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在江东地区,孙策赶跑扬州刺史刘繇以后,继续向东南发展。他将严白虎、王晟等地方武装逐一消灭,又进一步占领了会稽、吴郡等江东要地。
建安四年,孙策开始向西北拓展势力。首当其冲的是庐江郡,当时任庐江太守的人名叫刘勋。孙策为了削弱刘勋的势力,极力怂恿他攻打上缭。他派人给刘勋送去很多珠宝和细布,并对刘勋说:“上缭甚富庶,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援。”
刘勋听了大喜,不顾部属的劝阻,倾巢出动攻伐上缭。孙策一面派堂兄孙贲等屯兵彭泽,以阻断刘勋的归路,一面亲自率兵端了他的老窝。刘勋在回军途中战败后,率残兵北投曹操。
同年十二月,孙策进伐黄祖,在沙羡大破黄祖。紧接着,孙策又带兵征豫章。此时,华歆任豫章太守。
孙策率大兵屯驻在离豫章南昌县数十里远的椒丘,派虞翻前去劝降。当夜,华歆便命人写下降书,第二天一早便派人送去孙策营中。孙策用兵占领豫章。
建安五年夏,孙策再次西击黄祖。此时,原广陵太守陈登乘孙策西征,招诱严白虎余党图谋起事。孙策回军欲进击陈登,兵至丹徒,驻兵待粮。
一次,孙策外出打猎,恰逢被他杀死的吴郡太守许贡的宾客,这个宾客为主人报仇,用暗箭射中孙策面颊。孙策伤势很重,生命垂危,便把谋士张昭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又把弟弟孙权叫过来,将自己的印绶戴在他的身上,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的意思很明显,要孙权继承他的事业,在众臣的辅佐下,保住江东。
孙策死后,张昭等率领僚属,拥立孙权上表朝廷,下移属城,使中外将校,各奉其职。不久,周瑜也赶回赴丧,以中护军之职与张昭共掌众事。
在周瑜的推荐下,孙权接见了鲁肃,与之相谈,甚是投机。当众人退去后,孙权把鲁肃单独留下,与他合榻对饮。
鲁肃为孙权在江东建功立业所作的策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立足江东,第二步打通长江中上游,全据长江,第三步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第二步需要实力,第三步需要时机,只有第一步是当务之急,且符合哥哥的临终嘱咐。
孙权是个英杰人物,他的即位,意味着孙吴对江东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在北方,曹操与袁绍两大军事集团正在进行激烈角逐。
袁绍以讨董卓起家,在关东群雄联合讨董时,袁绍被推为盟主。名为盟主,实际上只占渤海一郡,实力并不雄厚。他先用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冀州刺史韩馥让出冀州,又用武力打败公孙瓒取得幽州,与此同时又派长子袁谭占据青州,任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这样,到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已占据了青、冀、幽、并四州。
曹操一开始也参加了讨董联盟,后来,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郡城设在东武阳。青州黄巾军进入兖州,杀死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接曹操任兖州刺史。
曹操据有兖州,又打败并收编了青州黄巾军,势力开始壮大。汉献帝兴平二年,杨奉、董承、韩暹等人迎献帝东归,经过艰苦跋涉,到达河东。
袁绍的谋士沮授建议把献帝接到邺县,但缺乏政治远见的袁绍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这无疑给曹操留下了机会。当时曹操正在许县,他听从谋士荀彧的主张,立即派人把汉献帝迎到许县。
从此,曹操不但尽有豫州之地,而且还占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建安三年,曹操又击杀占领徐州的吕布,从此,徐州也归曹操所有。
袁绍据有青、冀、幽、并四州,曹操据有兖、豫、徐三州。袁术已在建安四年称帝不成呕血而死。这样,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有实力的割据者只剩下袁绍和曹操了。一山不容二虎。袁、曹各自势力的发展,使他们都成为想吞掉对方的老虎,一场兼并战争在所难免。
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曹操两个军事集团在官渡进行决战。结果,处于劣势的曹操战胜了处于优势的袁绍。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身居隆中的诸葛亮,没有一天不关注着天下形势的变化。对这些形势的每一个变化,都了如指掌。
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了解,首先得益于荆州襄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使得襄阳成为南来北往人流的交汇所在。当时四面八方的军政情况,必定随着来来往往的过客传到这里。
207年,诸葛亮26岁时,刘备因在中原被逐,也到荆州投刘表而来。
处于乱世之秋的刘备,追溯起来确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是“帝室之胄”。论起来刘备还是当今汉献帝的叔字辈,因而有人称他皇叔。但到了刘备这一代,因父亲早逝,只落得靠卖鞋、织席维持生计。他不大爱读书,却喜欢结交社会各类豪侠志士。
早年,刘备因参加镇压黄巾军农民起义有功而走上仕途,但官运不佳。他想在这乱世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却苦于无立足之地盘。他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等,都因各种变故而相继离开了。
当时,曹操手下带领一百多万的兵马,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他的野心是想要夺取汉朝的天下自己做皇帝,因此,曹操便使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杀害了许多忠臣,把他自己手下的人安排在汉朝的朝廷里,监视着汉献帝。
以至于汉献帝对于曹操所说的每一句话,不敢不听。
汉献帝虽然是皇帝,但是,一切事情都是曹操在做主,曹操很想废掉汉献帝,只因为还有好些地方没有打下来,而且还有好些像刘皇叔那样的势力,正在外面训练军队,要和曹操拼个你死我活,力求保全汉献帝的皇位。
所以,曹操还不敢把皇帝废掉,只有尽量派出军队四处征讨,设法把那些反对自己的势力,统统扫平。在曹操想要剪除的势力中,刘皇叔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皇叔虽然一片痴心,想把奸臣曹操除掉,可是,他自己的力量实在太小;虽然有两个结拜弟兄,一个叫关云长,一个叫张飞,都是打仗杀敌的好手,而且他们三个是桃园结义的好兄弟,但仅靠三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他们手下军队也不够,帮助他的人才又很少,因此,刘皇叔到处寻访有本领的人。
最后,刘备从中原逃到了荆州刘表处,只求有个安身之所。
刘备秉性少言,一般喜怒皆不表现出来,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执著追求,而且坚贞不渝。投奔刘表后。他仍心系天下,渴望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与天下英雄一争高低。
为此,在襄阳这块相对僻静之地,他开始广交贤士,招纳人才,以为自己日后争夺天下之用。由于诸葛亮在当时襄阳名士中已有很高的名声,且常自比管仲、乐毅,因此他虽隐居隆中,但在人们心目中,其智慧和能力不可限量,一旦这条卧龙腾空而起,天下将要为之改变。
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客居荆州时,荆州牧刘表多次礼聘徐庶出仕。但徐庶观刘表其人,以为此公虽号称皇室宗胄,颇有礼贤下士之名,但骨子里却优柔寡断,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徐庶坚辞不就。
汉献帝建安六年,在中原地区战败的刘备来投靠刘表,刘表对他心怀疑惧,让他屯兵新野抵挡曹操。徐庶通过观察,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能够善待部属,素有人望。
于是,就前往新野拜见刘备。刘备正刻意结交荆襄一带的有识之士,对颇有名气的徐庶前来投靠,喜不自胜。刘备非常器重徐庶的才干和人品,当即把他留在营中并委以重任,让他参与整顿军事,训练士卒。
建安九年,刘备乘曹操出兵河北攻邺城之机,出兵掠地,北至叶县附近。留守许昌的曹魏大将夏侯惇带于禁、李典等出兵抵御。因刘表拒绝出兵相助,刘备兵弱将少难挡曹军。在这危急关头,徐庶建议放火烧寨,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赵云等领兵埋伏以待曹军追兵。
夏侯惇不知其中有诈,不顾李典的劝阻,同于禁率轻骑追击刘备。刘备埋伏的军队同时发起进攻,将曹军团团围困,曹军伤亡惨重。刘备反败为胜,有惊无险,这才从容收兵,返回新野。
镇守樊城的曹洪不服气,摆了个八门金锁阵,带兵前来报仇。谁知徐庶不但轻而易举破了阵,还略施小计,连曹洪的老窝樊城也端了。只这两仗,徐庶的大名就威震曹营了。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亡,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20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
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
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
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
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魏文帝黄初年间,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明帝太和三年,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他听到徐庶归曹入魏后的经历,不禁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叹息不已。
徐庶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终没有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但他忠直坦诚、孝敬亲尊、力荐英才的人格品德将永传后世。
刘备对徐庶信服得五体投地,徐庶在临走之时说:“我这点本事算不了什么。荆州比我高明的人还多着呢!不说别人,就说这襄阳城西二十多公里处的隆中山,就有一位杰出的人士隐居在那里。”
刘备说:“既是名士,比军师如何?”
徐庶说:“他平时自比管仲、乐毅,我看他可以比作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载的张子房。”
刘备谦逊地问道:“请问军师,这个人到底是谁呀?”
徐庶郑重地回答:“他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刘备第一次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心中有点不大相信,对徐庶说:“那就请军师辛苦一趟,把他请来聚聚怎么样?”
徐庶先是一愣,继而把头使劲地摇着说:“这样的人呀!只有主公亲自去请。至于他愿不愿意见面,肯不肯来辅佐主公,那就要看您的诚意如何了。连德高望重的庞德公都尊称他卧龙先生呢!”
刘备恍然大悟:“啊!莫非就是司马徽老先生说的那个卧龙凤雏吗?”
徐庶点头道:“主公听错了。卧龙、凤雏是两个人,凤雏先生是庞统庞士元兄,卧龙才是诸葛亮。主公若能把他请出来,汉室不愁不兴,江山不愁不得!”
过去刘备在荆州曾拜访过阳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传说他有经帮济世之才,但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隐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在当时,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
而如今见徐庶又极力推荐诸葛亮,刘备当即就产生了招募收揽诸葛亮的心思。
三顾茅庐始出山
建安十二年的一天早上,刘备带上他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羽和张飞骑马离开新野,往隆中山而来。
刘备转了几个弯子进入隆中山冲后,就听一个农夫在田中唱道:“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盘。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刘备上前问那农夫,此歌是谁作的,农夫说是卧龙先生。刘备问明地址,便策马来到茅庐。
刘备亲自叩动门环。许久,童子才懒洋洋地来开门。刘备温和地问道:“我是刘备,特来拜见你家先生。”
童子道:“先生一早就出去了。”
刘备忙问:“先生到何处去了?”
童子回答说:“行踪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问:“什么时候回来?”
童子道:“归期也不定。”
刘备听这么一说,深感惆怅,想等上一会儿,关羽、张飞则劝他先回去。刘备只得上马下山。
行了几公里路,三人勒马回望隆中景物,真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观之不已。这时,他们忽然看见一个身穿帛布袍、头戴逍遥巾,气宇不凡的人拄杖迎面而来。
刘备心想:“看样子一定便是卧龙先生。”便忙上前施礼道:“先生可是卧龙先生吗?”
那人问道:“将军是谁?”
刘备毕恭毕敬地说:“我是刘备,专程从新野来拜见卧龙先生的。”
那人听罢,施礼道:“我是卧龙先生的朋友崔州平。”
刘备忙抱拳道:“久闻大名,幸得相遇。先生能否席地而坐,我想请教一言。”
崔州平坐下后问道:“将军有何事非要见卧龙先生?”
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我想跟卧龙先生求教治国安邦的大计。”
崔州平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天意,人岂有回天之术,谈何容易。”
刘备还想说什么,崔州平起身道:“山野村夫,枉谈天下之事。”
刘备忙道:“但不知卧龙先生往何处去了?”
崔州平说:“我也正想访他,不知往何处去寻。他日再见吧!”说罢,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