在地上稍稍休息一下。这时,狮猫立即飞跃而下,揪住大鼠头顶上的毛,张口咬住大鼠的脑袋。狮猫和大鼠扭成一团儿,在地上翻来滚去。狮猫“呜呜”地叫着,大鼠发出了“吱吱”凄叫的声音。大家急忙打开门一看,大鼠的头已被狮猫咬碎了。原来,狮猫躲避大鼠,并不是畏惧大鼠,而是等待大鼠疲惫的时机。大鼠扑来它避开,大鼠跑开它又去挑衅。狮猫善于捕捉良机才战胜了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