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胜寺主体建筑是大殿,全殿建筑在青砖平台基础上,高10余米。内廊有24根明柱,为飞檐斗拱歇山式木架结构,盖着金黄色琉璃瓦镶缘剪边,显得富丽堂皇。两根顶梁的柱上绘有金龙盘柱,天棚为藏式风格藻井。天花扳上彩绘的极乐世界线条细腻,色泽明快。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塑像,体态丰盈,面目慈祥。左右供阿难、迦叶、莲花生大士、无量寿佛等,还有黄教祖师宗喀巴塑像。十八罗汉,八大金刚的形态各异,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均为上乘艺术佳作。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征服蒙古各部,蒙古喇嘛墨尔根用白骆驼载着法神像来盛京向皇太极进献。玛哈噶拉护法佛又名大黑天,是蒙古各部最信奉的护法神,金像是元世祖时期用千金铸成的。白骆驼走到离沈阳城五里的地方就卧地不起,皇太极于是命令在此地修建一座楼专门供奉玛哈噶拉护法神金像。崇德元年就在这里建起了实胜寺。不幸的是,金佛在1946年被盗,现在供奉在佛楼上的是1990年时雕塑的玛哈噶拉护法神的“泥身”。
在老沈阳,有着“八景”之说,其中“黄寺鸣钟”就是其中之一。在实胜寺右边的钟楼内悬挂着一口千斤重的大铁钟,喇嘛按时敲钟报时,钟声浑厚,全城可闻。伴着钟声,人们迎朝送晚。实胜寺左边的鼓楼内放一大鼓,夜间以击鼓报时辰,声音低沉而远播,依更次而有别。
实胜寺不仅以建筑宏伟、装饰华贵而著称,更以其备受清帝青睐而闻名于世。该寺因天子多次临幸而香火兴旺、蜚声于寺院之林。乾隆皇帝4次来此,并有《题实胜寺》诗:“天聪建年后,蒙古日观来。是皆奉佛者,梵宇于是开。神道而设教,易语理最该。圣人岂外兹,所谋远且恢。是寺名实胜,徵明德胜回。上下同努力,成功资众财。”殿内还藏有多种经卷和乐器,亦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九、吉林
(一)吉林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在吉林北山古寺庙群中,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宽真大师选址建造。宽真大师曾为宫廷演员,后看破红尘,皈依佛门。当他云游到关东吉林处,始化缘修建玉皇阁。
进入山门(天王殿),右侧为持国天王、广目天王,左侧为增长天王、多闻天王。寺庙内中轴线东侧为祖师殿,内供释迦牟尼佛、道教祖师老子、儒教圣人孔子。两侧供奉的是各行各业祖师计十六人,右侧八人为:药圣李时珍、建筑祖师鲁班、烧炭祖师孙膑、制图祖师诸葛亮、阉割祖师华陀、道教北五祖之一吕洞宾、棉纺织业祖师黄道婆、诗圣杜甫;左侧八人为:造纸祖师蔡伦、制盐祖师沈括、命相祖师姜太公、造笔祖师蒙恬、佛教禅宗祖师达摩、造酒祖师杜康、茶圣陆羽、造墨祖师吕祖。三教合一,诸业同堂,系玉皇阁最大的特色。
中轴线西侧为老郎殿,主位是梨园祖师唐明皇李隆基,配祀赵公元帅和文曲星。农历三月十八日为伶人节(伶人即戏曲演员,梨园弟子)。昔日每逢此日,各个戏院都要停演,所有演员前往老郎殿焚香顶礼膜拜。祖师庙与老郎殿之间为“天下第一江山”牌坊,为清道光年间大学士吉林将军松筠所书。
朵云殿是玉皇阁最雄伟的建筑。朵云殿西侧为大雄阁,阁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厢是十八尊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罗汉。佛祖背后站立着护法菩萨韦驮。
这里曾是吉林省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各界名流和军政要员常到此吟诗作赋。
“万绿轩”的匾额,为“吉林三杰”之一的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成多禄所题。成氏还题了副楹联“五载我重游,桑海高吟诗世界;一层谁更上,乾坤沉醉酒春秋”。西耳房有晚清东三省总督后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所题写的行书楹联:“泰华西来云似盖,大江东去浪淘沙”。民国十六年张作相迹题楹联:“仙吏本蓬莱,夜雨名山寻梦偶来香案地;江城似图画,春风绮陌踏青遥见玉珂人”。
朵云殿右侧有一棵古松,苍枝虬劲,生机盎然,格外引人注目。相传是开山祖师宽真和尚亲植于乾隆年间。
十、黑龙江
(一)宁安兴隆寺
又名南大庙、石佛寺。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的渤海镇西南,距县城三十五公里。寺内保存着我国惟一的渤海国大石佛和大石幢,很有名气。
据说,早在渤海国时期(公元698-927年),这里就有一座寺庙。辽灭渤海国时,这座寺庙也被毁掉了。现在的兴隆寺,重修于清康熙初年。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大火烧掉了部分殿堂。咸丰五年至十一年(公元1855-1861年)修复。1949年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兴隆寺保存尚好。兴隆寺的现有建筑马王殿、天王殿、关帝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等,都是清代遗物。然而,寺中最为珍贵者,却是渤海国留下的大石佛和大石幢。
大石佛端坐于三圣殿中的莲坛上。石佛面目慈祥,造型优美,反映了渤海国的石雕艺术水平。
大石幢又名石灯幢、石浮屠,位于大雄宝殿和三圣殿之间。石幢由塔刹、相轮、塔盖、塔室、莲花托、中柱石、莲花座和底座等组成。原高六点四米。因顶残,现高六米。塔室为八角形,外刻窗,上刻斗拱,与塔顶相接。塔顶为八角攒尖式,状如伞形,上刻屋脊和瓦垄,非常清晰。莲座上的花瓣,刻得很为生动。这是难得的渤海国历史文物佳品。
(二)哈尔滨极乐寺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20世纪20年代,足临济宗的四十四传弟子创建,占地5.7万平方米。极乐寺是黑龙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筑,也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
极乐寺座落南岗区东端。南岗是雄峙道里、道外区的一条高岗,故此得名。当时它一直被哈尔滨人看作是关乎本地兴衰的“脉”。而1898年俄国人在“龙脉”的中腰建筑了圣尼古拉教堂,被认为是破坏了哈尔滨的风水,而补救的方法、便是在“龙”头部位建一座佛寺。
极乐寺的整体设计、形式布局和建筑结构,都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和三圣殿等,均为硬山式屋顶。山门为牌坊式,青砖砌成弧形卷门洞。进入山门,东有钟楼,西有鼓楼。天王殿是寺内第一重大殿,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一间。殿正中塑l.6米弥勒佛坐像,东西列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坐像,面北立像韦驮。天王殿与大雄殿中间通道设一高3米铁铸宝鼎。
大雄殿是寺内主殿,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三间。阶前有石狮子一对,殿内正中塑2.7米高佛祖释迦牟尼坐像,两旁立阿难、迦叶二尊者立像。东西寺壁悬挂拓印“五百罗汉图”。佛阁上悬“慧灯净照”匾额,明柱上挂着“愿大地都成净土,问众生谁是如来”楹联,佛阁背后塑千手千眼佛。三圣殿位于大雄殿后,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三间,殿中塑八尺高阿弥陀佛站像,左有观音、右有大势至菩萨站像,东塑地藏王坐像。
十一、陕西
(一)西安慈恩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寺内有闻名全国的唐代大雁塔和唐代石碑。1961年,国务院把大雁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恩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这是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兴修的。那时,它是一座规模宏大、殿堂雄伟、装饰华丽的皇家寺院,后虽经不断维修,但损毁仍相当厉害。现存的慈恩寺,仅为唐代慈恩寺的七分之一。
大慈恩寺建在隋朝无漏寺旧址上。这里地处长安城南风景秀丽的晋昌坊,南望南山,北对大明宫含元殿,东南与风光明媚的曲江相望,西南和景色旖旎的杏园毗邻,正合太子“挟带林泉,各尽形胜”之意。大慈恩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近400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有许多能工巧匠为该寺塑造了精美佛像,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尹琳、阎立本、王维等都在此留下了画作。
贞观十九年(645),西行求法的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在弘福寺主持翻译佛经,宣讲唯识宗等佛教教义,后由弘福寺移居大慈恩寺。大慈恩寺由此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在此后的19年里,玄奘译经25部,计1335卷。所译经籍,文义联贯,准确流畅,开辟了中国译经史上的新纪元。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为了完好地保存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唐高宗敕令在慈恩寺修建大雁塔。塔名来自印度佛经故事:据说有一位菩萨化身为雁,舍身布施,后人葬之以塔,因名“雁塔”。玄奘原准备按照西域建筑风格,建造一座石雕佛塔,因施工难度太大,遂改为砖塔。最初为五层,高约60米。因土心砖表,不久渐次颓坏。武则天时又加以重修,增至十层。后又遭战火破坏。五代时改造为七层。
现在的大雁塔,大体保持五代修葺后的面貌。近年修缮大雁塔时,发现大雁塔外壁,是明朝重新包砌的一层很厚的砖皮,里面才是原来的塔,可谓塔中有塔。
大雁塔是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塔高64米,底边各长25米。通体呈方形角锥状。每层有方形塔室,四面均置砖券拱门,可凭栏远眺。沿塔内梯可盘旋而至塔顶。该塔造型简洁美观,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整个建筑高大雄伟,浑然一体。不仅是大慈恩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大雁塔底层南门西侧,嵌立着褚遂良亲书碑记两通,一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法师所译佛经作的总序《大唐三藏圣教序》;一为唐高宗李治为《圣教序》所撰碑文。碑额和碑座刻有姿态生动的蟠螭及天人舞乐浮雕,碑侧镌刻蔓草花纹,四面石制门楣和门框有线刻佛像和天王像。尤其是西门楣刻有一殿堂图,逼真地刻划出一座唐代木构大殿的形状,回廊斗拱清晰可辨。殿堂中间坐着如来讲经说法,面部线描一丝不苟,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这些碑刻,为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和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大雁塔一带园林名胜众多,是唐代长安人春游、登高、宴饮的好去处。在大雁塔挥毫题诗,成了唐人一种时尚,连皇帝也来附庸风雅。唐神龙三年(707),唐中宗登上大雁塔,同臣僚们以菊花酒为题赋诗。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像杜甫、白居易、岑参、高适、卢宗回、张乔、储光羲、章八元等,都登过大雁塔,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大雁塔在唐代还是新及第的进士题名之处。唐中宗神龙年间,新科进士张苔心血来潮,把同年名字全写在雁塔塔壁上,遂广为人们所仿效,后来为皇家所推崇,演绎为“雁塔题名”。新科进士先赴曲江“探花宴”,然后集中到慈恩塔下,推举擅长书法者把本科进士姓名悉题塔下。日后有人官至将相时,还要将原来的题名描朱以示显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27岁一举及第,得意非常,写下的诗篇中有“慈恩塔下题名处,17人中最少年”之句。“雁塔题名”在以后蔚为风气。以至全国各地建了不少雁塔,以倡振文风。
唐中叶以后,掀起了一股牡丹花热,大慈恩寺牡丹花以“早、新、奇、多”闻名于世,这里培育的紫牡丹、白牡丹、浑红牡丹、姚黄牡丹、魏紫牡丹都是花之珍品。每逢春季,这里车水马龙,人们争相观赏,以牡丹为题的诗作也不胜枚举。
大慈恩寺钟楼内悬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铸大铁钟一口,重1.5万公斤,钟上花纹、图案、文字皆清晰可见。鼓楼里架一面直径2米的大鼓。寺内还藏有木刻佛像二尊,铜佛像二尊,六朝石刻菩萨像一尊,隋开皇年间石佛四面像一尊,唐朝青响石四大天王像佛座一块;唐朝青石莲花纹佛座一块,座上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题记;唐汉白玉云纹佛座一块;唐朝八角形陀罗尼经幢一个。这些雕塑,刻工精湛,造型独特,多出于名匠之手,为佛教艺术珍品。寺内还存有碑刻100余块,是研究佛教史、地方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1961年,大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大慈恩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二)西安荐福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寺内有一座高耸俊秀的唐塔--小雁塔,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是为唐高宗李治献福而建的,故名献福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更名为荐福寺。那时,寺内殿堂雄伟,香火旺盛。唐末战乱,荐福寺的香火一度衰落。宋、元、明、清时,寺内建筑几度维修,香火仍盛。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中地区战事频繁,荐福寺两次沦为战场,殿宇毁坏严重。1949年后,殿堂已得修复,花木重萌新姿。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白衣阁、小雁塔等。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原为十五级密檐式砖塔。因塔是仿慈恩寺大雁塔而建的,且体量稍小,虽本名为荐福寺塔,但人们却把它称为小雁塔。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关中地震,小雁塔从顶至基裂缝一尺余。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关中再次地震,小雁塔塔顶二层倒掉。从那时直到今天,小雁塔便成了13层,高度为45米。新中国成立后,小雁塔得到了维修,裂缝已得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