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也称河磨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深绿,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软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而其中以纯白、金黄两种颜色是罕世之珍品。
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河南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
绿松石:又名绿宝石,因其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贵宝石品种之一。
绿松石制品现已成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结核,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绿松石是最早用作饰物的矿物品种。1900年,埃及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4只绿松石包金的手镯。
玉器的收藏及辨伪
玉器的分级
品质等级: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如何区分玉器的这些类别呢?
A类玉是指经过手工工艺雕琢之后,并没有改变其原本品质的天然玉石,就是大家常说的真货,它一般会有国家珠宝鉴定中心的认证;B类玉是指将一些有很多杂质的劣质玉石,通过酸洗将里面的杂质去除,再注入透明的液体,使其变得更加晶莹漂亮的玉器;而C类玉则即对其酸洗去杂质又进行染色,已经是完全人工制成的假玉石。
专家称:“由于后两者的内部结构已被改变,所以在价值上与A类玉器有着几十倍的差距。现在这种用B类、C类货来冒充天然玉器的做法市场上普遍存在。”
玉饰的鉴别方法
色:即玉的颜色要均匀,不能色调不一,还要色泽鲜明,没有与其他杂色混在一起。专家还强调,不要在灯光下观其颜色,因为玉器的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效果好很多。
底:指玉的通体要剔透,没有杂质和黑斑。如果是B类、C类玉,其内部常有结晶状的小块。
水:即真玉表面会非常光洁、温润,不会出现毛细裂纹,而如果是经过酸洗的则经常会出现如同“呢子大衣上粘着的小细毛毛”一样的纹路。
工:就是玉器的制作工艺。如果细致观察,真正的上品玉器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造型,而B类、C类玉则大多都是经过机器模子打造出来的,造型几乎一模一样。另外,购买者也可将玉器用细绳吊在空中,用金属轻轻敲击,若是A类玉会发出一种清脆悦耳之声;如果是人工处理品则会发出很实、很低沉闷哑的声音。
玉器的辨伪方法
目前在玉器的识伪中没有仪器进行有效的测试,但是利用我们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识,完全有能力对玉器真伪进行有效识别。
首先从玉器使用材料上辨别。主要有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岫岩玉等,而目前赝品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新开发的石料、矿料,或用黄岫岩假冒黄玉。在实践中必须掌握和分清真伪玉器材料上的差别,分清同一种材料的新旧差别。
要知道硬度、密度的不均匀性及玉石材料的可渗透性。当掌握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后就能够分析古玉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埋藏的时间长短,对玉器本身应该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氧化腐蚀特征,并掌握其演化过程的各种特征规律。
而赝品不是根据材料的特性,也不根据真品的各种特征,只是根据真品的表面效果进行模仿,违反了自然氧化和演变的规律,与真品有本质上的差别。
这种受浸蚀而老化的现象与赝品使用新材料或老旧残料进行重新切割磨制加工,成型后所暴露出来的新工艺面会产生明显的色差或破坏原有的氧化皮层。因为从古至今所使用的都是千百万年形成的同一种材料,在辨伪中只能把识别材料作为辨伪的依据,如果材料上无法有效地确认差别,应该从其他方面继续搜寻真伪的差别证据。
目前赝品所使用的是一些质量极差、价格极低的玉石杂色料或石性严重的次料进行伪造。成型以后再进行人为强化腐蚀,造成玉器表面形成极厚的氧化腐蚀皮层。这种皮层容易脱落而且脱落后根本没有洁净透润的质地。这种花地杂色料是历代古玉不使用的,只是现代骗人用的一种石料。
其次从造型结构上确认真与伪。在辨伪中,有些玉器可以从造型结构上确认真与伪,但是有些高仿赝品极难识别。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其他方面搜寻真与伪的差别证据。由于民间玉器的风格造型极其古怪复杂,因而不能以器型风格决定其真伪,而只能作为感觉效果判断的一项参考。
作为玉器艺术的工艺与美术的完美结合体,古玉完美地体现了工艺效果。
而赝品在这方面有明显缺陷和不足,要么结构造型美而工艺技术磨制却达不到这种效果,要么工艺设计有缺陷。我们必须承认,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必然会对产品的工艺质量和标准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
从古至今制造玉器设备工艺和工具材料在不断地改革发展提高,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工艺技术特征。当我们掌握了真品的基本特征,就会认识到现代赝品哪些部位工艺不对,哪些工艺技术磨制有缺陷。
要认识到玉器的加工方式从古至今始终利用的半手工半机械化的方式,在实践中必须分析工艺效果,哪些是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造成,哪些又是人为手工操作的不稳定性造成,从这方面区别真伪。另一方面要有能力认识磨制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某些工艺效果,识破赝品故意制造工艺误差或某些工艺技术缺陷,对比真伪玉器工艺死角部位的差异。
古玉器的加工磨制主要采用游离沙式的研磨方式,这与现代赝品的固定磨削式的成型的玉器有明显的工艺差别。要掌握历代古玉在工艺磨制程序方面的规律,以及各种工艺技术处理手段方面的特征规律,对比赝品哪些部位的程序和处理手段有差别。
其三,从赝品的制假手段和技术上鉴别。要分析和掌握真伪玉器的玻璃光效果差别,以及一般光亮玉器差别,并分析出光亮方面的技术和材料差别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理,从而区别真伪亮度效果差异。
玉器被氧化浸蚀部位大部分是由于某部位的硬度、密度及耐腐蚀性差造成的,特别是由于内部应力造成的玉器裂纹,这种状态会被首先渗透或浸蚀。它与赝品人为制造的假效果有结构上的差别。
现代赝品利用色料、边角脏料假冒玉器的氧化,特别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氧化石假冒,这种造伪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模仿手段。实际上这类被假冒的部位其硬度、密度结构和色差,与真品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必须识别哪些是色料杂料和天然氧化皮仿造的赝品,哪些是真正腐蚀受沁。真正的古玉无论受到哪些氧化腐蚀受沁都会产生硬度变化、色差变化、渗透过度等现象,而赝品有人为制造的明显的渗透现象、硬度变化、色差和过度等现象。要在广泛的实践中掌握真品氧化腐蚀受沁的特征规律,在此基础上区别哪些是人为的强化作伪,哪些是玉器的真正腐蚀受沁。
最后,还要辨别玉器的生坑与熟坑。所谓生坑指出土以后没有进行过任何清造处理,玉器本身粘附着各种沉积物质,而且附着力极强。而赝品是人为制造在玉表的附着物,这种人造附着物质粘结密度及粘结力很差,这是辨别真伪的一方面,生坑玉器应没有任何人为处理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