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的历史概述
春秋以前的金银器
金银器,以贵重金属为材料,施以精湛巧妙之制作工艺,配以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之构思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更迭出现之不尽相同的各个时代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各个时代相同的追求富贵、吉祥的民族心理阐释得畅晓明白。
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金银器,也因其不菲的价值,独具的特质,于普通金属器皿之中,着意显示出了其自身别具的人文、科学、经济价值。耀眼悦目的金银器,成为了绵延长久、当之无愧的传世珍藏。
在甘肃省玉门夏代古墓中,发现了铸造粗糙的金耳环,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金饰器实物。商代的金器以装饰品占主导地位,器物类相对较少。夏商西周时期还没有银器发现。
秦汉时期的金银器
秦朝由于年代短促,遗留的金银器不多,仅在始皇陵所出铜车上有所发现。其中金质的有金当卢、金泡、金项圈部件、纛座上镶嵌的金珠等,银质的有银、银镳、银軎、银辖及银环、银泡、银项圈部件等,均系铸造成型。
错金银技艺在春秋中晚期开始兴起,到汉代,这种技艺已经成为我国传统金银工艺的主流,并且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三国魏晋时期的金银器数量较多,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型、图案也不断创新。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常可以看到民族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迹象。
隋唐时期的金银器
隋统一全国后大量使用金银作为饰物,因此促进了隋唐金银器手工业的发展。
唐代在金银器制作工艺方面,既善于总结和继承前人的成就,又思路开阔,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中的丰富营养,创造出一种五彩斑斓、璀璨夺目的崭新文化。当时,造型精美、结构巧妙、装饰典丽的金银器比比皆是。
五代十国时期,我国经历了分裂割据的半个世纪,但是江南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手工业得到继续发展。特别是吴越、后蜀等小国在金银制造方面还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江苏、浙江等地成为主要生产地。五代时期的金银工艺基本继承了唐代晚期的风格又有所发展。
宋元明清的金银器
宋元金银器以器型设计构思巧妙、富有灵活性与创造性的多种加工技法为特征,以其小巧玲珑的形制显示出造型工艺技巧的高超。同一种金银器皿的造型还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制。
明清两代金银器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
器型的雍容华贵,宝石镶嵌的色彩斑斓,特别是那满目皆是的龙凤图案,象征着不可企及的高贵与权势,这一切都和明清两代整个宫廷装饰艺术的总体风格和谐一致。
我国金银器的特点
商周金银器
我国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型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
春秋战国金银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方差异较大,风格迥异。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的高度发展,尤令人瞠目。
秦汉金银器
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考古学者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制作精细,装饰讲究。这种在银器花纹处鎏金的做法,唐代以后十分盛行,金花银盘亦为唐代金银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种。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曾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唐代金银器
至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有了很大发展。多年来的考古发现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与器型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确实可以感到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宋元金银器
宋代随着封建城市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金银器制作行业十分兴盛。有铭款的金银器显着增多,成为宋代金银器的一大特点,并对元、明、清的金银器制作产生重要影响。
宋代金银器是在唐代基础上的不断创新,虽不及唐代金银器那样丰满富丽,然而却具有典雅秀美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与宋代艺术的总体风格是一致的。
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器的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多姿多彩。相比之下,唐代金银器皿显得气势博大,而宋代则以轻薄精巧而别具一格。宋代金银器在造型上极为讲究,可谓花式繁多。
明清金银器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发展的总势趋于保守。其金银器制作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的风格,而越来越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愈来愈浓厚。
明清两代的金银器,其发展轨迹可谓明晰可见,但其分野之界亦是如此鲜明。大体上说,明代金银器仍未脱尽生动古朴,而清代金银器却极为工整华丽。在工艺技巧上,清代金银器那种细腻精工,也是明代所不可及的。
金银器的不同种类
金银器的种类
金银器制品名贵华丽,历来是高级装饰品,也做日常用具,纯金银大件极为稀少,主要是首饰、挂盘装饰、日常生活所用碗、盘、瓶、杯等。金银往往又同其他名贵材料配合组成镶嵌。但总体来说,金银器可分为金银器物和金银饰物两大类。
另外,它们还可分为饮食、信符玺印、容器、舆洗器、梳妆用具、陈设观赏品、宗教祭祀器、冠服、发饰、颈饰、耳饰、手饰、臂饰、胸坠饰、剑饰、车马饰、货币、杂器等10余小类。
金银器物
金银器物中的饮食器有樽、杯、盘、壶、盏、碗、豆、蛊、锅、箸、勺、匙、温碗、盏托、茶具、羽觞、执壶、花口杯、提梁壶等。
信符玺印有腰牌、符牌、金印章等。
容器有盒、缸、罐、簋等。舆洗器有匜、盆、洗等。
梳妆用具有梳、篦、刀、奁、镊、镜架、栉背等。
陈设观赏器有薰炉、香薰、银钏、金钟、瓶、盘、挂屏、盆景、天球仪等。
宗教祭祀器有造像、葬具、法器、祭器、如意、香案、匾牌、菩萨等。
金银饰物
金银饰物中的冠服有凤冠、冠顶、冠带、金银冠、步摇冠、冠花等。
发饰有笄、簪、钗、梳步摇、钿花、珠花等。
颈饰有项链、顶圈、排圈、金银冠坠、护头箍、金银角、银马围帕、金银抹额、金银插针、金银衣帽饰、吊饰、长命锁等。
耳饰有耳珰、耳环、耳坠等。
手饰、臂饰有钏、镯、条脱、戒子、指环、顶针等。
胸腰坠饰有压领、腰链、腰带、腰牌等。
货币类有金贝、金条、金砖、金板、金饼、银贝、银饼、银元、银铤、银锭、金五铢、马蹄金、麟趾金、金银开元通宝等。
金银器的鉴别与收藏
金银器的鉴别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其材料质地的鉴别,二是对其制造年代的鉴别。根据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金银器质地的鉴别已能做出比较精确的制定。对金银器材料质地的鉴别,从经验上亦积累了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
首先,金的密度大,一般来说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物,金制品要重得多,太轻的制品必是伪品;其次,金银的硬度小、质地软、延展性强,若用金属物在金银制品上轻轻划试,一般留下凹痕的为真品,留下划痕的是伪品;再次,金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特别是金,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而铜铁制品均易氧化生锈。金在酸性溶液中其颜色不变,而铜制品触到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金,表层镀金容易脱落,不仅脱落部分易生锈,即使镀金表面也易被铜覆盖。当然,古代的金银器出土时,有些表层带有铜锈,特别是银制品。这种情况是由于金银器在出土前接触过其他腐蚀的铜,如与铜器一起随葬,而粘染了铜锈。另一个原因,则是古代大多数银器的质地是含有一定成分的铜合金,当铜氧化腐蚀后,便在银器上形成了铜锈覆盖层。不过这种情况大多可以经过除锈垢处理,以复原器物的本来面目。
富有经验的人还可以通过器物的声音、味道以及颜色、手感等,来辨别金银器的真伪。不过,这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积累。此外,与伪造古代的铜、玉等器物不同的是,伪造金银器最常见的是在材料质地上作假,多是以牟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在年代上作伪者尚不多见,这也造成对金银器年代的鉴定工作,无论从理论上抑或实践经验上都显得不足,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经验总结。
金银器的收藏
收藏金银器,首先要对它的历史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这样进行起来才不会茫然无措,金银器的历史其实并不复杂。
秦代以前,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基本为青铜器冶炼、铸造工艺的移植和延伸。錾花和金银错是这一时期金银器制作的两大特色。錾花工艺是通常经过錾刻出花纹,与光洁而单一色的金属素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金银错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西汉以后逐渐衰弱。做法为先在青铜器表面预先铸出或錾刻出图案、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锤打牢固,再用错石将其打磨光滑,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
东汉以后,金银器的制作工艺逐渐摆脱了青铜制作工艺,并形成了许多金银制作的独特工艺,如炸珠、掐丝、编等。
收藏金器当然是越古越好,越大越好。但是金器一般不腐蚀,不同于青铜器和铁器,从皮色及氧化程度不容易分辨其时代。鉴别金器只有从造型及纹饰的特征来推断其真伪、年代。
鉴别黄金质地的方法一般为以下几种。
古代黄金中的银、铜、铁含量偏多。含银越多越呈淡黄色;含铜者呈淡黄色,且稍微发绿,若入土时间偏长则会呈栗黄色;金中含铁偏多者,一般呈玫瑰红色。时下,古玩商大多依据“七青、八黄、九五赤”的口诀来识别古金器的成色。
黄金密度比普通金属大,放在掌心掂试有沉重感,笨大而轻飘的金器,皆为赝品。用两根金条相击,含金量为99.9以上黄金多无响音;掺有银质的有声无音;含铜质偏多的会有当当长音。
成色高的黄金体质较柔,成色低的黄金体体质偏硬。金含银者硬,金含铜者则更硬。
银器的广泛使用与其“避邪消灾”的功能有关。据说身上的无名肿毒用银器不断圈划,可使肿块消退,难愈合的疮疥溃疡经常用银器抚拭有利于伤口愈合。银餐具可以测试食物中有没有毒。
我国的少数民族对白银首饰尤为珍重偏爱,奇美精巧的手饰显示了自己的美丽、勤劳、聪慧和富裕。
金银器价格昂贵,现在古玩市场上的古银器,大多为明清两代以后的制品,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同学若有兴趣,可在家庭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古银器作为收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