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2100000015

第15章 时令节气(农事节气)(1)

一、节气的来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并给每等分取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大家知道,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事实上,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表示地球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我国古代所创造的二十四节气,是为了适应“天时”,夺取农业丰收,在反复实践中,综合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等各方面经验总结出来的。早在西周就知道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来定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今天在河南古琶封县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古的天文台--土圭建筑。到秦代《吕氏春秋·十二纪》里的节气已有八个。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已有二十四节气记载,与今天的二十四节气完全一样。

从天文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零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每个等分点都根据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而设立专有名称。其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明一年中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大雪、小雪反映降雨降雪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

为了便于记忆,有人根据上述节气名称顺序,编写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这首节气歌中,每句除一两个字外,其余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节气。如第一句中除天字外,其余各字代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其余各句可照此类推。

二、节气的内容

立春

立春俗称“打春”,多半在正月,有时也在腊月,阳历二月四日前后,民间习惯把它作为春季的开始。农谚说:“立春三日,百草发芽。”这时,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气温缓慢上升,万物开始萌芽。一年分二十四节气。立春是第一个,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开始。我国习惯上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气温回升,大地复苏从这天起,由南到北,春耕陆续开始。我国是个农业匡,自古重视农业。《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以立春之日亲帅公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载:“周公始创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后世,历代都要在这天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旧俗,立春前一日要迎春,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官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一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泥塑春牛打烂。山西民间有些地方把春牛打烂后,将土分别带回,洒在自己地里。吕梁习惯这天在门上贴“宜春”二字,晋东南习惯用春牛土涂于耕牛角,说可以避牛瘟。晋南讲究用春牛土净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山两民间艺人喜欢在迎春日做小泥牛。称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者以报酬。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春鸡,喜欢带在头上。乡宁用娟制小娃娃,称春娃,佩戴在孩子们身上。晋东南缝小布袋,内装豆谷杂粮,挂在耕牛角上,意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立春民间还讲究吃萝卜、姜葱、面饼,称“咬春”。

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所有这些习俗,目的在于希望今年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同时激励人们勤于耕耘。民谚:“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春打六几头,遍地走黄牛”,“春耕深一寸,顶上一次粪”,“春天不忙,秋后无粮”,“立春一过雨水来,农田活计早安排。

雨水

雨水立春后15日,阳历二月十九日前后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30度,这时候大部分地区严寒已将过去,雨量逐渐增加,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农谚有:“雨水节、接柑桔”、“雨水有雨压病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因春雨对植物返青和农事有益,俗有“春雨贵似油”之说。

惊蛰

惊蛰雨水后15日,阳历三月十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开始。

这时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中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所以叫“惊蛰”。我国华中地区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耕多流一滴汗,秋后多出一袋面”,“春天背镢上山岗,秋后小米一大缸”,“惊蛰雷响气温高,精选良种最重要”,“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分

惊蛰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360度,阳历三月二十一日前后,即零度开始,有古籍载:春分时节,阴阳各半,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昼夜平分。从今天开始,北半球日长夜短,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开始。农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民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有雨家家忙”。

清明

清明春分后15天为清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开始,这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芽生叶。农民多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北方民谚:“春耕多流一滴汗,秋后多吃一袋面”,“春天人马起的早,秋天人马吃的饱”,“春天多上一担粪,秋天多收一担粮”,“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种棉花,就地结疙瘩”。

谷雨

清明后15天为谷雨,太阳到达黄经30度,阳历四月二十日前后开始,意为雨生百谷。这时大部分地区气候较稳定,降雨量比以前有所增加,对谷物生长极有帮助,是北方春季作物播种、出苗的重要季节。

民谚:“清明忙耕麦,谷雨种大田”、“谷雨麦挑旗”。种大田指种杂粮,麦挑旗说明麦子要抽穗。民间还在这天拌香椿芽。据说,过了谷雨香椿芽。据说,过了谷雨香椿芽就有骨,不可食。民间有谷雨禁蝎习俗,习惯上用黄裱朱砂画禁蝎符,贴墙壁或窗户。符语:“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半,蛇蝎永不生。”妇女们由用红纸剪成公鸡嘴含蝎子,贴于窗上或墙壁。

立夏

谷雨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阳历五月五日之前后,民间习惯上以为这是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这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所以农谚说:“立夏在朝遍地锄。”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夏天多锄地,粒粒吃得饱”,“夏天拾把草,冬天变成宝”,“清明种麻,谷雨花,立夏种稻点芝麻”,“农忙之夏进高潮,首重牛耕补苗”

小满

夏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阳历五月二十一日前后开始,“小满”即为麦粒开始饱满,但未到成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半,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民谚:“小满暖洋洋,夏锄好时光。”

芒种

小满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阳历六月五日前后,芒指带芒的作物如小麦、大麦。种是种子。表示有芒作物种子已成熟,可以收割,民谚:“芒种割一半。”同时其他杂粮(河东称秋粮)谷、芝麻、高梁、大豆等正是播种季节,故又有忙种之说。民谚:“芒种赶忙栽,夏至满怀胎。”我国华中地区此时进入梅雨季节。

夏至

芒种后15天太太到达黄经90度,阳历六月二十二日前后开始。意为炎热到了。气温逐渐上升。夏熟作物生长渐旺。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黑夜最短的一天,从此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

民间流传者一首夏日数九歌,把从夏至高温到逐渐变凉过程用数九给予形象说明,从夏至这天起,每九天为一阶段,称一九,依此类数,数至第九个共九九八十一天。即: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丸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

七丸六十三,夜眠莫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确切地反映了气温由渐高逐渐转凉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这-过程中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夏至后正是农忙季节,民谚:“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春争日,复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夏至棉花快锄草,不锄就被毒蛇咬”,“一年活路春打头,一年收成夏打半”,“到了夏至节,锄苗不能歇”。

小暑

夏至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阳历七月七日前后开始,暑是炎热的意思,但此时尚不到最热的时候。一般在小暑末,大暑初有所谓伏天,习惯上称三伏天,是最热的时期,每伏十天。

民谚“头伏萝卜二伏葱”,“头伏翻地一碗水,二伏翻地半碗水,三伏翻地没有水”。

大暑

小暑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阳历七月二十三日前后开始,意为炎热达到了顶点,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极利于夏熟作物生长,农谚说:“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立秋

大暑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陌历八月八日前后开始。这时已到未伏前后,气温开始下降。是秋季开始,清风明月,秋高气爽的秋天从这天开始。立秋后,天气仍很热,晋南民谚:“秋后一伏,热老老牛。”不过立秋后老百姓说可分前后晌,即早晚凉、中午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谚:

“秋收大忙.割打晒藏”、“秋收大忙,绣女下床”、“三春没有一秋忙,收到囤里才是粮”、抢秋夺秋,不收就丢“。我国江南有谚:“立秋处暑地起忙,收了早稻种杂粮。”

处署

立秋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度,阳历八月二十三日前后开始。

“处暑”表示暑气开始消失。这时气温渐降,雨量渐少。暑天到此为止。民谚:“处暑不带耙,误了来年夏”,“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江南农谚:“处暑萝卜白露菜。”

白露

处署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阳历九月八日前后开始。因地面水气凝结为色白之露,因此得名。此时天气渐凉,气象谚曰:“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民谚:“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原。”

秋分

白露后15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度,阳历九月二十六日前后开始,因此时正值秋季六个月的一半,故名。太阳由北半球赵过赤道,回到南半球,又一次直射赤道,各地白昼和黑夜再次等长。此日各地太阳均从正东升起,正西下落。此后北半球日短夜长,太阳照耀12小时以下,升起落下之处也从正东、正西渐向东南和西北偏移。此时大部分地区进入秋收秋种。气象谚:“秋分有雨来年丰。”民谚:“秋分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

寒露

白露后15天,太阳运行到黄经195度,阳历十月八日前后开始,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意为天气渐转冷。农谚:“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寒露抓秋耕,来年粮满囤”,“人怕老来穷,秋怕寒露风”。

霜降

寒露后15天,太阳到达黄经210度,阳历十月二十三日前后开始,据古籍载:“寒露后,气肃露凝结而为霜,故名。此时农作物收割。气象论:“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农谚:“霜降入深秋,深翻在地头”。

立冬

霜降后15天为立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阳历十一月七日前后开始,据古籍载:冬,即为冷,立冬三时,万物终成,故为节名。气象论:“立冬白一白,晴到割大麦。”当冬季开始,农村收藏作物,拔棉花杆,打扫秋田。从立冬起到次年立春前一天为冬季。但气象上的冬季一般推迟25天左右,它以气候寒冷的12、1、2月为冬季。冬天是深耕,修水利的大好季节,民谚:“冬耕耕得深,庄稼好扎根”,“冬耕多一寸,春天省堆粪”,“冬天修水利,应是好时机”,“立冬不拔菜,小心受了害”。

小雪

立冬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240度,阳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前后开始。这时,气温下降,开始降雪,民谚:“小雪雪连山,瑞雪兆丰年。”气象论:“小雪现晴天,有雨现晴天,有雨到年边。”农业上忙于冬耕、冬季造林。

大雪

小雪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阳历十二月七日前后开始。古籍载:小雪之后,雪降得更加厉害,故名大雪。气温继续下降,降雪量渐大,地面或南阴处开始积雪,河塘开始封冻。民谚:“大雪要封河,积肥满山坡。”

冬至

大雪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度,阳历二十月二十二日前后开始,从这一日起,寒冬天来了,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最夜最长。日出日落方向逐渐北移。农民要注意保护牲畜过冬。冬季农民多积家肥。人们习惯上从这天作为数九寒天的开始。九天为一阶段,民间有个数九歌:

冬至数一九,两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

三九十十七,见火亲如蜜;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民居的功能开始只是为人类遮风避雨而已,继而发展到居住、会客交往、家族活动、祀祖等等,除此之外,还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是邓涛在叹惋历史文化足迹中,娓娓道出的对生命、对往昔的体验感知;是通过心灵关切探寻着沧桑世道是非曲直的文化捕捞;是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的深情抚摸;是一支秀气的笔,在拨开朦胧,于迷雾中印证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热门推荐
  • 古城幻夜

    古城幻夜

    沧蓝帝国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光和暗的分界线也在时光的洗涤中变得不再清晰。在这个腐朽崩坏的帝国中,想要抓住真正的光明,又谈何容易?因灭宗而想要变强为宗门报仇的蓝水月和南宫澈,因得知光明圣廷的黑暗而离开圣廷的玉琅琊,由于哥哥的走而离开家族的墨子袖,疑似杀死鬼门宗宗主而消失不见的祈风岚,同时拥有光明和黑暗之力而被两大势力同时驱逐甚至抹杀,受到诅咒的方焯澪……几个深刻感受到帝国黑暗的人,又要怎么创造真正的光明呢?
  • 问道读道

    问道读道

    用最直白、最朴素的语言谈谈《道德经》、《易经》等等国学经典的个人理解和领悟,并在过程中穿插大量的历史故事。在反复阅读、反复学习的基础上谈个人理解和领悟;在广泛读史、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谈个人理解和领悟。
  • 藏地之谜

    藏地之谜

    西藏,许多人魂牵梦绕之地,风景最苍凉与优美之地。西藏,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域,全球公认最多神秘事件的地域,也是全球禁地最多的地方。无论在百度还是谷歌的搜索中,列为西藏十大神秘事件的有:红雪之谜,野人之谜,巫师之谜,虹化之谜,珠峰旗云,象雄之谜,《格萨尔王传》,古格之谜,伏藏之谜,香巴拉之谜。没有人知道这些秘密什么时候开始,将来什么时间才能结束。曾经就连希特勒在战败时也念念不忘的地方,许多地理地质科学家最为感叹的地方,这里除了众多令人不解的神秘事件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也无法解释的日常事迹。如果有谜,那一定被解开的时候,佛说:一切起因,因有果,果有缘。当然,袁诺说:这是一个来了让人还想来的地方。
  • 科技战争的游戏

    科技战争的游戏

    他曾以为自己就是个没有用的废物。他坠入了游戏的噩梦,深陷自卑的深渊。他也在努力,不知是命运的玩笑,还是自己的悲哀,始终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那晚,一场变故让他成为众人中的明星。于是,他背负着人类的信任,兄弟的支持,以及她的鼓励,踏上了只属于他的战场......新时代的序幕,将有他来拉开。但这只是个开始,强大的超高能外星生物,神秘的顶级能量生命,宇宙的源头到底是什么?这是场游戏,还是战争?为了民族,还是利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部小说,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会努力改正的。
  • 亲亲我的呆萌娇夫

    亲亲我的呆萌娇夫

    她的眼里的那团火焰正在燃烧,强大的王者风范仿佛是与之俱学的,好像天生生活在镜头的闪光灯下的。她,一个被抛弃的小孩,渴望被人疼爱,却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他,帅气温柔,却只对她一个人好。当一座大冰山遇上一朵棉花糖,他们之间的结局会是什么呢?
  • 有双眼在你身后

    有双眼在你身后

    一场船难,意外地夺去她的人生。历劫归来,她的容貌全毁,记忆尽失。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不但和小叔有奸情,还卷入一场阴谋之中,无路可退!一场船难,意外颠覆他的人生。明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情已死,却还是忍不住受到妻子的吸引。然而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透露出来的小细节,渐渐令人起了疑窦。如果她不是他那离经叛道的妻子,那么她是谁?如果她不是生活在这个金丝笼里的季妍,那她究竟是谁?谁才是最后的幕后主使者?当亲情背负着丑陋的过往,谁才是最终可以相信的那个人?
  • 永恒金身

    永恒金身

    少郎新书巅峰出鞘!混沌之子,逆天改命!古混沌孕育无尽天地神魔,一朝争霸,万世轮回。在混沌这片无尽大海,化肉身为船,漂浮在这苍茫汪洋,终有一日,我将吞风云变化身成龙,傲逆乾坤。
  • 退役特种兵闯都市

    退役特种兵闯都市

    一个年轻的退役特种兵,如何在都市里风生水起。美女,金钱,小弟,势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传奇之天问

    传奇之天问

    末法时代,天道崩溃,三界动乱,妖邪横行,群魔乱舞。天道为何崩溃?天道崩溃之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天地人三界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 漫天桃花静妖娆

    漫天桃花静妖娆

    异世孤魂入住,古林桃树成精,晴天雷声哄鸣响,化娃收养成佳人,开店敛财奔大康,蜂蝶环绕扰清宁,妖魔横生鬼有道,断了红尘修仙人,为保情字闹凡尘,闯天宫,打地府,入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