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4800000002

第2章 中国民族饮食概述(1)

一、饮食溯源

法国社会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有一个著名的公式:生/熟地=自然/文化。如果按这个标准,食俗的历史便应从原始的烹饪开始,其标志有二:一是火的使用,“炮生为熟,燔而食之”;二是炊器的发明和使用。以此标准计算,我国的食俗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人类最初的觅食、进食方式,同一般动物相差无几。

大约在100多万年至1万年前,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古人类与一般动物一样;四出寻觅食物;食物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动物,一种是植物。动物中,既有凶猛残暴的豺狼虎豹,也有温顺柔弱的小动物,那些江河湖泊中的鱼鳖虾蚌,更难逃原始猎人和渔人的搜捕。在寻觅动物食物时;人类要与各种动物搏斗,有时反而要成为凶猛动物的腹中之物。

与动物类食物相比较,古人类更多更可靠的食物来源是植物。长在枝头的野果、结在藤蔓上的瓜类、埋在土中的根块,植物的茎杆花叶,都是人类的食物。但是,并非一切植物都能食用。人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尝试,付出了不少生命的代价,才筛选出许许多多可供食用的植物及其果实。

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称之为“自然饮食状态”。

火的使用,是食俗产生的先决条件。

人类最早使用的是天然火,如火山熔岩火,闪电雷击所燃之火。古代人栖息的森林常因遭受雷电所击而引起火灾。当火灾过后,人们偶然吃到被火烧死的野兽和被火烤熟的坚果,觉得别有一番滋味。经过多次的实践,人们逐渐懂得食物是可以用火烧熟了吃的,而且味道更好,于是便有意保留火种。后来,人们又在劳动中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火的发明者是谁呢?传说是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尸子》云:“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为火。”但火神,按一般的说法是祝融。《淮南子·时则》注:“祝融吴会,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身于灶。”这是我国自古以来信仰火神和祭灶习俗的本源。

火的发明与使用,使人类进化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从此,将告别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进入人类社会的新时期。《周礼·含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火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

人类成了火的主人,也就拉开了食俗的帷幕。

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之后,人类的熟食比重便逐渐增加;用火熟食的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穿越漫长的时间隧道,沿习成俗,保留至今。

人类最初的熟食方式,以烧、烤为主。那时既无炉灶,也没有锅碗。人们只知道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去烧烤。

后来,人们进一步发明了“炮”法:用粘泥包住食物后隔火烤熟,这样可以避免食物被烧焦。“炮”法虽然简单,但那一团团粘泥,却成为后世炊具的肇始。

人们由粘泥联想到石块;石板,并把石块、石板作为烹饪器材。他们或者把食物放在石板上烧烤,或者用烧热的石块烫熟食物。对人类这种早期烹法,古籍有记载。如《礼记·礼运》注说:“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捋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古史考》说:“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之上食之。”

这一时期的熟食方式,还有以兽皮为锅烹煮食物,或将食物放在竹筒中煮熟。类似烹法,延续了许多世纪。人类进入了自觉饮食阶段。

上述原始的熟食方式,历经千万年的传承沿习,逐渐演变为食俗:新疆的烤羊肉串、北京的烤鸭、遍及城乡的烤(煨)红薯、云南傣族的竹筒饭以及诱人的“石板烧”、“铁板牛肉”、“叫化子鸡”等等,追根溯源,其实都是远古遗风。

陶器的发明,使烹饪法前进了一大步,电标志着中国食俗的正式产生。

中国陶器大约创始于距今1万年前。陶器是以粘土为原料,塑型后经高温焙烧而成。古人为何突发奇想,变泥土为陶器,从而实现炊具和饮食器具的一次革命呢?

从食俗角度看,陶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烹饪需要而发明的。在漫长的烧烤食物的过程中,继“炮”法、石块石板的利用、兽皮、竹筒的利用,聪明的祖先们终于发现用泥土和水揉成一定的形状,经火烧烤后,这些泥土变得神奇起来:不漏水,而且坚固耐用。由此,陶器产生了。

最初的陶器是陶釜即陶罐,为敞口圆底的样式。以后又出现了陶甑、陶鼎、陶鬲、陶盒、陶钵等等。

陶釜的发明在烹饪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来的炊具(现代微波炉之类除外)不论材料和造型怎样变化,它们的煮食原理都没有改变。

新石器时代的炊具,还有炉与灶。炉也是陶器,又称陶炉,是一种活动的灶。火灶则是固定的建筑物。原始灶的形态,是在地上挖的坑。今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的灶,为双连地灶。西安半坡至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先民使用灶的历史至少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

烹饪方式的进步,与烹饪器具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了陶器,陶烹的时代也就开始了。陶器时代的烹饪法主要有两种:烹煮和蒸制。《通鉴前编·外记》载:“黄帝作釜灶,而民始粥。”又说:黄帝作甑,而民始饭。这表明,中国先民普遍使用陶器为炊具,至迟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

由于当时尚无主食副食之分,炊具食具的分工也不明确。如陶釜,既可用来煮饭煮肉,也可用来盛饭盛肉。而陶盆、陶钵之类的陶器,既是盛饭菜的用具,也是进食的食具。

食具的重大变化,始于商周时期的奴隶制时代。那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谷物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而肉类来源渐少,渐渐成为人们的副食。新兴的园艺栽培技术得到发展,又使蔬菜增添了副食的种类。由于主、副食的划分,食具也相应的出现了分工。如豆器专指肉食用具,后来多用于祭祀。盛放整羊的是俎,盛汤浆之类的是盂。进食之具为箸,舀汤浆之器为勺,后来又出现了匙。饮器则出现了杯、盅、盏等等。

此外,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也是食具发生变化、从而分工明确的重要原因。商周两代是中国铜制炊具的鼎盛时期,金属制作的食具也开始出现。从此,陶器不再--统天下。《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左传·宣公三年》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食俗又进入了一个阶段:油烹。当时的鼎是贵族豪华的炊器和食器。

商周时期,还出现了玉石、牙骨、竹木等各种材料做成的食具。春秋战国时期,漆食具、食盒开始出现;秦汉以后,漆器食具的使用就更多了。

瓷器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它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烧制出精美的硬陶;商代,又发明了玻璃釉,制成了原始青瓷,到汉代瓷器便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明清两代,江西景德镇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至今,瓷器依然是人们的主要食具。

中国铁器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到西汉时,铁器得到了广泛应用。铁釜、铁刀等炊具,在秦汉时期已普遍使用。铁锅的出现,使烹饪术中的爆、炒之法应运而生。因铁制炊具导热性能适中,造价低廉,而且铁分子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用铁制炊具烹调,有益无害,所以时到今日,铁制炊具仍在烹饪中扮主角。

竹器、木器,也是重要的炊具和食具。筷子,古代称箸。这名称的转变据说是发生在明代(一说在宋代)。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一》中说,吴中民间风俗,行舟讳言“住”,因“住”与“箸”同音,所以改称箸为“快儿”快子后来加上了竹字头,其原因是因为筷子多用竹材制成。

无论是炊具,还是食具,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以食具为例,在桌椅板凳问世之前,人们生活习惯是席地而坐,食具也都摆放在地上使用。这时期的食具底足相应要高一些,像盛放食物的豆,就带有一个细长的“脚”,使上面的圆盘位置增高,这样才便于人们食用。

当战国时期出现可起桌子作用的食案以后,各种食具均陈放于案上。豆的“脚”也就由高而矮,最后演变成平底的盆,连名称也改变了。

同类推荐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中国鄱阳湖

    中国鄱阳湖

    详细讲解了鄱阳湖古今历史之演变,描述鄱阳湖周边各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理资源概况,熔历史、思想、知识及趣味性于一炉,资料丰富详实。
  • 海盗

    海盗

    我们是海盗,有本领的海盗。美丽的姑娘们,请你来到我的怀抱。我们是海盗,自由自在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没有终点,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感兴趣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海阔天空的海盗世界吧!他们挥舞刀枪,宣称与上帝为敌;他们抢掠成性,蔑视人间一切权威。他们抛撒金币,以生命疯狂下注;他们以船为伴,有着自己的道德规章--他们已成传说,被海与天封藏。独眼的船长、生锈的火枪、哗啦作响的金币,盛着财宝的木箱..纵横匕海的故事,并不只是幻想。暴风雨、坏血病、骷髅旗、私掠证,荒岛埋宝,公海搏杀..海盗的世界。
  •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怎样取名改名全书

    本书阐述了取名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了孩子取名、成人改名、民间取名的传统习俗等。
热门推荐
  • 待筝声响起

    待筝声响起

    她,音乐天才,一向喜平淡过日。她,将门庶女,一向软弱至极。当她穿越成她,将会激起怎样的涟漪?穿越后的她步入宫门,低调行事,却意外惨招毒手。当音乐天才再次睁开凌厉的凤眸时,闪现的只是风华绝代。一念起,风起云涌!
  • 咫尺天颜

    咫尺天颜

    每一次睁开眼,总要打量四周一会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醒来了;梦里梦外,反差太大,总能让她找不到自己。那一次次死命的护着,一次次歇斯底里的呼唤着,真的.只是梦吗?为何.
  • 复仇之路的爱恋

    复仇之路的爱恋

    “你们怎么能这样对我?”我告诉你们,你们会后悔的。几年后她返回复当年的侮辱之仇,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
  • 狂辉天下:废柴三小姐

    狂辉天下:废柴三小姐

    魂穿异世,刚醒来就和五只公仔签订契约,本以为自己会被这几只公仔害死,却不想它们竟然是......本以为自己可能要凭自己前世的暗杀技能在这片大陆上立足,却不想自己身上竟有绝顶天赋,常人难以抵达的高度,自己信手拈来......本以为自己又注定孤独一生,却不想竟碰到一个对自己死缠烂打的妖孽......似乎自己早已冰封的心也在逐渐融化......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骄女之道

    骄女之道

    以媚入途,以幻成道。得天地之造化,感幻术之奥妙,修一品之道意,掌一方之乾坤。一代世家骄女的求道之路漫漫展开。···················非废材流,女主非好人。
  • 灭神迹

    灭神迹

    自创世以来,众神争霸,只为夺一宇宙,天地之法掌握因果轮回,善恶有报,因果循环,却不知,所谓的善恶,在哪?何为善,何为恶,在这片宇宙,强者,为王!
  • 花城恋歌

    花城恋歌

    我还曾记得林超他妈对着林超说我就是那种固执偏激的人,一旦得不到,可能就会给人带来数不尽的麻烦甚至会以死抗争。走到现在,我才明白,他妈的话不无道理。我也真的是这种人,只不过是我没有那个勇气撕破脸皮去撒泼胡闹上吊自杀罢了。与林超相处那些年,特别是去他家的时候我觉得特卑微,我特活得不像人,不像是自己。为了爱情委屈求全、曲意奉承,可最后我却依然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得到。唯一留下的就是伤痕累累的心,可值得么?总有许多人在你不经意间走开,真心不必太过在意,佛曰:得到就是失去,失去就是得到。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得到一样的同时你保证会失去另一样。
  • 极夜剑宗

    极夜剑宗

    粉嫩新人第一本书,希望大家能轻拍传说中,大陆中央有一个门派叫做极夜剑宗,曾经最为辉煌时,极夜剑宗在当代剑主的带领下横扫八荒六合,九天十地莫敢不从。他们称之为极夜时代,既没有光明,漫天皆是极夜星河。后来,极夜受到天罚而没落,法力砌成的天空城一夜之间化为飞灰,诺大宗门鸡犬不留。只留下一个个传说供后人缅怀,而后渐渐淡忘,偶从万年前出土文字中能感受到当年那个辉煌璀璨的极夜时代。主角邀天之幸得到了极夜剑宗完整的传承,而后崛起于微末之间,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再现极夜时代。不怎么会写简介,大家原谅我
  • 神霸魔血戮狂妖龙

    神霸魔血戮狂妖龙

    天狗食日,黄河滔滔。狂风呼啸,张角迎风而立,双眼惊慌地望着天空,嘴角不断地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