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千寻已经六岁了,在农村,这是个上学的年龄。再不上学,以后怎么行!在农村,读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虽然,实行的是高考制。但是,这个看起来和古代的“考进士”差不多。
虽然,叶千寻家世代为农,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但是,毕竟谁都想自己的儿女以后有点出息,天下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风啊!
不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学费还是挺昂贵的。那时,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国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经济上,对教育不怎么重视。当然,国家首先想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让全国十几亿人吃上饭,不至于挨饿。这个教育,以后还可以慢慢来。
但是在农村,这小学的学费就要有一两百多。在八九十年代,一两百块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年的纯收入才只一两千块钱。
正如一句话所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开学那天,父母还是领着叶千寻去村小学报名了。
这所小学,是村里的唯一一所。整个小学,有两排平房子,一排有四间房子。除去两个办公室,其他的房子的门牌名分别是学前班和一至五年级。
这教室里很宽敞的,能容得下七八十个学生。墙上,都是用白灰粉刷的。不过时间久了,一部分白灰已经脱落了。
这里面的桌子,也是那种长方形的高桌子。如果自己不长高点,还真够不着。一块黑板,一个讲台,一盒粉笔,一个粉笔擦,这就是老师的全部。
叶千寻听父亲说,他以前就在这所小学上过学呢。而且,这所小学的年龄比他还长。
今日,报名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从各个塆里陆续赶来的人都在这儿报名。在这间屋子的墙上,还贴着写有“报名处”的白纸。
在这所小学的右边,第一间小屋子里摆满了各种书籍。这里面,当然是学前班至五年级的课本。这间小屋的左边一间窗户里,一位穿着白格子衫的中年男子忙着开各种收据。
吃过早饭后,母亲就带着钱,领着叶千寻来到村小学了。
路上,他们遇见一同前来送孩子上学的林大妈。
林大妈和叶千寻的母亲是熟人,两人都曾在村里的砖厂干过活。
一见面,林大妈就热情地和母亲打招呼:“叶大妈,你也来送孩子上学啊。”
母亲笑着说:“千寻已经六岁了,也该上学了。怎么,你也送你家孩子上学?”
林大妈笑了,说:“嗯。我家女儿也是六岁,已经不小了。是时候让她学点文化,以后算账总起码会算。”
六岁,刚好和叶千寻一般大,那岂不是同学?
母亲说:“我家千寻也是六岁,以后咱们娃儿就在一个教室上课了。”
叶千寻遇见陌生人,有些害羞,一直躲在母亲的后面。
林大妈的那个女儿,则一点也不认生,一直和她母亲并排走。
叶千寻看看她,她梳了两个马尾辫子,左右各一个。她穿着粉色的裙子,圆圆的脸蛋,笑时脸上就会现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
母亲在那个“报名处”交了钱,拿着收据领了书后,就对叶千寻说:“千寻,从今天起,你就要上学了。书要保管好,我已经把书放在了你的书包里。”
母亲就领着叶千寻来到那个教室,教室的门牌上面写着“学前班”几个字。
叶千寻背着书包走进教室,看着周围的黑压压一片,竟然会红起脸来。他双手夹着,眼睛偷偷地看着大家。
在一旁的老师说:“今天,这是咱们班里最后一位同学。”
大家立刻把目光转向他,他更加矜持了,不敢正眼看大家。
接着,老师说:“你先找个位子坐下吧。”
叶千寻走下讲台,搜寻着哪儿有空位子。可是,今天教室里的学生太多了,黑压压地一片,叶千寻快要走到尽头了,也没有找到座位。他为这事而苦恼时,突然,旁边的一个女孩用手拍了拍他。抬头看时,原来是那个林大妈的女儿!
她笑着说:“坐这吧。”
可是,这个小桌子已经有两个人坐着,她旁边还有一个女生。
“没事,没事,先坐下来再说。这位子,老师说,明天正式开课后要调的。”
另外,老师也在催促叶千寻赶紧坐下。
半小时左右,“当当当”的铃声响起了。
叶千寻和她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叶千寻说:“今天,还真是谢谢你。”
她笑了,说:“没事。”
看着她如此开朗,叶千寻也不再拘谨了,开始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她立刻回答:“我叫林菡,你呢?”
“我叫叶千寻。”千寻笑着说。
走到一个道路分岔口时,林菡笑着说:“我们就在这儿分开吧。再见。”
说完,林菡就摇摇手,荡着两个马尾辫子离开了。叶千寻背着书包,往家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