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8600000009

第9章 汉高祖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布衣之身君临天下的封建帝王(3)

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在阳夏(今属河南太康)之南追上项羽。他与韩信、彭越约期会师,共击项羽。到了固陵(今河南太康西),韩、彭两军未至,项羽向刘邦发起攻击,汉军大败。刘邦只好坚守不出,并向张良寻求计策。张良建议他若能以齐地实封韩信,以梁地实封彭越,他们肯定会全力帮你击败项羽。于是,刘邦派人通告韩信和彭越,只要他们并力击楚,打败项羽后,就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韩、彭立即回报:“我们马上进兵。”这时,楚大司马周殷也被刘邦劝降,淮南王英布也带兵前来会战,汉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到十二月,双方在垓下会战,汉军30万人团团围住了项羽。

项羽当时已兵少粮尽。一天夜里,他突然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以为汉军已全部占领楚地。他心中悲伤,便起来在帐中饮酒。他让美人虞姬陪饮,命人牵来心爱的坐骑乌“骓”,然后悲歌慷慨地唱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则和唱说:“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二人唱了几遍,虞姬就饮泪自刎。项羽泪流数行,跨上骏马,率骑兵800,连夜突围而出。

天亮以后,汉军才发觉项羽已经突围。刘邦令骑将灌婴率骑兵5000追击。项羽渡过淮河,只剩下100多个随从。到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项羽迷路,引兵向东,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被灌婴追上。这时项羽身边只有28骑,他奋力与汉军激战三次,杀死汉军几百人,最后战败。项羽徘徊乌江边,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刎。项羽虽然失败了,但后人对这个失败的英雄充满了同情和崇敬。就这样,楚汉战争终于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楚汉之争,争的是天下。争天下必然要争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楚、汉战争是智能与蛮力之争,是人才之争,谁拥有大量的能人贤士,并且又能知人善任,谁就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项羽勇猛善战,无人能敌,性格也直爽豪迈,但他心胸不够宽广,又不善于拉拢使用人才,他虽愿为士兵吸疮疗毒,却舍不得封官设将,把刻好的官印玩没了棱角还舍不得授印。所以原来在他手下的人才,如张良、韩信、陈平都转投刘邦。对于贤士,虽有一范增却不予信任,难怪他会失败。

而刘邦却正相反,他虽不善带兵打仗,却能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在用人方面,刘邦也确有过人之处。后来,刘邦曾和韩信等群臣议论过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韩信说:“你看我能不能统率百万大军呢?”韩信说:“不能。”刘邦又问:“能否统率十万军队呢?”韩信说:“不能。”刘邦生气地说:“依你说,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能带一万就不错了!”刘邦反问道:“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毫不客气地回答说:“至于我么,越多越好。”刘邦既不解又气愤地问:“既然这样,为什么我做皇帝,你只能做将军呢?”韩信回答说:“陛下虽不善将兵,却善将将。”韩信的话虽有奉承之嫌,但却能一语中的。正因为刘邦在人才争夺战中是个胜利者,所以他赢得了整个战争,建立起了强大的西汉王朝。

汉承秦制 帝国一统

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按照与韩信、彭越的约定,立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于是韩信、彭越和原已策立的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韩王信以及前不久封为长沙王的吴芮上书共尊刘邦为皇帝。刘邦推辞,众人都说:“大王出身贫贱,讨灭乱秦,又以汉王诛灭不义,平定天下,立功臣,不为私,所以与诸侯王的名号不太相称,惟称皇帝实宜。”刘邦说:“如果你们真认为这样会对天下人民有利,那就听你们的吧。”二月初二,刘邦于山东定陶汜水之阳正式称皇帝,史称汉高祖,定国号为汉。接着,他下诏尊王后吕雉为皇后,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汉高祖刘邦定都洛阳,五月,在洛阳的南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会上,刘邦让群臣畅所欲言,总结汉胜楚败的经验教训。高起、王陵认为:陛下能“与天下同利”,而项羽却“不予人利”,这是项羽所以失败的原因。刘邦却认为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说:“要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讲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我比不上萧何;讲率军百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比不上韩信。但我能任用他们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才是取得胜利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又不能善加任用,这是他失败的原因。”对于高祖的分析,群臣都表示悦服。

这时,戍卒齐人娄敬从山东赶来洛阳,求见皇帝。他认为刘邦夺取天下的方式和周朝不同,不应当像周那样定都洛阳,而应据秦之险,定都于关中。刘邦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讨论,许多人表示反对,认为还是在洛阳好。只有张良支持娄敬,他对刘邦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攻守兼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刘邦非常赞成,于是即日起驾,西迁关中,定都于长安。因为长安地处西方,和后来光武帝定都洛阳重建的东汉相对,所以后世史家称为“西汉”。

西汉基本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和秦一样,汉中央政府由皇帝总揽大权,下设各级官吏,主要是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汉初称相国)、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是全国最高官员;太尉掌管全国军事,是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主要是监察百官,是全国最高监察官。九卿:一是奉常(太常),掌管宗庙祭祀,朝廷礼仪;二是郎中令(光禄勋),掌管皇帝警卫和宫廷事务;三是卫尉(中大夫令),掌管皇宫门卫;四是太仆,掌管皇帝车马仪仗;五是廷尉(大理),掌管刑狱;六是典客(大行令、大鸿胪),掌管少数民族事务;七是宗正(宗伯),掌管皇帝亲属;八是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掌管全国财政;九是少府(考工),掌管皇帝私人财政。

地方政府也基本上和秦朝一样,实行郡县制。秦初分全国为36郡,末年又增设数郡。汉初,刘邦在全国设置了15个郡,后来,在消灭异姓王时又陆续恢复了一些郡县,同时又从秦时的大郡中分设了一些小郡。这样,加上汉初的15个郡,一共是36郡。汉代乡的组织与秦略有不同,即规定在各乡的三老中,推选一人为县三老,其作用是要他们“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加强县乡之间的联系。

与秦不同的是,刘邦除了继续推行郡县制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汉代郡县制度和诸王国并行。汉初时,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王国,后来除了长沙王吴芮,其余都被陆续消灭。但在削平异姓王的过程中,刘邦又分封了9个同姓王,他们都是刘邦的子、侄、兄弟。刘邦规定:诸侯王国的地位与郡相等,王国的相国(后改为相)和太傅必须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处理政务,没有中央的虎符,诸王不得擅自发兵,诸王不得违反中央政令等。在诸王国以外,刘邦还分封了许多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等,大多是封赏给有功之臣的。

为了维护尊卑等级,刘邦还沿用了秦的20级爵位制度。在秦朝法律的基础上,刘邦也改制了新的法律,就是汉代着名的《九章律》。在制定法律的同时,刘邦又仿效秦朝建立起一套礼仪制度。总之,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又重新建立起来了。

汉承秦制集中体现在礼法制度方面,但汉高祖刘邦的统治政策却与秦王朝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正是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而总结、制定、推行的。

经过长达8年的战乱,全国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故此,汉高祖刘邦首先采取措施,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释放囚犯,流民返乡,军人解甲归田,解放奴婢,鼓励生育。同时,调整土地,发展地主经济。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秦的赋税制度基础上,刘邦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还通过“赐爵”、“复爵”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重点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刘邦也对工商业的政策作了调整,主要措施就是放宽对私人工商业的限制,结果不仅振兴了工商业,也促进了农业生产。

为了保证人民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汉高祖还比较妥当地处理了与匈奴的关系。他采用“和亲”策略,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送给匈奴大批财物。这样一来,匈奴对中原的骚扰大为减少,汉、匈之间暂时出现了和平,从而给中原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环境。

由于以上措施和政策的施行,汉初的农业生产大大发展,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到惠帝、吕后统治时期,民间已经是“衣食滋殖”。到武帝初年,更是出现了“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的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

加强宗室巩固皇权

刘邦做了皇帝,难免有一些意骄志满。一次,他设宴招待英布等人时,曾对父亲不无得意地说:“早先您老人家总是说我无赖,不如我二哥能治产业,现在您再看看,是二哥的产业多,还是我的多?”刘邦享尽了皇帝的特权,口极其味,耳尽其声,怀拥爱姬,恣其所欲。但是他也丝毫没有忘记:天下并不太平,隐患犹在。一是分封的异姓王,他们各自“拥兵据地”,擅长军事,不少人对中央怀有不轨之心。二是中小将领,他们都曾为高祖立过汗马功劳,虽然实力不强,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不小的麻烦。三是六国残余贵族在地方很有势力,一有机会,还会死灰复燃。四是相权太重,人们忠君意识淡薄,而同姓王的问题也相当棘手。为了巩固统一和强化皇权,高祖从称帝到去世前后八年间,始终都在致力于消除这些隐患。

刘邦首先解决异姓诸侯王问题,其中最残酷的要算解决韩信了。项羽失败后,其部将钟离昧、季布只得四处逃亡。刘邦称帝后,立即诏令全国通缉,悬赏捉拿,举国搜捕。钟离昧走投无路,因与韩信同乡,一直友善,便投靠韩信。韩信顾念旧情,就收留了他,将他藏在楚王府中。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十二月,有人揭发最大的异姓王韩信阴谋叛乱。刘邦一直在提防韩信,恐其为乱,现在有人举报就急忙召集群臣商议,诸将说:“赶快发兵杀了他。”陈平却认为,楚国兵精,如果发兵攻之,无异于自己挑起战端,不如假装巡狩云梦,通知各个异姓王到陈县(今河南淮阳)会面。韩信肯定会前来谒见,那时只要一个力士,就可以不费事地把他抓起来。刘邦照计实行。

韩信得命后,当然要怀疑,他曾被刘邦两次夺去了兵权,他深知刘邦性格多疑,为此格外小心。这次刘邦突然游览云梦,如果不去迎驾,就有失君臣之礼,如去迎驾,又恐出意外。属将见他迟疑不决,有人进言道:“大王并无过失,不过就是收留了钟离昧,违犯了君命,不如斩了钟离昧,献于陛下,陛下一定会十分高兴,如此一来,您还怕什么呢?”韩信觉得有理,便找到钟离昧,话中露出了为难的意思。钟离昧说:“汉所以不敢攻楚,是恐我与你联合造反,同心抗汉。如果把我擒献给刘邦,那么,我今日死,明日你就必亡。”说完后,见韩信毫无反应,便起座骂韩道:“你不是个成大事的君子,我不该往投你处!”说完,拔剑自刎而死。韩信见钟离昧已死,便命人割下他的头,前往陈地面谒刘邦。

韩信一到陈县,当即被逮捕。韩信大叫冤枉,他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平定,我本来就该给烹了。”刘邦对他说:“你不要大声嚷,有人告你谋反。”然后就把韩信捆绑起来,押上囚车,返回洛阳。

在楚、汉相争之时,韩信帮助项羽,则项羽可以统一天下,韩信帮助刘邦,则刘邦可以统一天下,如果韩信背叛刘邦,自树一帜,则可与项羽、刘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具体情况为韩信提供了多次可以自立的机会,也有很多人极力劝告韩信自立为王,但韩信思来想去,还是跟刘邦干了下去。所以,韩信对于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功劳应是第一位的,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别说只封他做了一个王侯,就是裂土并立,共同为王,也不算太过分。

但封建社会的铁定律条是一山容不得二主,刘邦决不可能和他并立为帝,最多只能封王,而韩信多少又觉得委屈,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心怀怨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反叛。因此刘邦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先下手为强。刘邦返回洛阳,因思韩信功多过少,且说他谋反,也缺少实据,便把他从狱中放出,由楚王降为淮阴侯。

同类推荐
  •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我们将天下最美的有关父爱母爱的感人文字汇集成篇,希冀青少年朋友能在一篇篇文字的述说中感受到爱的流淌,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向爱致敬的同时,更加珍爱自已的生命,善待父母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就让我们写下一笔笔感恩的寄语,给父母送去一丝丝问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希望这些美文带给你感动的同时,也将教子的智慧一并赠予你:用爱培育孩子!爱是远胜于金钱千百倍的馈赠。
  • 刘殿学中短篇小说精选本

    刘殿学中短篇小说精选本

    本书收录作者的诗歌作品有:《船与帆》、《笛声》、《心中的花》、《种子》、《一句话》等,及部分古典诗歌创作。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龙腾砚

    龙腾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热门推荐
  • 不败女将军:皇子,请后退

    不败女将军:皇子,请后退

    她一身军袍死守城门,敌军临城,猛然东边震天大响,千万军马驰骋而来,她浑身一震,义宁军旗高高飘扬!他一身白袍,坦然自若地骑在马上,她居高临下地看他,紧咬丹唇,只见他高高昂头望她,邪魅一笑:“此般聘礼,可算盛大?”不料,皇帝指婚,百般侮辱,竟将她指给一残废老臣。她在大轿里压制怒火,他却嚣张地出现。“你——抢婚?”他仍旧是那样邪魅一笑:“本王就是抢婚,怎么着?”
  • 冰点纪元

    冰点纪元

    未来水与大陆组成的世界爆发出新的科技奇点,智能AI的诞生,随之而来陷入无尽的战争。一片废墟之上,重建新生代文明,而分割的地域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是重生还是毁灭?主角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又该面临怎样的抉择?
  • 情愫绵绵:只为卿

    情愫绵绵:只为卿

    跳楼的轻生,换来了异世的重生,转换了时空与身份,唯一不变的是她保存完整的记忆,黑暗的空间里,她遇到了他,异世开启了她们新的人生之旅,异世的重生,她又遇到他,早已入心的情愫慢慢从心底绵延开来,也罢如果命运注定让她活着,而异世里有他,那她便好好活着吧······
  • 龙战千里

    龙战千里

    龙,是最强的物种。龙可大可小,上能问鼎九霄,下能翻江倒海,无所不能。这片天地,人与龙签订契约,相互伴随,相互成长。且看千年底蕴家族的庶出小子如何忍辱负重,斗智斗勇,闯出自己的千里天空!潜龙出渊,天下大势必将风起云涌!
  • 梨花多情剑无情

    梨花多情剑无情

    “一身本领十年熬,江湖莫问儿女情。我本横刀向天笑,奈何妻儿不能保。”江湖儿女情长,一笑泯恩仇。喜欢的朋友就请收藏吧!也请多多推荐!请多多评论!谢谢!
  • 七忆衫

    七忆衫

    七个不同性格的人,构造了一段美好的光阴,七种不同的关系,使得七个人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 帝王殇妃弦断

    帝王殇妃弦断

    有些故事要说给懂他的人听,而有些人注定孤独一生。
  • 曾经的曾经,我爱你

    曾经的曾经,我爱你

    三位仙女,出于好奇投胎人间,却带有仙女的记忆和天赋;三个普通男孩,却在同龄人玩耍的时候努力练习,成为亚洲第一偶像天团;三对情侣,平凡的时间,平凡的地点,平凡的邂逅,注定了不平凡的人生。坎坎坷坷,是否能互相信任?分分合合,是否还能在一起?
  • 腐骨思

    腐骨思

    她玩笑于天下之间,清秀的小脸上时常出现的半真半假的笑意无人看破,将一切事情都把握着恰到好处的分寸,只是,算尽天下诸般,却算不到自己,那一袭白衣的清影,终终却却,不知归途。
  • 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

    郁达夫的一生,始终在路上。为了生计,他的屐痕遍及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所到之处,他尽情领略,把“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唬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刘海粟语)。 本书精选郁达夫的游记、风景散文二十九篇。这些作品,写山水名胜、描景色风物,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知识,又注入个人的遭遇和情怀;语言不事雕琢,章法不受限制,才华横溢,不拘一格,风流倜傥,涉笔成趣。读达夫游记,他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和散文中的风景描写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