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1600000003

第3章 文殊道场--山西五台山(2)

《古清凉传》记载他曾到清凉山避暑,游行于中台,上置小石浮图,并建清凉寺,还在清凉山射箭畋略,建造佛光寺,随后又建造大孚图寺,并环绕灵鹫峰置十二院。

后来,孝文帝还让自己的第四个女儿信诚公主出家在清凉山,并置公主寺。于是,清凉山佛教开始兴盛起来。据记载,当时的清凉山已经建有数十座寺院。

公主寺在建成之后,一度毁于战火,保留下来的为后来的唐朝时期所建。相传唐朝有一个尼姑来到清凉山修行,在公主寺的遗址下掘得尺璧,就进献给了当朝的皇帝,于是皇帝敕令在这个地方重建公主寺。

在公主寺的旁边还有一座小寺叫驸马庙,民间传说是诚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处。公主寺占地4000平方米,中轴线有三进院子。

过殿面阔、进深各3间,殿内正中塑有释迦牟尼坐像,左右是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王,背后是观音菩萨像。殿之四周塑文殊、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像。塑像上方皆为悬塑,有山水人物,亭台楼榭,形态逼真,色彩鲜明。

大雄殿内设有佛坛,坛上塑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像前是迦叶、阿难两尊者,塑艺精美绝伦。

殿四壁皆为美轮美奂的画像壁画,以卢舍那佛和弥勒佛为中心,300多人物面佛而立,大者一米,小者0.6米,内容丰富,绘艺甚佳。穿过左边的垂花门,是一棵苍天古树,北面是一座圣母庙,其对面有一细致的戏台,十分难得。

之后,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12个寺院。清凉山发展成为了文殊道场和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学习《华严经》的人们纷纷到五台山礼谒文殊,举行法会,着书释论,出现了灵辩及其弟子道昶、灵源、昙现等一大批华严学者。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菩萨顶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所以又称为真容院、大文殊寺。

菩萨顶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曾多次重修。后来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之后,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菩萨顶全寺顺山就势修筑殿宇,寺前有石阶108级,布局十分严谨。

历代都非常重视对菩萨顶的修葺和扩建,逐渐形成后来的规模。北宋时期对寺院重修,并铸铜质文殊像10000尊供奉在寺内。南宋时改建,并将此寺易名为大文殊寺。

1402年,始有菩萨顶的称谓。1573年至1620年间再一次,又对该寺进行了重修。至清代,由于满族崇信喇嘛教,于是在1660年,将菩萨顶由青庙改为黄庙,并从京城派去了住持喇嘛。

清康熙年间,又敕令重修菩萨顶,并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从此,按照清王朝的规定,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这在五台山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自此以后,菩萨顶成了清朝皇室的庙宇。菩萨顶山门外水牌楼上的灵峰胜境,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都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

菩萨顶东禅院内两通高3米,宽一米的四楞碑上,用汉、满、蒙、藏4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描写他上五台山的感受。书法圆润流畅,结构丰满雄健,是很宝贵的艺术品。

菩萨顶的建筑布局很有特色,而且主要殿宇外观似皇宫,而内部布置却又具有浓烈的喇嘛教韵味。因为菩萨顶在灵鹫峰上,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108级陡峭的石阶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上面是梵宫佛国,琼楼玉宇。石阶末端的平台之上立着一座四柱三门的木牌楼。

牌楼之后是山门,山门两边厢房的红墙上,分别开着圆形窗户。有人说这种布局恰似龙头,牌楼的正门是龙口,旗杆是龙角,厢房壁上的圆窗是龙眼,而那长长石阶,则是龙吐出的舌头。又因山门前的大石阶不是一级一级的,而是斜升的大平面,并雕有九龙戏水。九龙翻腾,互相缠绕,活灵活现。

菩萨顶有殿堂僧舍等大小房屋100多间,布局结构紧凑而有变化,且均为后来的康熙皇帝下令建筑的。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

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

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浓烈的喇嘛教色彩。面阔七间的大雄宝殿内,后部供着毗卢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前面则供着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

文殊殿内的文殊像,与一般佛教寺庙内的文殊菩萨像不同,它是按喇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的,头取旁观势,腰取扭动势,发取散披式,同时身挂璎珞,显得特别活泼、生动。两侧墙壁上,还挂着绘在布上的藏画唐卡。

另外,在大雄宝殿和文殊殿的柱头上,还挂着桃形小匾,上写梵文咒语。这些都是喇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所独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文殊殿还有滴水大殿之称。过去文殊殿有一块檐瓦,无论春夏秋,也无论阴晴雨,总是往下滴水。时间长了,文殊殿前的一处阶石上面成了蜂窝状。什么原因呢?有人说,这是文殊菩萨灵验,广施雨露的缘故。

实际上,这只是建筑上的一种巧妙设计。文殊殿的琉璃瓦上留有小孔,瓦下有储水层,储水层下又有防漏设施。每当雨天,雨水透过琉璃瓦孔而存于储水层内。在阴天或晴天时,储水层中的水便慢慢地从檐瓦滴下。

此外,菩萨顶内还存有许多文物。这些文物中,有几件比较稀奇,而且还有趣闻。

菩萨顶后院正房内存有4口大铜锅。这些铜锅,过去每年六月大会和腊月初八各用一次。

六月庙会喇叭们过佛教节日,做斋饭,用白面蒸魔王,供跳神镇魔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放进黄米、绿豆、莲子、栗子、红枣、稻米、桃仁、红糖等,做成八宝粥供佛斋僧。

在菩萨项前院的西配殿里,还有一尊泥塑文殊菩萨像,也是饶有风趣的佛教文物。过去,这尊文殊菩萨像的右肩上还带着一支箭,据说还是乾隆皇帝射的。乾隆皇帝给它的封号带箭文殊依然流传至今。

至北齐时期,清凉山的佛教迎来了第一个兴盛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税,以供山众衣药之资,清凉山上的寺院发展至200多座。

564年,北齐武成帝高湛诏慧藏法师于太极殿讲《华严经》。次年,改清凉山为五台山,使《华严经》成为五台山的开山圣典,五台山的华严学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在五台山盛传的还有涅盘学、禅学、律学、净土学等。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杨坚大力扶持佛教,下诏在5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5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5个文殊的法号不同。

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

从此之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5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后,五台山之名开始在史籍中大量出现。

李唐王朝起兵并州而有天下,所以视五台山为祖宗植德之所。唐太宗即位后,重视译经事业,命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为主持,增加僧侣3000余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

于是敕令建寺10所,度僧数百,并下诏免收五台山寺院的赋税。显而易见,从唐太宗至唐德宗,都对五台山佛教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扶助。

702年,武则天敕命重建清凉寺,令德感法师住持并掌管全国的僧尼事宜,使五台山成为全国佛教的首府所在。其后,又神游五顶、在清凉山安置玉御容,造塔立碑,并设斋供佛,对佛教进行大力的扶持,进一步促使五台山的佛教进入了兴盛时期。

唐代宗李豫时期,印度的僧人不空三藏来华,上书向朝廷建议: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今镇在台山,福滋兆亿。伏唯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德合乾坤,明并日月,无疆之福,康我生人。伏唯至今以后,令天下食堂中,于宾头胪上将置文殊师利形象,作为上座。询诸圣典,具有明文。佛只如来尚承训旨,凡出家者固合抠衣。普贤、观音犹执拂而侍,声闻、缘觉拥慧而后居。斯乃天竺国皆然,非僧等鄙见,仍请为恒式。

769年,唐代宗批准不空三藏的建议,尊文殊菩萨为天下寺宇斋堂中的上座,钦定普贤和观音为文殊菩萨的侍者。从此,文殊菩萨就居于观音、普贤、地藏等菩萨之首。

同时,不空三藏还奏请朝廷在五台山建金阁寺,并派弟子含光和经陀亲自到五台山督造,使之成为国家的根本道场。

770年,不空三藏被诏往五台山,他根据名僧道义禅师所说的文殊菩萨显圣处金阁浮空而创建金阁寺。该寺铜铸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命名。

金阁寺修建时,由印度那烂陀寺的纯陀法师担任监工,依照经轨建造。当年秋天金阁寺落成之后,不空三藏法师被召回京城,唐代宗迎接入城。

不空三藏法师是当时新兴密宗的主要创立者,离开五台山后由门徒高僧含光常住金阁寺弘扬密宗,创建了以《大日经》、《苏悉地经》和《金刚顶经》等真言密部为理论依据,以文殊护摩法为主要的修行方法,若戒定慧,形成了具有五台山特色的密宗,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阁寺的殿堂共有160多间,寺院布局为两处大院、一进四重坐北向南的殿阁。寺前有天王殿和钟鼓两楼。第一处大院中间,矗立一座大阁,内供高约18米的千手观音铜像,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圣像,由纯铜铸成,外补薄泥,然后贴金。

千手观音身旁又有两尊高大的协侍像,一男一女,左边男像怀中抱有宝剑,据说这一男一女为观音的父母。殿阁两壁各供有12尊塑像,统称为二十四诸天。

千手观音站坛的西南壁角,塑有诏令建造该寺的唐代宗李豫像。殿阁内左右后柱下两个石柱础,为圆形中间束腰上下卷莲瓣形,唐风明显。

金阁寺第一处大院的北侧有一排木构建筑,下层是僧舍,上层是塑有各种圣像的供殿,塑像设置庞杂,其中玉皇殿和三皇殿颇具特色。玉皇是道教所称天上最高的神,又称玉帝。

三皇指古代传说中的3个帝王,或称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为三皇,或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

与此同时,不空三藏又奏请在天下着名的寺院中置文殊院及文殊像,作为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支院。这样,以五台山为中心,以天下各着名寺院为枢纽,通过遍布全国的大小寺院形成网络,使文殊信仰得到了推行,从而使五台山成为僧俗尊崇的文殊信仰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

787年,五台山就被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被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之后,人们便自然地在五台山兴建了许多供奉文殊菩萨的寺院和殿堂。

五台山有专供文殊菩萨的菩萨顶、殊像寺、文殊寺、文殊院等寺院,大多数寺院中设有专供文殊菩萨的文殊殿,有的文殊殿规模甚至超过了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雄宝殿。

供奉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像多种多样,有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文殊、无垢文殊和孺童文殊,这五方文殊像合塑在黛螺顶的文殊殿、显通寺文殊殿和尊胜寺的文殊殿中。

菩萨顶文殊殿中供真容文殊像,佛光寺文殊殿中供着文殊7尊像。后来,在菩萨顶、罗睺寺、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内还分别供奉有黄、白、绿、黑、蓝五色文殊像。另外还有带箭文殊、灯笼文殊、老文殊、千臂千钵释迦文殊、甘露文殊、金刚文殊、大威德文殊、写戏文殊等。

唐代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宽松的文化氛围,加之多位帝王的尊崇佛教、扶持佛教,使得五台山佛教形成了寺院林立,寺院经济发达,佛教经典丰富,僧人数万的鼎盛局面,文殊信仰遍及天下。

佛教的各个宗派,如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禅宗的高僧大德纷纷至五台山巡礼学法,传教布道,开辟道场,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宗派。

远自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越南、缅甸、日本等国的僧人,也慕名而来巡礼求法,其中,朝鲜和日本尤甚。如日本入唐求法高僧圆仁归国后,于861年在比睿山延历寺仿照五台山大华严寺菩萨院的文殊堂建起了文殊楼,修造了文殊像。

据传,唐代五台山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全山寺院达到了360多座,僧尼达数万人,各地兴建的寺院和僧众更是数不胜数。

【旁注】

孝文帝(467年~499年)拓跋宏,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495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鼓励鲜卑和汉族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垂花门我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黄教我国藏传佛教的一个宗派。因为该派的僧人戴黄色僧帽,所以被称为黄教,强调严守戒律。创教人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所以黄教又被称为新噶当派。

喇嘛意为和尚,在我国的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都称僧为喇嘛,意思是上师。上师意为善知识。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外善知识,即外在上师,一种是内善知识,即内在上师。

同类推荐
  • 必知的导弹火炮

    必知的导弹火炮

    本书主要讲了导弹火炮知识。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如果没有绿色,我们的绿洲就会变成沙漠,我们的河流将会干涸,我们的天空会变得黑暗,我们的生活会不堪设想……倡导绿色生活,从每个人做起。
  • 宝藏之谜百科

    宝藏之谜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人类,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一本书读通世界地理

    一本书读通世界地理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选取了当今世界最著名的上百个不可不知的地方,以山川、河流、盆地、岳陵、沙漠、瀑布等为分界点,分块成章,使读者一目了解,更可以直接进入自己喜欢的地方。
  • 人类发明之谜

    人类发明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热门推荐
  • 武侠美食都市行

    武侠美食都市行

    “市长,今天吃什么?”秘书小心翼翼地问道。“这还用说!”市长拍桌子瞪眼睛,“那小吴家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就不错。”“老大,今天的菜不合你胃口么?”小弟陪着脸小心翼翼地问道。“老子让人去买小吴家的叫花鸡,怎么还没回来。”“老大,我让人打劫了,几个壮汉拿着砍刀抢了我买的叫花鸡!”外面小弟哭天抢地。“吴小兄弟啊!”洪七公搓着手,“你上次给我做的那个鸳鸯五珍脍再给我来一份怎么样!我教你一套掌法吧!”“小兄弟,我这套铁血大旗门的武功就交给你吧,只要你给我做那个大米粥!”姬冰雁信誓旦旦地说道。……总之,这是一个主角吃遍两个世界的故事。
  • 韩娱之两个世界

    韩娱之两个世界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韩娱,可能不能叫做韩娱了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本人是一个新人,写的不好请大家谅解。大家就凑合着看吧。欢迎大家在书评留言,给我一些建议。
  • 高冷王牌的持有者

    高冷王牌的持有者

    他,林彻幽,被一场车祸夺去了和他所有的记忆;他,南宫言逸,为救林彻幽昏迷了两年;波澜覆辙两人重新相遇,南宫言逸为保护他,不愿承认和他过往的一切,却不想还是让他惹祸上身...第一次写耽美,不喜勿喷~
  • 修仙之灭世传

    修仙之灭世传

    堕入魔道——一直以来都是我抗拒的事情,因为我是修仙者。
  • 血狐太狂妄:少主徒儿我不嫁

    血狐太狂妄:少主徒儿我不嫁

    闹事的小狐狸,可爱得人畜无害,为什么就那么顽皮?身为一个乖乖少主的师父,咱们可爱的小狐狸表示她真的不会发展成画骨那样的师徒恋。可是,某个叫陌如玉的家伙不干了,什么不能来这个,为什么不可以?爆萌的小狐狸说,其一,我是狐狸你是人,其二,你是徒弟我是师父……其999999,我是一个从21世纪来的拜访者……
  • 攻克锦州

    攻克锦州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素衣清颜淡若尘

    素衣清颜淡若尘

    明星因一次演唱会突发事件,而穿越古代,经过一场一场的事情。。。。。。。最终和男主有情人终成眷属。
  • Flower Fables

    Flower Fab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保镖在都市

    绝世保镖在都市

    他既是身怀绝技的医生,又是名震一方的兵王,当他回归都市的时候,一段妖孽般的人生就开始了!财富,权势,各种平时不曾所想的美好蜂拥而来,然后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麻烦。林跃究竟如何碾压一切,巅峰再续!
  • 我的菜刀能斩鬼

    我的菜刀能斩鬼

    “玉女喜神治鬼方,奇门十八问子房。此间已为过去物,杨公双卷覆阴阳。”——《杨公玄术》卷首语。我本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高三学生,却因为一次神秘的冥婚卷入了一场惊天的阴谋。我本是与人为善助鬼为乐的优秀青年,却因为一本诡异的秘术成为了一个醉心邪术的巫师。回家路上的拦路女鬼、爷爷的离奇死亡、小村里接二连三的灵异事件……以上种种被我一一破解后,我才发现,其实从一开始,我心里就藏着一只猛鬼!ps:本书名字应为《心有猛鬼》,但是60天之内无法再改书名,只能先用这书名凑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