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克找到科恩,为他脱掉裤子查看受伤的腿部,赫然看到科恩的两条腿全成了炭黑色。在黑黝黝的皮肤上,一个个小红斑点像被针扎过一样。佩克将科恩背出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途中恰与那位老猎人不期而遇。老猎人告诉他们:科恩是被绿毛怪咬了,绿毛怪有许多张嘴。它会缠住人死死不放,直到把人憋死为止,科恩只是受了轻伤,过几天就会康复的。
人们的猜测
除此之外,一支西班牙生物考察队也曾在巴曼河的源头看见一头绿毛怪,它长有一个扁平的脑袋和一对窄长的眼睛,在水里飘浮着,一旦发现了人,在力不付敌时便会立即卷曲成一团,迅速沉入水中逃匿。这支考察队认为:绿毛怪是一种两栖动物,并不是食人动物。另有一些专家认为,绿毛怪可能是动植两类物种,就像冬虫夏草一样。更有人认为它是某种动物身上附有的一种绿色植物保护色。
59、神农架为什么会有白色动物
在近几年,人们在神农架上发现了20多种白色动物,比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有的白色动物或白化动物的种类还要多。
白色动物齐聚
1954年,神农架林区田家山乡一位药农,在深山密林里的熊窝中捉到一只小白熊,被武汉中山公园买入展览,曾轰动一时。
70年代前后,神农架群众又多次捉到白熊,送往北京、武汉等地展出。
1970年,人们又相继发现了白色金丝猴、白狲猴、白鹿、白麂、白麝、白獐、白苏门羚、白斑羚、白驴头狼、白豪猪等。
1977年,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共湖北省委联合组织的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队,又在神农架发现了白熊、白雕、白松鼠等。
1984年,人们在神农架捕获了白蜘蛛、白鹳。
1987年,人们在神农架溪沟中抓到了白龟和白蛇。
到现在,神农架地区已发现了20多种白色动物。有人说,把世界上其它地方所有的白色动物或白化动物聚集在一起,其种类也没有神农架的多。
白色动物为何这么多
现在,地球上的白色动物已经很少了,而神农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色动物,成为白色动物的世界呢?
科学家们认为,动物白色与它内在基因突变有关,也与神农架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等有关。神农架的气候温暖多雨,山头云雾遮盖缭绕,原始森林里湿度大、日照短,霜期长。一些动物生活在洞穴内,长期晒不到太阳,自然而然有的动物就变成白色。
神农架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一年中约有半年时间是冰天雪地,在这林海雪原中,白色有利于隐蔽,有利于保护自己,因此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白色动物会越变越多。
此外,神农架远古遗传下来的古代白色动物可能也特别多比如神农架白熊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与相似体型的黑熊大不相同,它们没有黑熊那样凶悍,而是性情温和,喜欢与人类接触。这说明这种白熊就不大可能是由黑熊变过的。
神农架出现白色动物的原因是由于动物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的,但这只是大体而言,具体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以便早日揭开这个白色动物世界之谜。
60、深海怪物是什么动物
1937年,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生了一起采集珍珠的潜水员失踪事件,随后又接连不断地发生潜水员失踪事件,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突遇怪物
事过15年以后,1953年的夏天,澳大利亚潜水员约翰,身穿最新式的潜水衣,准备创造深潜水最高纪录。
当约翰刚潜入海水中不久,一条四五米长的鲨鱼就从后面跟上来,它可能想找机会捕食约翰,一直若即若离地跟在他后面。约翰为了摆脱鲨鱼,直向深水处游去,再往下是一个黑洞洞的深渊。这时鲨鱼在他头顶5米左右的地方来回游动,好像在等待有利的时机。
约翰突然感到海水开始变冷,水温在持续下降。这时他看见从黑乎乎的深渊里钻出一个又黑又大的团状怪物。
“啊!”说时迟,那时快,没等约翰喊出第二声,那个大黑团已经摇晃着它那肥大的身躯从约翰身边浮了上去。那是一个大得出奇,行动缓慢,呈褐色的东西,它扁平的躯体像个杂乱的麻团,仔细一看,没想到它居然还长着手、足、眼睛和嘴等器官,如果它不动还真不敢相信是活物。
鲨鱼杀手
大怪物一边晃动着身体,一边向约翰头顶上更高的地方游去。这时海水变得更加冰冷了。不知道鲨鱼是因为怕冷还是害怕大黑团的缘故,悬浮在原来的地方一动也不动,不一会儿,那褐色的怪物就靠近了鲨鱼,接触到鲨鱼的表皮,鲨鱼痉挛起来,没有看见它作任何抵抗,就被那怪物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了。然后,那个怪物若无其事地晃着它那肥大的身躯,慢慢地又沉入到漆黑的深渊里去了。
这种大怪物到底是什么动物?它同潜水员失踪是否有关?至今还是个解不开的谜。
二、植物之谜
1、植物也有思维吗
如果说人具有思维,这是谁都不会感到奇怪的事,如果说动物具有思维,这也是人们能够接受的,但如果说,植物也有思维能力,你一定会非常惊讶!
有趣的实验
美国的维维利·威利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她从公园里摘回两片虎耳草的叶子,祝愿其中一片叶子继续活着,对另一片叶子则根本不予理睬。一个月后,她不闻不问的那片叶子已经萎缩变黄,开始枯干;可她每天注意的那片叶子不但仍然活着,而且就像从公园里刚摘下来的一样。似乎有某种力量使它能够违反自然法则,使叶子保持健康状态。
美国化学师马塞尔·沃格尔按照威利的做法,从树上摘下三片榆树叶,放到床边一个玻璃碟里。每天早饭前,他都要花一分钟的时间,劝勉两边的叶子继续活下去,而对中间那片叶子不予理睬。一周后,中间的一片叶子已变黄枯萎,另两片仍然青绿、健康。使沃格尔感兴趣的是,活着的两片叶子的小茎上的伤痕似乎已经愈合。
这件事给沃格尔以很大的鼓舞,他想,人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一片叶子超过它的生命时间保持绿色,那么这种力量会不会影响到别的植物呢?他在制作幻灯片时,用心灵寻找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结果他发现植物可以获知人的意图。他还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人意识的反应也不同。就拿海芋属的植物来说吧,有的反应较快,有的反应较慢,有的很清楚,有的则模糊不清。不仅整株植物是这样,就其叶子来说,也各自具有特性和个性,电阻大的叶子特别难于合作,水分大的新鲜叶子最好。植物似乎有它的活动期和停滞期,只能在某些天的某个时候才分别进行反应,其它时间则没有反应。
1971年春天,沃格尔开始了新的实验,看能否获得海芋属植物进入与人沟通联系的准确时刻。他把电流计连在一株海芋植物上,然后他站在植物面前,完全松驰下来,深呼吸,手指伸开几乎触到植物。同时,他开始向植物倾注一种像对待友人一样的亲密感情。他每次做这种实验时,图表上的笔录都发生一系列的向上波动。沃格尔认为,他和海芋植物之间的互相反应,似乎于他和爱人或挚友间的感情反应有同样的规律,即相互反应的热烈情绪引起一阵阵能量的释放,直到最后耗尽,必须得到重新补充。
在另一次试验中,沃格尔将两株植物用电线连在同一部记录仪上。他从第一株上剪下一片叶子,第二株植物对它的同伴的伤痛做出了反应。不过这种反应只有当沃格尔注意它时才会有。如果他剪下这片叶子不去看第二株植物时,它就没有反应。这就好像沃格尔同植物是一对情人,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根本不留意过路行人。只要有一个人注意到别人时,另一个人的注意力也会分散。
沃格尔说:“人可以而且也做到了与植物的生命沟通感情。植物是活生生的物体,有意识,占据空间。用人的标准来衡量,它们是瞎子、聋子、哑巴,但我毫不怀疑它们在衡量人的情绪时,却是极为敏感的工具。它们放射出有益于人类的能动力量,人们可以感觉到这种力量。它们把这种力量送给某个人的特定的能量场,人又反过来把能量送给植物。”
情感的交流
在同植物进行感情交流时,千万不能伤害植物的感情。沃格尔请一位心理学家在15英尺外对一株海芋属植物表示强烈的感情。试验时,植物作出了连续不断的强烈反应,然后突然停止了。沃格尔问他心中是否出现了什么想法,他说他拿自己家里的海芋属植物和沃格尔的做比较,认为沃格尔的远比不上他自己的。显然这种想法刺伤了沃格尔的海芋属植物的“感情”。在这一天里,它再也没有反应,事实上两周内都没有反应。这说明,它对那位心理学家是有反感的。
沃格尔发现植物对于谈论不同的话题内容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植物对在摇曳着烛光的暗室里讲鬼怪的故事也有反应。在故事的某些情节中,例如“森林中鬼屋的门缓缓打开”,或者“一个手中拿刀子的怪人突然在角落出现”,或者“查尔斯弯下腰打开棺材盖子”等等,植物似乎特别注意。沃格尔还用事实证明,植物也可以对在座人员虚构想像力的大小作出反应。
沃格尔的研究为植物界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动植物也有思维,它们似乎能够揭示出任何恶意或善意的信息,这种信息比用语言表达的更为真实。这种研究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但怎样进一步开发它,让它为人类服务,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马尾藻海”形成之谜
世界上有好几个使航海者望而生畏的“魔海”。例如加尔各答港的沙丘地带,会把船身吸入凹形的海底;塞布尔岛像一块巨大无比的天然磁石,庞大的轮船常被它吸引,失去控制而触礁沉没;日本南方海域天气变化无常,许多船只在这个海域有时会突然下落不明。自古以来,大西洋中的马尾藻海被人们称为“大海的坟墓”或“魔海”,令航海者望而生畏。
身陷“魔海”
1926年7月,英国航海爱好者、大学生亨利·巴可索物和5个伙伴,决定利用暑假驾帆船“布罗·斯嘎依”号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他们启航那天,风平浪静,一路还算顺利。可到了第5天,天气骤变,海浪滔天,帆船遭到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袭击。接连3天,帆船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桅杆被拦腰折断,舵也不见了,甲板上所有的东西也被海浪冲得一无所有。帆船只能随海浪漂流了。
前面就是马尾藻海区了。夜晚,亨利独自站在甲板上,忽然,他发现有两三条白蛇般的东西弯曲着身子悄无声息地爬上了甲板。亨利拿起身边的棍子,用力朝“白蛇”的头部打去,天亮以后,人们仔细一看昨晚的“白蛇”竟是一种带有吸盘的海草,看了使人感到很恶心。
这种海草就叫马尾藻。在大西洋,这种海草聚集生长在一个巨大的海域里,面积相当于日本国土的两倍。人们就把这一海域称为马尾藻海。有些帆船不小心驶入马尾藻海,都没有从那里逃脱。船上的人也因帆船被困,淡水和食品断绝而死在那里。不久,船只也会被大量海草缠住,而渐渐地消失在海草丛中。
死里逃生
亨利说“这样下去我们非得成为马尾藻海的牺牲品不可,赶快丢下帆船乘小艇离开!”亨利意识到面临的危险处境。于是6人跳上了小艇,挥动利刀,在草丛中开路前进。到了第3天,海草渐渐稀少了。大伙还是不敢停下来休息,拼命地往前划,黄昏时分,他们终于闯出“魔海”区。
绵延千里,令人恐怖的马尾藻海里怎样形成的呢?海洋生物学家们一直被这一海洋之谜所困。
3、植物神经之谜
自然界有些植物很敏感,在遇到外界触碰刺激时,会像动物一样做出十分快速的反应。众所周知,动物的种种动作都是由神经支配的,那么植物呢?难道植物也有神经吗?
植物的“神经”反应
早在19世纪,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就在研究食肉植物时发现,捕蝇草的捉虫动作并不是遇到昆虫就会发生,实际上,在它的叶片上,只有6根毛有传递信息的功能,也就是说,昆虫只有触及到这6根“触发毛”中的一根或几根时,叶片才会突然关闭。信号以这样快的速度从叶毛传到捕蝇草叶子内部的运动细胞,达尔文因此推测植物也许具备与动物相似的神经系统,因为只有动物神经中的脉冲才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20世纪60年代后,这个问题再一次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课题。
坚持植物有神经的是伦敦大学着名生理学教授桑德逊和加拿大卡林登大学学者雅克布森。他们在对捕蝇草的观察研究中,分别测到了这种植物叶片上的电脉冲和不规则电信号,因此便推断植物是有神经的。沙特阿拉伯生物学教授塞匀通过研究也认为植物有“化学神经系统”,因为在它们受伤害时会做出防御反应。
植物“神经之谜”
但是也有许多学者不同意这一观点,德国植物学家冯·萨克斯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植物体内电信号的传递速度太缓慢,一般为每秒20毫米,与高等动物的神经电信号传递速度每秒数千毫米根本无法相比,而且从解剖学角度看,植物体内根本不存在任何神经组织。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门研究小组在研究捕蝇草时发现,反复刺激片上的“触发毛”捕蝇草不仅能发出电信号,同时也能从表面的消化腺中分泌少量的消化液。但仅仅据此,仍然无法确定植物体内一定具有神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