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3700000013

第13章 学生热爱学习教育故事推荐(5)

不久,父母相继去世,顾欢的生活更艰苦了,然而他读书也更勤奋了。他的学问越来越渊博,远近闻名。后来他在天台山设学馆教学,闻名来求学的人很多。

当了先生之后,每当他打开书本准备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他就想起了童年在学馆窗外偷听先生讲课的情形,也想起了那位到现在也叫不出名字,然而却给了自己那么多知识的先生。那位先生的沉稳铿锵的语句,似乎还在他耳畔回荡。于是他就把整个身心沉浸在书本里,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语调铿锵地给学生们讲学。但每当讲到《诗经》《废蓼》篇时,他就想起早亡的父母,想起自己孤独的少年时代。讲着,讲着,便哽咽着讲不下去了。于是,用书本掩着脸哭泣起来。从此,学生们都不让他讲《废蓼》一章。

顾欢在自学的同时,还拜名人为师,他的学问越来越渊博,终于成了著名的学者,著有《三名论》等书,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21.江泌映月读书

江泌,字士清。南北朝时洛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曾任南中郎行参军及国子助教。他在任期间为官清正廉洁,家里从来不使用奴婢童仆,家中的活计都是他与他的兄弟们亲自动手去做。下属的官吏、差役有病有灾,生活有困难的,只要是让他知道了,一定拿出自己的钱来资助他们;属吏去世了,他也要花自己的钱,为他们买棺材安葬,因此下属都十分爱戴他。

江泌自幼聪明好学。家中生活十分贫苦,他天天要帮家里削木头做木鞋来维持生活。但是,艰难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的学习意志。他胸怀宽广,志向远大,立志攻读经史。家里穷供不起他去学堂里读书,他就立志自学。他把鞋摊摆在一个学堂附近,能够听得见学堂里面先生的讲课。每天一边削木鞋底,一边听先生讲课。江泌白天忙着做活,晚上读书,往往要读到深夜。即使有时白天做活非常劳累,晚上十分疲劳,也从不间断学习。

晚上读书学习,需要灯油,而他一读就读到深夜,灯油用得更多了。他家穷得连做菜都没有油,哪来油点灯读书呀,时间长了,江泌妈妈怕他读书耗油太多,天一黑,早早就把灯吹灭,并把灯藏起来。没有灯光,夜里怎么读书?江泌只好静静地背诵或默记学过的知识。

一个中秋节的夜晚,江泌陪着父母在院子里赏月,看见明亮似镜的月亮,照射着皎洁的月光,他灵机一动,心想,在月光下读书不是也行吗!于是,他就着月光看起书来,就这样,他天天就着月光读了不少书,再也不愁点灯费油,夜晚无法读书了。

一次,他读书着了迷,读着读着,月光斜移,原来透过窗户照进屋子里来的月光一点也没有了。他抬头一看,原来月亮已经悄悄地爬到屋子那边去了,屋子挡住了月光,所以字看不清了。江泌就拿着书本跑到院子里来看书。过一会,又看不清了,他干脆就登着梯子爬到屋顶上映着月光读书。他看着看着,到了后半夜,因为白天太累了,晚上看书时间长,他疲倦地趴在屋顶上打起盹来,结果从屋顶上滚了下来摔在地上,这时他的手还紧紧握着书。幸亏家里是茅草房,屋檐不高,没有摔坏,只是脸上、膝盖擦破了皮。江泌真有点犟劲,他从地上爬起,拍拍身上的尘土,又爬上屋顶,映着月光读起来。

江泌映月读书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22.玄奘历尽艰险取佛经

玄奘,俗名陈袆,洛州缑(ɡōu)县(河南偃县)人,唐朝著名高僧,中外文化交流的卓越使者。

玄奘幼年时期,家境十分贫寒,11岁就出家当了和尚。但他勤奋好学,经常到各地听高僧讲学。

玄奘32岁的时候到长安,拜名僧为师,深入钻研佛教各派经典。一天,天竺国(古印度)一位高僧来到长安讲经,介绍天竺的那烂陀寺有位戒贤法师很有学问,对佛教各派学说都有精深研究。玄奘决心去天竺向戒贤法师学习。

玄奘34岁的时候,只身一人离开长安,去天竺,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到天竺的路途又非常遥远,艰难险阻数不胜数。但玄奘抱定了舍身求学求法的决心,没有为艰难困苦吓倒,只身一人踏上西进天竺的征途。

一天,玄奘走进了大沙漠,这里不仅人烟绝迹,就连鸟兽的影子都看不见。走了一天,他感到十分疲劳,就下马歇息,取下挂在马鞍上的皮囊想喝口水。不料,一时不小心,皮囊掉到了地上,仅有的一皮囊水全洒在了沙漠里,他十分懊悔。于是,决定回去取水,拨转马头,向东走了十几里路。这时,他想起:出发前立下誓言,不到天竺决不向东后退一步,现在怎能因水而东退呢?!他又立即调转马头,继续向西北行进。就是在这样难以忍受的困苦中,走出了沙漠。

玄奘历尽了千辛万苦,冒着数次生命的危险,用了四年时间,行程五万里,沿途拜访了十六个国家的名僧求法。终于到了北天竺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

玄奘拜印度著名的佛学大师戒贤法师为师,学习《瑜伽师地论》。戒贤法师虽然年事已高,多年不讲经了,可是却特地为玄奘开讲,一连讲了十五个月,经过刻苦努力,玄奘很快掌握了天竺佛学的要义。那烂陀寺有僧众一万多人。其中通晓经论20部的只有1000多人,通晓30部经论的只有500人,通晓50部的连玄奘在内只有10人。全部通晓的只有戒贤法师一人。玄奘起早贪黑,刻苦钻研了五年,终于通晓了全部经论,成了很有学问的佛学大师。

玄奘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又到印度的其他一些国家继续学习,学识更加渊博。经过六年的学习后,玄奘又回到了那烂佗寺。戒贤法师叫玄奘主持讲席,给全寺僧众讲经。一次,有个婆罗门教徒,写了40条经文,挂在那烂陀寺门口,高傲地宣称:“如果有人能破我一条,我甘愿把头砍下来认输。”几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敢和他辩论。这时,戒日王请求玄奘出来驳斥那个异教徒。玄奘叫人把寺院门口所挂的40条经文取下来,请戒贤法师等做见证人,把那个婆罗门教徒驳得哑口无言,只好低头认输,请求履行前言。玄奘笑着说:“佛门弟子是不杀人的。你就留在我身边做杂务吧。”这个婆罗门教徒高兴地顺从了玄奘。

公元642年12月,印度的羯若鞠阇国首都女城,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佛学学术辩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印度十八个国家的国王,熟悉佛教教义的三千多僧人,那烂陀寺的一千多僧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人士。这是印度文化史上一次有名的盛会。大家一致推举玄奘为论主(主讲人),玄奘在大会上宣讲了他的佛学论文,并由人抄写一本,悬挂在全场门口,供大家讨论。会议开了18天,无一人提出疑问。对玄奘都很佩服,公认他是第一流的佛学学者、大师。散会那天,按照印度的传统,请玄奘骑上装设华幢的大象游行一周,表示对他的尊敬。从此,唐僧玄奘的名声传遍了印度。

公元645年,50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朝廷和人民都很敬重他。千百年来,玄奘历尽千辛万苦,舍身求法的精神,孜孜不倦为中外文化交流献身的精神,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和传颂。

23.韩愈百炼出华章

韩愈(768—824),字退之,是我国唐宋八大文学家之首,古文运动的领袖。

韩愈于公元768年出生在河南孟县一个有学问的家庭里。他才3岁,父亲就死了,由哥哥收养。10岁那年,哥哥被贬官了,他又随哥嫂流落他乡。一路上,哥嫂经常给韩愈讲故事,希望弟弟将来能够成才,重振家业。因而讲得最多的是古人业绩及他们的故事,以激发韩愈的进取心。如周文王坐牢写了《易经》,左丘明双目失明写了《左传》,屈原被放逐写了《离骚》,孙膑被削去膝盖骨写了《兵法》,司马迁受了宫刑写了《史记》等等。当哥哥嫂嫂绘声绘色地讲完这些故事时,对幼年的弟弟说:“人生是短暂的,历史却是永存的。你应该把这短暂的一生用在学习上,虽不求显赫一时,也要有所作为呀!”古人逆境成才的故事和哥嫂的期望,使韩愈很受启发。“我也要当屈原、当司马迁……”在他幼小的心里,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产生了。

他每天早晨公鸡一叫就起床,先到院中做一种名叫“八段锦”的体操,活动一下身体,然后回到屋里读书。他读书非常用功。吃饭没菜,他就拿看书来下饭。在读书中,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反复默读琢磨,或者向当地有学问的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从不退缩,从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在学习过程中,他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不是东学一本,西看一段。这样他完整地读了大量的诗书和史书。

随着时间的流逝,韩愈已经是一个风华正茂和有一定知识的青年了。他决定走出家庭,到社会上去锻炼成长。

由洛阳到长安学习。一路上,大自然的景致美不胜收:起伏连绵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平原,奔腾东去的长江,碧绿无涯的禾苗,使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一幕幕地映入韩愈的眼帘,为他以后的诗文创作打下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到了洛阳,他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博览群书,他“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为了“将求多能”,他“蚤夜以孜孜”,“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他起早贪黑读书,有时读到后半夜才睡觉。严冬腊月,他也舍不得生个炭火。砚台里的墨结成了冰,他就用嘴呵呵,等融化后再写;手冻僵了,搓搓手继续写,读书读得口干舌燥,喝口温茶继续苦读揣摩。他除了苦读、背诵、深思外,还勤奋地做读书笔记,他读不同性质的书有不同的笔记法,坚持写出纲要。

19岁那年,他告别洛阳,来到京都长安。当时长安文坛上,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人,叫梁肃。梁肃是主张用先秦、两汉的散文(习惯上称古文)形式写作的一个大作家。韩愈得知后,欣喜若狂,决定登门求教。原来,韩愈在读书中,早就发现先秦、两汉的散文,形式自由,语言活泼,有利于表达思想内容。他自然不放过求学的机会。可是,当他头几次去拜访梁肃时,却未被接见。他毫不灰心,仍然多次去拜访。后来,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梁肃,梁肃接待了他。打这以后,他在梁肃的指点下,古文的水平提高更快了。

以后,韩愈更加积极地倡导古文运动和从事古文写作。无论是给皇帝的上书,给亲友的书信,还是政论文、传记、小品文、杂感等,都是按着先秦、两汉的散文要求,精心撰写。文章的艺术性很高,雄奇奔放,感情充沛,曲折变化,流畅明快,在文坛上影响极大,因此,大家都爱读,而且学习他、模仿他的人很多。在他的倡导下,散文蔚然成风,深入人心,韩愈的名字也因此在文坛上永垂不朽。

24.白居易少有所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出生于河南新郑东郭宅,是唐朝负有盛名的大诗人。

白居易的祖母和母亲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很早开始识字,五六岁时就练习作诗,9岁已经懂得声韵。由于当时社会动乱,白居易11岁就离家出游,南北奔走,从小就接触了社会,看到了民不聊生的现实,并立下了改革政治,救济人民的大志,这促使他更刻苦地读书、写诗。他白天学赋,夜间读书,还挤出时间写诗。他每学一课书,都要反复诵读,一直读到不仅能背诵,而且能深刻领会诗的意境。据说,他因读书读得太多,连嘴唇的皮都磨破了,生了很多疮。写字写得太多,连手臂上也磨起了一层很厚的老茧。他就是这样以坚毅苦学的精神,获得了少年有为诗人的美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白居易9岁时作的诗,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白居易15岁时,拿着自己写的诗稿到长安,向当时有名的诗人顾况请教。顾况一看白居易,心想:“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能写出什么好诗来。”再一看诗稿作者的名字是“白居易”三个字,便哈哈大笑起来说:“长安米贵,居可不易啊!”他根本没有瞧起面前的诗人。但是当他读了上面那首诗时,不禁拍案叫绝:“好诗!有这样好的诗句,居天下也不难啊!”他连忙起身重新以礼相待,再也不敢轻慢了。

白居易成名以后,仍然勤奋不怠,继续下苦工夫作诗。他的诗以平易自然见长,但是平易不流于浮浅,自然不陷于庸俗。反复品味,足见作者在锻炼字句上所下的工夫。据说,白居易每作一诗,必先读给邻居家一个不识字的老婆婆听,问她:“你觉得怎么样,能听懂吗?”如果老婆婆说听不懂,或说不好,他就反复修改。当时有人对他这个著名的大诗人向一个不识字的老妪请教很不理解,认为“俗气”。可白居易却不那么认为。他说:“我写诗是给人看的、听的,如果人家看不懂、听不懂,那又何必写呢?”这足以证明了白居易创作时的严肃态度和刻苦精神。

正因为白居易作诗是这样刻苦认真,又能虚心向别人请教,所以他的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深为群众所喜爱。白居易一生作诗很多,流传至今的就有三千余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

25.贾岛驴背“推敲”留典故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朝诗人。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落拓为僧,后还俗。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著有《长江集》。他的诗注重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现代社会保障概论

    现代社会保障概论

    本书阐述了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论以及历史演变。分章讨论了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与生育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社会优抚等基本社保项目。本书在充分介绍和吸收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和理论的同时,还以丰富的资料详细论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改革与创新,问题和前景。本书体系完整、论述详实、内容很新,是这一领域较为完整、较为成熟、较为规范、也较为先进的优秀教材。
  •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本书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觉醒”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意识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主线,以教育观念、课程意识、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三维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化等概念为着力点,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说课”、“教学案例的撰写”、“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等为载体,通过设置“一线心语”、“案例解析”、“专家视点”和“相关链接”等板块比较全面和通俗地阐述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与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三维目标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等关乎教师课程意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知识。
  • 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课堂管理艺术和技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新表征,是教学实践和经验概括和理性提升,本书所阐述的艺术和技巧是简约的,实用的,可操作的,可借鉴的。教师通过本书的阅读和借鉴,能够在新课程实践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更新课堂管理理念,优化课堂管理行为,形成新的教学本领和新的课堂管理艺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爱因斯坦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爱因斯坦传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落难神仙不如鸡

    落难神仙不如鸡

    仙界一好吃懒做的女仙薛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丢在荒山野岭中,身无长物不说连神通也用不了了,最后被路过采药人捡回了村里。看身为女仙的薛瑶如何带领着贫苦的村民们如何发家致富奔小康?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神附者

    神附者

    一直在失去,不过是因为自己的无力与弱小。变强是为了保护别人?不,我只想为自己的存在留下一个理由。那么,我因什么而存在?我的存在只为你。
  • 红蚂蚱 绿蚂蚱

    红蚂蚱 绿蚂蚱

    本书集结了作者自发表作品以来迄今最好的短篇小说作品。李佩甫的创作擅长的是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通过他们的成长过程,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本书收入《无边无际的早晨》、《学习微笑》、《败节草》《豌豆偷树》、《画匠王》、《黑蜻蜓》等。
  • 河东河西全集

    河东河西全集

    故事讲述的是乡下一个小女孩樱桃的成长经历和曲折的爱情故事,扣人心弦,曲折跌宕......
  • 传奇领主纪

    传奇领主纪

    兵者,诡道也!将者,诡谋也!王者,诡心也!俗话说上兵伐谋,且看穿越异界的杨修如何带着一个坑爹的游戏系统,铁血沙场征战四方!为枭雄者,当视人命如草芥!
  • 我们是否有缘

    我们是否有缘

    欣瑶是个中美混血儿,在欣瑶读三年级的时候和罗云相遇,欣瑶的才华横溢让罗云难忘,六年过去了,当欣瑶再次见到罗云的时候,看到罗云的出入证上面放着另一个女孩的照片,欣瑶误以为罗云喜欢别人,一气之下回美国多高中,在欣瑶大二的时候,学校有中国交流生这个活动,欣瑶参加了,再次与罗云相遇,此时罗云已经大三。他们相遇以后又会怎么样呢?十二年了,我们是否有缘?
  • 许你一世繁星

    许你一世繁星

    一曲终了,人已散。他们终究还是走失在了那个午夜,那年星空......许扶摇:如果,如果能够重回6岁,我多希望,我们这一群人,从开始便未曾相识。这样,便不会有日后那些蚀骨的伤痛和压抑的哭泣。薛煜城:后来的我一定想不到,随着年华凋落,光阴漫漫,越长大,身上的那份孤勇就越容易消散,久了,勇气没了,只剩孤独。洛瑾瑜:爱情里想象总是比现实美丽,相逢如是,告别亦是如是。我们以为爱得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林凡: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回到那年,我想我一定会摸摸自己的头告诉自己说,亲爱的女孩,人生路上你要慢慢走。那一年的繁星,终归无人来与她仰望.....
  • 红霓裳

    红霓裳

    关好门,拉严了窗帘,闭上眼睛,不要想它,安心睡觉!
  • 逆云情

    逆云情

    天煞孤星,云巅问剑,傲世苍穹,藐视神权,征服七界,完美大成,离魂九歌。一切的一切,都要从那时空错乱的一刻开始说起。上一世的战神,一生与敌交手从未败绩,却未能改变自己天煞孤星的命运;这一生的浪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逆转时空之举,万世灭,屠大地,生灵炭,掌生死,灭轮回。冥王大陆,风云变幻,世人为了追求那更强的力量,不惜牺牲一切,甚至是苍生的性命。殊不知,这人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便是信念,是情义!人生若只是初见,该多好……作者ID同时是B站UP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