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会计是指将会计理论运用于保险公司的一门专业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保险会计理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保险公司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时期。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行。这次改革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无论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还是会计方法的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使得新的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在指导思想、核心内容和具体条款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有了新的跨越和突破,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确认了有关保险行业的会计准则,是我国保险会计史的重要里程碑。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要求保险公司会计业务及其核算方法、核算规范相应作出新的调整,呼唤着保险会计教育界及时对此作出反应。特别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随着上市保险公司日益增多,保险公司业务的创新、保险公司对新兴技术的采用、保险公司会计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都使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在思想和方法上面临着革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的变化,本人根据二十年来对保险公司会计的潜心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对2008年第二版的《保险公司会计》教材进行修订、调整、补充。修订后的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有较大更新。本书立足于新会计准则,并充分考虑新准则实施以来相关会计政策和法律政策的新变化,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出台和新《保险法》、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紧跟上市保险公司的发展需求,对保险公司会计实务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系统的阐释。和第二版相比,教材内容有较大幅度修改和更新,比如非寿险原保险合同的核算,寿险原保险合同的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外币交易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等内容都有明显变化。另外,本书充分介绍了技术进步和保险业务创新导致的保险新兴业务或老业务新流程的会计处理问题和会计处理方法。
(2)体系结构有较大突破。本书在教材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按照会计要素分类的做法,采用按业务属性将教材划分为理论篇、保险合同篇、金融工具篇、财务会计报告及分析篇四大部分,将第二版中业务篇更名为保险合同篇,将要素篇改为金融工具篇,增加了新型金融工具比如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将保险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单列一章,将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寿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不再作为保险合同的核算内容,而是作为金融工具,更好地反映了保险的实质。
(3)行业特色更加明显。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险公司经营过程及其结果有着显着的行业特色,研究保险会计问题,除了对一般会计理论体系要有充分认识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保险行业业务性质的特殊性。因此,本书突出介绍保险业所特有的业务,对体现保险公司特色的业务重点论述,对与其他行业有着共性的业务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核算不再单列章节,只作一般阐述。
(4)适用性更强。本书立足保险实际,兼容保险会计实务新变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另外,本书论述深入浅出,重点和难点都辅实务操作详细具体,而且每一章正文后都附有关键词、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但限于本书篇幅的限制,对于本书练习题的答案,集结成《保险公司会计习题指南》一书单独出版,习题指南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填空题、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和会计分录题等多种题型,并附有详细答案,便于理解和运用以及读者自主式学习。
因此,本教材不但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会计学、保险学有关专业教学用书,而且可以作为保险公司财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保险监管部门等学习保险公司财务会计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复旦大学出版社苏荣刚老师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本书第一版和第二版出版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厚爱,在此一并致谢。希望本书第三版的推出能为保险会计理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对保险实务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由于时间仓促,书中的一些观点和处理方法还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于本人今后不断对之加以完善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