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5100000015

第15章 各具特色的民居(12)

汪明宠旧居位于距市城区80公里的西湖乡桃墅村。汪明宠是晚明时的本地人,该宅是国内仅存的三层明代住宅,极为珍贵。该宅建于明代晚期,是一栋依山傍水、有13个天井的房屋,当地人称其为“大屋里”。20世纪70年代时拆毁,现仅存两进,以两天井为中心组成两进,有中堂、正堂。中堂有正、厢房各两间,正堂也有正、厢房各两间。二层楼面两厢为狭楼,中堂三层有阁楼,围绕天井各层均开有门、槅扇、槛窗,并饰以万字格式,民居中间形成一条长巷,显得高大美观,气势轩昂。

三十四、婺源民居

婺源县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历史上属徽州府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婺源风光旖旎,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民风纯朴,明清建筑古色古香且保存完好。古朴典雅的徽派特色建筑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遍布于城乡,白墙黑瓦的老房子掩映在绿野的丛林之中,点缀于古木幽篁之间,特别是延村、李坑、理坑、思溪、桃溪等明清民居群,被建筑学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婺源明清时期曾经多出商人和大官,由于封建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仕途得意者,还是经商致富者,都要把大量的积蓄携归故里大兴土木,扩祠宇建宅第,以敬宗睦族;因叶落归根告老还乡,建园林拓广厦,以雅度晚年。其形式和规模都表现出小乡土村落少见的富贵文雅之气,体现出浓郁的官商文化的风格。婺源民居虽朴素简洁,装饰用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则比比皆是。凡梁枋、斗栱背吻、檐椽、雀替、驼峰、鸱尾、窗棂、门楣等处,无不采浮雕、圆雕、透雕的手法,雕饰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图案。

延村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现存有明代私塾和清代“馀庆堂”、“聪听堂”、“笃经堂”等民居56幢。民居鳞次栉比,多为明清时徽商晚年归隐所建。村落平面呈“火”形布局,5条街道在村中间汇聚。村子的核心处有一口水井,既在形式上对火灾有预防作用,又调节了阴阳二气的相生相克。

百余户人家通过过街楼连成一体。从外貌看,民居相对简洁,墙内厅堂院落布置井然,以古朴的装修自成一派。房屋形式多为一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用白粉刷面的封火山墙围起,且呈阶梯式高出青瓦坡顶的屋面,俗称“马头墙”。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门罩翘角飞檐,门枋砖雕别致。宅居平面为三进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等,前后均有浅天井。堂屋内三间两厢、方柱石础、槅扇门窗、青石板铺地。屋内梁枋、雀替、门窗等处的雕刻丰富,不仅显示出精湛的工艺,而且蕴藏古文化的神韵,令人赞叹不已。民居四面高墙围护,人们虽居住在封闭的建筑之中,但建筑内庭布置有小花园,叠石筑山、鱼池流泉、石桌石凳、花卉果木,从狭小、紧凑的建筑空问里求得疏朗与广阔。

延村的商贾民居,在建材与格局上与官宦府第区别不大。但由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商人住宅不如官宦府第那样雄伟威严,一般院子较小,院门偏向一边。建筑的屋角与人相临之处都砌成弧形,以示无棱无角,和睦相处。偏门和圆角体现了商人谦卑与和气生财的处世观念。商人住宅的门面和天井设计,也体现了商人的职业特点,如石库大门的门面和门罩似一个“商”字;天井为一长方形,雨水从四面屋檐流入下水道,寓意“四水归堂”、“招财进宝”;天井出面的青石板铺成铜锁下水道,寓意“锁住财源”、“肥水不外流”。商人住宅的最大特色是精雕细刻,工艺精湛。商人住宅不能建得像官第那样高大雄伟,于是他们便另辟蹊径。在雕刻装饰上互相攀比,以炫耀富有。商人住宅的木雕、砖雕、石雕,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无处不在。技法有浮雕、透雕、阴刻、阳刻。内容有惟妙惟肖的人物、栩栩如生的鸟兽、婀娜多姿的花木、蔚为壮观的山水。每一个部件拆下来都是一件工艺作品,整幢住宅合起来便是一座艺术殿堂。这些图案或隐含寓意,或借用谐音,表达着吉祥如意的心愿,如龙凤象征吉祥,喜鹊象征喜庆,莲花鲤鱼谐音“年年有余”,蝙蝠和寿桃谐音“福寿双全”等等。置身于商人住宅中,犹如置身于民俗博物馆,透出一股浓郁的文化底蕴。

“坑”在赣中就是溪的意思,婺源所有的村庄都建在碧波荡漾、纵横多姿的溪流边上。秋口镇李坑村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坞之中。一条涓涓小溪穿村而过,数十幢民居夹溪而筑,门户相对。李坑建村于北宋年间,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在南宋乾道三年出了个武状元李知诚。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村内260多户大都沿河而居,每户门前都有一座青石板桥,出门即上桥,真是名副其实的“小桥流水人家”。村内有一古宅,前院的一株古桂花,树冠半径达7米;后院的一株古紫薇,树龄也逾千年。令人称奇的是古紫薇仅存的半边树干,宽只有一尺,厚不足二寸,弯弯曲曲伸向一口方塘,满树红花与塘中的荷花红鲤鱼相映成趣。跨过后院,一泓山泉掩隐在树丛芭蕉叶下,泉边一块石碑,上刻“蕉泉”二字。

李坑村民居属于徽派建筑,除了具有徽派建筑的典型粉墙、飞檐、翘角外,“木、石、砖”三雕也勘称三绝。村内明清民居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蕉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古村落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理坑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理坑官宅府第与延村的商家宅第不同,更讲究内外布局正统规范,显示官宅的气派特点。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作为我国古代民间建筑艺术珍品的“经义堂”。府第建筑门面造型气势雄伟,雍容大方。理坑因完整的明清古官宅群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婺源古村落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三十五、流坑民居

流坑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开始建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全村大都姓董,少数为何姓和曾姓。董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并认唐代宰相董晋为先祖。据祖谱记载,董晋六世孙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宜黄,其曾孙董合于昇元年间进至流坑定居,为流坑之开基祖。依仗着辛勤经营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流坑董氏家族在宋代成为科甲连中、仕宦众盛的巨大家族。

现留下宋代古迹是矗立在村子西南角为纪念南宋状元董德元而建造的状元楼,这座楼经几次重修,依旧保存了宋代的柱础和风貌。还有为纪念北宋时董洙、董汀、董仪、董师德、董师道兄弟叔侄五人同科进士的“五桂坊”。今天我们见到的流坑村,是在宋、元和明前期的基础上,经过明代中叶董燧规划整治而成。

董燧的规划整治,一是在村西挖掘长湖,取名为龙湖,将全村的天然雨水和生活用水从东向西引入湖中,再将湖水与流经村子的恩江相贯通,这就使全村为水所包围,形成山环水抱的佳境。二是将村中密如蛛网的街巷加以规划整治,从东到西开辟7条宽巷,从南到北设置一条宽巷,横七竖一的布局与水道相一致,其余小道小巷则穿插其间。这种如同棋盘形的格局,井然有序,适应地势地形。族人也按照房派支系分区居住,如同唐宋时代的里坊规制。各房派宗祠与各房派族众结合在一起,像是众星供月。全族大宗祠则建于村子的左前方,其他宫观庙宇均建于村庄的外围,以符合古礼的要求。整个流坑村,每条宽巷的头尾均有巷门望楼。外有乌江、龙湖环绕,内有多处门楼守望,犹如一座小小的城池。三是在董燧经营下,建造了18栋联为一体的住宅,在经历了四百多年风霜雨雪之后,至今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只有2栋。住宅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厅堂照壁镶嵌着精工烧制的麒麟、风凰、花卉、瓜果等式样之方砖,当来自天井的阳光照射到墙壁上,立即反射出明丽的光芒,使昏暗的大厅顿时亮堂起来。

流坑的建筑群中,有一大批富商营建的宅居,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他们建造的规模和装饰受到一定约束,但他们还是想尽办法,越轨过线,使这些宅院建得富丽堂皇,如董学文的宅第,董士纯的祠堂(文德公祠),都极为壮观,为我们留下了一批明清时期江南富商的住宅和祠堂标本。

明清时期,村中近百座大小祠堂,数十座大小书院,加上玉皇阁、魁星阁、三宫殿等神社建筑,以及状元楼、五桂坊、翰林楼、步蟾坊等近三十座纪念、表功性楼坊,都是按照那个时代的制度、规格、要求修造,使古村落洋溢着一种浓郁的宗族和文化气氛。流坑民居建筑的形状和结构与江南民居相近,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朴实素雅。高峻的马头墙,仰天昂起,既可防风,又可防火。宅第采用木架结构,一般为两层,上层贮物,下层住人。厅堂居于中央,卧房分置左右。明代宅居大门多在右侧,而清代民居大门移至中间。建筑的门楣、屋檐多有雕刻和彩绘。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础、枋头、雀替、甚至挡板、天花板,也多有木刻彩饰,其花鸟虫鱼、人物山水、传奇故事、神魔鬼怪,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流坑村在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以前属吉州,此后一直归属抚州管辖,但村落位于恩江上游,属赣江水系,因此与吉州地区仍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其文化既有吉州的传统,又受抚州的熏陶,吉抚二州的古代文化在流坑有集中的体现。近一千年来,流坑科举之盛、仕宦之众、爵位之崇、经商之富、建筑之全、艺术之美、家族之大、延续之久,在吉抚二州,以至江西全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三十六、赣南客家围屋

在赣南与闽、粤三省交界的地区,有一种带有防御性质的“围屋”民居。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了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房子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它的大门门额上多有“某某围”的题名,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当地人称之为“土围子”或“围子”、“水围”。围屋最早的建造年代为明代晚期。赣南围屋主要分布在“三南”(龙南、定南、全南),以及寻乌、安远、信丰的南部,以龙南县的最具代表性,也最为集中。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往往一个自然村,便有七八座围屋。龙南围屋在形式种类上也最全,除大量方形围屋,还有半圆形的围式围屋、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规则的村围。结构上既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垒砌的;体积上既有赣南最大的方形围屋--西围屋,也有最小的围屋--里仁白围(俗称“猫柜围”形容其小如养猫之笼)。龙南关西围屋建于清嘉庆末年,道光七年完成,围屋规模庞大,占地8000平方米,平面近于方形,长边93米,短边83米,四角设堡。每层围屋共79间,共有3层,围屋中间套有14个天井的豪华大宅,布局严谨,序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丰富。定南县几乎各乡镇均有围屋,较零散,多用生土夯筑墙体,故屋顶形式也多为悬山,此为别县所少见。全南县围屋基本一上采用河卵石垒砌墙体,为了争取到多一层的射击高度,大部分围屋顶上四周砌有女儿墙和射击孔,以便必要时上屋顶作殊死抵抗。安远县围屋主要分布在以镇岗、孔田为中心的南部乡镇,现约存100余座。信丰县围屋多存见小江乡。寻乌县属珠江水系,过去受粤东文化影响,故这里南部乡镇多围拢屋,但许多是在正面两隅设炮楼的围拢式围屋。以上各县围屋,估计总数在600座以上。

同类推荐
  •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文化常识珍闻录》汇集中外古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内容涵盖地理、地名、天文、历法、礼仪、风俗、民族、宗教、科学、文学、学科、教育、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美术、工艺、交通、邮政、政治、军事、新闻、出版、经济贸易、著名品牌等方方面面,好玩、有趣、实用,堪称中外文化的普及本,人人爱读的百科全书。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革命星火”描述了星火燃烧的岁月,兰州的革命先烈的大义凛然,革命斗争的曲折残酷,令后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历史名人”介绍了兰州地区的杰出才俊,黄河之都不仅人杰地灵,而且藏龙卧虎;“文物名胜”尽悉兰州的大地珍藏,兰州的史籍非常丰富;兰州虽处偏僻的大西北,却孕育着较为发达的士人文化,那些才高八斗的士子们,演绎了一段段凄美厚重而又委婉动人的传奇故事;更能体味到那种相袭久远的古朴民风将为人们装点展示出一个色彩缤纷的未来。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民族移民”介绍了兰州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和多民族的融合,呈现出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多样化特性,体现了兰州的包容和胸怀;“兵戎战事”展现的是兰州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腥风血雨,从金戈铁马声中感受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热门推荐
  • 亡者转生

    亡者转生

    因为自责,他获得了重生。亡者们聚集起来,为了第二次生命而拼尽全力。一无所有,失去朋友和爱慕者的李志为了自己生前最后的愿望,走向了一条通向战神的铁血之路。
  • 皇明恩命世录

    皇明恩命世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Man

    The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战伐仙

    百战伐仙

    前世修仙,渡劫身陨,一魂一魄投胎边陲小国。今生化佛,筑基艰辛,心怀慈悲,亦握屠刀!漫天梵音诵唱,既得缘,又忘缘,莫道初心不复在,但见因果十二转,生死寂灭一念间,落地见如来!正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菩提荣枯禅》,《天帝四神相》、《地藏轮回大悲赋》.....萧尘将佛道至高奥义融为一炉,旷古烁今,以残破身躯,再行证道伐仙,阻我长生者,永堕阎罗!
  • 悸动的春晓

    悸动的春晓

    书中写了一些中学生在校园里发生的重重故事,有伤感的,有开心的,有搞笑的,等等等。他们在这三年里渡过了美好的青春。学校彻底改变了他们,让他们焕然一新,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春晓的所有付出。
  • 神奇三叶草

    神奇三叶草

    男女主角阴差阳错互换身体,顺便破了一个案,还有那有效期只有三天的神奇药水。因为是第一次写的,不太成熟,但挺好看的,无聊的时候看看。
  • 黑白剑

    黑白剑

    今我为鱼肉你为刀俎,日后必将以你之血祭奠我失去的一切,天道茫茫,大道无极,未来之路以我黑白双剑铺平前路。天降灾厄,人亦为之,抹去黑白,才将血染,刻骨铭心带来的背叛,矢志不渝带来的坚守,贯穿轮回,走遍鸿宇,持我黑白剑,寻你一世颜。来自方界的传说,铭刻于鸿宇万古的历史之中,水流入海,不为终焉!
  • 美鱼人恋

    美鱼人恋

    爱,这个字眼可以使一段故事流转千古,没有爱的故事她经不起时间消磨就会烟消云散了,有了爱才可以永恒。而她呢?为了爱跑到了人间,却终不是人类。他是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为了她,他想放弃为人,却无奈成不了人。自古人妖殊途,她是妖吗?只有九天知道。而他是人吗?没有人知道。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郭沐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都市怨妇

    都市怨妇

    农民的群体,打工族的世界在这里······从一打工者变成都市精英看明珠如何扭转命运的乾坤。明珠1989年出生,明珠小时候短发女生,因为没人给自己梳头,记忆中自己时常穿着校服,眼睛不大但笑起来很好看。小时候家里很穷,不敢奢望什么,只求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可天有不测风云,明珠一直在接受命运的捉弄。明珠坚持自我,执着坚持,逆袭书写自己的人生!明珠作为80后末的一员,坚持忍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