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7100000002

第2章 母亲(1)

母亲

之一

前些天,母亲生病回乡下老家了。

我是长子,结婚偏迟,生儿子也迟。母亲固守传统,年近花甲的她睁大双眼,在花红柳绿的内外孙中苦苦追寻,终于找到一个带把的传人,从而增强了她进城生活的勇气,再次坚定为儿孙服务的信心。

毫无疑问,母亲跑来带孙子是满心欢喜的。在城里人好奇的眼神中,母亲脱下了惠安女遮阳挡风的头巾,随着机关单位的作息节奏而忙碌开来。很快,母亲上街学会了认斑马线,躲避车流穿过马路,到农贸市场精挑细选,在琳琅满目的超市购物。城里没有四季分明的农田,房前屋后也不见畜禽影踪,从年头到岁尾却总是吃穿不缺,这让在农村操劳了一辈子的她常常感叹不已。

母亲尽管带着地方腔,卷舌音也让她很拗口,但她仍然努力地说着普通话。每当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母亲都会下意识地放缓手中的杂活,在不远处侧耳倾听,并期待着来自家乡亲人的声音。即便是我的同学好友打来的,那乡音也立即让母亲来了兴致,分辨出了故土的气息。母亲不爱串门,说城里人门都关得紧紧的,乡下不是这样子。但在平时,不管是保姆集结的场所,还是老人散漫的街道,只要有熟悉的乡音传来,母亲总要伺机家长里短地搭两句,回来再娓娓讲给我听,尽管我经常有一声没一声地应着,她却都是无比舒畅,一如守望在金秋田野的老农。还没等孙子长大,她便迫不及待地教授闽南话,连说咱的根本不能丢,一定得学会。

母亲每月几乎都要回家一趟,并经常掐算启程的日子。从民间传统节日到国家法定节日,从祭祀祖父母到亲戚住院等大小事项,都让她牵肠挂肚归心似箭。尽管她还没开口,但从轻快的步伐和愉悦的眼神,以及提前一两天为老家孙女选购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糖饼,就可看出她对回家是如何的渴望和迫切。频繁的来回让她不再晕车了,鱼龙混杂南来北往的车站不再让她感到惊慌失措。从城里延伸到乡下的路,是她连接起故乡父亲和城里孙子的线,车轮滚滚是绵绵不尽的眷恋。

母亲也爱美,是朴素的那一种。每次母亲要回家时,我发现她经常要洗洗梳梳,染黑那早已花白的两鬓,再换上从农村穿来的衣裤。她解释说,总归是城乡有别,在这里别让人觉得寒酸丢你面子,但回到家也别让人议论,说咱穿得像城里人,失去农村人的本色。

有母亲在的日子,家被拾掇得整洁有序,我和爱人基本不用下厨不必洗刷,唯一任务就是逗着儿子玩。下班回家,于我们犹如返航舢板双双靠岸,饭菜爽口电视悦目之后就安然歇息。母亲闲不住,经常要涤除卫生间墙壁的污垢,擦拭阳台和窗户散落的粉尘,我的房子虽已老旧,却显得宽敞明亮。母亲常嘱咐我,咱是农民出身,不求钱不争官,要知足常乐。

母亲肠胃怕寒,不适卧床后,在城里大医院的各种仪器下,检查不出得的是什么病,她便坚持要回家。回去不久,她的病情就一天天地见好起来。家乡老中医说,是长期水土不服所致。

母亲不在家的日子,从早到晚,我过得很紧张,屋子里书刊、衣服和玩具随处可见,一派狼藉,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小儿子自言自语说,奶奶可能不会再来了,但他不知道奶奶老待不惯的原因。我内心却很清楚,母亲早已染上挥之不去的乡愁。当然,城乡的很多差别也是母亲闹病的症结之一。

之二

这几年,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乡下的母亲都明显地衰老了。

60年前,母亲出生在惠安县城的书香门第,随后与二姨一样被抱养到乡下,划成农民身份;60年后,母亲为了照看孙子,提着行囊来到省城。从某种程度来讲,母亲与保姆在工作上没有多少区别,忙碌着城里人不爱做和没空做的琐事。作为儿子,面对一生不停操劳的母亲,我是永远无法用金钱或其他什么来回报母亲的。我也深深知道,母亲需要的其实很简单,仅仅是子孙后代的健康与平安。

母亲命运多舛。18岁时,乡下的养母在生产队劳动时不慎落水身亡。长女为母,她便要挑起照顾乡下弟妹的重担,并嫁给同村的父亲。我的大哥生下不久因病残疾,到成年时去世。所有这一切,都塑造了母亲多愁善感动辄掉泪的秉性,也逐步坚定了她从宗教信仰里追寻精神寄托的决心。我童年时常紧跟着母亲漫山遍野刨地种田,各式各样的农活得心应手。在春夏秋冬农耕劳作之余,母亲会瞅准季节变幻空隙,悄悄避开年幼的弟妹,一起和我洗脚穿鞋,换上整洁的衣服,干干净净地进县城,去看望外婆和六个舅姨。母亲除了捎上落花生等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外,快进娘家时还不忘在街头巷尾的店铺,拎上一两瓶大补酒给外祖父。有时,母亲会住上一宿,陪亲生父母聊天,诉说爱喝酒发脾气的丈夫的不是;也让我跟城里的表兄弟去看一场电影,尽管记忆模糊,但特有的感受却如同发生在昨天。翌日,在众多亲戚的长吁短叹中,母亲带着他们赠予的旧衣服,擦干眼角的泪花,拉着我的手返回乡下。有时,母亲和我赶不上公交车时,便花两角钱雇辆有宽后座加木扶栏的自行车,迎着海边吹来的风一路回家。

母亲把青春乃至一生的时光都抛洒到田野上,在日落日出风吹雨打中精心侍弄着庄稼,估计着作物收成的丰歉,算计着养家糊口的厚薄,眼巴巴地翘望我们快点长大长高,能把书念好,一年一年盼着有出头的时日。在所有的表兄弟中,我不算最会读书的,但从小能吃苦。从田野到课堂,从农村的中小学到城里的大学,经过二十一年的痴痴打拼,我终于不辜负祖祖辈辈的殷切期望,人五人六地成了城里人,坐在省直机关办公室里,夏有空调冬备暖气喝茶看报,不时还深入基层,进村到户搞调研,从骨子里圆了母亲早先的返城梦。虽然二姨早已跟姨丈进城享福去了,但是母亲不怨天尤人,乡下已成为她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她每次来到福州,尽管孙子乖巧儿媳温顺,但只要多住上两天,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念叨着家乡人。前不久,城里的公交汽车站只是稍挪远了一点,母亲就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

母亲的儿子们一个个都生儿育女了。住在镇上的小弟没念什么书,经济却比较宽裕,就把自己一座乡下的三层小洋房装修了一下,给父母亲安度晚年。至于我,只会拼凑摆弄虚无缥缈的文字,便经常写信寄文章回家,让邮递员带我的笔迹给老人,在人们不爱动笔的年代倒也稀罕。

生在城里、长在乡下的母亲,如今老态已现,有时为了子孙奔走在城乡之间,在风起时感受着种种落差与不适,并一天天慢慢地变老。

之三

掐指算来,母亲从乡下来福州帮我带孩子,已经有整整八个年头了。与所有的农村奶奶一样,她长时间生活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也是相当不习惯的。当然,我也一直在想办法,在某种程度上努力帮助她,克服背井离乡带来的忧愁和不适。

起先,母亲因为普通话不地道,特别碍于与人交谈,不爱出门逛街。她一听福州方言就头晕,固执己见地说,天底下闽南话最好听。刚好,小区附近有间铁观音茶叶店,是安溪姐妹俩共同经营的。小姑娘淳朴善良,了无生意场中人的花言巧语,每有新茶上市,时常招呼我们去品个鲜,母亲心中暗暗欢喜。有时,她忙完家务,自己便跑去坐下喝茶,闲聊泉州风土人情和家长里短。尽管都讲闽南话,但由于存在地域差别,言谈中仍然突显腔调不同,总还是有点小别扭。每逢这种场合,我宁肯也习惯用普通话交流,似乎更自然省事些。母亲却不这样认为,说见到家乡人就要说家乡话,意思都完全听得懂嘛。前年,茶叶店里大姐在福州找到如意郎君后,国庆期间结婚办酒席,特意邀请母亲同去,母亲并被尊为免礼贵宾,美滋滋地参加了一回省城婚宴,见证年轻人喜结良缘。老人家回想往事,至今念念不忘。

一直以来,母亲爱喝茶,但是淡淡的那种,而且经常不挑好坏。原先,家里田地多,孩子又不少,逼着她与农活抗争大半辈子,尤其炎夏酷暑在田间劳作,经常是又累又渴,疲乏得根本没有胃口,粗制茶水是她随身携带的首选。那时,农村经济不发达,大家喝茶不像现在讲究色香味等等,尤其在春耕夏收农忙季节,恨不得能有三头六臂,常常是大口喝茶止渴提神,把肚肠灌个半饱。一整天浸泡下来的茶,味道苦涩色泽暗淡,如同那时农人紧巴巴的日子。茶有帮助消化的功能,把肠道仅有的丁点油水刮走,母亲更是饥肠辘辘。我想,也许是往日艰难困苦的生活,造成了她的肠胃羸弱的消化功能,经常要靠一些药物治疗,这让大家觉得非常烦恼和无奈。

母亲一生坎坷,日渐笃信佛教,晚年更是顶礼膜拜观音菩萨。所以,有时我也为了她解闷散心,带她去风景秀丽的古寺名刹,追寻信徒的精神寄托。这样一来,可谓一举多得,自己趁机也闹中取静,感受钟鼓齐鸣、烟火缭绕的别样氛围,置身于南来北往的善男信女中,从芸芸众生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神情,点滴品味着人生在世的悲喜哀愁。不知从何时起,母亲经常做梦,后经高人指点,早餐改为吃素,一坚持就是好几年,毛病竟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一天早上,我泡了杯家乡的熊胆茶,她只是品了一小口,就后悔莫及,说触犯了规矩,处处更加小心翼翼。

母亲睡眠很浅,保留农人习惯,坚持早睡早起。晚上,她从不看电影,只是待在家里看电视,最爱综艺娱乐频道,随之逗笑放松自我。有一次,省里举办中韩文化交流周活动,在外事办工作的同学给了我两张会演票。我怂恿母亲一起去看晚会,并认真对她说,别看人家版图小,却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等实力非同一般,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许多共同之处,绝对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于是,母亲穿戴整齐,晚饭后和我沿街散步,十几分钟后抵达喜庆缤纷的大戏院,并排与省直机关干部职工坐着,饶有兴趣地享受了一场异国情调的视听盛宴。

2008年情人节,茶叶店隔壁的花店生意火爆,把老板娘累得病倒了。闲聊中,得知那天营业额就超过两万元,母亲大为诧异,心里琢磨着这洋节的意味和厉害。以前每逢过年,母亲经常抱怨,说福州没有气氛,还是乡下热闹。2008年春节,城里已经放开燃放烟花爆竹,不再严加管制。元宵节那天一到傍晚,便已气象万千,火树银花不夜天。也不知母亲从哪儿买来一长串鞭炮,非要我在院子里点燃不可,图个吉祥如意。炮仗声中,看着孙子既激动又害怕的样子,母亲哈哈大笑,说这才像过年啊!每年重阳敬老节,机关单位常常举办活动,我也经常弄张门票,请母亲挤进去凑热闹,与左邻右舍的老人家打成一片,促进交流和理解,消减乡愁和寂寞。

之四

母亲已经七十岁了。

今年国庆长假,迎来她老人家生日。我暗暗记在心底,蜗居在城里几天后,推却应酬,连哄带骗携带妻小,带着大袋小包辗转回到农村老家。几个兄弟闻讯,放下手中杂活,从四面八方赶来,高高兴兴围在一起,一如往常品尝着母亲亲手种亲手炒的菜肴。母亲照旧站在旁边,慈祥平静地看着我们聊天吃饭,恰到好处地牵制着喝酒者的举动。我们也习惯了她最后用餐,收拾清洗,四十年来一贯如此,雷打不动。默默陪了母亲一宿,我搭车返回城后,开始认真思考前前后后的一些事情。

父亲已经走了三年了,母亲痛失相守三十年的伴侣,表面渐渐平静下来,但拗着不再穿新衣服了。大家明白,母亲愈发坚强,一再把兄弟们如筷子般箍拢在一起,任凭外面风吹雨打,不孤单不畏惧。她华发苍白头脑清晰,牢记父亲弥留之际的嘱咐,深知她无法卸下的重担,悉心看护着膝下子孙。这两年,她在村头公路和省里车站往远方送出了两个大学生。她说父亲没福气,来不及看到这一切。

看一眼少一眼。母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黑白照片中年轻秀美的母亲,如今已是臃肿垮塌老态龙钟,我心里暗暗感叹,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回顾自己的足迹,我似乎恍然大悟——农家子弟的小农意识和知识分子的清高寡淡框住了我的思想。眼看离退休的期限也越来越近,陪伴母亲安度晚年便成为我追求的主要目标。

母亲有六个儿子,从拉扯长大到各自成家立业,从生儿育女到闯荡社会,个个让她操碎了心。面对家里家外大事小事,母亲大度而坚忍,个别弟弟不听话爱闹事,有时她也很烦恼,说“我能生你身无法管你事,装瞎扮聋最好”。与父亲一样,母亲常以我为荣,要我带好头做表率。其实,我也是十足文弱的书呆子,能力相当有限,有时脾气也不好,做事有点草率。但老人家常说,凡事慢慢来周致些。她的话语简单直接,或唠叨或叮嘱,我基本听得进去,实践证实也很管用。

我生病期间,母亲说什么都比不上身体重要,人能吃会睡就可以了。在城里照护期间,尽管腿脚不利索,上下楼困难,母亲仍不停在厨房与市场之间忙碌。我也劝说她吃些中药降血压。如此一来,母子相依为命,把药罐子弄得团团转,在服用了几个疗程中药之后,脸色都变得好看起来,生活也慢慢回归正常。中医确实伟大。

母亲教我从善不贪,要知足常乐,她是我一生最大的依靠,是我读不尽的书。

父亲

父亲化为一缕青烟,没了。

同类推荐
  • 烙印的灵魂

    烙印的灵魂

    一个漂泊者的内心独白一段异乡人的情感历程一幅人性善恶的风俗画以此书和亲人朋友道声问候,与父老乡亲打个招呼。这辈子你一直作客他乡,睡梦里都在遥远的地方在漂,在流浪着……一个漂泊者的内心独白,一段异乡人的情感历程,一幅人性善恶的风俗画。作者将多年流浪闯荡的经历、沉淀蓄积于心的情感不时诉诸笔端,在花甲之年把三十多年来写成的感悟随想收集整理,完全透明地呈现了生活的真实感受、心灵的彻底表白。
  •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本书根据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一一毛泽东诗词故事》及其解说词编辑而成,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度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父亲是天,是铁的纪律,是人生的权威,是绝对的原则,是冷酷的理念,严峻的教导者,但这只是文化观念的表导意识。我们通过这套书,中要告知天下的儿女们父爱如山。
  •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了很多,节日、物品、礼节的由来。
  • 心花集

    心花集

    姜琍敏是当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实力作家,著述甚丰,小说散文皆有突出成就。其文学底蕴深厚,思想沉郁不羁,文字则见性见情、生动活泼而可读性强。尤其其读禅笔记,看似说禅,实际上完全有别于一般就禅论禅的文章,而是别出心裁,纵情发挥,畅谈人生哲理及生活感悟,每每有其独到而发人深省的见解,故现实意味浓而特色尤为鲜明。
热门推荐
  • 石井边

    石井边

    有一个口非常古老的石井。晚上的时候总是会发出非常恐怖的声音。人们不知道,是先有了院子,还是先有了石井。这个秘密只有这荒凉的老院子和这古老的石井才知道有一天,一个人到了这个石井边。。。。。。
  • 武神传之圣者大陆

    武神传之圣者大陆

    一个地球来的废物少年,在一次偶然中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大陆--圣者大陆。这里不用读书,也没有科技。只有修习武诀,练得武技,才能动掌乾坤。看他如何成圣,证道成神。望穿秋水却不见伊人的倩影吗?是成为武道之尊,还是迷失在时光中。这里……是圣者大陆!
  • 神王少年战巅峰:万剑独尊

    神王少年战巅峰:万剑独尊

    五行神王少年,逆天而上,追寻灭神之谜!踏天道,闯妖界,战魔界,三界大战,成就世界之王!待我破空之时,问鼎神界巅峰!待我战血燃烧之际,大战天下!诸神争霸,万族林立,三界之争!神王少年,成就大道,众神归位!战!战!战!
  • 长者归来

    长者归来

    殿外,运来了一具尸体。"死了吗?最好如此。""我也不确定,只是这魂魄消失的太彻底了。""算了你下去吧。"
  • 花与叶,初心

    花与叶,初心

    没有阳光的温暖,没有雨水的滋润,这里是人间的地狱,却是花的世界,世人都在感叹天堂的美丽辱骂地狱的污秽,却不知天堂就是地狱。她是地狱的天花,从未有人见过她,只知道她很美,美的令人窒息,她也要进入轮回,不为别的只为了见他一面……
  • 穿越之倾尽天下为红颜

    穿越之倾尽天下为红颜

    从现代穿越到异时空的她,接受着玉帝女儿的身份。遇见与她纠葛三世的男子,究竟她最终的归地是妖精般邪魅的幽魂,还是温柔如水的泽轩,或是如恶魔般黑暗的傲冥?倾尽天下只为博红颜一笑,舍弃江山只因眷恋她致命的美。
  • 合租情缘:邪少的替身情人

    合租情缘:邪少的替身情人

    现代言情!!现代言情!!现代言情!!为了工作方便,陆瑞婕从学校宿舍搬了出来,在事务所附近租了房子。入住的第一天,敲错了门,就被一个男人夺走了初吻,同时也失了身。可明明吃亏的是她,却还要被男人威胁,和他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后来,陆瑞婕想起这一天的初遇,她才知道原来一切早已命中注定。PS:隐形女孩要说明一下,本书是现代言情,之前选错了类型,如果害亲们误入,无良的作家提前向亲们道歉啦!爱你们!么么哒!
  • 遗迹:冰封王座

    遗迹:冰封王座

    一场万年的战争,一个逗比的高中生,就这么毫无违和感地碰在了一起。一个团队,一群盟友,战争究竟孰胜孰负?
  • 遇魔千年之殇

    遇魔千年之殇

    【时隔几年,我还是不能放下他们,还是想把他们的故事写下去!】“你看,那对蝴蝶真漂亮!”“那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终于在一起了,真羡慕他们!”“傻丫头,不用羡慕,我们也会有这一天的!”是啊!我们总会有在一起的一天,我一直坚信着……我爱你和你爱我,不在一个纬度……你爱我,也爱天下众生,一个人和一个世界,你选择了世界。而我只爱你,天下众生与我何干?破坏又如何?毁灭又如何?你才是我的世界!
  • 马头墙里的向阳花

    马头墙里的向阳花

    她出生8个月大时,因小儿麻痹导致残疾,恶劣的病情使她生活都无法自理,只有两个食指可以活动。一本古典词集让她找到了心灵的方向,从此走上了诗词文学之路,并有所造诣,被誉为“词界升起的新星”。她勇敢地在网上征婚,寻找自己的爱情,并与一位内蒙小伙子相约,生死与共。为救治患癌症的父亲,她顶着巨大压力,卖词救父,筹集治疗费。她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孝老爱亲“中国好人”称号,其自强不息的经历被媒体赞誉为“安徽海迪”。本书讲述了这位重残女孩的心灵、勇气和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