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从诞生以后,便会随着岁月的长河而体验生、老、病、死的几个阶段,而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任何一个人都逃不过死神的召唤。在汉民族传统的习俗中,自从出生、成年、到结婚,都有不同的生命礼仪来协助人通过这种生命过渡仪式。当然面对生命的终结也不例外。在过去,古人有一套非常严谨的“丧礼”,而尤其以丧葬择吉为重。
一、古人的“丧礼”
《论语》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也。”养生送死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也是我国故有伦理道德的真谛。所以丧礼是报答父母养育、恩情的具体表现,其目的在尽哀与报恩,让孝子贤孙能在各种仪式中抒发心中的哀痛,并藉以安顿死者的身心与魂魄,也是教化世人尽孝表现在外的一种礼仪。
1.“丧礼”的形成
远古时代的人,穴居野处,对死者只以茅草覆盖身上,尸首置于荒野,往往会遭野兽咬食,故孝子会张弓护葬守丧。这是其丧礼的源始。至殷商始用木葬,而后才用棺,用棺后始有棺殓,殓前须沐身沐头,口含饭,以布束尸,按服斩衰,另以明器、实物伴葬。此种种丧仪、丧服、丧制加上儒家的思想启发,则发展成为一大套完整而繁复的丧礼。然而我国较完整的丧葬礼俗,源自于周礼。周武王时就有“木主”(神主牌位)的制作,木主为祖先神灵的依附之所。
远在殷商时代的人,已经相信人死后灵魂升天就会升格为神,所以祖先的灵魂能左右子孙的灾祸与幸福。更相信灵魂也和活人一样有食衣住行上的需求,所以才会有各种祭拜礼品及选择吉日的产生。
2.送终奉脚尾饭
当老人生命垂危之时,老人的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准备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能为老人送终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时,家属便要开始着手准备有关丧礼的一切,首先将病患的床位移到正厅临时搭设的床铺上,床铺位置依男左女右摆设,称为“徒铺”或“搬铺”。直到死者临终时,便要取下正厅的天公炉,以布或米筛遮住神明和祖先牌位,称作“遮神”,家属在死者身上盖“水被”(白布中央缝上红绸的被单),以银纸或石头为枕,并在死者脚边供上“脚尾饭”,使死者不至于挨饿,一盏白蜡烛,做为长明灯,照明阴间的路。并以厚纸或白布,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日时,作为“魂帛”,暂时替代神主牌位,供于正厅的一角,燃烛烧香,称为“竖魂帛”。此外,大门上也要斜贴白纸条,以及“严制”(父死时用)、“慈制”(母死时用)或“丧中”等字样,告知左邻右舍家中有丧事。
3.接板(接棺)
当尸体要准备入殓前,得先准备好棺木,称为“买寿板”,择吉日吉时将棺木接回家中来,一般是以吹角乐音做为引导,由四名以上的抬棺者(或土公)运到丧家,途中若有经过桥或十字路时,需沿途置留银纸和红布一条,称为“放纸”,棺木运到丧家时,称为“接板”或“接棺”。棺木进屋时,得头先进,以便入殓时头内脚外。要放板前,得先在左邻右舍的门口贴上红纸条,作为避邪用。
4.入殓
死者在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发、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用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民俗认为,不能给死者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者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般是头朝里而脚朝外。
守铺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铺侧以示服孝,这叫做“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传统当中,守灵也是表达对逝者尊重。
搁棺因为要选择吉田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棺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馆”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甚至几个月。
5.孝饭
当死者已被装入铺着库钱、银纸及生前用品的棺木,封棺大殓后,翌日清晨家属就要为死者准备“孝饭”,又称“奉饭”,亦即寺待死者的餐饮与生活作息彷如生前一般,于黎明后供盥洗用具、早餐、香、银纸;黄昏时再上香供其晚餐。如此直到满七或百日结束为止,才改为初一、十五晨昏各拜一次;直到对年才不再供膳祭拜;到了合炉后,则依年节祭祀的方式。
6.看日
丧事重忌讳,入木(大殓)、转柩、落葬等均须选日选时。一般是先看入木时辰,然后才看墓地,墓地决定后再看出殡之时日。丧家请人代为看日择时,必须提供死者本身及其儿子(若妻丧还须包含其夫)之生辰八字以供参考。
7.作功德
一般丧家在死者出殡的前一晚或数晚,延请专门的道士或和尚为死者举行超度和供养的法事,以死者的名义施行功德,用意是为死者赎去生前罪业,即称为“作功德”。因为是非常专业的法事仪式,所以道坛多会为家属准备相关的仪式用品。当进行到“还库”时,家属才进行烧库钱的活动。
8.家奠
原本死者未出殡前,曰“奠”不曰“祭”,所以在出殡的当天,布置好供众多亲友告别致礼的大灵堂,四周安置好各方亲朋好友致赠的鲜花、挽联、果品,这也是由家属和亲戚,最后一次为死者的肉体在家里上香致礼的道别式,称为“家奠”,但一般多以“家祭”称之。在抬棺出院子转柩后,亲戚尚未上前祭拜前,得先由家属供上五醴生祭,称为“起柴头”或“起车头”,“五醴”是由出嫁的女儿或外孙,分别从婆家送来的“牲礼”,摆在灵桌上后,
家属与外家亲戚依序三跪九叩,此时丧主要跪地回礼。在丧事时,忌讳泪水滴到尸体上,相传这位流泪的人将会发疯。
9.出殡
出殡即“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签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棺”的意思。
10.安葬
当丧家选好墓地后,在出殡前先择一吉日吉时,备三牲、茶叶(甘茶)、素果由远亲或宾客一人吉冠素服择日开茔域、祀后土。供三牲烧香烧金纸祭土地神跪告后土曰:“惟某年岁月朔日子,某官姓名,敢告于后土氏之神,今为某官姓名营建宅兆,神其保佑。谨以清酌、脯醢、祇荐于神。尚飨。”这称为“开兆”是为死者永眠之所而祈求土地公庇护的意思,然后掘土筑基称“开圹”。
造风水所须之祭物及用品如下:活白公鸡壹只、生猪肉斤二、生鸭蛋十二只、生鱿鱼十二尾、白米斗二(十四斤)、酒壹瓶、清水壹瓶、酱糊壹包、红糕仔十二包、新毛笔壹支、新毛巾壹条、烛壹对、香壹包、酒杯二大三小、寿金、福金、四方金各三只,挖圹前先简单培土充当「后土」然后上香,烧寿金、乃破土挖掘,地点选定后既破土,绝不可更易位置,忌重丧也。
殡葬行列到达墓地后,将灵柩先抬上圹顶,尾部在前、头部在后,先行祀后土之后,设奠圹前,排牲礼(三牲或五牲),拜土地公的祭品为三牲一付,酒一瓶及金纸等,墓碑左侧置遗像,坟头置魂帛、香炉。取下棺罩,并置魂帛于灵柩,时由一人撑伞以罩之。神主放于旁边,旛旌插在墓的左右,孝男跪于灵右,孝女、孝媳跪于灵左,号哭奠吊辞诀。孝男举哀奠三杯,执事者接酒后俱浇在柩上,然后俯伏听读葬祭祝文,入土为安。
11.作七
死者逝世后,每七天为一次祭拜的重要日期,负责祭拜者的身份不同,俗称“作七”,共有七个日期,分别是“头七”,由孤哀子负责准备祭品;“二七”由媳妇负责;“三七”由出嫁的女儿负责;“四七”由侄女负责;“五七”由出嫁的孙女们负责;“六七”由出嫁的侄孙女或曾孙女负责;“七七”或称“满七”由孤哀子负责;但客家人与上述闽南人的习俗略有不同,而以「四七」为女儿七。又因现代为工商业社会,有将七七四十九天改二十四天的,即头七、七七各七天外,其它各以每隔两天为一七的计算方式。
12.作旬
原本死者于作七结束后,家属会继续“作旬”的祭拜,每十天为一旬,共有四旬,来拜祭四位十殿阎王的判官。当五旬时是第九十九日不作,而改于次日举行“作百日”,一般各地有将“作七”和“作旬”混为一谈者,而只「作七」不「作旬」。居丧间未出殡之前,不可以过日,遇祖先忌日也不作。出殡后有祖先忌日则如往日祭拜,但过节(如清明、端午中元、冬到、除夕)祭祖时,必须提前一日中午祭拜新亡者,翌日再祭。
13.民间丧葬禁忌
古人强调事死如事生,对丧事是非常重视的,古有临丧不笑,望柩不歌,适墓不登垄。邻居有丧事时,舂米时能口里不能发出用力的声音,村子里有丧事时,不能在村内巷子里唱歌,还有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送葬不忌涂潦,临丧则必有哀色等等。
死者的装殓也有各种禁忌,比如口里不能空着,古代有含玉习俗,后代有含饭团的习俗。有的地方忌给死者穿黑色衣服,说会变成驴,有的忌穿皮衣,说会变成兽。死者入棺,脚忌悬空,要踏在棺板,头却忌顶着棺板,要隔以衣物,入殓时,亲属哀哭的眼泪忌讳滴在尸体上。
出殡忌双日,有的地方忌讳正午出殡。送葬忌讳回头看。忌讳从原路回来。参加葬礼和送葬的人忌讳穿黑白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行人忌讳碰上出殡的队伍。
亲属服丧的时间,古代有严格礼制,时间长短依亲疏而定。儿子为父亲一般要服丧三年,古代老师当父,所以孔子的学生为孔子也服丧三年。孝子孝女服丧期间的禁忌是很多的,比如忌嫁娶、庆典、重大工程等,这些禁忌遵守的时间各地不一样。
二、丧葬择吉论用
安葬者,是人送终之切事,《疑龙经》曰:地吉日凶祸先发,选择吉日最为紧要。安葬之法,务宜山龙年月之大利,并看山运龙运俱得旺气。五运六气扶助山龙,又取日精月华贵人择日之安葬论用。
1.择日之安葬论用
禄马,及天德、月德、岁德、天帝、太阳、太阴、五星、天星临坐向合朝扶。并斗首元廉武居坐向,而地支有气,加合太乙五福、并大六壬及演禽三传四课均吉。选择之法,四柱以生扶之气,须宜格局选择之为妙也,如天地同流格,只有十格,甲戌、乙酉、丙申、丁未、戊午、已巳、庚辰、辛卯、壬寅、癸亥,皆同四柱,是为天地同流格,最为上格,甚为难得,六十年只四至五次。
天元一气格,干同支不同,地支一气格,支同干不同,天干三朋格,地支三朋格,三朋之格,次于一气格,二格岁岁有之,又有五常格,如甲乙日干,地支全亥卯未为曲直格,如丙丁日干,地支全寅午戌为炎上格,如庚辛日干,地支全巳酉丑为从革格,如壬癸日干,地支全申子辰为润下格,戊已日干,地支全辰戌丑未为稼穑格。
又有四方秀气格,甲乙日干地支寅卯辰,为东方秀气格,丙丁日地支巳午未为南方秀气格,庚辛日干地支申酉戌为西方秀气格,壬癸日干地支亥子丑为北方秀气格。又有三合会局,申子辰合化为水局,亥卯未合化为木局,寅午戌合化为火局,巳酉丑合化为金局。选择不得五常格,须取成格用之,又有会成方局,寅卯辰东方、巳午未南方、申酉戌则为西方、亥子丑北方,选择不得秀气,须取连会合用。又有官旺局,亥子为水官旺,寅卯为木官旺,巳午为火官旺,申酉为金官旺。选择不得成方须取官旺。而不得以上之格又取三奇格,甲戊庚、乙丙丁。造葬须参地势,调得中和,诸为吉课,化为吉曜,临垣山向,体用兼全,时变通用,吉无误矣!
2.择日之安葬从权法
择大寒节五日后,立春节之前,乃新旧岁官交承之时,先择日破土,又择吉日安葬,如开山立向,不忌年月日时克山家,更不忌太岁月家诸凶神杀,就立春前谢墓,或于来年寒食节后清明节内,用人夫工匠,尽一日之内,加土谢墓,则无禁忌。
设从权之法:如遇贫乏之家,或死于四、五或六月、七月,炎蒸酷热之天,衣食尚且不足,棺木自然薄削,臭秽莫堪,岂可久停,必致败害,故不得己,从权葬之,术士宜谅。丧家稍有力者,则抬出阴幽之所,掘土压之,使伏土气,免致败害,另择吉日埋葬,使生人致福,死者得安,乃术士仁人之心,亦丧家子孙之幸也。
3.合寿木作生坟择日
作生坟合寿木宜择生合六甲旬空月日,正四废日、傍四废日、通天窍日,忌生命建破魁罡年,又宜择木命纳音生旺有气日,忌入墓日。合寿木宜天德、月德、月空方、忌三煞方。
子午卯酉生命忌子午卯酉年,寅申巳亥生命忌寅申巳亥年,辰戌丑未生命忌辰戌丑未年。水土命宜巳申亥子戍月日,忌辰月辰日。金命宜巳午未申酉月日,忌丑月丑日。木命宜亥子丑寅卯月日,忌未月未日。火命宜寅卯辰巳午月日,忌戌月戍日。寅午戌命忌寅卯辰方,申子辰命忌申酉戍方,巳酉丑命忌巳午未方,亥卯未年忌亥子丑方。
4.择日之殡葬日忌
殡葬日忌二十八宿中七星:角、元、奎、娄、鬼、牛、星。忌天火日,忌红沙日,忌小红沙日,忌天冲地克日,忌岁破日,忌冲亡人命,忌冲孝子命。假如亡人、孝子是子相,葬用午日为冲命。若是亡八、孝子是寅相,葬用申日为冲命,不可用。余仿此。
5.择日之重日、复日
重日、复日忌破土、安葬、启葬。按旧本重复日忌为凶事,利为吉事,故忌破土、安葬、启葬,然其义亦泛矣。夫葬乘生气,经有明文,今选择家亦以无禄四废为凶日,若复日则皆令星,孟仲月又皆建禄,其吉自无可疑。巳亥为阴阳尽日,亦大率云然。而推以十二月,参以三俣,此二日无皆凶之理。乃惟此之忌而不避刑厌三煞之凶,且所宜又止于鸣吠日而舍德赦六合之吉,而不知用是与嫁娶之仅取下将而不取德合,惟忌章光无翘而忌刑冲破害等也。婚葬为人事之始终,而俗论拘忌若此,故遇鸣吠则忌,遇德德赦六合则不忌,识者自能辨之。
6.造葬权法简录
论清明前后修墓法:凡巳葬墓堂的加土,种树,砌祭台,修整等,于清明寒食(寒食:即清明前二日)之间起工修作,可不论山向及年月日时。
论安葬:在大寒五日后至立春之间,先择日破土,再择日安葬,可不忌开山立向及年月各凶煞。但一定要在立春前按时谢墓,或在次年清明节加土谢墓。
论凶葬法:凡人初死,在三日之内或一旬之内,择日破土埋葬,不论开山立向和年月神煞。但按习俗,埋葬之日忌重丧和三丧日也。
7.大葬日和鸣吠日,宜埋葬和安葬等
大葬日:壬申癸酉壬午甲申乙酉丙申丁酉壬寅丙午己酉庚申辛酉
鸣吠日:庚午壬申癸酉壬午甲申乙酉己酉丙申丁酉壬寅丙午庚寅庚申辛酉
大葬日与鸣吠日基本相同,只是鸣吠日多了庚午,庚寅二日,这些日最宜埋葬死人,利亡灵安稳。
8.小葬日和鸣吠对日,宜安葬等。
小葬日:庚午壬辰甲辰乙巳甲寅丙辰庚寅
鸣吠对日:丙寅丁卯丙子辛卯甲午庚子癸卯壬子甲寅乙卯
小葬日有四日为辰巳日,为重葬日,不能埋葬死人,但安葬祖先骸骨则不忌。鸣吠对日特殊宜埋葬死人,利于亡灵安稳,当然安葬祖先骸骨亦可以。
三、民间丧葬吉日
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民间相信人的灵魂不死,死人能投胎转世还有来生。人死之后家人择日进行隆重的丧葬仪式,不但对生者有利,对死者也有利。以下为丧葬吉日吉时。
1.择日之逐日大殓吉时
甲子、甲戍、壬辰、乙未、乙酉、甲寅、乙卯日宜用申、酉时。
丙寅、壬寅、乙巳、丁巳日宜用子、亥时。
癸未、己丑、辛卯、癸卯日宜用丑、亥时。
己巳、己未日宜用午、申时。
乙亥、甲申日宜用巳、亥时。
壬申日宜用未、申、亥时。
癸酉日宜用申、辰时。
乙丑、丁丑、丙午日宜用卯、辰时。
庚午、戊寅、庚申日宜用辰、巳时。
丙子、丙申日宜用卯、辰时。
丙戍、庚子日宜用戌、亥时。
庚寅日宜用寅、丑、申时。
丁酉日宜用寅、卯、辰时。
戊辰、己卯、庚辰、甲午、戊午、戊戍、己亥、庚戍、癸亥、己酉宜用巳、申时。
丁未、丙辰日宜用巳、亥时。
丁卯日宜用寅、卯、午时。
癸巳、癸丑日宜用丑、未时。
辛丑、壬戍日宜用丑、寅时。
辛巳、壬午、辛亥、丁亥日宜用巳、未时。
戊子、甲辰、戊申、辛酉日宜用寅、申时。
辛未日宜用巳、午、未时。
壬子日宜用辰戍时。
以上入殓、安葬除避忌重日、重丧外,其三丧、伏丧日均用灵符制化则吉。
2.各月实用安葬吉日(也可用各月大葬和鸣吠日)
正月:庚午辛未丙子丙寅戊寅壬午丙戌辛卯丁酉壬子丙辰戊午丙午壬寅壬辰壬戌丁未
二月:丁卯甲戌戊寅甲辰甲寅乙未丙寅庚寅壬寅
三月:丙寅丙子丁丑戊寅壬午乙酉庚寅丁酉己酉庚子壬寅壬子甲寅
四月:乙丑丙寅癸酉甲午壬午乙酉庚寅辛卯丙申丁酉庚子辛丑己酉庚戌癸丑乙卯庚申辛酉
五月:丙寅辛未壬申戊寅癸未甲申丙戌庚寅丙申壬寅己未乙未庚申壬寅甲寅
六月:丁卯甲申庚寅辛卯壬寅癸卯甲辰庚午丙寅壬午甲午甲寅乙卯壬申庚申
七月:丁卯戊辰壬申丙子丁丑乙酉戊子壬辰丁酉戊戌癸卯戊申壬子癸丑壬戌辛酉
八月:乙丑壬申庚寅甲申丙戌戊申庚戌庚申丙申丁丑癸丑丙辰
九月:庚午壬申丙子戊寅己卯壬午甲申丙戌辛卯甲午丙申癸卯丙午戊申
十月:丙寅庚午辛未丙子戊寅己卯庚辰甲申庚寅辛卯甲午乙未庚子壬寅癸卯甲辰甲寅乙卯己未庚申
十一月:乙丑丙寅壬申丁丑甲申己丑丙申辛丑壬寅癸丑甲寅庚申
十二月:甲子乙丑丙寅壬申癸酉丙子甲申乙酉庚寅丙申丁酉庚子甲寅乙卯壬寅庚申辛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