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7000000011

第11章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4)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奉祀更盛。虞集《广州路右文成化庙记》谓“缙绅士大夫多信礼之,而文昌之祠,遂遍郡邑”。道教早有文昌信仰,《老君音诵戒经》即有“当简择种民,录名文昌宫中”之说。

至元明时,道士利用民间信仰文昌帝君之习俗,降笔作《清河内传》《梓潼帝君化书》等,以叙文昌帝君神迹;谓其本吴会间人,生于周初,后七十三化,累为士大夫,西晋末降生蜀地,姓张名亚,字霈夫,并称玉皇大帝命其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等。《道藏辑要》又收有清代崇德弟子纂述的《文昌帝君本传》,谓文昌帝君姓张讳善勋,称其灵异甚著,凡禳灾祛沴,祷雨祈嗣,有感必通,能镇伏妖魔,疫疠鬼神。谓帝君为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文武医卜、士农工贾,凡一民一物之枯荣贵贱,皆隶文昌帝君之造化。谓文昌帝君居紫微垣文昌宫,常降乩直书,现梦隐示,可分身应化,救劫保生,等等。

《道藏》和《道藏辑要》中以文昌降笔的经典颇多,其中流行最广的是宋元时所出的《文昌帝君阴骘文》,该书宣称:

文昌帝君“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其训于人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此为道教三大劝善书之一,旧时对民间影响颇大。

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文昌阁。四川梓潼县七曲山之文昌宫,颇具规模,至今犹存。台湾省现亦存文昌帝君庙二十九座。道教以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诞辰,旧时各地士人皆于是日举行文昌会,相沿成俗。

魁星

旧时,主管人间功名利禄的文运之神。除文昌星外,还有魁星。明代科举分五经考试士子,五经即《诗》、《书》、《易》、《礼》、《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每经所取头一名称之“经魁”,“魁”即有“首”、“第一”之意。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后来,五经魁士的制度虽然废弃,但习惯上仍然称乡试所取的前五名为“五经魁”,简称“五魁”。而经魁、五魁之“魁”,则源于古人的奎宿崇拜。后来“五经魁首”和“五魁首”就成了读书人喝酒时的酒令词了。

“奎宿”是星官名称,又叫“天豕”、“封豕”。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按现代天文学的观点,奎宿有16颗星,包括仙女座9颗星和双鱼座的7颗星。

奎星被古人附会为主管文运之神。奎星也改为“魁星”。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三十二中指出:今人所幸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半。

《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孝经纬援神契》云:奎主文章。东汉宋均对此注道:“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至迟在东汉时,已有“奎主文章”的信仰,并常以“奎”称文章、文运,如称秘书监为“奎府”,称皇帝写的字为“奎书”、“奎章”。因“魁”与“奎”同音,并有“首之意,所以科举取得高第也称为“魁”,如前所说又有了“经魁”、“五魁”的名目。科举考试进士第一名称状元,又称“魁甲”。乡试中试的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又称“魁解”。

由于魁星主文运,故与文昌帝君一样,备受读书人崇拜,旧时魁星楼、魁星阁遍布全国各地。因对“魁”字“望文生义,因声起意”,即将魁字附会为“鬼”抢“斗”,“鬼之脚右转如踢北斗”。继而魁星被形象化——其实就是鬼化,其典型形象为赤发蓝面之鬼,立于鳌头之上,一脚向后翘起如大弯钩,一手捧斗,另一手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科举中试人的名字。此即所谓“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被视为应试者获中之征。唐宋时,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大海龟)的图像。考中的进士要站在宫殿台阶下迎榜,而头一名进士即状元,按规定要站在鳌头那里,故称“独占鳌头”。

学而优则仕。魁星掌管着文人们功名成败之命运,故深为广大读书人崇拜。宋人周密在《癸辛杂识》中就记载当时考中状元,“送镀金魁星杯(木半)(盘)一副”。明人陆深在《俨山外集》中也记载了天顺年间一次会试,有人在座右贴了魁星图,甚至有些地区还盛行在科场出售泥塑小魁星的。这些不过是考生们在乞灵于魁星保佑自己,能够金榜题名。读节人对这位青面獠牙,一身鬼气的魁星,如此恭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这倒很能说明造神的功用重要一点是,可以满足一些人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其实,古代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指出魁星信仰的荒谬可笑。明末陈士奇督学四川时,见考生们都抢着买泥塑小魁星,就把他们招呼过来,说了个上句请诸生来对:卖魁星,买魁星,亏心不买,亏心不卖;诸生面面相觑,没人能对。第二天,陈士奇又把诸生招呼在起,告诉了他们的答案:真胭脂,假胭脂,焉知是假,焉知是真!

旧时魁星庙遍布各地,不胜枚举。在昆明滇池西山龙门的石雕魁星就很有名。跨进凌空伸挑的“龙门”石坊,便到了“达天阁”石殿,这里是龙门最高处。石殿依天然崖壁向内镂空凿成,殿内正中供奉手持点斗朱笔、独占鳌头的魁星神像,像高3尺有余。两侧是文昌、关帝像。这三尊神像和像后的海水、波涛、游龙、礁石,以及像前的香案、香炉等,完全由洞内崖石雕成,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叫绝。

五岳指

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关于五岳的祭扫,《周礼》、《礼记》已有记载。《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祭山林川泽。”《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汉宣帝时,对五岳的庙把形成制度,“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

五岳观念真正的形成是在汉武帝前后的年代,那时人们认为五岳有通天地、兴风雨、主万物生长等功能,自此,庙把五岳的制度历代沿袭,形成把典。《风俗通义·山泽》:泰山“尊日岱宗,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衡山“一名霍山,霍者,万物盛长,垂权布叶,霍然而大”;华山“华山,万物滋熟变化于西方也”;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以后随着人们神仙观念的发展和深入,五岳逐渐仙境化,道教将其称为洞天福地,每山都有神仙居住,五岳信仰与中国古代的五行有关,认为东方属木,其颜色为青色;西方属金,为白色;北方属水,为黑色;南方属火,为赤色;中央属土,为黄色。晋代葛洪《枕中书》以太吴氏为青帝,治岱宗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氏赤帝,治衡霍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五帝之神在唐代被封为王,天台道土司马承谓:“今五岳神树是山林之神也,非正真之神也,五岳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冕服章,位从神仙皆有名教。”

五岳在宋代被封为帝,唐宋以后总称五岳大帝,五岳之中,以东岳大帝最为尊贵,所以古代的帝王登极,都必到泰山封禅祭告天帝以保佑政权昌运长久。《五岳真形图》这样说:“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衡山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兰食唤。华岳主掌金银铜铁,飞走蠢动。恒岳住掌江河淮济。四足负荷等事。

唐代始五岳封禅日渐隆重。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封中岳为中天王。唐明皇中封西岳为金天王。开元十三年(725)封东岳为天齐王。天宝五年(746)封南岳为司天王,北岳为安天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十五日诏泰山天齐王,加号仁圣天齐王:四年(1011)二月二十一日加号西岳为顺圣金天王;二十六日诏加中天王为崇圣中天王;五月加中岳曰中天崇圣帝,西岳曰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又加上五岳后号:

东曰淑明后,南日景明后,西日肃明后,北日靖明后,中日正明后。

五岳之神称帝号由此而始。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又加上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安天大贞立圣帝,中岳中天大圣崇圣帝。

但明洪武帝不顾前代帝王的定制,诏定神号,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但五岳称帝已深入民间,故民间称五岳之神,仍带帝之封号。

四渎神

河流崇拜,在我国起源很早,但同山岳崇拜一样,地方性很强,并无统一的河神或水神。长江(古称扬子江)黄河、淮河、济水四大独流入海的河川神,在民间信仰中是河川神的代表。

《尔雅·释为》:“江、河、淮、济为四渎。四读者,发源注海者也。”汉应创讽俗通;山泽》说:“《尚书大传》、《礼三正记》也云:江、河、淮、济为四渎。读者,渎也,所以通中国垢法、民陵居,殖五谷也。江者,贡也,珍物可贡献也。河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淮者,均,均其务也。济者,齐,齐共度量也。”中读信仰最早可能与自然崇拜有关,渎神的主要职能为兴云降雨,但后来逐渐社会和人神话。

据说自周开始,就以四渎作为河的代表由天子祭扫。《礼记·王制〉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调官修山之把。”汉宣帝时,正式以四渎神作为河川代表列入国家把典,设立专门的祭把制度。

《汉书·郊把志下》载,宣帝神爵元年,“制诏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闭焉无调。其令调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把江海济水,祈为天下丰年后。’自是五岳,四海皆有常礼,”唐代天定六载(747年),“河渎封灵源公,济渎封清源公,江渎封广源公,淮渎封长源公。”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诏封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宋史·礼志八》)。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加封江渎为广源顺济王,河渎灵源弘济王,淮渎长源博济王,济该清源善济王”(《元史·祭祖志五》)。明代“并去前代所封名号”,分别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崇奉依旧。

五星七曜星君

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指日、月及五星。五星为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五星又称五曜,和日、月合称七曜,尊之为星君。

日、月及五星之崇拜,起源很古。西汉以前,雍州即有专门祭祀它们的祠庙。使记·封禅书》曰:“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之属,百有余庙”。两汉时,多据星象以占验人事。现存纬书辑文中,即多以日、月、五星运行之位置及表露之颜色等,以预言人事之吉凶。道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以姓氏、服色,赋予威权职掌,使之具有完全的拟人神表征而崇拜之。

道教以日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以金色太阳为饰。以月为夜明之神,称名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玄门宝海经》曰:“阳精为日,阴精为月,分日、月之精为星辰。”《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总说星》云:“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东方岁星真皇君,名澄澜,字清凝……南方荧惑真皇君,姓皓空,讳维淳,(字)散融……(西方)太白真皇君,姓皓空,名德标……(北方)辰星真皇君,名启晅,字积原……(中央)镇星真皇君,名藏睦,字躭延。”此名目又见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及《太上飞步五星经》等书中。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则径直以木、金、火、水、土称五星君,并对其服饰、职掌作了如下描述:“东方木德真君,主发生万物,变惨为舒。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福庆,宜弘善以迎之。其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青霞寿鹤之衣,手执玉简,悬七星金剑,垂白玉环佩”;“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敛万物,告成功肃。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怪刑狱之咎”;“南方火德星君,主长养万物,烛幽洞微。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北方水德真君,通利万物,含真娠灵,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滞劾掠之苦。宜弘善以迎之”;“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时广育万类,成功不愆。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忧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

同类推荐
  •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是藏族作家格绒追美最新的短篇小说、随笔集,选取了作者最新创作的七十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藏地藏民的热爱与深情。作者笔下的人物各有不同,僧侣、牧民、说唱者,在作者幽微的笔触下,每个平凡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这本书极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浓郁的藏地风情。
  • 浦东故事(一)

    浦东故事(一)

    浦东,我的故里,不是一首诗,不是一支歌,只是近代百多年来芸芸众生的生活截面:围堤煮盐,垦荒渔牧,作坊手工,酒肆茶楼。 我太爷曾经将浦东喻为中国的肚脐,并预言,在上海浦东,人们不仅有传统的坚守,更可以有选择,在滔滔长江牵着的大上海、全中国和浩瀚大海那边的整个世界之间。
  • 大海商

    大海商

    千帆云集,万商影随,从这里出发,征服世界。15世纪至19世纪末“闽南商人”以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勇于开拓的历史。《大海商》用散文手法,发现历史,辩证地看沧海桑田变幻,激情澎湃地抒写了东南沿海的商人,填补了中国一段真实的海洋文化,情真意切地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期待感动(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期待感动(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热门推荐
  • 火影之最强老师

    火影之最强老师

    在经历了最信任的人的背叛后,他意外闯进了一个忍者世界,成为一名光荣的忍者老师。“我叫海野伊鲁卡,从今天开始就是你们这帮臭小鬼的班主任了!”他是仅仅用两年时间就在整个忍界闯出莫大名号的九个木叶忍者的启蒙老师,也是忍界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忍者老师。书友群:599237898,欢迎各位加入新书:宅男的无奈人生
  • 修身·齐家·治企

    修身·齐家·治企

    学习本书的体会:钱是永远赚不尽的,只有工作进展才能让你有满足感!不希望去改变别人,只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用德去经营企业,不要透支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商业天规:和气生财。商人要懂政治,不去玩政治。
  • 皇妃初见

    皇妃初见

    她是云王的嫡女,却是天生痴儿。一朝灵魂相融,却是个娇俏佳人。他是当朝宰相,却也是敌国太子,为了她谋算一切,为了她逐鹿天下,只为给她一片安稳的天空。他把天下捧到她面前,只为能给她想要的自由。她却为了他,舍弃了自由,甘愿一世相陪。他说“初见,我只愿人生如初见”她说“我只愿生生世世岁岁长相见”且看她如何入的了厨房,出的了厅堂,上的了战场,混的了敌方,赚的了银子,守的了边疆。
  • 佛魔杂谈

    佛魔杂谈

    【成佛?成魔?】一念地狱,一念天堂,成魔成佛只是一念之间。一条路,一直走下去,就是魔;知道停下来,思考,修正,就是佛。冲动是魔,理智是佛。倘若,不顾一切的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便是心魔作祟。若是途中觉醒,大彻大悟,不妨回头是岸,立地成佛。所谓魔道,所谓佛道。佛魔之区别只在于魔有魔道,佛有佛道!
  • 花间雪

    花间雪

    她是圣女宫的圣女,得到的是正派的尊敬。她是魔教的妖女,靠着满手的鲜血站在顶峰。明知没有结果,可是,却还是执意在一起......
  • 侠女奇缘(上)

    侠女奇缘(上)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莫血之仇

    莫血之仇

    她,莫迭是腹黑血腥的全球第一杀手,她对父母,组织忠心耿耿,却换来了死亡。她变成莫府三小姐,废物变天才,至尊丹圣,炼器无敌,驯兽一流。还有谁敢嘲笑侮辱她!这一世,她不敢相信任何事、任何人!!!直到她遇上他,他们会铸就什么样的爱情呢。
  • 秦时廊桥

    秦时廊桥

    以卢生、李左车的身份描述秦朝历史的故事,夹杂一些幻想。
  • 我对你始终未变

    我对你始终未变

    因各自父母的原因,从小在韩国成长的两个中国小孩,从青梅竹马到恋爱男女再到甜蜜夫妻,这一段路虽然漫长但只要与你便无疲惫!能做的就是牵着你的手走到最后!这世上再刻苦铭心的爱情也会有瑕疵,正因为每一个看似完美的人都会有缺点一样,这就需要我们理性的面对爱情中的不完美,毕竟找到一个可以相爱到老的人不容易!
  • 消失的光阴

    消失的光阴

    看时光走,不回头;看少年默,难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