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典故命名法
典故命名法通俗地说,就是用古代文献中一句有意义的话,从中挑选一二个字来命名。
清人方东树对用典取名方法作了一番总结:直用不如借用,明用不如暗用,正用不如反用,整用不如折用。也就是说,名字用典,可分为直用类、暗用类、倒用类、散用类、点化类。
直用类。即直接用典,直白晓畅。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取《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字义。现代教育家杭苇,原名杭锡奎,上学时校长根据《诗经·河广》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意思给他取名杭苇,字一自。作家东方既白,东方是复姓,名字出于苏轼《前赤壁赋》中“东方之既白”一句。既是用典之名,又是连姓成义之名。
暗用类。用典含蓄隐晦不易直接看出原意。晋人潘岳,字安仁,是当时的着名文学家。他的名字是用《论语》“仁者乐山”之意。他以“岳”字代替“山”字,这样就显得含蓄一些。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经权,字子衡。其名是取自《孟子·梁蕙王上》中“权,然后知轻重”之意。
倒用类。此类名用典是将名和字颠倒来使用,即字为用正典或前典,名用补典或后典。现代人易三接,字康侯。他的名字取自《周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其名不径直使用“康侯”二字,而使用“三接”,前后倒用。清人王子接,字晋三,也是取自《周易·晋卦》中“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这一卦辞。名和字的使用正好颠倒。
散用类。这类名字用典极散漫,不易找出其典之源,非国学渊博者不能识。明人王恕,字宗贯。其名字是用《论语》“吾道一以贯之”和“夫人之道,忠恕而已矣”两句文意而成。明人王云风,字应韶,是用《尚书》“萧韶九成,凤凰来仪”一句而成。
点化类。这类名字是用典时稍做点化,不是完全截取文句之中的字构成名字。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字子静。九渊一名取自《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明代沈仕,字懋学,名字取自《论语》中“学而优则仕”之意。化用诗词歌赋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不管怎样化用。都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缩成两个字。因为诗词中含义比较丰富,一个字很难概括,有一些诗词的固定指称语是四个字或三个字、五个字的,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缩写成两个字。在缩写过程中尽量保证其意义不变。二是要注意与姓氏搭配。
八、职业命名法
孩子刚生下来,谈不上以职业命名,但是长大之后,更改旧名可依自己的职业命名。
关山月,现代国画大师。代表作有《江山如此多娇》,与傅抱石合作,系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正厅所作大型国画,深受国内外好评。关山月这个名字是他的老师高剑父起的。“关山月”原是汉乐府《横吹曲》名,多抒发离别伤怀之情。但与他的绘画职业却丝丝入扣,连姓带名,“关”、“山”、“月”都可以入画。一位山水画大师在作品上署这样的名字,真是妙不可言,令观者感想联翩,回味无穷。
九、自励命名法
自励命名法是命名者专门警戒自己在某方面的行为、走向,有特定的环境条件。这在革命先烈、前辈的名字中很突出。
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16岁时乘船去衡山,船上十多名乘客对船工态度恶劣,他十分鄙夷这些乘客,当即告诫自己将来一旦作官,决不欺压百姓,并取“特立独行,高洁白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徐特立”。
向警予,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运动领袖,曾任中央妇女部部长。原名向俊贤,投身革命后,改名“警予”,予即我、自己,时时警告自己、鼓励自己,在斗争中不断向前。她33岁时为革命献出年轻的生命,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与对自由光明的执着追求。
十、谐音命名法
谐音起名法就是利用某些字词在语音上的相同或近似这一特点,互相假借,巧妙地表情言志。汉语中丰富的同音近音字为我们提供了同声起名的有利条件,利用这些谐音词,就可以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与本字同音而不同形的别种意义,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庞博”、“钱进”这些名字,都明显地暗示了另外一层意义。
当然谐音命名要注意合理性,不要发生误会或歧义。如鲁迅小时候名号“豫山”,但绍兴话“豫山”二字与“雨伞”同音,鲁迅上学时同学们老笑称他“雨伞”。他听了不高兴,请祖父改字,将山字去掉,遂改为“豫才”。
高士其,中国着名的科普作家,尤为少年儿童所爱戴。解放前因痛恨旧社会的黑暗、腐败,便愤然辞去公职,同时改名“高士其”,决心“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为钱”,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
以谐音命名法取名,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音、义搭配协调,方能使名字相应生辉。
十一、仰慕命名法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崇拜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谁不景仰品德高尚的饱学之士?由赞叹到学习。连自己的名字也想与他们相近,这就是仰慕式命名法。尽管人们的着眼点不同,但道德标准基本上是一致的,多愿以英雄为楷模,激励自己的人生斗志。
仰慕式命名法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袭用前人的名字,最着名的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深为战国大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不辱君命、“完璧归赵”的英勇气概所感动,倾慕蔺相如力求“将相和睦”、容忍谦让的宽阔胸怀,因而喜爱他的名字,遂为自己改名为“相如”。还有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他的名字与宋代历史学家范祖禹的完全相同,而且字为“景范”,说明他对这位宋朝学界前辈的心仪之情。
一种是在名字中道出仰慕的意思,不完全袭用前人的名字,值得推广。如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张宗祥,原名张思曾,青年时期读《文天祥传》,敬仰其人品,遂在一次考试卷上用“宗祥”二字为名,并获第一名,从此一直沿用此名。王若飞,中国着名的共产党人,长期担任领导工作。原名运生,字继仁。他年轻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外侮内乱并起。决心做一个岳飞那样的民族英雄,报效祖国,遂改名“若飞”。
周企何,川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周圆圆,小名圆娃子。其老师何玉山,对他指教有方,悉心培养;当老师去世后,他更名“周企何”,表达怀念仰慕之情,同时勉励自己勤奋学习,赶上老师,以不负恩师教诲。
廖沫沙,现代作家。他从小爱好文学,特别喜爱郭沫若的《女神》等充满革命激情的作品,所以把原名廖家权改为廖沫沙,“沫”字是表达对郭沫若的敬慕,“沙”字则是因为他生在长沙南门外白沙街,小时候常看到人们有靠挑卖“沙水”挣钱的,寓有思乡怀旧、同情劳动人民的意思。音乐家朱践耳,原名朱荣实,从小喜欢音乐,因崇拜聂耳,决心走聂耳的道路,实践他的理想,遂更名“践耳”。
仰慕命名法不但取名方便,而且含义深刻。它通过对古往今来圣贤名士、英雄模范、领袖人物的景仰之情,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工作、事业的执着,对自己的策励,对他人的怀念,都熔铸在名字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一名字本身就是座右铭,催人永远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