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9200000037

第37章 保护孩子的“真我”

孩子天生是真实的。当真实的自我被压抑、被扭曲、被否定之后,个体的内心冲突就会加剧。当孩子不能被成人无条件地接纳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发生真我的“蜕变”。由于这种有条件的爱或关注,孩子逐渐形成了成人想要的那个“我”,而否认了“真我”。因此,成人应无条件地接纳他们。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是道家文化中,就十分推崇“真人”。其实,道家所强调的“真人”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人,是循自然之道而自由行动的人。这反映了人类要摆脱社会的束缚,获得心理自由的愿望。

1.孩子天生是真实的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人”,是一个“真实”的个体。所谓真实,是指儿童的行动反映了他们真实的需要和内心世界。谁也无法否认,在婴幼儿时期,孩子是真实的、自然的,他们没有任何伪装,自然而然。按照精神分析理论,一个孩子最初的“我”主要是“本我”,它由一个人的生理需要所构成,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我”,也无论这种“我”由哪种需要所构成,他们的这种“我”都是真实的、自然的,都是一种“真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多,孩子逐渐有了很多“心眼儿”,他们会说谎,欺骗父母或同龄的伙伴,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会故意把自己好的一面表现给别人看,而掩盖自己不好的一面,以避免别人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或消极的评价;会把自己的真实情绪隐藏起来,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虚假的表情。他们还可能拒绝接纳真实的自己,把自己想象得很完美。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自我的某种“变形”,我们也可以说,他们的“真我”正在蜕变为一种“假我”。大量事实表明,这种虚假的自我正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也是一个人人格畸变的根本原因,当真实的自我被压抑、被扭曲、被否定之后,虚假的自我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相反,个体的内心冲突会加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愿望时,我们会感到内心平静、自然而然,而当我们出于某种意图或为了达到某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表现出与自己内心不一致的自我时,我们就会感到很不自然、很不平静。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声音,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真实的自我,而远离虚假或虚伪。

通常,当一个孩子的内心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会调整自己,让自己认同某一种看法:虚伪是好的,或者虚伪是坏的。他至少要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这样,他才能重新达到认知上的一致,以消除认知失调所引起的不适和强烈的内心冲突。例如,当一个孩子为了能够看电视而对父母撒谎时,他会在内心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撒谎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说真话就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观点让他感到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2.孩子的“真我”为什么会“变形”

在什么情况下,孩子的真我会发生“变形”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现,当一个孩子不能被无条件接纳的时候,或者被成人进行有条件地关注的时候,他更容易发生这种扭曲,他们的人格也会逐渐发生“畸变”。

在小时候,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经常对我们说,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时至今日,这样的话可能仍在我们的耳边回响。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可能有意无意地重复着对我们来说印象至深的这句话。尽管这句话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它所表达的基本意义却是相同的:如果你不接受我的条件,就不能得到我的接纳,不能得到我的爱;或者,只有接受我的条件,才能得到我的爱和接纳。这种条件实际上是对孩子提出的一种要求,成人以此交换孩子的“好的”行为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逐渐意识到,父母是不爱我的,是不接纳我的,除非我表现得令他们满意。从此,他们的心灵上被压上了一副担子。既然一切决定于父母的条件,那么他们就必须努力地讨好父母,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爱,为他们所接纳。

正是因为这种有条件的爱或关注,孩子才逐渐学会了说谎,学会了迎合大人的心思,表现出内外不一致的自我。他们逐渐地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压抑了自己真实的需要和感受,而让自己的表现与成人的要求一致起来。换句话说,他们逐渐形成了成人想要的那个“我”,而否认了“真我”。这样做的后果是真实的需要、想法与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之间产生冲突,他们为此焦虑不安。因为真实的需要和想法在内心一再翻腾,要求得到认可,而外在的要求又与之相抵触,不允许这种真实的自我浮到表面上来。所以,内在的“真我”与外在的“假我”相争,必然让孩子感到莫名的焦虑、烦躁。

一言以蔽之,有条件的爱所培育的是对真实自我的扭曲或否认。当一个孩子因在房子里到处跑而受到父母指责的时候,他可能会想,父母今天心情不好,因而才发脾气责备自己,而不是因为自己到处跑而发脾气,这是一种扭曲。他还可能会想,父母其实没有真的生气,这是一种否认。无论是扭曲还是否认,孩子的内心其实都处于一种防御状态。正是通过这些方式,他们让自己生活在一种自己设想出来的不真实的环境中:父母是爱我的,我并没有因为我的行为而让父母不爱我。

3.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示父母们,要给孩子一种无条件的关注,或者说,应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爱孩子,而避免有条件的爱或关注。这意味着,我们应无条件地向孩子表达我们的爱,让他们感到,得到这种爱和关注并不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我们可以真心地对孩子说“我爱你”,或“我喜欢你”,而不要附加什么条件。父母要少说“如果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的条件性十足的话,也尽量少说“我喜欢你,但是你在什么方面表现再好一点就好了”之类的话,因为,在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实际上附加了一定的条件,孩子会感到一种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会认为,父母在给自己提要求,而不会从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喜欢或接纳。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通过实际的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接纳。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明朗的心情、友善的目光,欣赏他们的行动和成绩,而不要动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责或不满。我们可以对孩子不妥当的行为进行恰当的分析,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哪些是不妥当的,为什么不妥当;让他们感到,即使他们做了不妥的事情,父母依然爱他、喜欢他、接纳他,而不是因此而讨厌他、嫌弃他或不爱他了。我们可以就事论事地讲道理,而不应否定他们这个人本身。这时,他们就会明白,这件事我做错了,我以后要改正,父母依然是爱我的、接纳我的。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没有必要否认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没必要歪曲或否认自己对环境的看法,因为周围的成人没有对他们构成什么威胁,相反,即使他们可能犯错误,但成人也不会狠狠地推开他们。他们能切实地感受到表达真实自我的快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溺爱孩子,溺爱是一种无原则的宽容或宠爱。无条件地关注孩子不等于溺爱,它要求成人在接纳孩子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而不是无原则地放纵孩子,任由孩子随意犯错误,由此为孩子提供一种爱和接纳的氛围。而溺爱不同,它对孩子哪怕是错误的要求和行为也总是屈从或宽容。在这种环境中,尽管父母感到自己很爱孩子,但孩子本人常常感受不到成人的爱,甚至会因为自己的需要不能得到即时的满足而恨恶成人。

成人还应让孩子知道,自己希望看到真实的他,而不是虚假的他,希望听到哪怕是难听的实话,也不愿意听那些好听的假话。让孩子自幼学会跟我们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刻意隐瞒真实的自己。在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在孩子说真话的时候,就不应因孩子所说的真话而惩罚孩子,让他们感到一种威胁。而且,孩子说谎本身也是为了讨好我们成人,获得一种被爱、被接纳的感受,或者为了逃避某种可能的惩罚。因此,在温暖的充满爱的氛围中,让孩子自由地、轻松地表达真实的自我,对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很重要的。

研究显示,人格健康的儿童具有和谐的自我,而人格不健康的儿童通常具有强烈的自我冲突。自我的和谐主要是由充满爱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促成的,其中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关注对自我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很多实证研究的确表明,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如能给儿童以情感的温暖和理解,儿童的各种人格品质往往就能获得积极的发展。

这提示我们,给孩子一种无条件的关爱,而不是有附加条件的爱,让儿童切实体验到父母的爱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真我,促成他们内心的和谐。

同类推荐
  • 怎样做,孩子不生病 这样做,病了好得快

    怎样做,孩子不生病 这样做,病了好得快

    本书中许鹏飞老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相关医学知识,特别是关于过敏性体质说得比较透彻。针对孩子日常出现的过敏、发热、感冒、咳嗽、鼻炎、哮喘等症状进行条分缕析,提出了家长在给孩子看病用药方面常犯的错误,提出了“给腹泻孩子喝牛奶,盲目补锌补钙,孩子一生病就输液、病情一减轻就停”几个误区,同时也教家长“看懂血常规,知道什么时候用抗生素,雾霾天气避免呼吸道感染,关注孩子的鼻涕、口气、大便,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等常见的护理方法,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
  • 和宝贝一起成长

    和宝贝一起成长

    《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分两册,集合新浪育儿名博主的育儿文章精华,给爸爸妈妈提供丰富的育儿经验。本册主要关注3~6岁孩子的常见问题,包括生活篇、教育篇、话题篇三部分内容,生活篇主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护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方面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等方面;热点话题讨论,关注父母该不该打孩子、幼儿该不该学英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等困扰家长的问题。
  • 你会教孩子吗Ⅱ:情商和智商是培养出来的

    你会教孩子吗Ⅱ:情商和智商是培养出来的

    本书包括孩子品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情商教育和想象思维能力,注意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培养的智商教育两部分,为父母对孩子进行情商,智商的全面培养提供科学的帮助。
  • 怪兽家长3:学校不是斗兽场

    怪兽家长3:学校不是斗兽场

    畸形的教育导致学校成为学生攀比、斗争的场所,也将孩子培养成没有思想的牵线玩偶,灵感被扼杀,只剩下“零感”。屈颖妍没有大道理也不说专家之言,她只透过真实的故事、幽默的文笔,除了为家长打气、替教师出气、帮孩子舒口气,还告诉大家:“前面仍有路,只看你敢不敢走!让我当个先行者,只要走的人多了,就会成为正途,就能战胜歪路”。
  • 家长教育孩子时的30个怎么办

    家长教育孩子时的30个怎么办

    本书深刻分析了孩子行为反常、不听话现象的种种原因,论述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对孩子行为反常、不听话的多种表现、招数进行了全方位地透视,为父母正确地应对孩子反常行为,提出了各种实用而有效的对策与技巧。
热门推荐
  • 冷帝的换脸新娘

    冷帝的换脸新娘

    结婚前夜,他夺走了她的初夜,一场婚礼却变成了她的葬礼,六年后,她以一个崭新的容貌,练就一身的功夫,以东南亚最大财团大姐大的身份出现在她们的面前,她们欠她的,她会一一的要回来;他们给她的,她也会一一的还回去……
  • 午夜快餐店

    午夜快餐店

    一个开在三岔路口的快餐店,只在午夜时分营业,活人请绕行……一个身世悲惨、命运难测的穷学生成为了店小二,重重迷雾扑面而来……派系林立的猎魔人,阴司鬼怪、万年妖物,正邪势力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店交织,一张阴谋大网铺天盖地而来,请君入罩……
  • 一念娱乐圈

    一念娱乐圈

    一念之间,是你,是我,还是他/她一切皆按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出牌晞浅汐抽风大作宝贝,物尽天择
  • 张家大少爷

    张家大少爷

    重生成仇人的弟子,是该报仇,还是该隐忍?~两个女孩,一个对她说:“云哥,你是大英雄,我就是喜欢看着你征战天下。”~另一个却说:“我只希望我们两个能平平安安地活着,永远不要在战场上相见了。”~他为了前一个独上道门,拼死抢到冰魄之灵;又为了后一个毅然停下北伐的兵戈。~在他心里,到底谁的分量更重?
  • 妖灵仙身

    妖灵仙身

    一名小道士,他的母亲是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的灵妖凤凰。他的父亲是以血铸器,以身饲剑的神器大师。他的师父,是三千年前地煞冲七星时唯一幸存的得道高人。然而,变故陡生,当这些背景化为乌有,仅靠他一人之力,如何才能拯救天下,证道苍生?故事中有古灵精怪的冰灵,秀外魅中的狐妖,神秘的万灵宫圣女,还有神仙也羡慕的冰火双凤...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孤星问路

    孤星问路

    爱,在云之端。恨,抢生尽头。情,莫言追逐。仇,仗剑秒生。这个世界,飘飘渺渺。修真之路,崎岖坎坷。神之牢笼,记载七千魄固阴镜后。鸿钧的《孤星问路》又带给穆明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 惊世凤女倾天下

    惊世凤女倾天下

    她来到异世,成为几人之下上万人之上的丞相三千金,从聪慧可人灵力纯厚大名远扬的原三小姐到奸诈臭名远扬的她,叶繁表示无所谓。但是让她当替身?真真找死!路上逃跑,她遇见了他,就成了一生解不开的锁。某日,某地。某女“你送了我东西,我也送你一样吧。”某女从背包里翻了又翻,就只有一条稍正经的黑色丝袜,“喏,送你了。”某王“这是什么?”“世上仅有的国家级稀有抹布。”某女违心道。
  • 腹黑狐狸之毒医倾城

    腹黑狐狸之毒医倾城

    云千落,现代医学天才,不幸被葱饼噎死后魂穿成了麟王府的大小姐,附赠花痴+废材的大礼!还没缓过劲来,便宜老爹竟要将她嫁人?叔叔可忍婶婶也不能忍啊!这绝壁要逃啊,啧啧啧,这逃亡路,简直堪比美国大片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哈~
  • 灵师神域

    灵师神域

    一群年轻的人,有梦想却从不放弃,可爱却不失霸气,善良却不失腹黑,被权力包围下却不失自由,朝着大陆最强者的方向前进着,未来称霸的不只是四古国,而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