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9时06分,比利时人西诺特在很少使用的8238.4千赫收听到一个有明显德国口音的英语呼号:“Mayday,Mayday(呼救,呼救)……thisisMike,Uniform(这是MU)……Hotel,Echo,Nov(”慕尼黑“号电台的通讯代号)……”几秒钟后又出现了“56、15North46(北不来梅港纬56°15′,46)……”的呼号,显然,“慕尼黑”号的船员还活着!西诺特立即用电传报告了哈利法克斯电台。
这一简短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大西洋上空,犹如一团烈火燃起了人们救助“慕尼黑”号的希望。几小时后,惊异和希望又化成了忧伤和失望。
中午12时,荷兰救助船收到了“慕尼黑”号无线电浮标的微弱信号。
按照国际惯例,只有当船舶行将沉没时才能投放无线电浮标。据此推断,“慕尼黑”号已经葬身海底。
美国海难救助中心在当天下午正式宣布:西德籍载驳船“慕尼黑”号于12月13日11时左右在亚速尔群岛以北遇难沉没,船上28人失踪。
公告发布后不久,又找到了“慕尼黑”号上装载的3艘驳船和一艘救生艇。
正当救助工作准备结束之时,事情又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当晚18时以后,美国海军监听站在2182千赫上连续听到10次内容相同的“慕尼黑”号海难求救呼号,间隔时间1~1.5小时。其中还用英语呼叫“Have28personsonboard(船上有28人)”.另外两个美军监听站也听到了这次呼号,并录了音。
从电台的发射功率判断,“慕尼黑”号并没有沉没,可能还在大西洋上漂泊或者锚泊在人们所不知的地方。
但是,“慕尼黑”号为什么不通报方位和遇难的原因?是否有人故意以此混淆视听?这一个个问号为“慕尼黑”号事件增添了恐怖与神秘的色彩,引起了西方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美国海难救助中心研究了这些情况后,重新制订搜寻方案。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慕尼黑”号仍然毫无下落,美国海难救助中心决定维持原结论,并于12月22日正式结束“慕尼黑”号搜寻救助工作。
变幻莫测的大西洋坟场1.大西洋的南坟场美国东海岸,北纬35°14′、西经75°31′处有一条狭长的沙滩,叫做“外浅滩区”.它把碧波万顷的大西洋同美国大陆蜿蜒曲折的东海岸相隔开,其最狭窄处只有百米宽,最宽处也不超过4千米。大西洋的汹涌波涛把外浅滩区冲出一道道缺口,切割成几个小岛,其中比较大的有哈特勒斯岛、奥克拉科克岛、罗安诺克岛和朴茨茅斯岛,构成了举世闻名的死亡之地,俗称大西洋的南坟场。
哈特勒斯角海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区之一。那里浅滩簇簇,海流复杂,风云突变,浓雾沉沉,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海员途经此地时,也要提心吊胆。
世界上最大的海流——墨西哥湾暖流,以每秒5500万立方米的流量在哈特勒斯角转向,浩浩荡荡折向东去,与北方南下的拉布拉多冷海流相遇,使这一带的气候变得非常复杂。这里会形成巨大的激浪裹挟着沙石和贝壳向海岸扑打。冬季来临时,拉布拉多冷流的强大冷锋又使这里产生浓雾和雷暴。
什么是雷暴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时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因此属强对流天气系统。在古老的文明里,雷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不论是中国古代、古罗马或美洲古文明皆有与雷暴相关的神话。
这里的海风一向以出没无常而著称。每年10月至来年4月,即使是一阵微风也可能在瞬间变成一场威力无比的狂风,吹起海滨的沙石和贝壳,以遮天盖地之势向陆地侵袭,把果园掩埋,把街道堵塞。
1944年9月的一场大风暴,以每小时110海里的高速席卷哈特勒斯角。
当时所有的风速仪全部被吹掉或损坏,以致无法记下正确的资料。
这里还经常出现使海员们胆战心惊的“南方黑暗”.它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大气现象:海面上微波荡漾,天空中万里无云,在刮起东北风之前或正南风之后,南方的天际线上突然会蒙上一层昏暗的色彩。
当这种“南方黑暗”降临时,船只会发生航行误差,陷入浅滩而不能自拔。这种奇特的天气现象,目前还无法解释,有人认为与百慕大三角区的“绿雾”一样,可能与电磁场的作用有关。
蒸汽升腾如雾的墨西哥暖流,也是航海家的天敌。每当风暴肆虐时,暖流表面的海水大量蒸发,使海面的能见度变得很差,给航行安全带来很大危害。
美丽的墨西哥海400多年以来,有3000余艘船舶先后在哈特勒斯角海区遇难,其中220艘有具体的遇难日期、地点和船名的记载。时至今日,在哈特勒斯角的外浅滩下还埋藏着葡萄牙人华丽的轻便帆船,西班牙人的大型货船,西印度公司的航船和近代钢船。这些都是人类为认识哈特勒斯角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正是因为这一点,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西洋南坟场。
2.大西洋的北坟场塞布尔岛位于世界上最活跃和最繁忙的北大西洋航线上,是造成许多船只失事的灾难之岛。在碧波万顷的北大西洋上,人们很难发现它。即使在最好的气象条件下,人们只有站在甲板上仔细瞭望,才能发现天际线上的一条沙洲。
海岛周围天气多变,是使船舶遇难的另一个原因。这里永远弥漫着朦胧的雾纱,水汽腾腾,使航海者感到头痛。每年秋末冬初,狂风推波助澜,使人望而生畏。冬季的大风雪连续几个月逞威肆虐,巨浪咆哮怒吼,使海面翻腾不息。岛上很难找到树木,只有在低矮的沙丘之间,偶尔才能找到一些不怕疾风的劲草。
塞布尔岛四周的浅沙滩变幻无常,成为大西洋北坟场的海洋泥沼地。它使遇难之船陷入泥沙的重围,黏滞着不能动弹。即使是长百米的5000吨巨轮,驶入塞布尔流沙区之后,也很难逃脱覆灭的命运,只需两三个月就会被贪婪的沙滩消化得无影无踪。变幻莫测的浅滩流沙,成了航船的坟墓。
据近代的统计,1800年以来,每两年就有3艘船只在北坟场遇难。
在海岛厚厚的沙层下,沉睡着北欧的海盗船、西班牙的商船、法国的渔船和英国的三桅帆船。
今日塞布尔岛上,设有加拿大的水文气象中心、无线电站、现代化的灯塔和救生站。那里拥有全天候的救生船和直升机,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救生人员,一有险情马上可进行救助活动。岛上东西两座灯塔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芒,指引着航船安全航行。在风平浪静的海况下,在16海里外的船只就能见到两座灯荒凉的海岛塔的闪光。灯塔警告人们:前方是塞布尔岛。
神秘沉没的“阿夫雷”号潜艇20世纪50年代初,“阿夫雷”号是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一艘潜艇,也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潜艇之一。作为潜艇部队的代表,“阿夫雷”号一直是英国海军的骄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51年4月16日,“阿夫雷”号在英吉利海峡训练时突然失踪,失踪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当时,“阿夫雷”号正在朴次茅斯到伐尔茅斯之间的海域进行巡海训练,艇上共有75名官兵,其中有24人不属于这条潜艇,他们到这里参加首次训练,有些人是第一次出海。“阿夫雷”号在下午4时出发,晚上9时,基地接到它发出的信号:
“本艇即将沉没!”随后,不管基地如何呼叫,“阿夫雷”号再也没有了音讯。它就这样在海底神秘地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英国海军在接到“阿夫雷”号的信号后,立即下令实施一个名为“海底碰撞”的营救计划。
远眺英吉利海峡的大海然而,让人感到棘手的是,“阿夫雷”号的失事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实在让人捉摸不透。根据英国海军的分析,可能是海上风暴导致了“阿夫雷”号的失踪。但也有人认为,“阿夫雷”号舰长海军上尉布莱克经验丰富,他应该完全能够应付这种情况。尽管未能确定失事原因,在几个小时之内,来自比利时、美国和法国等国的40余艘舰艇还是马上展开了紧张的搜索行动。
第一次搜索毫无结果,“阿夫雷”号就像从空气中消失了一样。
英国海军不死心,马上进行了第二次搜索。在这次行动中,英国海军动用了一切可能的先进设备,在“阿夫雷”号失踪的海域展开更加全面、细致的搜索。扫雷艇、驱逐舰和护卫舰等舰只用潜艇探测器对英吉利海峡的海底进行探测,战斗机、直升机等各型飞机对海面进行扫描。
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搜索结果却令人失望。
行动结束后,英国海军发布了一个简短的声明:鉴于搜索工作再也不能营救遇难者,因此海军部决定停止对“阿夫雷”号潜艇的搜索,同时表示极大的遗憾!
救援工作就这样草草结束了,“阿夫雷”号失踪之谜被暂时搁置起来。但是,专家们却并没有放弃对“阿夫雷”号失踪的研究。不久以后,特丁顿研究室的专家们研制出一种水下电视装置,他们利用它在水下对“阿夫雷”号再一次进行搜索。1951年6月14日,它在赫德深海一角发现了看上去极像“阿夫雷”号的潜艇残骸。通过对多角度拍摄的图像的研究和多次分析,专家们终于确定,那就是“阿夫雷”号的残骸。
虽然找到了“阿夫雷”号的残骸,但对于“阿夫雷”号的失事原因,人们仍然众说纷纭。从屏幕显示的图像上看,舰艇上的桅杆已经折断,有人据此认为它遇上了风暴。然而检查结果表明,那是由于船桅的焊接不过关造成的。当局的说法也与此不同,他们怀疑“阿夫雷”号是因爆炸而沉没的,尽管这种说法根据并不充足。
飞行在海洋上的飞机失踪的“蝎鱼”号在神秘莫测的大海深处,是否真的有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的那种妖魔鬼怪!这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许多船只在大海深处的神秘失踪至今仍令人费解,美国两艘“蝎鱼”号潜艇的失踪便是其中一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潜艇“蝎鱼SS278”号给予敌人的打击正如蝎鱼那样有破坏性。这艘刁钻狡猾的潜艇既能在深水中徘徊,又能在浅水中急驶。它是美国舰队中第五艘以这种毒鱼的名字命名的舰艇。战争期间,它活跃在太平洋水域,声名不亚于那种伤人致命的海中动物。
它勇敢地攻击重兵护航的日本货轮;灵巧地躲过雨点般密集的深水炸弹;击沉货轮、驱逐舰和配备重型武器的巡逻舰。在突然袭进和快速撤退上创下了惊人纪录。
1943年5月8日,那艘潜艇结束了它的首次巡航,返回珍珠港休整检修。3个星期以后,“蝎鱼”号再度出航。它在中途岛加足燃料,向东驶向台湾—对马—长崎航线。
在这第二次出航中,它遭遇了一场艰苦的战斗。
7月3日上午,目视记录证实海上有5艘由护航驱逐舰护航的货轮。“蝎鱼”号立即开往作战位置。
它向不同方向发射5发排炮和3枚鱼雷,很快就听到了它们的爆炸声。
两艘货轮“阿山丸”号和“国友丸”号被它击中。
由于敌方护航舰几乎跟它处于同一方位,“蝎鱼”号顾不得看清究竟,它射出最后一炮就开始下潜,同时关掉螺旋桨,以免搅起泥沙,一声不响地潜在海底。
7枚近距离深水炸弹在它周围相继爆炸了。潜艇被震得摇摇晃晃,像一只玩具小船。艇上全体官兵紧张地听着一声声爆炸声,炸弹却一颗也没有击中!
两分钟以后,一根链条碰到了潜艇外壳。官兵们屏住呼吸,谛听着金属链条刮擦潜艇发出的令人不安的声响。紧跟着又是一颗深水炸弹的爆炸声。“蝎鱼”号开始慢慢地移动,它想改变航向,转移到较深的水域去。
潜艇又一次被链条探到了。像上次一样,随之而来的是深水炸弹的爆炸声,1颗、2颗、4颗、8颗!
炸弹一个接一个地落下,潜艇不停地摇摆震荡,但是“蝎鱼”号没有被击中,它慢慢移进了深水区,逃脱罗网,平安地离去了。
它并没有遭到什么实际的损坏,只是通讯设备完全失灵,有8天时间没能跟基地取得联系。此后它离开作战区域,于7月15日返回中途岛,8月中旬抵达珍珠港检修。这一次,由于作战英勇,它获得两枚星章。
10月中旬,好斗的“蝎鱼”号再次出发巡航。它驶过“魔鬼海”,在马里亚那群岛附近追逐“神秘船”,攻击由军舰护航的运输船队。到11月初返回珍珠港时它拥有3枚星章,成为一艘英雄潜艇。
1943年12月29日,在M.G.施密特海军中校的指挥下,“蝎鱼”号出海执行第四次巡逻任务。那是它的最后一次巡航了。
“蝎鱼”号重返“魔鬼海”水域,投入作战。在离开珍珠港以后的第5天,它用无线电呼叫求援,它说艇上1名船员上臂骨折,要求跟当时正在那一水域的“鲱鱼”号会合。但是海上波涛汹涌,“鲱鱼”号无法让伤员登船,也不可能把他送到中途岛去治疗。
“蝎鱼”号了解到这一情况,就于午夜前后回电说:“情况良好。”这是那艘潜艇发回的最后一句话。
从那以后,它便杳无音信。基地命令它通话,也没有回音。最终海军只得断定,“蝎鱼”号在战斗中被毁。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战后仔细检查了日本人的档案,查寻有关那艘屡建功勋的潜艇的材料,但是没有得到丝毫线索。
美国珍珠港它没有被敌舰击沉;当时日本人并没有跟它遭遇过。到今天为止,找不到点滴材料说明它的下落。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没有一片残骸。它和艇上5名军官和54名士兵一起,在“魔鬼海”的无底深渊中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