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里,鸳鸯确实是个小人物,可是贾母对她的依赖,让所有人都觉得她实在是太重要了。她回家探亲,贾母就浑身不自在。其实,曹雪芹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心里有一个起码的估计,并不因为这个人在职场的身份高、手里的权利资源大,曹雪芹就认为他重要。在所有的丫鬟里,曹雪芹只给了两个人姓氏。换句话说,就是曹雪芹给了两个丫鬟有头有脸的身份,一个是花袭人,一个就是金鸳鸯。
作为贾母的贴身丫鬟,鸳鸯负责料理贾母的饮食起居等大小事务,是贾府董事长贾母的秘书。鸳鸯是一个有才华的女孩,不但针织女红好,且能帮贾母守财、理财,以至于贾母离了这个丫头连“饭也吃不下去”。对董事长贾母忠诚、誓死不换岗,是鸳鸯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
鸳鸯对贾母之忠,并非出于世俗心理只图荣华富贵,而是打心眼里忠诚于贾母。鸳鸯本来有机会“鲤鱼跳龙门”,成为半个主子,但她放弃了这个机会,一心一意侍奉贾母。贾母过世后,鸳鸯选择了上吊自杀,追随贾母而去,虽然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推崇,但从中可以看出鸳鸯对贾母的忠心之纯和感情之深。
实际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给鸳鸯这样的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使他的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实现人才快速成长。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员工的个人能力也会从量变到质变,企业的“人力财富”也会随之不断增值。许多成功的企业,有一条用人标准是“品质第一,能力第二”,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到增强,但是个人品质却是很难改变的,而忠诚无疑是员工品质中最重要的一条。
第四十六回,贾赦看上了鸳鸯,想把她要来做妾,打发邢夫人向贾母讨要。但是却遭到了鸳鸯的严词拒绝,她对平儿表明了心迹:“这话我且放在你心里,且别和二奶奶说: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地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
整部《红楼梦》中,最激荡人心的场面,莫过于鸳鸯“打开头发就绞”的那个架势。即使被贾赦威胁,鸳鸯也坚决不从,最后告到贾母面前:“因为不依,方才大老爷越性说我恋着宝玉,不然要等着往外聘,我到天上,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去,终久要报仇。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鸳鸯的拒婚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对贾母的忠心耿耿。引申到现代企业中,如果一个员工对老板不忠诚,他就得不到老板的支持,也就不会有良好的发展。
作为领导,当然喜欢忠诚的员工,但是要赢取部下的信任也并不那么容易。这就需要培养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心理默契,让员工从心底认同领导的企业经营理念。在这方面,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非常值得借鉴,它们有三大法宝,即“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终身雇佣制,是指职工一旦被企业雇用,除非企业破产倒闭或职工犯有重大错误,企业一般不解雇员工;年功序列制,是指企业按职工年龄和工龄确定职工的基本工资;企业内工会,则是指以企业为单位组织的工会。这种制度使企业成为职工的终生劳动场所,从而使职工一方面有了“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对企业产生了“忠诚心”和“归属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日本松下电器是较早实行这三大制度的企业。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忠诚这一道德信念不是职业道德的伦理规范,而是职业化的道德准则。
鸳鸯的忠诚并不是一种毫无缘由的顺从妥协,而是基于理解和换位思考上的明智。鸳鸯对凤姐难处的理解,就是最好的证明。
贾府这么大一家子,好日子过着却惯出来一大堆的毛病,吃要吃好的,喝要喝好的,穿呀戴呀一点都不能凑合,要不然就吵吵着当家人贪污了呀,盗窃了呀,不定多少人背后恨凤姐、骂凤姐。就算她在贾母跟前红得跟大红灯笼似的,她早在邢夫人跟前黑得跟炭似的了。那是什么年代?婆婆治媳妇,一治一个准。王熙凤这么厉害的人,受了气也只敢一个人躲在房里哭,又不敢跟贾母告状:唉呀,老太太,大太太欺负我……她还想不想混了?
这事儿被鸳鸯知道了,禀明了贾母:“那边大太太当着人给二奶奶没脸。”贾母一听,心里明镜似的,马上就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是太太嫌贾母平常太疼凤姐了,心里气不过,就故意给凤姐穿小鞋呢!虽然贾母没有明着安慰凤姐,但谁对谁错心里有谱儿了。
说实话,一个做丫头的,居然跑去为一个主子说好话,要是别人,怕是没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体面;有这个体面,也没有这个权限。这还不算,她还跑到大观园里,当着一群人替凤姐说好话:“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是难做的:若太老实了没有个机变,公婆又嫌太老实了,家里人也不怕;若有些机变,未免又治一经损一经。”
有这句话,足见鸳鸯能够站在别人的位置来换位思考。这种替企业管理人员考虑的习惯,是现代职场最需要的。