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者可以解释为史书缺载或误载,或诸葛亮误记,但有一件事却不可能误记,即赵云之死。赵云是建兴七年死的,他在第一次北伐中虽然失利,但未大败,更不至于丧生,他还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退军以后的事。
这是《三国志·赵云传》和注引《赵云别传》明确记载的。但上于建兴六年十一月的《后出师表》却说赵云和另外七十多名战将都已经死了。这个明显的漏洞很难作别的解释。
更主要的是,《后出师表》的行文不像出自诸葛亮之手。《后出师表》是上给后主的,诸葛亮这时尽管揽蜀汉大权于一身,他也清楚地知道后主窝囊无能,但后主毕竟是他的君主,而且他受刘备临终之重托,因此,他对后主一向是恭谨的,虽时时苦心劝谏,但措辞总是诚恳委婉,《前出师表》就是这样。
不像这篇《后出师表》,开头就直说后主无能,当面指问:“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这不是臣下对君主的口气,更不像诸葛亮说的话。
诸葛亮一向有胆略,有抱负,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未出茅庐,他就自比管仲、乐毅,刘备请他出山,正是势单力孤,处境最困难的时候,他却在这时为刘备画出了据荆州、取益州,以成帝业的宏伟蓝图。
就在上《后出师表》的同一年,他上《前出师表》,先主崩殂,益州疲弊,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相信,只要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而他率军北伐,也有决心“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但不到一年,在《后出师表》中,这一切全不见了,消沉、沮丧,列举的六条不解,都是对北伐缺乏信心。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而亡,孰与伐之?”
北伐全然是无可奈何的。“凡事如是,难可逆料”,只有尽力而为,“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对前途悲观渺茫。这不是《前出师表》中那个诸葛亮的精神状态。
不过,《后出师表》有一处却很可取,就是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精神品质。
《后出师表》的全部价值也就在此。罗贯中把《后出师表》写入《三国演义》,大约也是看准了这一点,他抓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为世代人们景仰的艺术典型。
却说当时后主看过表后非常高兴,便敕令诸葛亮出师。诸葛亮领命,起30万精兵,令魏延率前部先锋,再度北伐。这年冬季,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即今陕西宝鸡县南,包围陈仓,即今宝鸡县东,攻二十多日未能破,粮尽而返。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派陈式率军攻打武都即今甘肃城县西、阴平即今甘肃文县西北,拔二郡。蜀人祝贺诸葛亮,诸葛亮写《谢贺者》。
建兴七年四月,孙权称帝,改年号为黄龙元年,诸葛亮派卫尉陈震前去祝贺。六月,吴蜀订盟。
建兴八年七月,魏军三路攻蜀,诸葛亮御之于城固。因大雨无法行军,魏军自退。诸葛亮派魏延入羌中,大破曹魏军。
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魏,围祁山,大败司马懿于西城。但是在同年六月,终因粮草不济,又不得不退兵。
木牛流马运粮草
228年,诸葛亮率军进行第三次北伐,占领了原魏国据守的武都,即今甘肃成县西北。阳平,即今甘肃文县二郡,并将其正式划入蜀汉的版图。此次虽没打到关中,却也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231年,诸葛亮又组织了第四次北伐。
经过三年的战争实践,诸葛亮已经总结了不少对敌斗争的经验,这次北伐,他就改变了往日围城攻坚的战术。
这次,诸葛亮充分汲取了前几次军事行动的教训,把粮草运输当作首要任务进行认真组织,委派曾一同受刘备遗诏辅政的大臣李严负责督运军粮,并根据山地运粮困难的特点,专门设计了一种被称为“木牛”的运粮独轮车。
这次北伐,诸葛亮遇到了多年的劲敌,曹魏方面的统帅,曾受遗诏辅政的司马懿。
与诸葛亮对抗了三年的曹魏大司马曹真,体力不支,重病在卧。曹真是一位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指挥将领,曹魏智囊人物桓范曾称赞说:“曹子丹佳人。”
可见他并非无能将领。曹真的重病不起,对诸葛亮北伐倒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曹魏政权派来接替曹真的是个平庸之辈,对诸葛亮的取胜倒多了一分把握。
但是魏明帝也不傻,他任命接替曹真位置的是比曹真更厉害的司马懿。司马懿军事上运筹帷幄,机谋应变自如。此人深识兵法,且有谋略,稳而不躁,沉于思考。他曾镇守荆州以御东吴,因关中统帅曹真患病,他就被曹睿调往长安代替曹真,统率张郃、费耀、戴凌、郭淮四员大将在西线抵抗蜀军。
两军在陇西相遇,诸葛亮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先避开敌方之主力,攻击驻守上都,即今甘肃天水之魏军,从而大获全胜,使守卫上都的费耀、戴凌逃回城中,不敢再战。
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攻上都,即率主力从祁山前去救援,但他深知诸葛亮厉害,兵至而不战,只在险要地方下寨据守,不出战。
诸葛亮每日派将出阵,高声叫骂,故意羞辱司马懿,以此激他率军出战,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仍按兵不动,置之不理。
于是,胆识过人的诸葛亮又改用诱敌之计,佯装退兵,司马懿前见蜀军退走,派人打听虚实后就率军尾随而进,仍不急不躁,决不主动与蜀军正面交锋。
司马懿的举动遭到了他手下部将们的戏弄和嘲笑,加上诸葛亮又经常派部将士兵向魏军挑战,甚至辱骂,这使魏军将士怒气冲天,不堪忍受。
他们多次请战,但主帅司马懿就是不允许,于是他们议论开了:“还未交战就不敢出战,将军畏敌如虎,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讥笑?”
这些议论日益增多,终于,司马懿稳不住了,于是决定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等的就是司马懿的急躁,早已布下伏兵,只等司马懿往里钻。
这一仗把曹魏军队杀得大败,使司马懿再也不敢与诸葛亮交战了。
此后,两军相持近六个月之久,诸葛亮又因粮草供应不济,只得再次退兵。
司马懿以为这下可该出击蜀军了,就派大将张郃率兵追杀,谁知追到木门谷,即今甘肃天水西南又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大败魏军,魏军追兵反而成了溃军。
诸葛亮撤回汉中后,严厉惩治了督运军粮不力的老将李严,并决定暂缓北伐,休整内政,鼓励农商,发展生产,让国力重新恢复起来,以便作好充分准备,再次北伐。
234年,已50多岁的诸葛亮决定再次率军北伐。由于三年的准备,他已将大量的粮草囤积在斜谷口,以备军用。
在进行了充分准备之后,他亲率10万大军从陕南出发,这一次他不再西出陇地,而是直插陕西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即今陕西峡山南。
这次魏军统帅仍是司马懿。当两军在渭水边对峙扎营后,司马懿故技重演,坚壁据守,就是不出战,而诸葛亮却希望早早决战,不宜久拖。
为此,诸葛亮用尽所有的手段,甚至派人送了一套妇人服饰给司马懿,嘲笑他们妇人一样胆小。但司马懿已吃过诸葛亮的亏,即使受辱,也忍住不战。为掩人耳目,他还假说决战需奏准皇上,使众人不敢再非议他。
司马懿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诸葛亮也明白缺粮的问题,开始实施屯田生产粮食。而孙权也曾率10万大军北上响应蜀汉,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
为了解决军粮以便继续北伐,诸葛亮劝农讲武,令军在当地屯田,供应驻军粮草。
一日,长史杨仪报告说:“如今粮米都存在剑阁,人力牛马搬运不方便,怎么办呢?”
诸葛亮笑道:“我已运筹谋划很久了。把以前所积存下来的木料,加上在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拿去教人制造木牛流马,非常方便。这些‘牛马’全都不用饮水,可昼夜运输,非常轻便。”
众人听了很是惊奇,道:“从古到今,从来没有听说什么木牛流马的事。不知丞相有什么妙法,能造出这般神奇之物?”
诸葛亮说:“我已经下令让人依照图样制作,还未完工。我现在先把木牛流马的原理,尺寸方圆、长短窄阔写下来,你们大家来看一下。”
众人大喜。诸葛亮便在一张纸上写下,拿给众将观看。
众将看了一遍,都拜服了,说道:“丞相真是神人啊!”
过了几天,木牛流马造好了,竟像活的一样,上山下岭,都十分方便。众军见了,真是无不欢喜。
诸葛亮命令右将军高翔带1000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直达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军之用。
却说司马懿正在愁闷,忽然哨马来报告说:“蜀军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劳,牛马不食。”
司马懿大惊道:“我之所以坚守而不出战,正是因为蜀军粮草接济不上,而等待他们自入绝境。如今他们使用这种办法,肯定是要长久作战之计,不打算退兵了。这可怎么办?”
于是急忙叫来张虎等二将吩咐道:“你们到斜谷小路边埋伏,等蜀军赶木牛流马过来,你们就从他后面杀出,抢他三五匹便回来。”二将领令而去。
夜间,魏军突然袭击蜀军的运粮队。蜀军措手不及,丢下几匹木牛流马。张虎等甚是欢喜,驱回本营寨。
司马懿一看,果然和真的一样,高兴地说:“他会用这种东西,难道我就不会用吗?”
于是下令,找来100多个能工巧匠,当着他的面把木牛流马拆开,吩咐他们依照尺寸,去造出一模一样的木牛流马来。
不到半个月,魏军竟造出了2000多只,和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马果然相同,也能够奔走。于是,司马懿便命令镇远将军岑威带领1000军士,驱驾木牛流马,往陇西去搬运粮草,来回不断,魏营军士,无不欢喜。
却说高翔回来见诸葛亮,说魏军把木牛流马各抢去了五六只。诸葛亮笑道:“我正是要他抢去。我只是费了几匹木牛流马,不久却要得到他军中的许多资助呢?”
众将问道:“丞相怎么知道?”
诸葛亮说:“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一定会让人照样去做,那时我又有别的计策对付他。”
几天后,有人来报说:“魏兵也会造木牛流马,用来往陇西运粮草。”
诸葛亮大喜,说道:“不出我所料。”
便叫来王平吩咐说:“你带1000士兵,扮成魏人,夜里偷偷越过北原,只对人说是巡粮军,混入敌人的运粮军中,把他们都杀散,把木牛流马赶回,直奔过北原来,这里一定会有魏兵赶到,你们便将牛马的舌头转过来,牛马就不能行动了,你们只管丢下牛马就走。魏兵赶到,牵拽不动,也扛抬不走。我们再有兵到,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过来,长驱大行,魏兵必然会疑心我们都是神怪,而不敢再追。”王平受计而去。
诸葛亮接着又吩咐张嶷道:“你带上500军,都扮成了神兵,鬼头兽身,用五彩涂面,要作出各种怪异之状:一手举绣旗,一手拿宝剑,身上挂着葫芦,里面藏着烟火之物,埋伏在山边,等木牛流马来到时,就放起烟火一起拥出,赶牛马而行。魏人看见,一定认为是神鬼,不敢再追赶。”张嶷受计带兵走了。
诸葛亮又唤魏延、姜维吩咐道:“你二人一同带上一万士兵,到北原寨口去接应木牛流马。”二人遵令而去。
魏将岑威带军驱木牛流马载运粮草,正行之间,忽报前面有巡粮兵。岑威令人前去哨探,果然是魏兵,于是便放心地前进,两军合成一路。
突然间喊声大震,蜀兵就在本队里杀起来,大呼:“蜀中大将王平在此!”
魏兵措手不及,被蜀兵杀死一大半。岑威领败兵抵抗,被王平一刀斩了,其他人都溃散而逃。王平引军驱木牛流马而回。
魏军败兵飞奔报告北原营寨。大将郭淮听说军粮被劫,急忙带兵来救。王平叫蜀兵扭转木牛流马舌头,全部丢弃在道上,边战边退。
郭淮叫魏兵且不去追,只把木牛流马赶回去,却哪里驱得动?郭淮心中疑惑,正在无可奈何之际,忽然鼓角震天,喊声四面而起,有两路兵杀来,正是魏延和姜维。
王平又带兵杀回,三路夹攻,郭淮大败而走。王平令军士将牛马舌头又扭转过来,驱赶而行。
郭淮远远望见,刚想回兵再追,却见山后烟云突出,一队神兵拥出,个个手执旗剑,行态怪异,拥护木牛流马,如风而去。郭淮见状大惊道:“这必是神助啊!”魏兵无不惊畏,不敢再追。
诸葛亮率兵欲在祁山久驻,便命蜀军与当地魏民一起种粮,军一分,民两分,并不侵犯,魏民都安居乐业。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对他父亲说:“蜀军劫去我们许多粮米,现在又命令蜀军和我们魏民一起在渭水边上屯田,打算长驻,这样下去实在是国家的大患。父亲为什么不跟诸葛亮约个时间大战一场,以决出雌雄呢?”
司马懿道:“我奉旨坚守,不能轻举妄动。”
正议论间,忽报蜀将魏延前来骂阵,司马懿只是不出战。魏延骂了半天,最后只得回寨。
诸葛亮见司马懿不肯出兵,便密令马岱造木栅,在营中挖深沟,放了许多干柴和引火之物。周围山上,用柴草虚搭了许多窝铺,里外都埋下地雷。
置备停当,诸葛亮又对马岱密嘱道:“要将葫芦谷后路切断,在谷中暗伏兵,若司马懿赶到,让他进谷,然后就把地雷和干柴一起放起火来。”马岱领令而去。
诸葛亮又令一班军士白天举着七星旗在谷中,夜晚设七星灯在山上,作为暗号。
接着唤魏延道:“你带上500军士到魏寨讨战,务必要让司马懿出战,但你不必取胜,只可诈败,司马懿一定会来追赶,你便往七星旗处而走,若是夜间,就往亮七星灯的地方去,要引司马懿进葫芦谷,到时我自有擒他之计。”魏延受计,带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