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虽然具有较高的水平和智力,可是却由于害羞而封闭自己,这样做对于自己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没有人会去欣赏墙角的玫瑰。适当地表现自己,让别人认识你、了解你,才可能欣赏你。
做人应该内敛,应该“留有余地”,不应该锋芒毕露。但是千万不可以因为害怕而封闭自己。“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没必要夸张地抬高自己,更没必要刻意隐蔽自己。适当地表现自己,让别人发现你隐藏的才能,这对你绝对有益无害。
这是李琪参加一期培训时遇到的一件事。
培训时间,主办方安排了一位专家做讲演。做讲演的人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李琪知道,他们当中很多人,包括他的朋友也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了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开讲前,我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让它可以立着,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于是,讲演者需要听讲者回答问题时,他就可以直接看着名字叫人。”
“我对此不解,便问旁边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和他们交流就意味着机会。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吃惊时,很有可能就暗示着他会给你提供比别人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事实也正如此,我的确看到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出色的见解,最终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任职。”
专家讲完故事之后,李琪看到了不少人都举起了自己的手。
这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确实,在人才辈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机会一般不会自动找到你,只有你自己敢于表达自己,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对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寻找机会。
约翰尼是一家连锁超市的打包员,他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设计了一个程序,他把自己寻找的“每日一得”都输入计算机,再打印许多份,并在每一份背面都签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天他给顾客打包时,就把那些写着温馨有趣或发人深思的“每日一得”纸条打到买主的购物包中。一个月之后,连锁店里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在什么时间,约翰尼的结账台前排队的人总要比其他账台多好多倍。值班经理很不理解,就大声对顾客说:“大家多排几队,请不要都挤在一个地方。”可是没有人听他的话,顾客们说:“我们都排约翰尼的队,因为我们想要他的‘每日一得’。”
我们经常为推销不出自己而烦恼,总认为自己很努力,但推销效果却甚微。打包员推销成功的秘诀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时刻想着为顾客创造快乐;二是与众不同的推销方式。
我想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人生的第一步是必须学会醒目地亮出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说到底,这是一种观念: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选择?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能否成功。
美国有一位大学毕业生急于找到工作。一天,他跑到一家报馆自我推荐。
他找到一位经理问道:
“你们需要一个好编辑吗?”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我们这里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大学生拿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经理感到眼前的这位小伙子很有意思,便立刻打电话把这件事情报告给老板,随后,他笑嘻嘻地对大学生说:“如果愿意,请到我们广告发行部来工作。”
这位青年用幽默推销自己,终于打破了僵局,找到了工作。后来,他成了那家报馆出色的经理,使报纸的日销售量从5万份左右提高到30多万份。
上天其实是很公平的,你有什么样的态度上天就给你什么样的机会,只要你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还愁找不到机遇吗?不要整天抱怨伯乐太少,你只要日行千里给人看见,人人都可以是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