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9000000017

第17章 中国篇(16)

第二天的早晨我等他们都醒了便问:“昨天夜里你们做了什么梦?”

“没有。”笑嘻嘻的,都不记得了。“昨夜我不知怎么看见蚊香盘里两个红火头。”我带着昨夜的神秘来问。

“那是你的错觉。”朋友连我看见的也不承认了。

“多少年了,像老朋友这样的朋友却没有增加起来过。”

朋友不知怎么忽地想起了这样一句话说。

我沉默着。想起这次和弟弟分别时候的话来,又想补足了说:“我们这一辈的也已经看着看着凋零了。”

(选自(寄健康人》)

——缪崇群

低低的门,高高的白墙,当我走进天井,我又看见对面房子的许多小方格窗眼了。

拾阶登到楼上,四围是忧郁而晦黯的,那书架,那字画,那案上的文具,那檐头的竹帘……没有一样不是古香古色,虽然同我初遇,但仿佛已经都是旧识了。

我默默地坐下,我阴自地赞叹了:

啊!这静穆和平的家,他是爱的巢穴,心的归宿;他是倦者的故林,渴者的源泉……

我轻轻地笑了,在我的心底;我舒适地睡了,睡在我灵之摇篮里,一切都好像得其所以了!

但是只有一瞬,只有一息,我蓦地便又醒来了。这家,原不是我自己的。坐在对面的友人,他不是正在低首微笑么?他是骄傲的微笑呢?还是怜悯的微笑呢?

啊,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一个永远飘泊的过客,我没有爱的巢穴,我也无所归宿;故林早已荒芜,源泉也都成了一片沙漠……

倘如,我已经把这些告诉了他,那么他的微笑,将如何地给我一种难堪啊!

我庆欣,我泰然了。我由自欺欺人的勾当,评定了友人的微笑了。这勾当良心或者不致于过责的,因为他是太渺小而可怜了!

低低的门,高高的白墙,小小的窗格……这和平静穆的家,以前,我似乎有过一个的,以后,也许能有一个罢!

我仿佛又走进一个冥冥的国度去了,虽然身子还依旧坐在友人的对面,他的“家”里。

一九三○年十月。

(选自《寄健康人》)

做客

——缪崇群

这里说做客,并不是一个人单身在外边的意思。做客就是到人家去应酬——结婚,开丧,或是讲交情,都有得吃,而且吃得很多很丰美。虽说做客,可不需要什么客气,一客气反教主人家不高兴,回头怪客人不给他面子。有好多次我都不认识主人是谁便吃了他很多东西,我感谢这种盛意,但心理总不免为主人惋惜:请了这么些个客人来,一张一张陌生人的面孔,究竟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呢?我想,在这里做客,还莫若叫做“吃客”才妥当些。

请客的事,恐怕没有一个地方再比这里奢侈浪费的了。一个小小人家,办一次婚丧,便要摆几十桌酒席,一天两道,两天,三天这样排场下去。那些做父母的,有的要卖掉他们的田地和祖产,那些做儿女的,有的便要负担这一份很重的债务,直等很多年后都偿还不清。可是吃客们早已风流云散了,像我便是其中的一个。

虚荣和旧礼教往往是一种糖衣的苦丸,这个小城似乎还没有停止地在吞咽着它。

因为做客做惯了,我可以写下一篇做客的历程。有一次我把这个题目出给学生们去做,有一篇写道:“我小的时候便喜欢做客,但大人带我去的时候很少,总计不过二百多次罢了。”这个学生是当地人,现在才不过十六七岁,做了二百多次客还觉得少,在我则不能不瞠乎其后矣。

就喜事的客说,每次的请帖约在十天半月之前便可送到。上面注明男宾和女宾被招待的不同的日期。普通的礼物是合送一副对联,很多的只用单张的红纸,不必裱卷;隆重一点的合送一幅可以做女人衣服的绸幛;再隆重的当天不妨加封两元贺仪。

客人进了门,照例是被人招待到一个礼堂里去坐下,随手递来一根纸烟,一杯茶和一把瓜子。这间房里铺了满地的松针,脚踏在上面也不亚于软绵绵的毛毯。等候一些时候客人到齐了,于是就一拥而占席吃饭。午饭有八样菜,几乎每家每次一律,如青豆米,豆腐皮,酸菜末,粉蒸肉……和一碗猪血豆腐汤,汤上漂着一些辣椒粉和炒芝麻粒子。晚饭的菜是考究的,多了四小碟酒菜,如炸花生,海菜,咸鸭蛋和糟鲦鱼。热菜中另加八宝饭,炒鱿鱼和山药片夹火腿等。快收席的时候,每人还分一包小茶食,可以带回去当零嘴吃。

做客的程序,似乎到了放下晚席的碗筷为一段落。这时吃饱了喝足了的人,连忙抹抹嘴便一哄而散。走到门口可以看见一个躬着身子做送客姿势的人,那大约就是主人家了。另外有人抓着一大把“烛筏”分给客人照亮,从那红红的光亮里,可以照见那些客人们的嘴上还衔着一枝纸烟,那是散席时每人应该分到的。

吃是吃饱了,喝是喝足了,还带着一些衔着一些东西回去,这一天觉得很快的便过去了;真是很满足的一天!于是,有些同事在乎淡的日子里便希望常常做客的机会来好“充实充实”自己。有的同事甚至于向人探问,“怎么近来学生结婚的不多?”所以一看见有红帖子散来,便禁不住地扯开了笑脸;有的直喊:“过两天又有“宣威”吃了!”

“宣威”成了一个典故,因为宣威那个地方出罐头火腿,很名贵很香嫩的火腿,大凡一有宣威火腿吃,便是有客做的意思。

一个学期终了,讲义堆下竟积了一叠子请帖,我在石屏做客的次数也不算少了。可是回想起来,我几乎不记得任何一家主人的面孔——当时就不认识,因为在这里做客,无须对主人贺喜,也无须对主人道谢,一切的应酬仪式,简单的几乎完全不要,因此,就习惯上讲,我每逢做一次客,我就轻蔑一次自己的薄情,以致我也怜悯那些做主人的,为什么要这样奢侈,虚伪而浪费!

那些个青年的男的和女的,一个一个被牵被拉地结合了,不管他们的意愿,也不问他们能否生活独立。穿的花花绿绿,男的戴着美国毡帽,女的蒙着舶来的披纱,做着傀儡,做着残余制度下的牺牲品;也许就从此被葬送了。(我不相信一个十六七岁的男或女,把结婚的排演当作是他一生中的幸福喜剧!)记得有一次我看见一家礼堂里挂满了喜联当中——其实都是只写上下款而留着中间空白的红纸条,在那一列一列致贺者的姓氏当中,我发现了几个“奠”字,原来姓“郑”的那一半傍傍,却被上面的一条掩住了。还有一家挂的横幅喜幛上只有“燕喜飞”三个字,原来中间落掉一个“双”字。当时我还不免暗笑,不过事后想想,反觉得沉闷无话好说了。

还有一次,我做了一回财主人家的宾客,不为婚丧,却只是为了“人情”。

在中世纪似的极幽静的村寨里,我随着一行人走进了他的×村,想不到穿过一重一重的门第,还要走着无限曲折的游廊,踏过铺着瓷砖的甬道和台阶,满目华丽,竟是一所绝妙的宅邸。

听说这个主人手下用着无数的砂丁,砂丁们每年代他换进了无数的银子。这些建设也都是砂丁们给他垒起的!

我享受了这个主人的盛宴,我是在间接地吸取了砂丁们的许多血汗。这一次的做客恐怕是一件最可耻辱的!

常常做为一个冷眼的客人的我,我真的满足了吗?所谓饱经世故的“饱”字,已足使我呕心的了!

(选自《石屏随笔》)

两个家

——夏尊

“呀,你几时出来的?夫人和孩子们也都来了吗?前星期我打电话到公司去找你,才知道你因老太太的病,忽然变卦,又赶回去了,隔了一日,就接到你寄来的报丧条子。你今年总算够受苦了,从五月初上你老太太生病起,匆匆地回去,匆匆地出来,据我所知道的,就有四五次,这样大旱的天气,而且又带了家眷和小孩,光只川费一项也就可观了吧。”

“唉,真是一言难尽!这回赶得着送老太太的终,几次奔波还算是有意义的。”

“现在老太太的后事,想大致舒齐了吧。”

“那里!到了乡间,就有乡间的排场,回神咧,二七咧,五七咧,七七咧,都非有举动不可,我想不举动,亲戚本家都不答应。这次头七出殡,间壁的二伯父就不以为然,说不该如是草草。家里事情正多哩,公司里好几次写快信来催,我只好把家眷留在家里,独自先来,隔几天再赶回去。”

“那末还要奔波好几趟呢。唉!像我们这样在故乡有老家的人,不好吃都市饭,最好是回去捏锄头。我们现在都有两个家,一个家在都市里,是亭子间或是客堂楼,厢房间,住着的是自己夫妇和男女。一个家在故乡,是几开间几进的房子,住着的是年老的祖父,祖母,父母和未成年弟妹。因为家有两个的缘故,就有许多无谓的苦痛要受到。像你这回的奔波,就是其中之一啊。”

“奔波还是小事,我心里最不安的,是没有好好地尽过服侍的责任。老太太病了这几个月,我在她床边的日子合计起来,不满一个星期。在公司里每日盼望家信,也何尝不刻刻把心放在她身上,可是于她有什么用呢。”

“这就是家有两个的矛盾了。我们日常不知可因此发生多少的矛盾,譬如说:我和你是亲戚,照礼,老太太病了,我应该去探望,故了,应该去送殓送殡,可是我都无法去尽这种礼。又譬如说:上坟扫墓是我们中国的牢不可破的旧礼法。一个坟头,如果每年没有子孙去祭扫,就连坟头要被人看不起的。我已有好几年不去扫墓了,去年也曾想去,终于因为离不开身,没有去成。我把家眷搬到都市里,已十多年了,最初搬家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饭吃,办事的地方没有屋住,当时我父母还在世,也赞同我把妻儿带在身边住。不过背后却不免有“养儿子是假的”的叹息。我也曾屡次想接老父老母出来同居,一则因为都市里房价太贵,负担不起,而且都市的房子也不适宜于老年人居住。二则因为家里有许多房子和东西,也不好弃了不管,终于没有实行。迁延复迁延,过了几年,本来有子有孙的老父老母先后都在寂寞的乡居生活中故世了。你现在的情形,和我当日一样。”

“老太太在日,我每年总要带了妻儿回去一次,她见我们回去,就非常快乐,足见我们不在她身边的时候,是寂寞不快的。现在老太太死了,我越想越觉得难过。”

“像我们这种人,原不是孝子,即使想做孝子,也不能够。如果用了“晨昏定省”“汤药亲尝”等等的形式规矩来责备,我们都是犯了不孝之罪的。岂但孝呢,悌也无法实行。我常想,中国从前的一切习惯制度,都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我们生活在近代工商社会的人,要如法奉行,是很困难的。大家以农为业,父母子女兄弟天天在一处过活,对父母可以晨昏定省,可以汤药亲尝,对兄弟可以出入必同行,对长者可以有事服其劳,扫墓不必化川资,向公司告假,如果是士大夫,那末有一定的年俸,父母死了,还可以三年不做事,一心住在家里读礼守制。可是我们已经不能一一照做。一方面这种农业社会的习惯制度,还遗存着势力,如果不照做,别人可以责备,自己有时也觉得过不去。矛盾,苦痛,就从此发生了。”

“你说得对!我们现在有两个家,在都市里的家,是工商社会性质的,在故乡的家,是农业社会性质的。我在故乡的家还是新屋,是父亲去世前一年造的。父亲自己是个商人,我出了学校他又不叫我学种田,不知为什么要花了许多钱在乡间造那么大的房子。如果当时造在都市里,那末就是小小的一二间也好,至少我可以和老太太住在一处,不必再住那样狭隘的客堂楼了。”

“我家里的房子,是祖父造的,祖父也不曾种田。——过去的事,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不是还有许多人从都市里发了财,在故乡造大房子吗?由社会的矛盾而来的苦痛,是各方面都受到的。并非一方受了苦痛,一方会得什么利益。你因觉得到对老太太未曾尽孝养之道,心里不安,老太太病中见了你因她的病,几次奔波回去,心里也不会爽快吧。你住在都市中的客堂楼上嫌憎不舒服,而老太太死后,那所巨大的空房子,恐也处置很困难吧。这都是社会的矛盾,我们生在这过渡时代,恰如处在夹墙之中,到处都免不掉要碰壁的。”

“老太太死后,我一时颇想把房子出卖。一则恐怕乡间没有人会承受,凡是买得起这样房子的人,自己本有房子,而且也是空着在那里的。一则对于上代也觉得过意不去,父亲造这房子颇费了心血,老太太才故世,我就来把它卖了,似乎于心不忍。”

“这就是所谓矛盾了。要卖房子,没有人会买;想卖,又觉得于心不忍,这不是矛盾的是什么?”

“那末你以为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你知道我自己也不曾把故乡的房子卖去,我只说这是矛盾而已。感到这种矛盾的苦痛的人,恐不止你我吧。”

——刘半农

心底里迸裂出来的声音,在小屋中激荡了一回,也就静了。

静了!鼠眼在冷梁上悄悄的闪,石油在小灯里慢慢的燃。

他俩也不觉得眼睛红,他俩早陪了十多天的夜了。他俩已经麻木,不再觉得两边肋胁下一丝丝的噏着痛了。

沉寂的午夜,还是昨天午夜般的沉寂。

只更静,静的听得见屋顶里落下来的尘埃灰屑。

他忽然爆发似的说:““黄叶不落青叶落!”去年先去了他的妻,今年他也去了。要去的去不了,不能去的可去了!”

她不响。灯光在她老眼中,金花似的舞;她眼前是黑雾般的一片模糊。

她对着床上躺着的看!看!看……她想:他真的去了么?不还在屋中?耳朵里不分明还是他的呻吟?他的呼痛?

他身上盖的被,怎?不还是浪纹般的颤动?

她回想到三十年前,这拳大的一个血泡儿,她怎样的捧!是!只是三十年,很近!他两点漆黑的小眼,她还记得很清。

静!什么地方的野狗,一声——两声——

同类推荐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唐诗精品鉴赏》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
  • 梦见与叙事

    梦见与叙事

    本书是套书《独立文丛》中的一本。作品分“凭栏处”“来来往往”“一朵一朵盛开”“写作的那些事”四辑,不露声色地对自然进行描摹,内容丰富多彩,文笔老到而沉稳。
  • 走马看黄花

    走马看黄花

    对于农业发展是这样,对于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这让我想起经济学上讲的“木桶定律”。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工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 2013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思想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
热门推荐
  • 自由之史

    自由之史

    查尔斯:当我挣脱束缚,走下神坛,远离人潮,坦然接受自由对我的考验,任一切风轻云淡,我只为沉淀自己,我是复仇之影,我是查尔斯,我为自由而战!斯图尔特:世间之义,皆是虚妄,不可执迷。我唯一相信的就是手中的剑,风景不断改变,杀戮永无止境,我是流浪剑神,我是斯图尔特,我为自由而战!各国之间的惨烈斗争,各英雄都在为自由而战斗,他们之间有这什么故事,等你来揭晓!自由之战原创小说…《自由之史》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 守望先锋之大革命

    守望先锋之大革命

    刚从南极科考站的急冻状态苏醒过来的中国女孩周美灵准备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却为两个宿敌的对决所打扰,一番缠斗后跟随旧日“智械危机”期间的大英雄猎空者来到了苏黎世联盟,从此走上了重建已于三年前因“佩特拉法令”被联合国解散的守望先锋的传奇道路。守望先锋已经解散,但它的灵魂没有破灭,它必将再次将英雄们团结在一起,共同谱写世界和平的伟大赞歌!
  • 热血修真高校

    热血修真高校

    可以进入风云高校的分数却迫于无奈来到了凌志,却不想这里是一座修真高校,自己的父亲也是修真者,未来的路会如何,修真高校开启,他的未来会在哪里?
  • 五姑娘三上花轿

    五姑娘三上花轿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江南水乡宁波,女主人公五姑娘美丽聪颖、善良勇敢、重情重义、知书达理、医术精湛。五姑娘自小没娘,十二岁死了爹,十四岁被卖给老墙门伍家得了痨病将死的儿子冲喜……五姑娘三上花轿:第一次是被逼的,在悲悲切切中被抬进老墙门给人冲喜;第二次是自愿的,在欢欢喜喜中被抬进东钱湖林家大宅与相爱的人结婚;第三次是她急切期待的,是在风雨过后的艳阳天里,高高兴兴中被抬去准备与阿来完婚……五姑娘为什么会三上花轿?她最终会与三个男人中哪一个在一起呢?请读者跟随作者的笔墨,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本作运用大量精彩笔墨书写了宁波当时的风土人情、秀丽景色、历史典故、歌咏诗赋等,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 妩大人请留步

    妩大人请留步

    新魔王篡位夺权,人魔大战即将开始,仙界天帝趁火打劫,欲施美人计使人魔两败俱伤,然后一统三界。于是,人魔两界开始争求具有强大力量的女神——妩仙。这便展开了妩仙在人魔两界爆笑的被追求的历程………
  • 且将相思付明月

    且将相思付明月

    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腹黑穿越女在替皇帝解决内忧外患的同时遇到真爱的故事。正经版简介:一将功成万骨枯,袖手闲看花落处。她不是君子,一诺却比千金重;她不是谋士,所谋远比谋士更多。为着一句承诺,她可以上对奸臣,下安黎民;为着一个信念,她亦可不顾生死,全力相护。萧氏女子重回京都,平静的京都波澜四起,奸臣叛逆、前朝皇子纷纷登场,京都之危如何化解?一场江湖之行,引来旧时恩怨,如何平定?姐妹亲情面临危局,忠诚信任面临背叛,如何来解?剧场版:客栈里,萧明月看着坐在一旁喝茶的穆云铮微微一叹,“你跟着我干什么?”穆云铮放下茶杯,神色不变,声音一如既往的冷,“谁跟着你了?顺道而已。”“顺道?”萧明月挑挑眉,“你这顺道也顺得久了点。”*官道上,萧明月朝跟在后面骑马的穆云铮招招手,一脸笑意。“怎么了?”穆云铮道。“你看,太阳那么大,上来遮遮罢。”萧明月一脸关切。穆云铮不疑有他,跃上马车。萧明月捧出一碗水来,笑意不改,“喝罢。”穆云铮伸手接过,仰头喝下,一阵晕眩感袭来,他疑惑地看着她。她笑眯眯地伸出脚来,一脚将他踹下马车,溅起尘土无数。她又踹他?!他不敢置信,全身却动弹不得,只闻她的笑声渐渐远去。“好好躺着罢,当心野狼哦……”
  • 星辰仙侣

    星辰仙侣

    华夏,一个神奇的国度,从来不会稀缺英雄的存在,英雄往往会是一个绝世高手,不同于小说,他们会的不是魔法不是斗气,他们拥有的是武功,他们是武侠高手,而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个神奇的国度说起...
  • 异世神力诛天灭地:战神重生

    异世神力诛天灭地:战神重生

    昔日威震六界,被天帝尊为“第一战神”的牧枫,转世重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缘巧合,被旧部寻找到,后遇传奇人物“独孤求败”。获得剑魔至高武学!以其精湛神力重塑神格!重新履行其天诛地灭之职!主角身边虽美女如云,但却绝对不是种马!原始的情爱让你大饱眼福!
  • 光明与黑暗的对决

    光明与黑暗的对决

    在几千年以前,有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个在陆地上安安稳稳的过着生活,另一方有着奇特的能,争霸地盘……先是主人公两兄弟情感分裂,然后他们的人误闯断命天地,造就出暗黑凌风与暗黑纳斯,并混入光明之城,真正的凌风和纳斯堕落人间,然后开展了第一次天空之城大战,并得知暗黑凌风和暗黑纳斯的真实身份,帮着失忆的凌风和纳斯回忆自己,得知原因后找到山洞,救回凌风和纳斯,开展了第二次天空之城大战,并将神秘女子打垮还得知她的真实身份,女子死亡后,暗黑灵魂进入擎天之体,并和良音开战,擎天落败,两世界大乱,并在人间发觉娇兰神秘力量,良音以生命换来世界和平,很久之后,他们在人间重回,回忆上辈子往事,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 遥遥不可及

    遥遥不可及

    若干年后。曾经的恋人,如今只能遥遥相望。曾经的兄弟,如今只能点头问好。曾经的家人,如今再也不能相见。曾经...曾经...都已遥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