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7000000010

第10章 周朝东迁前后的战争(2)

被废黜的王子宜臼,于王室内部矛盾冲突斗争和镐京两次战争期间,都在申国避难,对申侯招引犬戎入侵的险恶场面没有丝毫感受,及幽王和太子伯服被杀与镐京收复后,被迎接即位,是为平王。他由申国回到战后的镐京,看见残破首都已非事变前豪华壮丽盛景,根本没有在艰苦环境中恢复创伤、重整王业的雄心壮志。而是畏难苟安,贪图享受,同意周公喧等人迁都洛阳的建议,姬和的有政治远见的意见竟被否决。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室决定放弃镐京,把统治中心东迁洛阳。这是在周朝统治时期内形成前后两个完全不同阶段的重大事变,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镐京战役评述

由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22年)至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共历三百五十一年的西周政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声势赫赫的王朝。它的战争主要为武王伐纣之战,周公成王东征之战,宣王中兴时期对诸戎狄的作战。这些战争均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战绩。但最后却在镐京之战中大败于犬戎。

西周镐京之战的失败,在军事上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对北方和西北方分封得力重臣,作为京师的屏障,加之有申侯和缯侯的部队做为内应,致使犬戎长驱直入;二是作为周天子的基本武装力量的所谓“西六师”,由于多年朝政的混乱,军无斗志,经犬戎一击,迅即溃散;三是周幽王把调兵遣将的烽火,作为取悦于宠妃的儿戏,失去了在紧急情况下作为调集军事力量的基本手段,这就使得犬戎轻易取得了夺占镐京的胜利。

在诸侯勤王反攻收复镐京阶段,各国诸侯虽也推举了卫武公姬和为联军统帅,但实际上姬和并未直接统率各路诸侯军队,因而诸军也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军。更为失策的是担任伏击歼敌任务的郑国军队,兵力单薄,反应迟钝,既没有歼灭犬戎的主力,也没有擒杀犬戎的主要将领,使其基本上保全了有生力量,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战争的胜败对一个朝代的兴衰和覆亡只是外在的表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它政治和经济上的腐败与崩溃。西周也曾经历了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当政的兴盛时期。但好景不长,到了懿王时,西周政权便开始滑向不可逆转的衰败之途。尽管宣王中兴又燃起一点转向强盛的火花,但宣王既没有平定外来的侵袭势力,又因连年用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农奴大批逃亡,土地荒芜,人民苦不堪言,社会的阶级矛盾又趋激化。

周幽王二年,关东发生的强烈大地震,使岐山崩裂,泾、渭、洛三川干竭。《诗·小雅·十月之交》记载说:“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严重的灾害使百姓流离逃亡,冻饿而死,加速了西周政权的崩溃过程。与人民的苦难生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幽王统治集团的荒淫无道、醉生梦死。幽王宠爱褒姒,废除了申皇后和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并立她所生的儿子伯服为新太子。这加深了王族内部激烈的权力之争,加速了统治集团的分裂,成为申皇后之父申侯勾引犬戎入侵镐京的直接原因。

西周的没落,并不能泯灭它的光辉业绩。这个时代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史记载的古代一个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是中华民族政洽制度、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的奠基时期,在我们民族和社会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块永远闪耀着光辉的里程碑。

葛战役

第一东迁洛阳后王畿的屏藩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被称为“居天下之中”,同时又是“四战之地”,被兵家视为宜战忌守。

周武王对周公指出,洛阳形势“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周公经营洛阳,战略上专对东方新归附的部族,同时也把它作为诸侯朝贡交往之处,而不作为军政根据地。这和有渭、泾、洛三川和岐、陇、骊等山环抱具有优越战略形势的镐京相比,则又相形见绌。周朝东迁洛阳后,四面受敌,始终无法恢复西周时期的盛景。

周朝政权东迁后,作为王室屏藩的诸侯国有:

黄河以北的晋国;

京城以东的郑国;

新建于函崤险扼地区的西虢;

在南方防备荆蛮的申、吕。

这些屏蔽王室的诸侯国,初期虽然也起了一些作用,但是随着其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周室本身的衰落,作用越来越小。晋昭侯于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封其叔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从此分裂为两个敌对的势力,内战不休,国力大损。南方申吕,国势不振,需要王室派兵支援才能生存,否则有被荆蛮蚕食的危险。这就使周朝只有东郑和西虢两个诸侯国可以依靠了。

第二郑在东方的扩张

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郑伯友申请移封地于溱水等流经地区。后郑伯友死于犬戎入侵的骊山之战,世子掘突参与收复镐京,作战有功。周朝东迁后,掘突继任其父的司徒六卿要职,受到尊重和赞扬。郑国由于政治声望高,社会安定,生产发达,出现兴旺景象。后来郑庄公寤生继位,利用这种有利的形势,凭借王室的政治关系,发动远交近攻战略,结交齐鲁,进攻陈宋等十四个诸侯国,并发动打击北狄的战争,积极扩张,成为周朝东面的强藩。

郑国于周桓王二年(公元前718年)派人向陈国提出结成友好的建议。陈侯因轻视郑国,未予理会。其弟公子佗主张接受郑方建议。认为“亲仁善邻,乃国之宝”。陈侯不听,他既不认真分析郑国建议的真实意图,也没有想到拒绝郑的要求后,可能招至的后果。次年五月,果然郑庄公以陈侯拒绝“友好”为由,派遣大军对陈国发动突然袭击,给以沉重打击。陈侯迫不得已,派主和的公子佗往郑国请和,接受郑方所提停战条件,双方才结束这次战争。

周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郑庄公30年,北戎发动对郑的进攻。郑庄公慑于戎骑长于驰突冲击,顾虑重重。郑公子突对戎狄特性和惯用战术素有研究,指出:“戎兵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和“先进见获必务进。进而遇伏必速奔,后者不救,败无继矣,可以逞”。针对戎军的这些弱点,他向庄公提出作战建议:(1)派遣轻装勇士,向敌挑战或接战,接战后,迅速撤退;(2)主力设三面伏兵,等待歼敌。

十一月郑戎两军相遇,郑军前锋部队接战后按计划即向后佯撤,戎军大部逞勇猛进,遭到郑军伏兵攻击,惊慌失措,回头狂奔。郑将祝聃率兵乘势直插戎军纵列核心,与伏兵协同作战,全歼戎兵前锋部队。戎军后续部队也顶不住郑军的攻击,纷纷溃散,郑军大获而胜。

周桓王七年(公元前713年),宋、卫、郑等国发生互相攻击的战争,齐国出面调停,郑则借口宋公“不共王聀”,即指责宋公没有和郑庄公同往朝见周天子,自称“奉周天子命,起兵伐宋”(《左传·鲁隐公·十年春》)。这时又恰值鲁国也和宋国发生争执,断绝了关系,郑就乘机与鲁联合,发动对宋的战争。结果鲁军击败宋军于管,尔后又进占宋国属地郜、防等城邑。

郑、鲁战胜宋军后,郑把攻占的宋国城邑,送给鲁国。宋不甘心军事上的失败,联合卫、蔡两国向郑反攻。郑军与宋、蔡、卫联军交战于戴,给宋、蔡、卫联军以歼灭性打击,获得全胜。由于郑军在战争中连续胜利,郑庄公气焰更为嚣张,认为惟郑独强,十分骄傲,甚至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郑庄公三十二年,齐厘公十九年、鲁隐公十一年,郑联合齐、鲁攻许。七月,击破许军,围攻许都。郑将颍考叔挥舞郑伯的“蝥弧”旗,奋勇登城。但郑将公孙阏因曾与颍考叔争夺庄公的荣誉车而结有私愤,眼见颍考叔攻城又占首功,竟施放冷箭,颍考叔中箭倒于城下。郑军另一将领瑕叔盈举旗再度攀登,爬上许城,高呼“郑军登矣”!众将士纷纷登城,攻克许国。郑军虽然获胜,但却暴露了内部互相争功自相残杀的严重问题。

第三周郑矛盾的激化

郑伯友及世子掘突相继担任周室的重要职务。庄公继位,仍充任卿,主持国政。祖孙三代权倾当时,引起平王顾虑,致有权力再分配的想法和措施。“王弍于虢”,由虢公林父和郑庄公同时为卿,以分散其权力。但事机不密,为郑所悉,便向平王提出质问。平王虽力图否认,但不能消除郑庄公的不满情绪,结果发生王室与强藩之间互换人质的离奇现象。周以王子孤质于郑,郑则以公子忽质于周,周郑交换人质助长了诸侯国对王室的离心倾向。

公元前720年平王去世,质于郑的王子孤还来不及承继大统,也随之死去,其子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桓王因其父死于郑,因而对郑深恶痛绝;但仍然顾及郑国势强盛,不敢免去郑庄公的卿士职位。当郑庄公再次获悉桓王欲操平王故伎,任命虢公杯父为卿士以削弱自己权势时,竟采取激烈的反抗行动,他命人强行收割王畿温地的麦与成周之禾。

周郑双方争执,郑国虽强,但仍然属于藩邦诸侯,不敢公然与当时诸侯心目中的最高统治者周王室对抗。桓王三年(公元前717年),郑庄公希望能够改善这种恶化关系,亲到洛阳朝觐。桓王深悉郑的飞扬跋扈,拒绝以礼相待,庄公不悦。此时周公黑肩鉴于郑的强盛和王室的衰弱,向桓王建言:周朝东迁,依靠的是北晋,东郑。若“对郑不礼,郑不来矣”,郑不来朝,别的诸侯国也不会来。周公黑肩的建言没有被桓王接受。

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又与郑发生换田事件。这一年,周王室索取郑国的邬、刘、苏、邪等地的田,以苏忿庄的温原、、樊、阳城、欑矛、向、盟、州、、隤、怀等地的田与之交换。但苏忿生已经叛周,温原等十二邑不属桓王所有。这说明桓王要的是郑田,而给郑的只是一句空话,结果使郑进一步失去对周天子的敬仰。

第四周采取进攻战略

周朝东迁洛阳后,王城属地狭小,国力逐渐衰落,以致不能镇慑诸侯,诸侯有事,也无力支援。南面靠近荆蛮,还得派兵支援。由于申侯曾经勾结戎狄入侵,导致镐京沦陷,将士往申驻守,大都愤愤不平,作诗以表达不满情绪,军心士气自然难以振作。东面的郑国骄傲无比,咄咄逼人。桓王强忍十三年而不敢轻言声讨,顾虑军力不够使用,物资供应困难,事实上都在积蓄自己的力量,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周朝军事制度规定天子拥有“六军”,诸侯国大者拥有三军,小者只有两军或一军。天子六军归王室直接统率指挥,但是,镐京战事发生,证明天子的六军已形同虚设。东迁洛阳后,形势更加不利。周朝不仅无法维持六军兵力,甚至竭尽全力也只有三个军可供使用。如以三个军征讨拥有三军的郑国,力量相当,不占优势。桓王也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但实在无法增加兵力形成优势,只得调动尚能听令的诸侯军组成联合军队。所以当郑庄公擅自攻占许国,并与鲁自行交换许田时,桓王忍无可忍,才撤销郑庄公在中枢的卿士,动员全部兵力,联合卫、陈、蔡三国部队,发动对郑国的进攻。

第五周郑两军作战序列

周军

统帅:周桓王姬林

将领:卿士虢公林父

卿士周公黑肩

大夫伯爰

兵力:兵车三百至四百辆。

郑军

统帅:郑庄公姬寤生

将领:正卿祭仲

大夫公子元

大夫高渠弥

大夫祝聃

大夫原繁

大夫曼伯

兵力:兵车二百五十至三百辆。

第六周郑两军作战策划

周军:周军和配属的诸侯军,到达葛附近,桓王与所属将领决定的作战策划和兵力布署是:

右军:卿士虢公林父指挥,附属蔡卫军;

左军:卿士周公黑肩指挥,附属陈军;

中军:桓王直接指挥。

郑军。郑庄公以周天子御驾亲征,大军逼境,情况紧急,立即召集部将商讨对策。公子元根据对敌情的分析判断,认为“陈乱,民莫有斗志,若先犯之,必奔”。即陈国内部动乱,军心不稳,士无斗志,先攻陈军,它必然很快崩溃。并说:蔡、卫军支持不住,必然首先崩溃。因此,建议郑军应首先击破周左右军,然后集中兵力进攻桓王亲率的中军,“萃于王卒”,必定可以获胜。

高渠弥鉴于诸侯联军与北狄作战时,前锋步卒被击破,后续战车失去掩护,无法出击而失利的教训,提出改变以往车兵、步卒的协同作战方式,编成“鱼丽阵”以应敌。

先偏后伍:战车一队分为两偏。兵车五十乘,则二十五乘为偏:兵车三十乘,则十五乘为偏。

伍承弥缝:步卒五人为伍,以步卒弥补偏与偏之间的缝隙。

把战车摆到前边,步卒分散配置于战车的左右和后面,使战车步卒互相掩护,协同战斗,车上甲士一有伤亡,步卒立即填补上去,继续战斗。

郑庄公既同意公子元先打击陈、蔡、卫诸侯军,再集中兵力攻击周军的战略,又赞成高渠弥车步交织,编成鱼丽阵的办法,决定对周军作战计划和兵力部署:

根据高渠弥“鱼丽阵”的建议,采取加强两翼,“翼张其舒”,阵而后战的战法。

右踞:大夫曼伯指挥,进攻周右军,首先攻击所属陈军。

左踞:正卿祭仲指挥,进攻周右军,首先攻击所属蔡、卫军。

中踞:大夫原繁指挥。

进攻信号“旗动而鼓”,击鼓而进。

庄公率祝聃等将领居中军,指挥左右两踞的作战。

同类推荐
  • 不一样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不一样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还具有俩大特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一言而蔽之就是分清阶级站好队!在中国的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也是必修课,考研的时候这门课里的知识也占分,因此中国的大学生也都算受过至少三遍的近代史教育。但是课虽然上过,自己最终能学到多少与自己是怎样来学的却是个大问题。划书期末背下考试过了就完了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当然为了考试笔者也这么做过。且不去评价这种做法的对与错,单说错过了一个了解这段极为有趣历史的机会就让人感到可惜!其实平心而论,中国近代史还是蛮有趣的一段历史,如此丰富有趣的一段历史当然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正是出于这种目的,我才写了这样一本别具特色的中国近代史。
  • 淮阴遗卷

    淮阴遗卷

    传说谁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掌握乾坤的能力。是对权力的渴望,还是对理想的追逐?善、恶、忠、奸、阳谋、阴谋……交织了流淌着鲜血的战场……
  • 三国烽烟

    三国烽烟

    身为历史系高材生的刘鹏穿越了,穿越的主人不是威猛的武将,也不是智谋无双的谋士,恰恰是那被诸葛亮评价为“暗弱无能”又被刘备从手中夺走益州的刘璋!还未曾抱怨自己的运气差,刘鹏就又发现了一个史书上都未曾记载过的信息:刘璋居然是刘焉的私生子!巨大的危机包围着刘璋,面对刘焉正室和三个哥哥的排挤迫害,面对这即将到来的乱世,刘璋是否还能像历史上那样顺利的得到益州?是继续做那暗弱的刘季玉还是做那出渊的潜龙?是继续做那守成之主还是争霸途中分得一杯羹?
  • 十三爷

    十三爷

    莽夫一怒,血溅五步。看一个匹夫如何在这大世当中横行无忌。
  • 乱世烽火

    乱世烽火

    生逢乱世,兵荒马乱,百姓为求生路四处逃难颠肺流离。燕青虽是穿越到此初来乍到,却深深体会百姓疾苦,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天下血战沙场,多次绝境逢生殊死百战,然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心凉之余燕青将会怎么选择……《请不要与真实的历史太过较真,本书纯属虚构》
热门推荐
  • 高原上的背影

    高原上的背影

    对于大科学家,人们难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书中关于科学家们业余爱好的描写,十分有趣和亲切,使人看到科学家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侧面,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 邪君的独宠儿,我的王妃

    邪君的独宠儿,我的王妃

    在学院中的她,是五位女神中的一个。最高年级的毕业考试,没想到她是其中抽到最艰难任务的一个人。不单单是抽到了最艰难的任务,居然还苦逼的走错了时空。在这个时空之中,他遇上了她。最后竟然又死于他之手。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的背叛,竟然是让她回到原来世界的前提。在另一个时空,她又遇上了他。可是他并不知道这个前提,一直以为是他背叛了她,并且在她的心中,还住上了另一个人。她说:我的心很小很小,只装的进一个人。
  • 友情对白(读者精品)

    友情对白(读者精品)

    这过的是什么日子。我这心上压得多重呀!眉,我怎么好呢?刹那间有千百件事在方寸间起伏,是忧,是虑,是瞻前,是顾后,这笔上哪能写出?眉,我怕,我真怕世界与我们是不能并立的,不是我们把他们打毁成全我们的话,就是他打毁我们,逼迫我们的死。
  • 传承天帝

    传承天帝

    在逆境中成长,在苦难中崛起!这是一个背负血债的少年,面对重重险阻,一步步成长为强者的故事……
  • 五月空大人不老实

    五月空大人不老实

    万物皆有神;这个世界是八百万神明所构成的世界。并非仅仅只有八百万神明,八百万指代着世间上所有的什么,无论再怎么渺小的神明都有它掌管的地方,这就是【神佑】;神有神格,神格为神的本源力量,神格在一出生便注定好了其神明的威力大小,高阶的神格可以命令低阶神格发生些【改变】,而这些【改变】便会带给世界不同的影响,所以改变禁止!但现在,有着最高神明的却是一个来自天朝的三好少年的灵魂;但不幸的是带着这样神格出生的他却注定了这一世的悲剧,他永远不可能高过1.6米!!!这并不算什么,最为可怕的是.....他成了一只LOLI!!!!于是,报复社会的五月空大人就这样诞生了.....
  • 虎族十八山

    虎族十八山

    封神之后万妖蛰伏,然妖族有圣,其名齐天,是天道定数,还是道佛安排?不尽可否话说一日九州祖脉之巅,一神石炸裂,遇风化作石猴,自此…天道混乱,再无定数,于西牛贺州,万妖国度虎族地界,虎族十八支——黑虎一族,同一时间诞一幼虎,似应运而生!(本故事纯属虚构,借用西游世界为大背景,却不尽套用,会出现各种不同,西游原著党勿喷)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不朽葬天

    不朽葬天

    天——至高无上的存在。它代表的是淡漠,公平,公正。但是如果有一天,天产生了意识……周易,一个从绝望中觉醒的少年,从他睁眼的开始,就注定要走上弑天的道路。当然,这绝不是终点。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血魔环

    血魔环

    凤曦...神秘血镯...魔兽森林...逆天功法...一路杀戮...也许他只是为了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