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阐明先学做人,再去读书的道理,教育后人学习圣人深入钻研的严谨学习态度,同时也告诉我们: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抓紧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更不要把时间打发在碌碌无为的事情上去,比如看电视、玩游戏、上网。我们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应该好好地利用时间来充实自己。
在此篇中还论述了以下内容:要想学习,先要整理周遭环境,学习环境好了,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学习才能顺利地进行。其次要爱护书籍,物品摆放要井然有序。再次告知我们要学会选择书籍,好的书籍是灵魂的使者,是智慧的鼻祖。有了好书,我们就要用心去读,一心一意地去学习,不断地思考,钻研,遇到难疑一定要不耻下问,这样人才能够进步,否则“惑不得解,终为惑矣”。同时我们抱有谦虚、踏实、自信的为人态度,一定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畏苦难,奏出慷慨激昂的精彩的生命乐章。
知识要点
1.理解弟子规一门辅修课的总体纲要和具体要求。
2.理解“余力学文”的目标。
3.基本掌握学习专一、持之以恒、做事井井有条的思路。
能力要点
学习本章,了解古人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充分理解“持之以恒”、“不耻下问”、“井然有序”、“一心一意”的内涵,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让自己学有所为。
课堂训练
学前小测试
1.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A、只有学历
B、只有能力
C、既有学历又有能力
2.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时间长,但是成绩没有提高,你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A、头脑笨
B、学习时不用心—三心二意
C、学习方法不得当
3.你对“读书”的态度是什么?()
A、读书是件无聊的事情。
B、读书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C、读书只是我茶余饭后的消遣。
4.“天生我材必有用”你怎样看待这句话的?()
A、这句话太夸张,我不赞同
B、这句话不谦虚,我认为人应该低调些。
C、这句话说得好,人就该自信。
5.学习和环境有什么联系?()
A、学习和环境是两个独立体,没什么联系。
B、良好的环境是学习的保障。
C、环境和学习有点联系,但联系并不紧密。
“译文”
凡事没有身体力行地去做,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懂得应用,那就太不切实际了,将来长大后,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注释”
力行:亲自实践、勉力去做。但:只有、唯有。学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长:年龄稍大。浮华:不切实际。
拓展故事
一意孤行
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人,他非常爱看书,也非常相信古书上的学问。他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从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问题。一天,他看到一本讲修水利的书,就苦读了一年,并画了水利图,到州官那儿讲了修水利的好处。州官就让他去修水利,他不看农田水势,不问以往的降雨情况,又不听一听当地农民的意见,就叫人按他画的水利图动工。可是渠道刚使用,就被汹涌的大水冲垮了,农田也被淹没了。
纸上谈兵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把韩国与其北方领土上党郡隔开。上党郡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便带着地图把上党郡献给赵国。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要回上党郡。赵王听到消息,便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郡,等到他们到达长平,上党郡早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当时王龁还想继续向长平进攻,于是三番两次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正面交战,反而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两军僵持不下,王龁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秦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让赵国换掉廉颇。”过了几天,赵王听到左右议论纷纷说:“秦国最怕让年轻的赵括带兵,廉颇已经年老不中用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听信了流言,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命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但是赵王还是执意派赵括为主将。
后来赵括声势浩大地领着四十万大军,并把廉颇原先的规定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如果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可!”秦国得知赵括取代廉颇的消息,知道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将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陷阱,还下令拼命追赶,结果中了秦军的埋伏,四十万大军被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等待救兵。不料,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最后,赵括的军队,因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后,兵士们叫苦连天,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却被秦军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评析”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有恒心、有耐心、有毅力。一定要努力去做,努力去学习,你才能学得好。如果你没有好好地学习,你就没有办法有所成就,你所学到的知识只能是很肤浅很表面而已。这样对我们的学问,不但没有办法累积,而且你没有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后你再学其他的东西,也一样学不好。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修学态度要端正,不但要有恒心,还要有毅力。
现代的人浮躁的多,凡是学习任何事物,他都希望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能用很短的时间,就把它学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学问需要累积,学才艺也是如此,我们看人家有一手好的功夫,只有羡慕,不晓得好功夫的后头需要堆积多少的努力,才有这样的成果。所以古人有一句谚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也是告诉我们,别人这么好的成就,也是下了很多的功夫,才有办法学到。古人教育我们在学习时,不要好高骛远。我们学才艺也好,做学问也罢,你不能深入去探究,就没有办法学到它的精华。
“思考”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企业用人重视学历的同时,更重视的是能力。如果我们死读书本,不会变通,不会应用,那么结果只有一个—被淘汰。有一个事例:一个理工科研究生毕业了,面对家里坏掉的灯泡,竟不知道如何更换。这个事例不得不给我们敲一个警钟。同学们我们如何学习,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注重平时的运用对吗?
名言欣赏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鲁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