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7000000043

第43章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36)

上文中的蔡玩即俗称“走无常”者。“走无常”很怪,是人世间的活人倒要替阎王城隍跑腿儿,干无常鬼的差事。这位蔡玩竟一气干了十年!他还批评揭露其他走无常者说大话骗人,诸如“代查阳数(寿)”、在阎王爷面前“代乞高年”之类的谎言“皆妄也”!他说:终岁差遣,不过为鬼役作前驱耳。惟每月朔望日应卯,一过冥判前;元旦贺岁,一拜森罗殿。然尔时所见阎罗王,三肃以退,不敢仰视,安有言语可道?即冥期已促者,亦必待签下始知耳。前此所知者,不过如阳世差役议论囚徒之罪,旁听审判之词,揣度情节,料其必无生理耳。森罗殿乃关节不到之处,走无常安得包揽作弊耶?

说得倒是那么回事。世上吹嘘自己是“走无常”的人,不过是要借阴间骗些活人的钱财而已。

被城隍爷派上走无常的活人,也真够难受的,“吃的阳间饭,干着阴间活”,整个是不人不鬼,所以老实巴交的走无常者是不想干的,可又不敢不干,前文提到的蔡玩干了十年后才设法解脱。

地狱本是一种虚幻的想象,“走无常”自然是迷信宣传,但由于这些“走无常者”活灵活现地现身说法,倒会增大地狱的社会影响和可信程度,自然,他们的腰包也随之增大!

牛头马面

牛头、马面是迷信中阴曹地府的鬼卒。在志怪神魔小说笔记中,他们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在表现阴曹地府的冥画中,更是少不了他们。他们是地狱阴府中的狱卒,牛头人身或马首人身,手拿刀叉,装腔作势,吆三喝六,不像夜叉那么可怖,倒显得有些有趣。这也可能是因为牛、马是人们的忠实帮手,总有一点亲近感。但他们到底是充当阴府中的打手,远不如人间的牛马那样可爱。

牛头、马面来自佛教。据《铁城泥犁经》说,牛头“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死后变为鬼卒,牛头人身。有的佛经牛头又作“防逻人”,取巡逻防捕逃跑罪人之义。马面又叫马头罗刹,“罗刹”为恶鬼,故马头罗刹印马头鬼。形象为马头人身,与牛头是老搭挡,有如人间衙门中的衙役张千、李万、董超、薛霸。《楞严经》卷八称: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矛,驱入城内,向无间狱。

在民间传说中,牛头马面有时是阎王、判官的爪牙;有时二鬼爱占点小便宜,会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来,有时对一些受迫害的硬汉子尚有同情心。这些也正是封建时代人间差役们的复杂形象。特别是牛头,作为狱卒自然凶狠无情,传说他常用铁叉将犯罪之鬼叉入汤镬或油锅中;但在民间传说中,他仍有厚道可爱的一面。

唐代佚名《大唐传载》记有一事:有士人,平生好食炖牛头。一日,忽梦其故(死),被拘至地府酆都狱,有牛头在旁。其人了无畏惮,仍以手抚其头云:“只这头子,大堪炖食!”牛头大笑而放回。

这位士人平生就喜欢吃炖牛头,本其一大嗜好,无可非议,但阴曹牛头鬼见他专吃自己同类,且是与自己相同的关键部位,自然怨恨难忍,便想把他抓到地狱里好好收拾他一顿。但一见此人是条不怕死的汉子,又很风趣直爽,心里佩服,便放了他。这个牛头鬼也算是条好汉。

袁枚在《子不语》中又讲了另一个牛头鬼的故事:四川丰都县皂隶丁恺,持文书往夔州投递,过鬼门关,至《阴阳界》碑下,不觉走出界外。迷了路,只好任足而行。至一古庙,神像剥落,其旁牛头鬼蒙灰丝蛛网而立。丁恺见庙中无僧,便以袖拂去牛头身上尘网。

又走二里许,见一妇人临河洗菜,离近细看,竟是亡妻。妻见之大惊,问其从何而来。丁恺相告,又询问亡妻情况。亡妻说:“妾亡后为阎罗王隶卒牛头鬼所娶。所洗者,即世上胞胎,俗名‘紫河车,。洗十次者,生儿清香且贵;洗三次者,中常之人;不洗者,昏愚之人。阎王以此事分派诸牛头管领,我代夫洗之。”丁恺问妻子:“可使我还阳否?”妻说:“待与新夫商之。”遂邀至其家。

不久,外面敲门,丁惧,伏床下。妻开门,牛头鬼入,曰:“有生人气!”妻拉出丁叩头,告之故,代为哀求。牛头说:“这个人不单因是妻之前夫才救他,实为他有德于我。我在庙中蒙灰满面,此人为我拭净,是个好人。我明日去判官处偷查生死簿,便知如何。”

次日牛头出,及暮归,高兴地贺道:“已查,汝阳寿未终,明天我正好出差,送你出界。”又拿过一块腐肉,道:“以此赠汝,可发大财。”又解释道:“此河南富人张某身上肉。张有恶行,阎王擒而钩其背于铁锥山。半夜肉溃,逃脱。现在阳间,患发背疮,千医不愈。汝往,将此肉研碎,敷之即愈,必得重酬。”丁恺拜谢,遂同出关,牛头即不见。

后丁恺至河南,果有张姓财主患背疮,照方医治痊愈,酬之五百金。这位牛头称得上是个知恩必报的仗义鬼卒。

牛头马面等鬼卒,本出自佛教,后被道教吸收。在佛寺中并不常见,倒是在东岳庙、阎王庙、城隍庙等道观中,能见到他们的影子。

夜叉罗刹

夜叉,对中国民众来说很熟悉。他们不但是地狱中的鬼卒,还是四海龙王的巡逻兵——巡海夜叉。夜叉形象凶恶而不祥,所以《红楼梦》中的贾琏,背地里大骂自己的老婆王熙风是“夜叉星”,至今人们还把一些凶恶厉害的女人叫做“母夜叉”。看来,夜叉的名声确实不太好。

可就是这个背有恶名的夜叉,却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中的一部。天龙八部是:(1)天(神)众;(2)龙众;(3)夜叉;(4)乾达婆(香神和乐神);(5)阿修罗(恶神);(6)迦楼罗(金翅鸟);(7)紧那罗(歌神);(8)摩喉罗迦(大蟒神)。

其实,夜叉并非汉语,而是外来语,是梵文Yakaa的音译,意思是“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音译亦作“阅叉”、“药叉”、“夜乞叉”。《法华玄赞》卷二云:“夜叉,此云‘勇健’,飞腾空中,摄地行,类诸罗刹也。”《注维摩经》卷一说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这些吃人害人的恶鬼后被佛门降服,皈依佛教,充当护法小神。佛教中的夜叉还很不少,北方毗沙门天王就率领夜叉八大将,以护众生,并各有姓名。《陀罗尼集经》卷三还有十六大药叉(夜叉)将的说法,并且每一大夜叉将手下各有七千小夜叉,总共十几万夜叉!地狱迷信流行以后,夜叉又以阴间小鬼的身分’充当起各地狱中施行刑法的鬼卒来。

在阴间里,母夜叉又有点像“女警察”,专管看守和押解女罪鬼,她们似乎比公夜叉更能胜任这一工作。

夜叉又常与罗刹相提并论,二者皆为恶鬼。“罗刹”也是古印度话,为梵文Rakaasa的音译,又译作“罗刹婆”、“罗叉婆”等。意思是“暴恶”、“可畏”。原为印度神话中的恶魔,数量很大,最早见于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据说罗刹本是印度古代土著民族名称,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污蔑罗刹族人凶恶可怕,于是罗刹成了“可恶”的同义词。看来,“罗刹”这一名称,也是民族侵略、种族压迫的产物,征服者咒骂被征服民族为“野蛮人”、“恶魔”,全球皆然。

罗刹由部族民众演变为“恶鬼”以后,在《梨俱吠陀》中,被说成可以变成种种形相,如犬、秃鹫、鸟等动物形,还可变成兄弟、妻子、丈夫等人形,为非作歹,残害众人。它们常以人肉、马肉、牛乳为食。罗刹后被佛教吸收,但其恶鬼本性并未改变:“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

罗刹还有性别之分,男罗刹黑身、朱发、绿眼,一副鬼模样;女罗刹又叫罗刹女,却是绝色美人。《西游记》中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就是个罗刹女。佛教中的罗刹女也很多,大罗刹女就有八大罗刹女、十大罗刹女、十二大罗刹女等,还有五百罗刹女之说。

五百罗刹女的传说很有意思:

据说锡兰岛上曾有一大铁城,五百罗刹女住在铁城中,她们等商人路过此处时,便“变为美女,持香花,奏音乐,出迎慰问,诱入铁城”,举行欢迎宴会之后,全部关人铁牢中,然后再慢慢“消受”他们。

有个大商人的儿子叫僧伽罗,他与五百个商人经商路过这里,也被诱入铁城,这五百商人倒是没有马上被吃掉,反而与五百罗刹女分别配上对,还都生了一个儿子。可这些女人后来厌烦了五百商人,打算换换新口味,便准备将他们打入铁牢准备吃掉,僧伽罗预感不妙,偷偷至铁牢,由前一批吃剩下的商人口中探得了真相。

僧伽罗告之众商人,一齐潜逃。诸罗刹女觉察后,皆来追赶,赶上后以女色相诱,商人们禁不住诱惑,全和罗刹女们返回。唯僧伽罗不为所动,罗刹女王亲至其面前,“纵极媚惑,诱请令还”。僧伽罗把她赶走,并返回家乡。

不久,罗刹女王在国王面前告了僧伽罗一状,并以美色迷住了国王,被纳为妻。国王不听僧伽罗劝告,罗刹女王遂召五百女鬼,将国王及宫中所有的人吃个精光,然后溜之大吉。群臣见状大惊,商议后共推僧伽罗为王。僧伽罗为铲除妖孽,率兵攻打铁城,罗刹女们又施展妖媚惑众的伎俩,僧伽罗王令士兵们“口诵神咒,身备武威”,把鬼女们打得死的死,逃得逃。于是毁掉铁城、铁牢,救出商人们,重新修建了城池,建立了国家,叫“僧伽罗国”(意为“狮子国”,即锡兰,今斯里兰卡)。

据《大唐西域记·僧伽罗传说》记载,这位僧伽罗大商人,就是传说中释迦牟尼的化身。

孟婆神

《阎王经》说,各类鬼魂在各殿依次受苦后,最后押解到第十殿交与转轮王。此殿是专管投生的。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在(同“饫”,饱足也)忘台下,灌迷饮汤,使忘前生之事”。这位孟婆把守着阴间最后一关,权力不小。孟婆的来历如何呢?

据《玉历至宝钞·玉历之缘起》详载其事:孟婆神,生于前汉,幼读儒书,壮诵佛经。凡有过去之事不思,未来之事不想,在世唯劝人戒杀吃素。年至81岁,鹤发童颜,终是处女。只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称之曰“孟婆阿奶”。入山修真,直至后汉。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妄认前生眷属,好行智术,露泄阴机。是以上天敕命孟氏女为幽冥之神,造筑醒忘一台,准选鬼吏使唤。将十殿拟定发往何地为人之鬼魂,用采取俗世药物,合成似酒之汤,分为甘、苦、辛、酸、成五味。诸魂转世,派饮此汤,使忘前生各事……如有习狡鬼魂,不肯饮吞此汤者,脚下现出钩刀绊住,上经铜管剌喉,受痛灌吞。

这位专门给鬼魂喝“迷魂汤”(又称孟婆茶)的孟婆,在民间影响不小,许多文人作品都谈及这一典故。孟婆在阴间特蒙阎王恩准开的茶馆,又叫“孟婆店”,孟婆店所在处当然叫“孟婆庄”了。清人沈起风(谐铎)卷八《孟婆庄》讲了个孟婆庄的故事:

同类推荐
  • 那人那情那词

    那人那情那词

    我国古代诗词一如灿烂的珠贝,点缀着历史的海滩:又如明媚的星光,照耀人们的心灵。虽然那些诗词已是过去的辉煌,但是却依然值得我们一读再品。有这样的符号激荡在我们的心口,有这样的文字充盈在我们的脑海。每一次的品鉴都像一次远游,使我们的灵魂挣脱枷锁,在那片或美丽或凄婉的世界里徜徉,放眼望去,美不胜收。温健所著的《那人那情那词》把影响了整个宋词走向的词人一一罗列,并把他们的代表作一一解析,不是用那种冰冷的专家式的口吻,而是用一种热情洋溢的笔法,以词为主轴,人为主角,铺陈出一篇篇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
  •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在今天的展览厅中邀集了跨时越空的古时文明,其中有神态从容的仪仗出行,流光溢彩的鎏金铜龙,贴金彩绘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汉代辟邪,颇感震撼的围屏石榻,举世瞩目的多重宝函,……真可谓:周秦汉唐大巡礼,西物东观成晟事。浦江数度示瑰宝,甲申一展夺新丽。琴文剑胆旧营起,诗意军魂三秦地。金银装点何家村,宝函稳坐法门寺。西周逨鼎破混沌,唐墓壁画融神奇。茂陵铜马铸汉威,渭陵玉鹰承坚毅。安伽石榻镇雷霆,狮纹白玉惊艺史。周秦雄风汉唐歌,盛世文物千年稀。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如戏人生

    如戏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如何生活?活着的意义是在阐释什么?本书将为你解读如戏人生。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热门推荐
  • TFboys天下之小我只容你

    TFboys天下之小我只容你

    三只与三个女孩的爱情,想不想知道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那就点这本书哟!我是个新手,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请见谅或者给些意见。还有大家多多支持我的作品。谢谢你们啦!
  • 绝色帝女

    绝色帝女

    一界冰熙大帝身陨重生之一个废物身上,关于前世的记忆全无。不过不要紧,只要她冰熙的神魂不死,那就看她如何从一个“废物”身上,一步步崛起,改天换命,苏醒记忆,找到害她身陨的人一一报仇。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傻儿至尊

    傻儿至尊

    待我冥骑归来,天欺我踏碎天,地欺我踏碎地,人欺我踏碎人,道欺我废除天道又如何
  • 僵尸快来,我要吃你

    僵尸快来,我要吃你

    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走进那个遥远却又触手可及的世界。
  • 大地牧歌

    大地牧歌

    边城:天下英雄,何人及得十二少?江湖:步步维艰,何人及得十二少?朝廷:人心所向,何人及得十二少?十二少是谁?谁是十二少?少年摸着下巴,嘴角逸出一丝羞涩:“嘿嘿,我姓秦,单名一个牧字,认识我的人都叫我十二少。”
  • 绯银

    绯银

    异种的天煞孤星,传说只有神命和皇命的人才能勉强不受他的影响。而清晨,这个来自边境城的少年,他不想就这么轻松的屈服于这自以为是的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他只是不想失去那些珍贵的千奇百怪的朋友。还有那个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自己家中的奇怪少女。……“一直在沉思些嘿嘿嘿的东西可是很伤身体的哦,清晨。”“谁特么想这些东西了!”……那么,开始转动吧,改变世界的齿轮!
  • TFboys路人女主养成记

    TFboys路人女主养成记

    在世界上,那三个少年是她们的最爱,谁都不可替代。年少时的夕阳,美的像他们一样。他们唱着歌手牵手行走,以为能走到远方。男神不再是梦,因为与她们的改变。
  • 藏天大帝

    藏天大帝

    万年前,藏天大帝一手创建藏天剑和藏天剑决,称霸天下,万年后凡人凌寒邪,没有藏天剑,也没有藏天剑决,如何才能藏天?
  • 他一个人

    他一个人

    他一个人,从风雪中走来,修长的手指撑过一把伞,另一只手里提着的是灯火节她给他用竹篾编好的纸糊灯笼,大红的罩纸映衬出明亮的颜色,照过他精致绝伦不多一笔勾画的面容,眼角一颗泪痣妖冶非常,明灭生花,他远远看着她,声音落下来,温柔如故:“玖玖。”这一刻,戴西玖清晰的感觉眼眶涌上来的温热划过侧脸:“原来你在这里等我。”他的脚步悠然顿住,在离她极远的地方停下来:“当然要等你,玖玖。”风雪越过伞檐,未打湿他半分衣角,叶修闻立在她面前,嘴角勾起的笑意和绚非常,举枪的姿势高贵优雅如同神祗,连同神情都是柔和万分:“如果不等你,怎么杀了你。”
  • 好歹我来过

    好歹我来过

    还是初二年级的季时雨就已经开始对班上公认的大帅哥林悉展开的火热的倒追。死缠烂打不要脸被她诠释的淋漓尽致。和林悉分分合合数次,毕业悄然而至。季时雨随父母去了外省开始艰辛的异地恋。最后在她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回到了林悉身边,用最后的时间去陪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