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在知府衙门里不断商讨,最后又不断的表示,没有发现可以补充的条例,就依着《抗洪救灾手册》施行。
意见统一之后,知府大人即刻命令各县县令大人们,回去之后,立刻施行,若在此次救灾之中有延误,定不饶恕。
安庆府城虽然说雨已经停了好些天,可是由于上游河道的缘故,此时城内还算有立足之处,至于城外也只有北城外那边可以算是有立足之地,其实别的地方倒也不是有多么的严重,只是到处积水,庄稼被淹,房屋垮掉。这个时候,也只有抓紧时间排除积水,若是及时兴许庄稼还能有点儿收获,至于房屋也可以减少损失。
有官府的命令,加上差役的动员,这个时代的执法队伍可从来没有文明一说。这一动员自然是人人参与,不管男女老少,统统被动员了起来,体力明显不支的老人,拄着拐棍,也被动员了。赵毅发现这种情况之后,连忙去找了刘同知,刘同知倒也没推三阻四,当下即命令,老人妇女等人,一律不允许参与排除积水的劳作,另外若有不按手册执行者,不论官吏,定当严办。
赵毅虽然按理是在被动员之列,可是他头上还有一句知府大人口头的任命,协同助理。所以,赵毅老实不客气的干起了协同的工作,至于保成也被自家以需要助手为由,留在身边,至于顾掌柜按手册自然属于不可动员的人群。
却说唐知府那日向京城递了奏章,不几日便被送到了中书省。中书省的当值官员李主事接过安庆府奏章,自然不敢怠慢,心中期待着可别出现不可收拾的乱象。倒也不是这位主事大人怕事儿,只是依据以往各地出现灾害的例子,奏章中除了灾害,就是瘟疫,要么就是****。而恰恰是这些,处理起来看似简单,但却又实在太过暴力,自然没有一位朝官愿意下这道命令。所以,若是真出了这些事儿,那中书令陆大人肯定是要发脾气,陆大人不高兴,那么侍郎大人也定然会不高兴,侍郎大人不高兴,自己肯定要遭殃。
这当值的主事大人只好苦着脸,走进了孟侍郎的房里。小心翼翼地道:“孟大人,安庆府送来了奏章。”
“哦,拿过来本官看看。”孟侍郎眉毛都没有抬一下,就说道。在这位孟侍郎的眼里,能让他抬下眉毛,除了皇帝陛下,就只有他的舅姥爷陆中书令大人了。旁人在他眼里原本就是不值得抬下眉毛,他又何必抬一下眉。
接过了奏章,这位孟侍郎挥挥示意李主事可以走了。过得片刻,孟侍郎迅速的起身,朝着中书省正堂跑了过去,人未到堂上,已然开口:“舅姥爷,大事儿,大事儿。”
中书令陆之臣,闻听堂外大呼小叫,顿时颇感不满。他陆之臣为官以来,何事不曾遇到,又几时惊慌过,天大的事情他也能处理的极为得当,不然皇帝陛下岂能夸他乃治国之能臣,堪为肱骨之臣,当然也正因如此,他才改名陆之臣。正要皱眉头,待见到来人,只好随即无视这一声惊呼,概因他太了解这位孟侍郎了,想当初这位孟侍郎硬是凭着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认了他陆之臣做了舅姥爷,虽然极为不喜他这为外甥孙儿,但又不得不重用此人,做事得力,他陆之臣宦海生涯,自是明白如何用人。
“逸凡。老夫已然叮嘱过你,在这中书省内切不可如此作自家称呼。你以后可要切记。”陆之臣虽然语带呵斥,但神情并无二致。
“是。令公大人教训的是。令公大人,有大事。”孟侍郎表面恭敬的回到,他只说自家的舅姥爷教训的是,可没说自家一定遵守,下一回该叫舅姥爷,还是继续叫舅姥爷就是了。
“哼。逸凡,老夫当年为你取字卓然,不希求你卓然不群,但你遇事岂可如此惊慌,以后如何能成大事。何等大事,让你如此大呼。”
“是……舅姥爷,有安庆府的奏章,是好事。”孟侍郎说着,赶紧躬身弯腰递上了安庆府的奏章。
陆之臣自是深知安庆府大雨已然成灾,只是近来少有奏章,尚不曾得知安庆府灾情如何,原本还担忧会因安庆之灾,影响征北营的粮饷。如今既说是好事,那么想来安庆之灾已然无碍。待打开了奏章,详细读来,才深知事情已然超乎了自己的想像,不过好在此次灾情,处置得当。至于奏章上所述《抗洪救灾手册》更是让自己眼前一亮,若是依此手册施行,以后灾祸再起,至少可以能凭手册所述,讲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甚至朝廷对地方上的资助,也会减少下来。如此一来,他大可不必太过担忧,他如今最发愁的事可都在北边。北方之事,他与皇帝陛下筹谋已久,方才下定了决心,即便如今朝中银钱紧缺,他仍旧决定开始施行大计。大计若成,他当是百世流芳的能臣,名臣。
陆之臣让孟侍郎退了下去,自己又沉思了许久,才命人备轿,进宫面圣。
赵毅尚且不知自己口述的手册已经被知府大人送进了京师,更不知手册又被人面呈当朝天子。他依然每天四处晃悠,权作为自己正在协同救灾。不过这几日里下来,他却是常常口干舌燥,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人起哄的喊着:“赵公子来一段儿。”这话听着像是在青楼里叫了姑娘,来一段小曲。委实好说不好听,可是又没法纠正,谁知道一帮子苦哈哈不定又要闹那样呢。
“……这一掌打到黄药师胸口,突觉他身上滑不留手,犹如涂满了油一般,手掌一滑,便溜了开去。”赵毅正站在南城外泄洪现场,趁着众人休息吃饭机会,又讲了一段儿《射雕英雄传》。
“赵公子,再来一段儿。不然吃饭没味。”人群中有人端着饭碗,照旧起哄。连日来,回回如此,借口还是老样子,不讲故事吃饭没味。
“赶紧吃。吃完好好干,我看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天,城里的水就该泄完了。大家共同努力,我看不出半个月城外的水也会散去。”赵毅不搭茬,只说泄洪的事儿。
如今这些人干的卖力,毕竟不是为了自家房子,就是为了自家的几亩地,你要是敢耽搁,那毁的可都是自己家的东西,谁还敢偷奸耍滑。
“赵公子,快去府衙。”远处跑来一个衙役,气喘吁吁的说道。
“哦,何事?”赵毅站起身来,问道。
“圣,圣旨……知府大人命,命你速去迎接圣旨。”
“啊?我去!!??”赵毅有些疑惑,又不能不去,这年头只要你还打算多活两年,还没有人敢对圣旨说出半个不字。
安庆府衙,大堂,香案已然备好,一缕檀香若有若无,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人,身旁站着知府大人与同知大人,柴大夫则也站在一旁。待见了赵毅赶来,知府大人一声呵斥:“还不快来见过李总管。”
“小子赵毅,见过李总管李大人。”赵毅敢紧躬身一礼。
“呵呵,好。你就是赵毅吧?不错,不错,年轻有为,怪不得令公老大人也对你赞不绝口呢,好啊,年轻好。”李总管笑呵呵的说道,他可是头一回被人喊大人,这一路行来,心里都咒骂了内侍总管常公公不知多少遍了,但就凭这一声李大人,就足已扫平他两日里的不甘。心中一高兴,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客套话,客套话说完,自然也该说正事了,随即,神情庄重的说道:“安庆府知府唐守礼,同知刘秉承,安庆府生赵毅,五味堂柴半夏,跪接圣旨。”
几人朝着香案,待几人行了三跪九叩大礼之后。李总管又喊一声:“圣旨到。”
带劲,谁知道一串万岁下来,其实喊的挺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来圣王治世皆重民生,乐民之乐者,忧民之忧者。朕尝闻,善为国者,当爱民如子,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安庆之灾,朕闻之哀哭不已。今有贤臣唐守礼,刘秉承,为民去苦,为朕去忧,特擢安庆知府唐守礼银青光禄大夫衔,食百石。赐紫衣冠服,黄金百两,米粮三百石,以资嘉奖。特擢安庆府同知刘秉承通议大夫衔,食六十石。赐黄金五十两,米粮二百石,以资嘉奖。望二贤臣当勤勉政务,以为榜样。贤士赵毅,献良策以灭瘟疫,又述《抗洪救灾手册》,以泄水患,济万民,堪为历朝救灾之典范,此贤士乃当世之楷模。今安庆府内灾情未竟,故朕特擢贤士赵毅文林郎衔兼救灾宣抚使,代朕宣抚安庆,凡救灾事宜,上下官员尽皆听命,所至之处,如朕躬亲。另赏金银各三十两,米粮五十石。五味堂彭半夏,乃当世仁医,施良药,济灾民,灭瘟疫。特赐“妙手仁心”匾额一方,银五十两。以示褒奖。钦此!”
“臣(草民,小子)接旨。叩谢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