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9000000043

第43章 社会大观篇(9)

原始人又在生产中发现了某些工具可以作为医疗器具使用。最早的医疗器具有砭石、骨针。砭石不仅是外科用于剖割排脓的医疗工具,而且是我国针刺术的萌芽。最初的砭石不过是石片经打磨而成,以后逐渐有了较进步的石针、骨针、竹针等。《帝王世纪》中关于“伏羲制九针”以治病的记载,便是使用医疗器械最早的传说。

人们在寻找食物充饥的过程中,因误食某些有毒的植物而发生呕吐、腹泻、昏迷等,因吃了某些动植物而减轻或消除了某些痛苦。经过长期的实践体验,人们逐渐认识和积累了一些关于某些植物类和动物类药物的知识,随后又发现了不少植物类和动物类的药物。

在夏禹的时代,人们学会了酿酒。酒的制作在医药上有着很大的意义,因酒有舒经活血壮阳等作用,所以古人就利用它来治疗疾病。

到了商代,人们在单纯使用酒治病的基础上,发展成利用多种药物制成药酒来进行治疗。

在商代,药物品种的增多,用药经验的积累,使人们有可能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多种药物配制成复方,这样便有了“汤液”。所谓汤液,就是把生药用水煮成药汤药水,这种剂型一直延续至今,中医学称之为“汤剂”。

周代,初步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这被引入到中医学中,用以解释人体的诸多问题,为以后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药物方面,人工合成化学药品,取得了很大成就。《周礼》记载:“凡疗疡以五毒攻之。”这种升丹、炼汞的制药方法,给后世化学制药法开辟了道路。炼丹也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先驱。

这个时期开始有了医学分科和医事管理制度。在春秋战国至秦汉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医药学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其具体表现就是《黄帝内经》的问世。《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药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医家之祖。这个时期还有两部重要的中医经典之作问世,一部是《神农本草经》,另一部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作,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又经宋代高保衡、林亿等人校正,成为现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被中医学奉为经典之作,倍受重视。

到唐宋元明清时代,我国医学在理论、药物学、方剂学、外科、妇产科、小儿科、针灸、眼科、喉科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各具特色的四家学说:火热论派、攻下派、脾胃论派(补土派)和养阴派。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也是这个历史时期中医学卓越的成就之一。清代是温病学说蓬勃发展的时期,以叶天士和吴鞠通二人的学说为代表。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如刮痧、挑痧、拔火罐以及其他许多单方、验方。清代还出现了这方面的专著,如《痧胀玉衡》、《串雅内外编》等。

在中外医学交流中,人痘接种法的传出,对人工免疫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今天,中外医学人士一起在积极研究中医学,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医学会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无比巨大的贡献!

◆医学奇葩--针灸

在祖国医学的宝库里,有一支极其绚丽的奇葩,这就是针灸治法。针灸以它非常独特的治疗方式,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说到针灸,许多人立刻想到的就是用针来刺激人体的穴位。这种认识不够全面,实际上针灸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针刺和艾灸的统称。

针刺的工具最初不是金属制造的,而是石块制作的。在远古的时候,人们不小心会被一些尖硬、锐利的石块或是荆棘刺伤,尽管受伤的部位会出血,会有些疼痛,但有时也会使原来的疼痛减轻或消失。人们就从最初的无意间受到刺激,开始主动地、有意识地用一些石块来刺激身体的一些部位,来减轻伤痛和疾病。久而久之,人们就认识到人体的某些部位有特殊作用,有了病痛就使用一些锋利的石块或尖锐的植物茎刺进行扎刺,使病痛减轻或消失。

到了新石器时代,用于治疗疾病的石器叫作“砂石”、“砭针”、“石针”。《说文解字》中解释:“砭,以石刺病也。”砭石刺病,最多的还是用于外科疾病,例如割刺脓疡、放血排毒等等。以后逐渐也用来治疗内科及其他科疾病了。

针具的发展经历了砭石→竹针、骨针→陶针→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的演变过程。

《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古代的九针,根据所患病症的不同,治疗部位的深浅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针具。九针有鍉针、圆针、锁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灸法,是用烧灼熨烫的方法治疗疾病。原始人用兽皮或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砂土,捂在身上驱寒并长久保暖,逐渐体会到将土石烧热贴敷在身体上还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疼痛。另外,在烤火取暖、烧烤食物时不小心还会被火烫伤皮肤,但有时被烫伤后会使原有的病痛减轻。这种情况多次反复出现,就给了原始人以启发,使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干枯的树枝和杂草,点燃熏烤患病部位,这就是最早的灸法。后来又发展到用木炭灸、竹筷点、硫黄点、雄黄灸、灯心草点等等,但使用最多的还是艾灸。

针法与灸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许多一致的地方。它们都是按照中医的经络学说,选择有关的穴位进行治疗,虽说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但治疗疾病时又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于是,针与灸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也就常常将针与灸相提并论,合称为针灸了。

至少在1400年前,中国的针灸就传到了日本。据史书记载,公元513年,我国的医学家杨尔到日本去讲授医学,带去了中国的针灸。梁元帝又向日本政府赠送了《针经》一套。法国是西方研究针灸最早、最多的国家,并成为欧洲针灸研究的中心。法国的杜贾尔1774年在《外科学史》中正式介绍了针刺术。使中国的针灸在法国真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人是在中国居住了20年的法国人李理。至今,法国针灸仍在欧洲起着领导的作用。当针灸风靡欧洲各国时,连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也在法国接受了针刺治疗顽固性神经病,并获得很好疗效。

1972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特意带来了一大批医学专家,实地考察中国的针刺麻醉。从那以后,美国又多次组织学者、专家访华考察,不断地发表文章、举办讲座、召开各种针灸学术会议、出版了几种针灸杂志。目前,美国大约有30个州的法律已承认针灸的合法地位。

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提出:“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要出国,将来全世界人民都要用它治病的。”40年后的今天,中国针灸早已阔步走向了世界。

近20年来,中国针灸医师的足迹已遍及世界五大洲。中国针灸医师的精湛医技常常使外国人赞叹不已。针灸对人体不会产生副作用,更无毒性反应,它是通过针刺或艾灸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只要不违反针灸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各国应将针灸医学作为现代医疗体系的一环,加以学习和应用。”因此,针灸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是人类近代医学史上最引起人们关注和最使人恐惧的一种疾病。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1981年春,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接收了一名奇怪的病人。他喉咽部有严重的霉菌感染,食管几乎完全被堵塞,体重减轻非常明显,医生用尽各种治疗方法,但毫无效果,不久病死在医院里。随后,又有4名同样的病人来就医,最后也被死神夺去了生命。面对这种从未见过的怪病,医生们感到迷惑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病人死亡?为什么药物对这些病人没有作用?经医生们全面分析和推断,发现这5名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细胞免疫缺陷。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该病命名。

所谓“获得性免疫缺陷”是指后天因素引起的免疫缺陷,而不是遗传造成的,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免疫缺陷。在1986年以前,我国把这病音译为“爱滋病”,现改译为“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直接攻击细菌、病毒霉菌等,具有细胞免疫功能。艾滋病的病因就是“武警”--T淋巴细胞出了问题。HIV病毒像条“美女蛇”,对T淋巴细胞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旦T淋巴细胞“迷”上HIV病毒,与它结合,T淋巴细胞的战斗力就失去了,人体的“细胞免疫系统”就垮掉了。

在中非大湖地区的居民,有个习俗,把雄猴的血注入人的体内,用来治疗不育症。这个地区靠近目前艾滋病的病源地,因此医学科学家们认为,艾滋病是在70年代初期,由中非的猴传给人类,然后从中非传到加勒比地区的海地,70年代中后期,由海地传到美国等国家的。

经过长时间的人类交流活动,艾滋病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卫生部日前发布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通报显示,2002年上半年,我国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7%,虽然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累计感染总人数已增长到100万人。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专家估计,到2010年我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

目前,对付艾滋病唯一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预防,防止与艾滋病患者、病毒携带者发生性关系,避免接触他们的唾液、尿液、眼泪等。医院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针,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为了征服艾滋病,各国医学界作出了极大的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艾滋病也会像“天花”那样被消灭。

◆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粮食产量从1946年的5.33亿吨增加到1985年的18.51亿吨,增长了近2.5倍。粮食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从1946年的234公斤增加到1985年的382公斤。然而,世界粮食供应依然紧张,特别是非洲和亚洲,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数众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目前世界约有饥民5.12亿,其中60%在亚洲,25%在非洲。若以饥民占所在地区的人口比重看,非洲高达32%,亚洲为22%,拉丁美洲为14%。所谓粮食问题并不是地球上现在生产的粮食不能供养现存人口,主要是世界粮食生产不平衡,国家间人均粮食产量相差悬殊,有的国家人均粮食高达1100-1800公斤,而有的国家人均粮食甚至不足100公斤。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均粮食产量都较低,非洲最低,仅150公斤;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人均粮食产量都较高,超过600公斤,以北美洲最高,达1496公斤。人均粮食较少的亚、非、拉国家又缺少足够资金购买粮食,使国内的饥馑加剧。

世界粮食生产地域结构的最大特征是分布不平衡。世界粮食生产地域的基本格局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缺乏粮食,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大量余粮,出现粮食过剩。当前世界贫困和饥饿人口有增无减。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1970年以前世界饥饿人口只有2亿,70年代中期增加到4亿,80年代初已达5亿,现已超过5.5亿人。发达国家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1/4,却拥有世界粮食产量的49%;发展中国家人口占总人口的3/4,却只拥有世界粮食产量的51%。人均粮食产量的差距极大。世界粮食出口贸易操纵在几个发达国家手中,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四国共占世界粮食出口的70%以上,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1/2。美国利用优势地位,操纵和控制世界市场的粮价。发展中国家只有阿根廷、泰国等有粮食出口,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等30多个国家,可以自给或基本自给,丰年略有出口。而绝大多数国家为粮食进口国。每年净进口6000~7000万吨。发达国家除大量利用粮食发展畜牧业外,还采取缩减耕地来缓和农业过剩。

那么造成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那些呢?

粮食生产消费不均等

世界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是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接近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少数发达国家生产过剩,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粮食生产的不平衡导致了分配与消费的不均等。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粮食700多千克,发展中国家则不足300千克。发达国家谷物消费的20%用作口粮,70%作饲料粮;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和良种化的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亦有不利影响。

同类推荐
  • The Funny Thing

    The Funny Thing

    The Funny Thing is Wanda Gág's follow-up to her well-loved classic,Millions of Cats.It tells the story of a curious dragonlike"aminal"that eats children's dolls.A kindly man named Bobo cannot stand by and allow this to happen.He entices it to eat the concoction"jum-jills".
  •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支持你内心世界的,常常是一两句素朴、简单的话而已。而在人生成长的阶段,又难免会遇见一些迷茫、失落、困惑的时刻。孩子们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教导,需要家庭里父母的细心呵护,但更需要一本经典的好书做指导。这是一本伟大的成长故事书。所汇集的经典故事都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最高境界。
  • 动物世界2

    动物世界2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现代交通(世界科技百科)

    现代交通(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沈阳纪程

    沈阳纪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身体里有个恶魔

    身体里有个恶魔

    这是一个有天使有恶魔有科技有魔法有战斗也有和平的世界有好多想法
  • 龙与女武神

    龙与女武神

    人类,一个诞生于地球的生命群体。在过去的历史中他们没有强大的身体,没有悠长的生命,更没有神奇的特殊能力。直到“星空访客”们的来到。。。特纳·李,泛地球圈统一政府曾经“阿瑞斯计划”的研究人员,在研究小组因某一事件被解散后的第七年又一次出现了。。。文明不会停止发展进化,生命也是一样。
  • 三生三世前世

    三生三世前世

    一世,她杀人如麻,受怨恨自己亲人的诅咒永生永世不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二世,她是世家大小姐,他是保镖,他为了保护她而死。三世,怎么也想不到,是她亲手害死了他。血花溅出他胸膛的那一刻。她才想起。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愿用我的命,解开那诅咒。愿下一世,我们还能相见却没想到这一世,他因父母出国,而碰巧住在她家。骄傲女碰上冷面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九中往事

    九中往事

    似水流年,开心往事,如诗如画,可歌可颂,金子般的笑容绽放在一张张稚嫩无邪的笑脸上,快乐的味道直浸到心里去,流淌在血液中,永远难以忘记,永远
  • 花石梦

    花石梦

    醉酒后昏睡了两天,一场迷迷糊糊的梦境酒醒后发现梦中曾遇见过的人和场景,有些竟然真的存在两条路王可应该选择哪条?一条是现实中平平淡淡,生老病死。一条飘渺异常,令人无法相信,但却真的存在(本书第一卷只为介绍梦境和人物,所以等级制度可能有点模糊,第二卷后会明显有阶位的提升,以及详细的过程。)
  • 盗妃倾天:鬼王通妻令

    盗妃倾天:鬼王通妻令

    传言,他,是大佑的鬼面阎罗,冷血狂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暴虐残忍,不予人近。某女嗤之以鼻--那现在这个死乞白赖、腹黑幼稚的家伙是谁?都说,她,乖巧善良,温和纯美,身娇体弱易推倒。某男淡淡地笑了,笑着笑着,脸却越来越黑--那这个背后朝他放放冷箭,当面踹他两脚,动不动就要给自己戴绿帽子的人是谁?学盗术练锁技拜医师习武门,藏图盗玉防贼,对某人来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但是,谁能告诉她这个计划之外的男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命弄拨盘,到头是,原来多少年前计划之外的少年再次意料之外地出现了么?幸好,你丫块头够大,脾气够臭,所以上天让我到你身边治治你--终于,兜兜转转也没有弄丢你。
  • 终极质换

    终极质换

    修真界最普通的一块石头、一团空气你可能会问能干什么?辰逸会告诉你石头?在我手中他就是玄铁!空气?在我眼中他就是灵气!
  • 直系教头冯国璋

    直系教头冯国璋

    冯国璋的一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生。他是众人皆知的文武全才。他曾跟随过袁世凯,却在袁称帝之后发布“五将军密电”,与其决裂。他倡导革命,却依旧维护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名誉。他一生追求和平统一,却又拥兵自重,成为举世闻名的江宁霸主。他一生经历两次府院之争,却总是摆脱不了居间调解人的尴尬境地。正是这一个一个的争议,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
  • 一世情缘一生情恋

    一世情缘一生情恋

    神马鬼?!本王好歹一届杀手之王,再不济也是一个也是一个大一的高材生,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小萝莉?!唉唉唉,谁能告诉我,神兽不是很傲娇吗?怎么本王一抓一大把?唉唉唉,那个呆萌腹黑的小正太,你是谁?什么?我是你娘?搞清楚,咱俩一样大!唉唉唉,那个骚包妖冶的男人是谁?哎呀,夫君大人,本王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