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能保证你一生幸福吗
生活中,很多人都想着哪天自己钓到一个金龟婿,或者找个富婆把自己“嫁”掉,然后不用工作,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嫁一个有钱的老公或者找个富婆就等于嫁给了银行。不用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也不用看别人脸色生活,多好啊。可是,“银行”找到了,真的就能保证你一生幸福吗?
苏三是个人见人爱的漂亮女孩,她有一个有钱的男朋友。毕业以后当同学们天天徜徉于各个公司为工作奔波时,她却悠闲自在地做着“王子与公主”的浪漫梦。那时的她几乎天天徜徉于北京的各大商场,为自己选购动辄上千的时尚服饰和美容化妆品。闲暇时,她会约几个好友去喝咖啡,边喝边畅谈她“玫瑰色的人生”。望着好友们一双双为生活操劳的疲惫的双眼,她总会满脸爱怜,用充满同情和体贴的口吻劝她们找个有钱的老公嫁了。那个时候的苏三是云端上的仙女,不食人间烟火,快乐地遨游在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里。“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半年后,她的“金龟婿”又遇到了其他女孩,就和她分手了。因为毕业以后没有工作,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她去面试也屡屡受挫,现在的她连住宿都成问题,每天靠挤在好友的平房里,靠吃“小葱拌豆腐”过日子。现在的她,整天愁眉苦脸,逢人必叹:“没钱的日子真是生不如死啊!”
苏三的“银行”跑了,她的生活就陷入了困境。因为她把自己的财富寄托在别人身上,对别人抱有幻想。苏三不是特例,不少年轻人会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父母或亲戚朋友身上。自己不想努力,没钱的时候就管父母要,如果自己有个富有的亲戚,就期待着富有的亲戚能给自己找个好工作。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很不保险的,自己没有钱就得低三下四地看人脸色要钱花。再说,你能保证自己的“银行”收入一直稳定吗?如果哪天父母退休,富有的亲戚得病了,他们自身都难保,又怎么可能去照顾你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只有当自己学会赚钱、学会理财了才是真正的富有。幻想依靠别人,你就只是一只寄生虫。
不要坐着干等钱,行动才能捞到钱
一位成功学大师这样评价行动和知识:行动才是力量,知识只是潜在的能量,不积极行动,知识将毫无用处。二十几岁女人如果只有赚钱的愿望,而不进行实际操作的话,那么,钱对于她来说,永远是水中倒影。
生活中,有些人想出去旅游,经过冥思苦想,终于规划好自己要上哪些景点,吃哪些小吃,路线如何,在哪里住宿。但结果往往是连自己的家门也没有跨出去,那些计划也等于废纸一张没有任何用处。一个没有行动去扶持的目标,就像挂在墙上的画一样,永远成不了现实。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不肯行动的人,只是在做白日梦。这种人不是懒汉,就是害怕挫败,他们终将一事无成。
古希腊格言讲得好:“要种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同样地,要成为赢家,最好的时间是三年前,其次是现在。再没有别的可能了,剩下的只能是失败。所以,二十几岁女人要想挣钱,就必须提早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斯蒂文·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尼亚克卖掉了一辆老掉牙的大众牌汽车,得到了1500美元。对于斯蒂文·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尼亚克这两个正琢磨开一家公司的人来说,这点钱甚至无法支付办公室的租金,而他们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国际商用计算机公司IBM——一个财大气粗的巨无霸。他们在一个车库里安营扎寨,正是在这样一个条件极差的车库里,苹果电脑诞生了。一个电脑业的巨子迈出了第一步,日后成功地从IBM手里抢走了荣耀和财富。
如果当初这两位青年因为想到很多的困难,而不动手行动的话,那么恐怕苹果电脑或许就不叫苹果了吧?可能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想法,有不少的想法可以说是绝妙的,但是这些想法不去付诸实践,永远只是空想而已。没有人会嘲笑一个学步的婴儿,尽管他的步子趔趄,姿势难看,有时还会摔倒。
我们之所以难以将想法付诸实践,是因为当我们每一次准备搏一搏时,总有一些意外事件使我们停止。例如,资金不够、经济不景气、新婴儿的诞生、对目前工作的一时留恋……种种限制以及许许多多数不完的借口,这些都成为我们一直拖拖拉拉的理由,我们总是等着一切都十全十美的时候再行动,而事实总是会和想象不太相符,于是我们的计划从没有开始动手的那一天,理想变成了空想。
所以,要尽快行动起来,克服做事拖拉的习惯,开始犹豫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赶快行动。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至于后悔。不要追求完美,总想等待最佳时机,说不准你的等待就会让你错失良机。
古人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某些人在接近人生旅程的尽头,回顾一生时,说:“如果我能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我能在机会降临时,好好地利用……”这些未能得到满足的生命,只是充塞着数不清的“如果”,他们的生命在真正起步之前就已经结束了。青春没有失败,因为我们还年轻,大胆地尝试,让自己的计划都一个个实现,这才是充实的人生。
一旦发现商机,就要像豹子一样行动
如果你知道致富有一套可靠的方法,但知道之后又不去做,即使是世间最好的致富方法,对你又有何用。成功的法则是要靠自己去实践的。路是人走出来的,越早一步走这条路,成功的目标就越早一天达到。当你左顾右盼,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的时候,人家已经超过了你,抢在你前面了,如果不想落后,拥有一套成功的致富法则,你还在等什么?在高情商的人那里,没有什么比行动更重要。
凡是能够将幻想、观念及方法付诸实施的人,就具备了竞争利器,也就真正掌握了成功的机会,许多人擅长思考、分析和发掘机会,可是却很少付诸行动,这样的人永远和成功距离一步之遥。
其实,人性本身是放纵、散漫的,表现就是对目标的坚持、时间的控制等做得不到位,事情不能按时完成。如果拖延已开始影响工作的质量时,就会蜕变成一种自我贻误的形式。大家都知道商场就是战场,工作就如同战斗,一旦发现商机,就要像豹子一样立即行动。
哈文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酒吧打短工,遇到一位从中东来的游客,这位游客名叫阿拉罕,他很快就跟哈文相识了,而且二人说话很投机。于是,阿拉罕送了一只奇妙的打火机给哈文。哈文反复玩弄这只打火机,每当他一打着火,机身便会发出亮光,并且机身上会出现美丽的图画;火一熄,画面也跟着消失了。哈文觉得这只打火机十分新奇、美妙,便向阿拉罕打听,这只打火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阿拉罕告诉他,这是他到法国时买的,而且是打火机当中的最新产品。哈文早就不想在酒吧里打工,他想自己创业,现在碰到这种新颖奇妙的打火机,脑子里灵机一动,觉得能代理销售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到众多年轻人的欢迎。他一面想,一面开始展开行动,赶到神户图书馆,果然在一份法国杂志上找到了制造这种打火机厂家的广告。于是,他向这个厂家写了一封言辞恳切,愿意代理这种产品在日本销售的信。
果然,不出一个月,法国厂家给他回了信,欢迎哈文成为他们的代理商。结果,他花了1万美元,获得了这种打火机的代理权。哈文推销这种打火机,很快就闯出了市场。购买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轻人,拿着这种打火机总是爱不释手,尽管价钱贵一点,也舍得花钱买一只。
哈文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不仅是销售这种打火机,而且爱在打火机身上动脑筋。他想,要是把这种打火机的性能再变通一下,改造成另一种用具或玩具,这不是更好吗?这样,他从探究这种法国打火机的性能入手,先掌握其窍门,再进行改造。很快,他就由打火机推及到水杯等几种用具和玩具。
哈文设计、制造出能够显示漂亮画面的水杯产品,更是大受日本人的欢迎。他制造出的这种水杯,盛满一杯水时,便会出现一幅美丽、逼真的画面,随着杯中水位的不同,画面也跟着变得不同。人们用这种杯子品茶、闲聊,简直是一种享受,谁拿在手上都不愿放下来。他很快就积累到了一大笔资金,并开办了一家成人玩具厂,专门制造打火机、火柴、水杯、圆珠笔、钥匙扣、皮带扣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这些颇有特色的产品一上市就赢得了顾客的喜爱,哈文一下子由一个不起眼的穷小子变成了百万富豪。
从现在做起,机会才不会从你眼前白白溜掉,未来的财富操纵在你自己的手中,切记!是你的行动主宰着你的未来。如果你看准了投资方向,就立即行动。
有多少时间可以重来
时间弥足珍贵。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用来睡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做其他的事情,真正用来工作的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假设人生共有70年。
人的一生中站立的时间最长,在不知不觉中站了30年。
睡卧的时间居第二位——23年,为此,不要忽视你的休息环境与条件。
准备一把舒适的椅子吧,坐着的时间居第三位,人一生要坐17年。
尽管劳动是生活中的必需,可人用于工作的时间总共才10~12年。
人补充能量的时间竟是工作时间的一半——一生中要在饭桌上度过6年。
长嘴就要说话,人一生用于交谈的时间需要2年。
看电视已是当代生活的一部分了。且不说那些整天泡在电视机前的人,仅从每晚的“新闻联播”开始计算,至正常的就寝时间止,人一生就要在电视机前度过2128天(昼夜),约6年。
其余的内容我们以天计数,一天当然是24小时。
人一生要笑——623天。
做饭——560天。
感冒——500天。
学习——440天。这440天是指学校以外的学习。
接受中小学义务教育——405天。
节日活动、家庭聚会、校友联谊——375天。
书信往来、填写各类表格——305天。
书报阅览——250天。
打电话——180天。
穿戴打扮的时间约为531天。
洗澡531天。
算一算我们的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的一生究竟拥有多少时间,我们已经度过了多少人生时间,我们的剩余时间还有多少,我们还有成功的可能吗?我们是否打算一辈子都这样下去?
从很小的时候起,大人们就反复地叮嘱我们要惜时如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韶华易逝,读书励志、扬名立业都要趁早,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最被人轻视的也是时间。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构成了我们的生命,时间负载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但是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却总以为自己有用不完的时间,于是毫不怜惜地蹉跎岁月,挥霍着光阴——这是一件多么可悲、可惜的事啊!
你还以为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吗?转眼的瞬间一年就会过去,经常听到上班族说这样一句话:“又要上班了!感觉都没有休息过一样。”是的,时间总是在你不在意之中悄悄溜走。其实也有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需要理财,但是总是让这个想法留在自己的意识中,总是对自己说:“下个月吧,下个月我就去存一笔定存。”然后下个月工作一忙,这一笔定存就又被推到了下一个月。这样一个月一个月地推,何时能存上这笔定存呢?咱们所有的人都一样,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了,请珍惜时间吧,立刻为自己创富,让自己将来的日子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早一天理财,才能早一天发财
拥有发财梦的你虽然挣得不少,但确实剩的也不多。现在你缺乏的就是理财的意识和方法。要知道,只有早一天理财,才能早一天发财。
1626年,印第安人24美元就卖了曼哈顿岛,如果他们当时把这笔钱用于投资,以每年7.2%的收益率成长,到2005年这笔钱将变成6.67万亿美元,买回曼哈顿岛绰绰有余!时间对投资结果的改变是惊人的。
理财一定要先行。就像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就可以轻松散步,留待后出发的人辛苦追赶,这就是提早理财的好处。
有两个年轻人,以定期定额的方式每月投资一样数额的基金,假设他们的回报率相同,一个从20岁就开始做,一个从26岁开始做,财富累积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李先生从20岁起每月定期定额投资500元买基金,假设平均年报酬率为10%,他投资7年,也就是26岁时就不再扣款,然后让本金与获利一路成长,到他60岁要退休时,本利和已经达到了162万。但是张先生从26岁才开始投资,同样每月500元、10%的年报酬率,他整整花了33年持续扣款,到60岁才累积到154万。相比之下,李先生的日子要过得舒服多了。
我们假设上例中的李先生在26岁并没有停止投资,而是继续每月投资500元,那么到了60岁,他积累的财富将是316万元,几乎是张先生的两倍。晚六年出发,要追一辈子。理财投资一定要先行。这就像两个比赛竞走的人,在起跑线前提早出发的,就可以在比赛中轻松保持领先的优势等待后面的人来追赶。
人们都希望自己衣食无忧,但现实生活中却常要为柴米油盐发愁,甚至会因为没钱陷入悲惨的境地。假设人生必须经历一段经济拮据的时光,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你愿意将这段时光放在哪个年龄段呢?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越年轻越好,年轻时多吃苦受累,年纪大时就能享受到平稳富足的生活。过去的辛苦是为了现在,现在的劳累是为了将来的安乐,发财要趁早,早一天理财,早一天发财。
用选择性消费代替随意性消费
开学伊始,云南某高校三年级女生李芳(化名)如以前一样又把今年的学费变成了一堆“垃圾”。钱全部被她用于购物,她不敢向父母要钱,转而向同学、朋友借,几次后同学拒绝借钱给她,还说她有病。辗转反侧,几经犹豫后李芳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寻求解脱。
每次看到自己采购回来的衣物、鞋袜塞满衣柜,李芳都很后悔,买了些无用的东西。可每每遇到打折又称心如意的商品,她便克制不住取钱买回来,购物的欲望一次比一次强烈,犹如染上毒瘾,无法戒掉。记者问及她为何那么疯狂地购物时,她表情有些痛苦地说,她学的是工程设计方面的专业,周一至周五都很忙,有时为了绘一张老师布置的工程图要通宵达旦地做,搞得既紧张又累。平时很少外出游玩,她唯一的乐趣就是周末邀约几个女生进城购物。碰到超市就忍不住走进去,心想只要逛逛就行,但往往会满载而归,即使手头不方便她亦会想方设法买下。到了打折的店铺,她往往因为某件衣物的配饰好看、某条裤子款式新颖、某双鞋子颜色中意,无论合适与否,都“慷慨解囊”,通通买下。如果缺一样没买成就会睡不好,如生病一样没精神。
对于李芳这种购物成瘾的现象,心理学教授分析说这是患上了城市“购物癖”,现在城市“购物癖”患者越来越多,可以说爱逛商店的人,特别是白领多数患有轻度“购物癖”,像李芳这样,学生时代就患有“购物癖”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心情波动非常大、学习压力过重、生活单调等因素造成,这种人一般在购物时完全只凭心情好坏、个人兴趣等内在因素来决定是否购买,从来不考虑适用性、季节性、支付能力等外在条件。专家指出,克服这种“购物癖”症,一是要多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放松一下自己,调节好情绪,努力避开商业集中地;二是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唱歌、打球等。不过,严重的患者要接受专门的治疗。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喜欢不计付出钱财多少而去购买自以为值得的商品。但是像李芳一样患这么严重的购物癖的人还是少数,虽然轻度购物癖不用去看医生,但是对于你的钱包来说,这可是巨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潜在购物欲望。
我们该如何改进随意消费的习惯呢?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以对金钱的积极的态度取代消极态度。圣地亚哥国家理财教育中心提出了“选择性消费”的观念——你不应该对自己说:“我该不该买这东西?”而应该问:“这东西所值的价钱,是不是在我这个月花钱的预算金额内?是否正是我所要花的钱?”换句话说,你要问问自己,到底有多么想要花这笔钱来买这东西,而不仅仅是告诉自己能不能花这笔钱。
“我不应该花这笔钱”,就是国家理财教育中心所谓的“消极的输入”,因为它是消极的信息,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人类的心理。然而消极的输入会迫使我们合理化我们的购买行为,如“这东西颜色很漂亮”、“这东西正在打折”和“我真的很想要这东西”等说法,就是一些很普遍的例子。许多人都有买打折商品的经历,喜滋滋地买回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心中有一份莫名的得意和逢人就想夸耀的冲动,殊不知,你正是上了“打折”的当。
通过选择性的消费,你想要花钱的本能还是能够得到满足的。这就像一个正在减肥的人必须减少热量的摄入,但每天却又还可以吃一点儿冰激凌一样,你不必试着去完全改变生活方式,而且也不必强迫自己克服心理上的排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