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并经常表扬和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很高兴,学习的劲头会更足,做起事情来会更专注,更有信心和耐心,获得成功的概率也更高。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忽略孩子的小小进步,只关注孩子最终有没有获得成功。
林佳很羡慕能写一手好字的人,于是央求妈妈为她报了一个书法学习班。林佳每次练习书法都很专注、认真,虽然刚开始入门的时候字写得不好看,但她每天都在进步。学习班的老师认为,不出一年,她一定能写出一手好字。
然而,妈妈却不这样认为,每次林佳学完书法回家,妈妈都会让她再写一遍,在妈妈看来,林佳写的字真是太难看了,写的时候手还抖个不停,于是,每次看完林佳写的字后,妈妈总是会批评她写得不好。林佳觉得很委屈:“老师都说我有进步了,为什么妈妈总是不满意呢?”
久而久之,林佳对学习书法越来越没有兴趣,她开始“破罐破摔”:反正无论我怎么努力妈妈都不会满意,我也懒得认真写了。于是,她练习的时候越来越不专心,只想着快点写完去做别的事,写出来的字自然也就越来越差了。
同样都是面对孩子稚嫩的书法作品,而另外一位妈妈却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张翰从小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写的每一张“作品”,包括第一张写得歪歪扭扭的“作品”,都被妈妈“收藏”了起来。而且,不论他写得好不好,妈妈总会在他写的字下面用红笔画个圆圈,并告诉他:“你今天写得比昨天好多了!”
妈妈的赞扬让张翰逐渐喜欢上了书法,并且更认真、专注地学习书法,而他的书法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最终获得了书法大奖。
同是学书法,两位妈妈对孩子截然不同的评价,造就了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成就。林佳的妈妈带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孩子的书法技艺尽快达到她所期望的高水平,因此无视孩子的努力和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对她的表现总是不满意,导致孩子对书法失去了兴趣,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没了耐心,当然专注力也无影无踪了,从而不愿意再学习下去。
而张翰的妈妈则注意到了孩子付出的努力和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并及时赞扬、鼓励他,因此,孩子保持住了对书法长久的兴趣和专注力,最终练得了一手好书法。
很多孩子喜欢画画,是因为妈妈喜欢看他画的每一样东西;很多孩子喜欢学习,也是因为妈妈关注的不是考100分,而是他的每一次进步……
如果我们及时发现并赞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就能影响他做事的态度,让他做起事来更专注、更坚持。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去留心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呢?
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
很多妈妈对孩子抱有太高的期望,她们关注的是孩子离自己的预期目标有多远,因此,她们很难发现孩子细小的进步。这些妈妈通常对孩子要求严格,希望他能专注于学习,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
然而事与愿违,孩子在这样的高压下,非但没有变得出类拔萃,对事情的兴趣反而越来越低,注意力越来越涣散,最后离妈妈预期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自己功利的心态,我们要做的只是从旁引导和鼓励,让孩子的专注力持续得更久。
当我们这样想时,说明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已经降低了,当我们不再用高标准要求孩子后,会惊喜地发现,他身上其实有很多闪光点,他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进步。
不要随便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你可真笨!你看看隔壁晓芸,学习怎么比你强那么多?你好好跟人家学习学习!”“你看看姗姗,人家也是4岁开始学钢琴,现在都过6级了,你还在这儿过4级,你好意思吗?”……
很多妈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以此激励孩子更专注、努力地学习,殊不知,这样的比较会让孩子更难专心学习。
因为这些刺激的话语容易让孩子对别人产生嫉妒和愤恨的心理,注意力更不愿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了关注他人上。这不是起了反效果吗?其实,我们没必要拿孩子和其他人比,只要看看孩子和以前相比是否有进步,或者这段时间是不是比以前更努力、刻苦就行了。
只要孩子比以前有进步,哪怕这个进步非常微小,我们都要赞扬他的努力和上进,孩子感受到了我们对他的认可和激励后,便能认真、专注地学习和做事了。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少打击
在有的妈妈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是优点,其他的都不值得夸奖。其实,孩子棋下得很好、舞跳得很棒、球踢得不错、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这些都是优点,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并积极鼓励、帮助孩子发展这些优点,他就一定能更加专心地做事,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外,当孩子不愿意再坚持下去时,我们也要多鼓励他,而不是打击、责骂他,那会让孩子失去信心,更不愿继续投入努力。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人是能一步登天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